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赵伟

旬刊

1004-9290

cvate1632@vip.188.com cvatezbs@163.com

010-5855672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慧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6层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一份综合性中文期刊,集政策指导性、学术理论性和应用服务于一身,是教育部指导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是服务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主要阵地,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战线上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就业、开放、创新,职教大有可为

    姜大源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改革的重要一环。为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内涵,落实好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任务,本刊特组织"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笔谈,邀约职教领域的专家学者撰文,就如何回答好"教育强国、职教何为"的时代命题,从系统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促进就业创业与高质量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服务经济社会共生发展等方面对全面深化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入阐释,以期为职业教育领域学习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提供参考。

    三中全会职业教育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综合改革

    紧扣时代脉搏 谱写职教华章

    石伟平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改革的重要一环。为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内涵,落实好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任务,本刊特组织"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笔谈,邀约职教领域的专家学者撰文,就如何回答好"教育强国、职教何为"的时代命题,从系统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促进就业创业与高质量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服务经济社会共生发展等方面对全面深化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入阐释,以期为职业教育领域学习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提供参考。

    三中全会职业教育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综合改革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共生发展

    和震宁玉红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改革的重要一环。为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内涵,落实好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任务,本刊特组织"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笔谈,邀约职教领域的专家学者撰文,就如何回答好"教育强国、职教何为"的时代命题,从系统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促进就业创业与高质量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服务经济社会共生发展等方面对全面深化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入阐释,以期为职业教育领域学习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提供参考。

    三中全会职业教育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构建以产教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周建松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改革的重要一环。为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内涵,落实好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任务,本刊特组织"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笔谈,邀约职教领域的专家学者撰文,就如何回答好"教育强国、职教何为"的时代命题,从系统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促进就业创业与高质量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服务经济社会共生发展等方面对全面深化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入阐释,以期为职业教育领域学习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提供参考。

    三中全会职业教育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综合改革

    职业本科教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策略

    聂强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改革的重要一环。为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内涵,落实好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任务,本刊特组织"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笔谈,邀约职教领域的专家学者撰文,就如何回答好"教育强国、职教何为"的时代命题,从系统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促进就业创业与高质量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服务经济社会共生发展等方面对全面深化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入阐释,以期为职业教育领域学习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提供参考。

    三中全会职业教育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综合改革

    职业教育强国:内涵特征、建设支点和推进路径

    王敬杰
    17-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强国是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服务贡献、民众满意度和国际影响力等强大且显著的国家,具有高质性、适恰性、现代性、贡献大、国际化程度高等鲜明特征,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强国具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人口变局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自主探索、创新发展"需求更加迫切等典型特征。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应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产教深度融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和职业教育数字化为主要支点,以坚持理念引领、推进体系深融、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数字赋能、坚持科研创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推进路径。

    职业教育强国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数字化

    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治理的现实桎梏与破解之道

    李金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善的治理体系是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打造多元共治、跨界共生的现代学徒制治理格局,离不开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企业参与是现代学徒制治理的基本特征,作为教育治理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组织的效率逻辑为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治理提供了内在驱动,合法性逻辑为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治理提供了外在规范;二者分别在不同层面为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治理提供了必要性与可能性,是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治理的逻辑理路与行动路向。然而,企业在参与现代学徒制治理过程中尚存在不同程度的利益失序、权力失语及责任失位等现实桎梏,影响着现代学徒制治理的质量与成效。需要以跨界共生为行动目标,以权责利相统一为行动原则,通过保障企业的育人主体权力、明晰企业的育人主体责任,以及维护企业育人主体利益,为畅通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治理提供多元路径。

    企业现代学徒制治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定位、挑战与路径

    王岚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动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定位于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包括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主要面临三重困境,包括国际合作多重风险阻碍职业教育对外开放范围扩大、国际产教融合不足制约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新领域扩展、国际合作制度重叠影响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层次延伸等。建议从长期坚持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合作风险管理能力、有效促进国际产教深度融合、顶层设计优化国际合作制度、加速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突破困境,实现更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

    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全球职业教育治理

    责任伦理视域下职业学校学生数字社会责任培养的现实考量与实践方略

    唐冉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字社会责任具有具身性,即数字技术呼唤人对自我身份的主体感知;道德性,即数字技术嵌入社会场域引发主体责任感;延展性,即数字技术助推人与社会长远协同发展。数字时代职业学校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面临培养理念变革、培养场域更替、培养过程精准的情境转换,其数字社会责任培养的伦理症结体现为数字资本泛滥带来主体的权力缺失、数字技术的僭越带来个体的身体离场、职业工具理性带来拜物主义危机思潮、数字劳动深层卷入带来职业价值赤字。这需要政府顶层防范"数字利维坦"效应,促进责任向善;职业学校打造"全景式"数字教育育人平台,实现量质同行;家庭摒弃家长式作风的"回音室"问题,彰显家国情怀;社会主体走出"数字遗民"身份牢笼,实现人技共生。

    责任伦理职业学校学生数字社会责任职业道德

    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王志明郭高萍徐兰
    52-6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经典理论和习近平经济思想对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提供了理论指导。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养现场工程师,是高等职业教育支撑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和现实需要。针对当前现场工程师培养存在的供需错位、范式缺失、效能不足等问题,构建量增质升的培养体系、创新生态协同的培养机制及场景化协作学习范式,成为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现场工程师生态协同场景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