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危北海 李乾构 李道本(常务)

月刊

1671-038X

zgzxyxhzz2011@sina.com

027-85726835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Diges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委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本刊物重点着眼于国内外有关消化系统疾病的新成果、新技术等,突出中西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之大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中医证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外周血Th17/Treg水平及相关性研究

    袁星星高婷婷高佳炜杨柳欣...
    328-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与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2022年1月-2023年4月就诊的NAFLD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5个不同的中医证型组,另选取1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肝功能、血脂、血糖、BMI、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值、外周血Th17/Treg和细胞因子水平,并通过Pearson检验分析病情指数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FLD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BMI、空腹血糖(FBG)、CAP、IL-17、IL-22水平与Th17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Treg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对照组比较,NAFLD患者的AST、ALT、GGT、ALP、TC、TG、BMI、FBG、CAP、IL-17、IL-22、Th17 水平和 Th17/Treg 比值显著升高,IL-10 和 Treg 水平显著降低(P<0。05)。不同中医证型 NAFLD 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AST、ALT、GGT、ALP、TC、TG、BMI、FBG、CAP、IL-17、IL-22、Th17水平和Th17/Treg比值按证型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蕴结证组、痰瘀互结证组、湿浊内停证组、脾肾两虚证组和肝郁脾虚证组;而不同中医证型中,Treg水平的排序则相反。结论:NAFLD患者的中医证型与Th17/Treg平衡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以湿热蕴结证患者Th17水平最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医证候的量化诊断研究

    吕静静张世雄王彦刚杨泽祺...
    335-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郁热阴伤证进行探讨研究,为GERD中医证候的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402例GERD患者,制定临床证候信息采集表,采集相关信息,建立中医证素数据库,随机分为训练样本组和验证样本组。以训练样本组数据建立相关量化诊断模型,采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因素筛选,运用CART决策树对诊断模型进行剪枝,运用条件概率换算公式建立相关因素赋分表,通过绘制ROC曲线选择最佳诊断阈值,根据诊断性试验评价原则,分别计算训练样本组和验证样本组数据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似然比,对量化诊断模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检验。结果:共提取28项中医证素,经过逐步回归分析后得到16项相关因素,其中包括正相关因素8项,负相关因素8项,进一步运用CART决策树精简后得出6项中医证素,筛选出2条判断规则。训练样本组和验证样本组ROC曲线下面积、检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似然比分别为0。993、95。0%、97。0%、96。3%、32。0和0。949、87。5%、92。7%、90。1%、12。0。模型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结论:基于lo-gistic 回归分析、ROC曲线和CART决策树算法可以有效建立GERD郁热阴伤证诊断模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胃食管反流病郁热阴伤证1ogistic回归分析分类回归树

    科技论文中阿拉伯数字的规范化用法

    340页

    李永成教授运用"治泻六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撷菁

    陈旭常晶晶孙大妞李永成...
    341-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在中医学属于"腹痛"、"泄泻"、"郁证"等范畴,中医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腹泻次数,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李永成教授在治疗该病时见解独到,认为该病病机复杂,主要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又与血瘀、湿邪、阳虚等密切相关,多属于虚实夹杂。治疗上注重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通过大量个体化治疗,总结经验,创立了"调肝健脾法、健脾和胃法、祛湿清热法、益火补土法、平调寒热法、活血祛瘀法"六法。同时注重身心调护,以预防该病的复发。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泄泻名医经验治泻六法

    经方和温病方在呃逆治疗中的应用

    李岩王垂杰
    346-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呃逆是临床常见症状,多种疾病过程中均可出现,虽为小疾,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选取《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关于呃逆的论述及相关方剂,探讨经方、温病方在治疗呃逆中的应用。同时,初步探讨了温病方与经方的传承关系与变通,为应用经方、温病方治疗呃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经方温病方呃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张宁康郑薇薇
    351-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明显影响,是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并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排便异常的疾病。临床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常见,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脑肠轴功能异常、内脏高敏感度、胃肠运动异常、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和心理因素等有关,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心理疗法和饮食疗法等方案。中医认为,脾虚湿盛是病机的关键,并与多个脏腑功能异常有关,本文重点综述IBS-D中医临床常见证型(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及经验用方思路和中医外治法经验,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总结中西医治疗各自的优劣,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西医治疗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研究进展

    高振轩沙静涛曾进胡志飞...
    357-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累及全消化道的跳跃性全层炎症性肠病,肛瘘是CD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临床发病率可达28%~43%。CD肛瘘的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合适的药物种类和手术方法,目前并没有高成功率的金标准治疗方案,临床复发率较高。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类型细胞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领域,MSC疗法对于CD患者是一种富有前景的新选择。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MSC在诱导和维持瘘管闭合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和微创性,特别是对于瘘管复杂、常规治疗不耐受的患者。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报道,就MSC治疗CD肛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克罗恩病肛瘘间充质干细胞外科治疗

    唐旭东委员:擦亮中医药这块金字招牌,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前插1-前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