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杨培民

双月刊

1672-0512

yxbjb@vip.163.com

0531-68616919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369号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Imagi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读者对象为广大医学影像工作者(主要包括X线、CT、MR、DSA、US等)和中医、西医临床医师,以及从事影像学与核医学研究的人员。本刊以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临床与实践研究为主要内容,重视影像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理论及新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频超声在急性踝关节扭伤致距腓前韧带损伤合并撕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赵安琪付卓耿丰勤许派...
    599-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急性踝关节扭伤致距腓前韧带(ATFL)损伤合并撕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83例ATFL损伤合并撕脱骨折的患者,根据超声声像图对ATFL损伤分级,分析韧带上血流信号及撕脱骨片的特征.结果:83例中,57例(68.7%)可探及血流信号,且Ⅱ级比Ⅰ级损伤更易探及血流信号(P<0.001).血流分级与韧带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s=0.333,P<0.05).撕脱骨折好发于腓骨端,以单个撕脱骨片常见.39例手术治疗患者中,37例(94.9%)术中所见与超声检查结果一致.44例保守治疗且行MRI检查患者中,39例(88.6%)MRI与超声结果一致.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临床诊断ATFL损伤合并撕脱骨折的首选方法.

    超声检查急性踝关节扭伤距腓前韧带血流分级撕脱骨折

    超声定量评估骨龄对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价值

    程陈刘岷孟繁博张超...
    603-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定量评估骨龄对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58例性早熟患儿,根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分为中枢性性早熟(CPP)组36例,外周性性早熟(PPP)组22例.2组均于1周内行X线骨龄和超声骨龄检查,对X线骨龄和超声骨龄行Kappa一致性分析,比较2组超声骨龄年龄差(BAD)和超声骨龄指数(BAI),利用ROC曲线对BAD和BAI诊断CPP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进行分析.结果:超声骨龄和X线骨龄诊断女童CPP的一致性较强(K=0.771);Bland-Altman图发现96.6%(56/58)的散点在上下95%CI参考线内均匀分布,差值均数为-0.18,两者具有较强的一致性.CPP组超声BAD及超声BAI均大于PPP组(t=5.539,4.943;均P<0.001).超声BAD、BAI诊断CPP的AUC分别为0.841、0.820,敏感度分别为88.9%、72.2%,特异度分别为68.2%、77.3%.结论:超声骨龄与X线骨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使用超声定量评估骨龄对女童CPP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超声检查骨龄指数中枢性性早熟

    能谱CT参数预测肺腺癌同步脑转移的应用研究

    林强李华灿唐劲松吴道清...
    607-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对肺腺癌同步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107例,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分为脑转移组39例和未转移组68例,2组均于术前或穿刺前2周内行肺部能谱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重建40、70、100 keV及碘浓度、水浓度等能谱参数,并计算能谱曲线斜率(λHU).比较2组性别、年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信息等临床资料及能谱参数.结果:2组EGFR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移组40、70、100 keV的CT值及λHU和碘浓度均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水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40、70、100 keV的CT值及λHU和碘浓度的AUC分别为0.801、0.755、0.681、0.798、0.811;其中,碘浓度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结论:能谱CT参数对预测肺腺癌同步脑转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临床决策的制订.

    肺腺癌脑转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kV Assist 2.0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在256排CT腹盆部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王文生贾卫伟王立艳孟玉莲...
    611-614,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一代智能最佳管电压技术(kV Assist 2.0)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在CT腹盆部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474例行腹盆部CT平扫检查的患者,使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固定噪声指数(NI)组164例、自动NI组156例和对照组154例,3组均使用自动毫安调制技术,固定NI组和自动NI组在扫描的同时记录患者身体径线(前后径+左右径),将得到的薄层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分析,测量、计算得到肝脏、脾脏、臀大肌的SNR、CNR及表征辐射剂量的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组噪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3,P=0.841);3组肝脏SNR、肝脏CNR、脾脏SNR、肌肉SNR、肌肉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脾脏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3,P=0.049),事后比较,仅固定NI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3组间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CT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06,P<0.001);事后比较显示,对照组与固定NI组、自动N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组的DLP和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事后比较,对照组与固定NI组、自动N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8).固定NI组的ED相较于对照组降低12.4%,而自动NI组的ED相较于对照组仅降低9.0%.结论:固定NI的扫描策略在图像质量稍有改善的基础上,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在kV Assist 2.0的腹盆部扫描中更有价值.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智能最佳管电压技术辐射剂量图像质量

    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与智能跟踪触发技术评价胃癌T分期的价值比较

    王瑾李兰涛唐文房亚军...
    615-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TB)与智能跟踪触发技术(BT)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0例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试验组采用TB行CT动态增强扫描,对照组采用BT行CT动态增强扫描,2组其他扫描参数一致.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2种扫描方式诊断胃癌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计算2种扫描方式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TB诊断胃癌T分期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0.742),BT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一般(K=0.483).TB总体准确率高于BT(81.5%vs.64.6%,P<0.05),TB T1~4各期准确率均高于BT(92.3%vs.87.5%,61.5%vs.55.6%,61.5%vs.37.5%,96.2%vs.75.0%),TB较BT对术前胃癌分期的诊断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更高,但两者特异度无明显差异.结论:TB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优于BT,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前评估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小剂量测试智能跟踪触发胃癌肿瘤分期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肾盏憩室临床误诊分析

    冀春亮陈正光
    619-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性分析8例误诊为肾盏憩室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痛,且症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外院CT平扫示病灶均单发、位于肾盂旁,常规CT增强扫描囊性病变无对比剂滞留,初步诊断为肾盂旁囊肿;症状加重转院后,行CT增强延时扫描,其中7例肾盂旁囊性病灶内有对比剂滞留,1例未显影,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盏憩室并行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所有患者症状消失,CT示肾盂旁未见残留及复发囊性病灶.由此得出,肾盏憩室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囊性病变,CT常规增强扫描表现并不典型.加强对肾盏憩室发病机制的认识,选择CT增强延时扫描,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

    肾盏憩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MRS研究进展

    李飞跃郭铁孙道东袁爱红...
    622-626,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卒中后失语症(PSA)是指因脑血管或言语中枢神经紊乱引起的后天性的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功能障碍,属中医学"喑痱"范畴.针刺治疗PSA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仍须探索.MRS具有安全无创、灵敏及可重复定量分析等优点,有助于客观评估针刺治疗PSA的疗效,为研究脑代谢机制和针刺脑效应提供更科学、更量化的直接证据.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MRS在针刺治疗PSA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研究针刺治疗该病的潜在机制提供新思路.

    卒中后失语症磁共振波谱针刺脑机制

    多模态影像学对甲状腺TI-RADS 4a类结节FNA选择时机的分析与展望

    许杨刘真
    627-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的升高,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4a类结节的细针抽吸活检(FNA)也随之增多.因该类结节多为良性,且存在一定概率的穿刺并发症,近年来,此类结节的诊治流程颇受争议.为减少FNA在该类结节中的过度使用,着重介绍几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分析其对TI-RADS 4a类结节的诊断价值,提倡采用超声联合能谱CT对甲状腺TI-RADS 4a类结节进行分类再调整,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操作,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能谱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