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李同生

月刊

1005-0205

zgzygskzz@163.com

027-87409653

430074

武汉市珞喻路856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raumatology & OrthopedicsCSC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振兴中医骨伤科事业,促进中医骨伤的发展与繁荣,交流学术经验,传递骨伤科最新信息,反映骨伤科研究动态及国内外发展状况,推动中医骨伤科工作的深入开展。本刊是广大从事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推广临床经验的学术论坛。本刊设有: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硕士、博士论坛、专病论坛、临床报道、学习园地、名医方技、文献综述、新技术、新方法、短篇报道、国外论坛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独活寄生汤对白介素1β诱导髓核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周鹃李艳丽杜世阳杨若鹏...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对白介素1β诱导髓核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及其关键途径PERK/elF2α通路的影响,探究独活寄生汤对椎间盘退变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10周龄的SD大鼠以独活寄生汤灌胃,连续灌胃2周后经腹主动脉取血,获取含药血清。采用不同浓度独活寄生汤对髓核细胞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髓核细胞的活性。将髓核细胞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未经IL-1β和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处理)、IL-1β组(加入10 ng/mL IL-1β溶液干预24 h)和独活寄生汤组(加入10 ng/mL IL-1β溶液和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干预24 h)。TUNEL法检测分析髓核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CHOP、GRP78的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各组CHOP、GRP78、Cleaved-caspase3、Bax、BCL-2 和 PERK、elF2α、ATF4 通路 mRNA 的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 CHOP、GRP78、Cleaved-caspase3、Bax、BCL-2、PERK、elF2α、p-PERK、p-elF2α、ATF4 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独活寄生汤能够显著提高髓核细胞的活力,改善髓核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IL-1β 组 CHOP、GRP78、Cleaved-caspase3、Bax 和 PERK、elF2α、ATF4 基因表达显著上升,BCL-2 基因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L-1β组相比,独活寄生汤组CHOP、GRP78、Cleaved-caspase3、Bax和PERK、elF2α、ATF4基因表达显著下降,BCL-2基因表达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IL-1β 组 CHOP、GRP78、Cleaved-caspase3、Bax 和 PERK、elF2α、ATF4、p-PERK、p-elF2α蛋白表达显著上升,BCL-2蛋白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L-1β组相比,独活寄生汤组 CHOP、GRP78、Cleaved-caspase3、Bax 和 PERK、elF2α、ATF4、p-PERK、p-elF2α蛋白表达显著下降,BCL-2蛋白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能够抑制退变髓核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和凋亡,进而延缓椎间盘退变,作用途径可能与抑制PERK/elF2α通路有关。

    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椎间盘退变内质网应激

    益骨汤调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信号轴干预骨质疏松大鼠破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陈华闫坤李瑞杰吴连国...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益骨汤对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信号轴的影响,探讨益骨汤通过干预破骨细胞分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取12周龄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和益骨汤组。药物干预3个月后处死并取双侧股骨,分别进行骨密度测定、生物力学测试、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骨小梁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法和qPCR法检测M-CSF、c-Fms和Grb2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雌激素组和益骨汤组骨小梁结构较为完整,连续性较好,骨密度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弯曲载荷、弹性模量、刚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c-Fms、Grb2、PI3K蛋白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骨汤组大鼠股骨组织c-Fms、PI3K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雌激素组c-Fms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和益骨汤组c-Fms mRNA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激素组PI3K mRNA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骨汤组Grb2 mRNA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骨汤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信号轴抑制骨质疏松大鼠破骨细胞分化,减少骨吸收,提高大鼠骨强度。

    益骨汤骨质疏松症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信号轴破骨细胞

    臭氧水关节腔注射通过调节炎症和氧化应激促进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

    刘敏白爽杨倩张汉孺...
    13-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臭氧水关节腔注射治疗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的最佳浓度及干预周期,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210只SD大鼠采用碘乙酸钠制备膝骨关节炎(KOA)软骨损伤模型后,分别采用5,10,20 μg/mL的臭氧水,按照每1 d、3 d和7d一次的治疗频率分别连续治疗1,2,4周。治疗结束后,测量各组大鼠膝关节直径,分析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处死并充分暴露大鼠关节软骨面进行软骨表面大体评分,软骨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改良的Mankin's评分评价关节软骨的修复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10)水平;比色法检测氧化应激(SOD和MDA)的水平。结果:当治疗周期为1周时,20μg/mL臭氧水3 d治疗一次软骨修复效果最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治疗周期持续2周或4周时,7 d治疗一次的软骨修复效果显著优于每3 d治疗一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20 μg/mL臭氧水关节腔注射,7 d治疗一次,治疗2周时可显著下调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上调IL-10的表达水平,且能显著提高膝骨关节炎大鼠SOD活性,降低MDA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 μg/mL的臭氧水每7 d一次,连续治疗2周时疗效最佳。此外,臭氧水关节腔注射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和氧化应激促进软骨组织修复,是膝骨关节炎治疗的有效候选方法。

    臭氧水膝骨关节炎软骨修复炎症氧化应激

    龟甲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万文渊罗娟彭真灵朱莹莹...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龟甲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大鼠能量代谢和骨代谢稳态的影响,及对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龟甲胶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以尼尔雌醇片作为阳性对照药,于造模完成后给予尼尔雌醇片1 mg/kg灌胃,1次/d,龟甲胶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45,0。90,1。80 g/kg灌胃,2次/d,持续治疗8周。称量大鼠子宫质量并计算子宫指数,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L4/5及双侧股骨骨密度,显微CT分析骨形态计量学参数,ELISA法实验检测血清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含量,Western Blot法及RT-PCR检测骨组织AMPK/SIRT1通路相关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子宫指数、L4/5及双侧股骨骨密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形态计量学参数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明显降低,骨小梁间隔(Tb。Sp)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TRACP-5b、CTX-Ⅰ的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组织中p-AMPK/AMPK、SIRT1、PGC1-α的蛋白及AMPK、SIRT1、PGC1-α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龟甲胶高、中、低剂量组治疗后,子宫指数、L4/5及双侧股骨骨密度较模型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V/TV、Tb。N、Tb。Th明显升高,Tb。S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TRACP-5b、CTX-Ⅰ的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明显上调了骨组织中 p-AMPK/AMPK、SIRT1、PGC1-α 的蛋白及 AMPK、SIRT1、PGC1-α 的 mRNA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龟甲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能够保护大鼠骨微结构,调节骨代谢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SIRT1通路、提高骨骼肌能量代谢相关。

    绝经后骨质疏松龟甲胶骨密度骨代谢

    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的运动学量化研究

    张琰朕刘洋李锐杨灿...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量化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运动学参数,初步探究手法与疾病治疗的量效关系,规范操作要领,丰富手法内涵并推广应用。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就诊的寰枢关节紊乱症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为24~27岁,平均为(25。50±1。10)岁。选取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且手法操作娴熟的脊柱科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操作,通过运动捕捉系统量化疏筋整复手法的被动旋转角度、旋扳角度及运动学曲线。结果:旋扳整复操作时被动旋转角度为72。21°±5。06°,患侧和对侧的被动旋转角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旋扳角度为7。34°±1。90°,对侧为5。61°±1。76°,两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疏筋整复手法在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时应把握到达旋转稳定状态时的被动旋转角度和旋扳角度,同时注重对齿状突偏歪侧进行旋扳。

    疏筋整复手法寰枢关节紊乱症运动捕捉系统运动学参数量效关系

    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联合冲击波综合治疗Ⅰ/Ⅱ期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研究

    刘英刘太付婷婷陈君蓉...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注射联合冲击波综合疗法治疗Ⅰ/Ⅱ期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治疗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资料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其中有4例脱落),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联合冲击波及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冲击波及常规治疗方法,治疗6个月后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软骨及软骨下骨损伤体积、骨髓水肿体积等指标的变化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56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64。3%vs35。7%),左踝发病率明显高于右踝(62。5%vs 37。5%),距骨圆顶内侧发病率明显高于外侧(78。6%vs 21。4%)。两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AOFAS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VAS评分、软骨及软骨下骨损伤体积、骨髓水肿体积均缩小,且观察组缩小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冲击波综合治疗可改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灶修复及骨髓水肿吸收,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距骨软骨损伤富血小板血浆磁共振成像骨髓水肿

    20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的关系

    高阳鹭叶敏兰唐晓颇王建...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依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膝骨关节炎患者辨证分为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虚弱证5个证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20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71例,肝肾亏虚证60例,寒湿痹阻证31例,痰瘀痹阻证28例,气血虚弱证17例。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较肝肾亏虚证滑膜血流信号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滑膜增生评分较其他4个证型高(P<0。05)。寒湿痹阻证和湿热痹阻证患者较肝肾亏虚证和气血亏虚证患者关节积液阳性率及超声影像改变更多。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以湿热痹阻证和肝肾亏虚证为主要证型,且炎症指标水平和高频超声下表现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关系。炎症指标结合高频超声影像改变可为膝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

    膝骨关节炎证型炎症指标关节超声

    三种截骨保膝方案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郭浩山谢晓音潘超马建...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单纯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关节镜清理联合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三种保膝方案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82例(82膝)内侧膝骨关节炎患者接受保膝手术治疗,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3组:A组单纯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23例),B组行关节镜清理联合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30例),C组行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29例)。分别记录三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0。4±8。5)个月。A组和C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围手术期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C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三组HSS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C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保膝方案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起到良好效果,联合关节镜能够处理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等病变,但并没有显著提高胫骨高位截骨术的疗效,单纯进行胫骨高位截骨术即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腓骨近端截骨术远期疗效逊于胫骨高位截骨术,但创伤小、花费少、术后可早期完全负重行走是其优点。

    膝骨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术腓骨近端截骨术关节镜保膝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骨硬化蛋白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燕贾维军张瑞许加华...
    44-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上清液中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和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RANKL)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ISS Ⅰ期、Ⅱ期和Ⅲ期,其中ISS Ⅰ期患者18例,ISS Ⅱ期患者23例,ISS Ⅲ期患者19例。同时将同期通过骨髓穿刺证明其骨髓功能正常且无血液系统病症的5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收集整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校正血钙、骨损伤、C反应蛋白和乳酸脱氢酶等临床病理资料,检测并对比多发性骨髓瘤组和对照组骨髓骨硬化蛋白及RANKL表达水平。分析不同ISS分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多发性骨髓瘤组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显示,患者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与校正血钙、C反应蛋白和乳酸脱氢酶等密切相关(P<0。05)。不同ISS分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SS Ⅰ期和Ⅱ期患者相比,ISS Ⅲ期患者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ISS Ⅱ期患者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SS Ⅰ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0。05)。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正相关(r=0。551,P<0。001)。Kaplan-Meier结果显示骨髓骨硬化蛋白高表达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骨硬化蛋白低表达者(x2=3。916,P<0。05),骨髓RANKL高表达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RANKL低表达患者(x2=4。223,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骨硬化蛋白和RANKL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二者对于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多发性骨髓瘤骨硬化蛋白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临床病理特征

    改良弧形扩大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研究

    董延旭金立昆金桥张杰...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弧形扩大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弧形扩大跗骨窦入路组(28例)和跗骨窦入路组(28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定期摄片,比较两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分。记录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改良弧形扩大跗骨窦入路组术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优于跗骨窦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弧形扩大跗骨窦入路组的切口长度显著长于跗骨窦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弧形扩大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切口愈合好,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跟骨骨折改良跗骨窦入路微创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