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张家喜

双月刊

1008-7850

zzyz_cpm@126.com

010-64015653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54号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自然医学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是指用化学药物以对抗治疗为主要模式的西方医学相对面言的,它是充分运用自然界中有利因素、天然药物、自然物质和手段进行健身强体,增强抗病能力为主导的各种防病治病和康复保健技术和方法的总和,既有传统医学,也有现代医学,如针灸、推拿、刮痧、养生、气功、全息、拔罐、食疗、理疗、康复、运动、心理、音乐、和手、足、耳疗法,它以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中医科学、民族医学为基础,是各级医药卫生行政、预防、保健、康复、医务、药械人员极好的交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京市投资企业境外人员在京就医满意度分析

    唐姬刘磊李川
    423-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在京投资企业外籍人员就医满意度,提高在京外商投资企业人员生活的便利性,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投资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络和邮寄相结合的方式对在京投资企业外籍/境外人员的就医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收集到符合研究条件的网络调查对象150人,邮寄调查129人,合计有效调查问卷279份。结果显示外籍/境外人员在京就医总体满意度不高(52.2%),国有医院的总体满意度相对高于外资医院,认为国有医院医生诊疗水平和护士护理水平高或很高的比例高于外资医院,在京就医费用的报销比例国有医院高于外资医院。外籍/境外人员在京就医困难之处主要是诊疗和护理水平达不到国际水准,医护人员不能用外语与患者沟通,医院没有中外文对照的就医指南。结论无论是国有医院,还是外资医院,均应努力提高医院诊疗和护理水平,应提供具有中英文对照的就医相关材料,同时仍要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质量管理,降低医疗费用。

    境外人员就医满意度调查分析

    大肠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王恺吴彬
    427-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大肠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生命质量调查表"对于福建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参保的251例现患大肠癌患者进行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反映生命质量的评分均值为63.49分,95%可信区间为40.78~86.19分,年龄、饮食情况、体育锻炼、家庭经济负担是影响大肠癌患者生命质量的最主要因素。结论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大肠癌生命质量影响因素

    山东省枣庄市农村地区6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调查

    刘聿慧孔维顺
    430-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农村地区6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危险因素,为制定COPD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于2009年8~11月对枣庄市6个调查点(6个辖区)60岁以上人群进行COPD流行病学调查,实检人口1 824人。通过问诊、体检、峰流速仪或肺功能测试和胸透等方法诊断。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全国COPD诊治指南。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患病率比较用χ2检验,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比较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检出COPD 281例,患病率为15.41%,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22.06%、10.02%,男女性别比为1.78∶1,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49.23,P〈0.01)。诱发因素主要有吸烟、有害气体和呼吸道感染等。结论 COPD是严重危害枣庄市农村地区公众身心健康的疾病,应引起重视。通过调查获得了枣庄市COPD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今后制订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患病率老年

    澜沧县经性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高危行为状况分析

    李晓春王春泉高丽王丽艳...
    43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经性途径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高危行为现状,为更好管理和开展宣传干预HIV感染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对202例经性途径感染HIV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及HIV抗体检测,分析经性途径感染HIV感染者高危行为情况。结果本次调查的HIV感染者以女性、中青年、农民为主,文化程度偏低。HIV感染者最近6个月与配偶或同居者、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1.01%,14.28%,6.25%。结论经性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普遍存在高危行为,应加强对该人群的监测,宣传教育和危险行为干预,以有效地控制HIV经性途径传播流行。

    艾滋病感染者危险行为安全套使用率

    论文撰写规范

    435页

    撰写规范文后参考文献论文著录规则

    2004-2009年张掖市甘州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分析

    张森乔王泽平李顺承王金金...
    436-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张掖市甘州区2004-2009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规律,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ICD-10死因分类法,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张掖市甘州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22.7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0.86/10万,居甘州区各类死亡原因的第3位。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依次是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中老年人是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人群。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甘州区居民的重要死因,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流行特征

    甘肃省第五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宣传干预效果分析

    李健余爱玲王斌蒋小娟...
    440-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甘肃省第五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开展艾滋病宣传干预的效果。方法用统一的调查方法,在项目实施前进行基线调查,项目实施后两年开展中期评估,分析各类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目标人群安全套使用率、HIV抗体检测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项目地区商业性女性性服务者(FSW)、男男性接触者(MSM)、流动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由2006年的15.28%,28.25%,15.81%上升到2008年的38.40%,45.75%,43.29%(P〈0.01);HIV抗体检测率分别从2006年8.07%,16.40%,0.62%提高到2008年的46.38%,44.25%,9.05%(P〈0.01);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从2006年的63.85%,27.33%,3.37%提高到65.28%,36.00%,12.09%。结论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项目地区大众人群及目标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目标人群HIV抗体检测率和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均得到显著提高,推动了甘肃省项目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但是仍有部分目标人群不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不能主动寻求HIV抗体检测、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因此,应该加强对这三类目标人群的行为干预,研究行为的决定因素,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开展内容更为广泛、针对性更强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切实提高活动的效果。

    艾滋病健康促进知晓率检测率

    《中国病毒病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442页

    病毒病征订启事杂志中国中华预防医学会征稿学术期刊卫生部

    兰州市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

    王宇红张晓宇
    443-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兰州市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报告信息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运用SPSS 11.5软件对网络报告信息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04-2009年兰州市共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卡164 973张,未及时报告29 142张,未及时审核5 424张,无重卡,无零缺报县(区);未及时报告率为17.66%,未及时审核率为3.29%;2009年传染病病例从诊断到报告的时间间隔为0.56d,从报告到审核的时间间隔为0.84h;报告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报告质量较好的县(区)为城关区、榆中县,较差的为永登县、西固区。结论 2004-2009年兰州市疫情报告质量逐年提升,但报告质量存在地区不平衡性。医疗机构的迟报是直接影响兰州市网络直报工作的主要因素。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对属地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

    苏北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病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调查

    董青何明利孙黎明张磊...
    446-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连云港市赣榆、东海二县乡镇居民的高血压病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三率"),为制定有关卫生政策、更好地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同时,评估一项正在进行的预防脑卒中综合干预临床研究对以上"三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赣榆县、东海县农村社区45~75周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体检和问卷相结合,进行高血压病"三率"的调查,并比较参与临床研究的乡镇(干预乡镇)与未参与临床研究的乡镇(非干预乡镇)"三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调查4 618人,其中高血压病患者2 784人,调查人群高血压病"三率"分别为64.7%、44.7%和7.3%。干预乡镇与非干预乡镇比较,其高血压病知晓率(67.9%vs 62.0%,OR=1.3,P=0.001)、服药率(48.1%vs 41.8%,OR=1.3,P=0.000 9)、控制率(8.8%vs 6.1%,OR=1.5,P=0.006 7)均有提高,且对年龄、性别和地区(县)校正后结果仍成立。结论调查人群高血压病知晓率、服药率显著高于"九五"期间我国中年人群的平均水平,控制率略高于"九五"平均水平。目前进行的脑卒中预防综合干预研究提高了参与乡镇的高血压病"三率"。

    高血压病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