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李同生

月刊

1005-0205

zgzygskzz@163.com

027-87409653

430074

武汉市珞喻路856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raumatology & OrthopedicsCSC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振兴中医骨伤科事业,促进中医骨伤的发展与繁荣,交流学术经验,传递骨伤科最新信息,反映骨伤科研究动态及国内外发展状况,推动中医骨伤科工作的深入开展。本刊是广大从事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推广临床经验的学术论坛。本刊设有: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硕士、博士论坛、专病论坛、临床报道、学习园地、名医方技、文献综述、新技术、新方法、短篇报道、国外论坛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补肾健脾方增加成肌分化表达促进去睾丸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廖文英邱丽玲张伟强赵永见...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补肾健脾方对去睾丸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疗效,探讨"先后天之本""肾脾相关""骨肉不相亲"等中医理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中的应用。方法:按照体重并采用随机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和补肾健脾方组,每组各15只;补肾健脾方组给予补肾健脾方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两组制备去睾丸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于骨折术后第2天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连续灌胃28 d,隔天1次,治疗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取材,进行影像学观察、病理组织学染色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yoD1、MEF2C、Myf5及Myogenin的表达量。结果:微型CT结果显示,补肾健脾方可促进骨痂形成及加速骨折愈合;比目鱼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补肾健脾方组肌纤维排列紧密,肌细胞较多。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补肾健脾方组胫骨后肌MyoD1、MEF2C、Myf5及Myogenin等成肌分化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较高,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可促进去睾丸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胫骨附着肌内MyoD1、MEF2C、Myf5 及 Myogenin 的表达有关。

    骨质疏松去睾丸骨质疏松性骨折补肾健脾方成肌分化中医药疗法

    补肝健腰方对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蛋白聚糖及信使核糖核酸表达的影响

    郑阳仇湘中黄承军陈中...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补肝健腰方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蛋白聚糖(Aggrecan)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从而探索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的疗效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组后制备补肝健腰方含药血清和正常血清,将培养的人体髓核细胞进行分组干预。实验分为9组,即空白组,siRNA NC组,NF-κB p65 siRNA阻断组,5%,10%及20%体积分数正常血清组,5%,10%及20%体积分数补肝健腰方含药血清组,在24 h和48 h时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各组髓核细胞MMP-3、Aggrecan 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MP-3、Aggrecan蛋白表达。结果:正常血清组与补肝健腰方含药血清组比较,相同体积分数的补肝健腰方含药血清组MMP-3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Aggreca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三组补肝健腰方含药血清组之间比较,以20%体积分数补肝健腰方含药血清MMP-3的mRNA转录和其蛋白表达降低最多,Aggrecan mRNA和蛋白表达提升最多(P<0。05)。补肝健腰方对MMP-3、Aggrecan mRNA转录以及Aggrecan、MMP-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在24 h和48 h两个检测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肝健腰方的疗效与药物浓度有一定相关性,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p65信号通路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补肝健腰方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蛋白聚糖

    基于足底压力及三维步态分析技术对拇趾外翻步态的力学分析

    郭紫嫣梁佩文孙卫东程桯...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拇趾外翻患者与正常人步行模式下足底的力学结构变化,探讨拇趾外翻导致的足部力学结构改变。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就诊的拇趾外翻患者47例(男2例,女45例)和正常受试者47例(男2例,女45例)。比较两组步行模式下第一跖骨至第五跖骨(M1~M5)动态峰值压力、峰值压强、峰值冲量及三维步态参数(步长、步速、步频、步幅、步宽、跨步均匀度、支撑相百分比、摆动相百分比、总双支撑相百分比、足偏离角度及步态周期等)。结果:拇趾外翻组M2、M3跖骨头的峰值压力、峰值压强和峰值冲量测量值明显大于正常受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1、M4、M5跖骨头下峰值压力、峰值压强和峰值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时空参数包括步长、步速、步频、步幅、步宽及跨步均匀度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学参数(支撑相百分比、摆动相百分比、总双支撑相百分比、步态周期)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拇趾外翻组足偏角测量值明显小于正常受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趾外翻导致前足负重增加,运动轨迹外移,足偏角减小使足部力线发生改变,髋膝关节发生潜在损伤的概率增加。

    拇趾外翻力学结构足底压力三维步态分析

    泉州正骨托头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观察

    陈长贤林思雄杨原芳王金鑫...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泉州正骨托头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予泉州正骨托头手法治疗。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临床疗效作为结局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泉州正骨托头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可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泉州正骨托头手法颈椎小关节紊乱症常规推拿按摩

    定眩汤联合清宫正骨手法治疗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黄仁俊全锐于栋张云辉...
    21-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定眩汤联合清宫正骨手法治疗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患者疗效改善情况,评价联合治疗对血流动力学及颈椎矢状面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设计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均接受清宫正骨手法治疗的基础上(2次/周,30 min/次,治疗2周),观察组口服定眩汤颗粒,对照组口服定眩汤颗粒安慰剂,1袋/次,2次/d,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左侧椎动脉流速、右侧椎动脉流速、血管收缩期最大流速)、颈性眩晕症状(颈性眩晕评价量表(ESCV)评分)、生存质量(生理健康总分、心理健康总分)、影像学检查指标(Ti倾斜角、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四类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左侧椎动脉流速、右侧椎动脉流速、血管收缩期最大流速)和颈性眩晕评价量表评分、生理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定眩汤联合清宫正骨手法治疗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在改善脑部供血状况方面发挥协同作用,在清宫正骨手法治疗基础上加用定眩汤对患者的眩晕症状恢复具有明显增效作用,且安全性较好。

    定眩汤颈性眩晕正骨手法椎基底动脉系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膝骨关节炎不同证候患者关节液白介素-1β浓度特点研究

    陈鹏宇叶超赵久丽张晓栋...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痰瘀互结证和肝肾亏虚证两种不同证候患者关节液白介素-1β(IL-1β)的浓度特点,并分析其与证候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79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痰瘀互结证组和肝肾亏虚证组,通过收集分析两组患者关节液样本,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IL-1β浓度差异,对关节液IL-1β浓度特点及其中医证候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IL-1β浓度水平有显著差异,其中痰瘀互结证IL-1β浓度水平高于肝肾亏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IL-1β浓度水平与中医证候评分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89,P<0。05);肝肾亏虚证IL-1β浓度水平与中医证候评分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46,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不同证候患者IL-1β的浓度特点不同,痰瘀互结证IL-1β的浓度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证候的严重程度,提示痰瘀互结证和肝肾亏虚证炎症因子的浓度差异可能反映不同的证候特点。

    膝骨关节炎痰瘀互结证肝肾亏虚证关节液白介素-1β

    通络止痛方导入联合关节松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王鹏飞厉巧兰刘佳娜王媛...
    31-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通络止痛方导入联合关节松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75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7例,术后采取关节松动治疗)和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通络止痛方导入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并随访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6周、12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恢复情况(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S)、Fugl-Meyer评估表(FMA)评分、徒手肌力评定量表(MMT)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至初次下床活动时间(21。02±4。74)h短于对照组(32。45±6。9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6周及12周两组患者VAS评分、膝关节肿胀程度较治疗前降低,并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各项指标(VAS评分为(3。75±0。88)分、(2。49±0。75)分和(1。77±0。35)分,膝关节肿胀程度为(43。76±3。19)mm、(41。55±3。06)mm 和(40。88±2。78)mm)低于对照组(VAS评分为(4。97±0。67)分、(3。75±0。64)分和(2。39±0。61)分,膝关节肿胀程度为(45。19±3。63)mm、(43。53±2。14)mm 和(42。17±2。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1 周、6 周及12周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AKSS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及FMA评分、MMT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并呈上升趋势,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通络止痛方导入联合关节松动能够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提升膝关节功能,消除术后患膝肿胀。

    全膝关节置换术通络止痛方超声导入关节松动加速康复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龚龙张立新石雷王迪...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患者80例列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实施低温等离子髓核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颈痛颗粒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4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主诉与症状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变化、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及4周后VAS评分、主诉与症状、NDI评分、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颈椎曲度和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效率、颈椎曲度和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治疗2周后及4周后VAS评分、主诉与症状、NDI评分、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颈痛颗粒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使症状得到较好的缓解,颈椎活动度得以改善,炎症抑制效果及生活质量更优。

    神经根型颈椎病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颈痛颗粒

    施氏芪桃化瘀方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张成波阿欣雨孙松涛施杞...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施杞教授芪桃化瘀方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为该方的临床推广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对照、单盲试验,收集2023年5月至2023年12月就诊,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计110例。根据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芪桃化瘀方内服治疗,对照组口服利伐沙班。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后14 d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凝血功能、血常规、炎症指标、中医证候评分等。结果:11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且无病例脱落。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沉、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整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氏芪桃化瘀方能够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气虚血瘀凝血功能

    基于人迎寸口脉辨证理筋正骨手法联合经筋针刺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丁智杰田育魁贾伟伟李勇涛...
    47-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人迎寸口脉辨证理筋正骨手法联合经筋针刺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P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00例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基于人迎寸口脉辨证理筋正骨手法治疗1周,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基于人迎寸口脉辨证理筋正骨手法联合经筋针刺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炎症因子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CMS)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值评定量表(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MS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值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人迎寸口脉辨证理筋正骨手法联合经筋针刺可改善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抑制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肩关节周围炎理筋正骨手法人迎寸口脉经筋针刺肩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