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急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急症
中国中医急症

晁恩祥

月刊

1004-745X

zgzyjzyx@126.com

023-67064128,63521390

400021

重庆市江北区盘溪七支路6号

中国中医急症/Journal Journal of Emerg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临床问题的确定

    王雪飞苏右竹廖星王烁...
    37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确定《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的临床问题,为该共识形成推荐意见提供基础,为突发急性传染病相关共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文献研究和专家学术观点的梳理,采用德尔菲法开展第一轮问卷调查,确定临床一线医生关注的主要临床问题形成条目池,在此基础上制定第二轮调查问卷,以票选率>70%为标准纳入原始问题清单.梳理共14个临床问题及15个结局指标,开展第三轮问卷调查,得票率>70%的项目纳入指南问题清单及结局指标.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45篇,专家对新冠病毒感染的病因、病机、分期及治疗方面的认识比较一致,认为"湿"为本病的核心病机,普遍认同分消走泄、疏通气机是治疗关键,在病名的命名方面分歧比较明显.第一轮德尔菲法回收82份问卷,第二轮德尔菲法回收92份问卷,形成原始问题清单;第三轮问卷调查最终采纳14项临床问题及12个结局指标.结论 规范地在文献研究及与德尔菲法问卷调查基础上筛选制定的临床问题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临床一线需求、主要学术观点及外感热病经典理论,能够提高指南的可推广性和可行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临床问题德尔菲法文献研究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382页

    塞络通治疗脑缺血的网络药理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

    王苑付建华张业昊刘光宇...
    383-386,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中药复方塞络通治疗脑缺血疾病的潜在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方法 本团队前期研究证实了塞络通中的17种活性成分,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研究.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GeneCard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得脑缺血的对应基因靶点,两者取交集后使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并分析得出Degree值排名靠前的作用靶点.采用Metascape工具对塞络通治疗脑缺血的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塞络通复方活性化合物-脑缺血疾病靶点网络包含301个靶点,关键靶点涉及Akt1、SRC、ESR1、GSK3B、EGFR等,靶点基因功能偏向物质代谢、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突触形成、炎症反应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塞络通中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均有一定结合能力.结论 塞络通可能通过调节物质代谢参与脑缺血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脑缺血塞络通分子对接网络药理学

    免疫缺陷并发重症肺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预后危险因素研究

    严文金曹旺梅范荣荣周耿标...
    387-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入住ICU的免疫缺陷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ICU住院,且符合免疫缺陷标准的重症肺炎患者,根据第28天结局状态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中医证型、病原学及相关辅助检查指标,分析两组间的指标差异及与28 d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1)104例患者的28 d死亡率为55.8%,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04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痰热壅肺证32例(30.8%),痰浊阻肺证32例(30.8%),邪陷正脱证25例(24.0%),热陷心包证15例(14.4%),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04例患者的病原学结果示,细菌感染有67例(64.4%),真菌感染有34例(32.7%),病毒感染有13例(12.5%);4)死亡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乳酸(La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Ure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D-二聚体(DD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HCE Ⅱ评分和APTT对28 d预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免疫缺陷并发重症肺炎患者28 d死亡率达55.8%;中医辨证分型以痰热壅肺证和痰浊阻肺证居多,但各证型预后无明显差异,需注意患者证型的动态演变;检出病原体种类数量较多,建议早期行全面微生物检查以指导抗感染治疗;APACHE Ⅱ评分和APTT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免疫缺陷重症肺炎中医证型病原学预后危险因素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Meta分析

    董凯文叶东珂杨建雅李昆...
    393-398,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参麦注射液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医学文献数据库,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相应研究信息并交叉核对,筛选出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5.4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GRADE评价系统对结局指标质量进行分级.结果 本研究纳入16项临床研究,共1313例患者,观察组667例,对照组646例;参麦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OR=3.10,95%CI(2.05~4.70),P<0.000 01]、氧分压[MD=7.98,95%CI(4.97~11.00),P<0.000 01]、二氧化碳分压[MD=-8.31,95%CI(-11.11~-5.51),P<0.000 01]、C 反应蛋白(CRP)[SMD=-1.64,95%CI(-2.37~-0.91),P<0.000 0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MD=0.38,95%CI(0.33~0.42),P<0.000 01)]方面,相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力肺活量(FV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ADE证据分级结果提示,总有效率、动脉血气氧分压、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CRP、FVC、FEV1为极低级质量证据.结论 西医常规结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低氧血症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减轻炎症,安全性较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参麦注射液Meta分析

    基于人工智能构建非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辅助决策模型

    蔡佩良刘超武朱振刚熊桅...
    399-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人工智能模型构建非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辅助决策模型,协助医生进行诊断.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感染科、急诊科就诊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病历314份,以此建立数据集.将314个数据样本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LightGBM和K最近邻分别构建非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辨证诊断模型,以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AUC值等作为模型的评价指标.利用4种人工智能模型构建中医辅助决策软件.结果 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LightGBM、K最近邻的精确率分别为0.94、0.95、0.89、0.90;召回率分别为0.94、0.95、0.88、0.90;f1分数分别为0.94、0.95、0.88、0.90;AUC值分别为0.99、0.99、0.99、0.99.结论 支持向量机模型准确率最高,更适用于构建非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辅助决策模型,中医辅助决策软件能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决策模型中医人工智能

    犀角地黄汤加减方抑制焦亡相关蛋白减轻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

    赵媛刘登施荣
    405-408,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犀角地黄汤加减方通过抑制焦亡相关蛋白减轻脓毒症小鼠肺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抑制剂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于造模后12 h处死小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留取完整左肺组织行病理切片,评估肺损伤情况,留取右肺组织提取RNA和蛋白,RT-PCR、Western blotting定量检测肺组织中NF-κB、NLRP3和Caspase-1、GSDMD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小鼠血清中IL-1β、IL-18水平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中Caspase-1、GSDMD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下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小鼠血清中IL-1β、IL-18水平显著降低(P<0.01),肺损伤减轻,肺组织中NF-κB、NLRP3和Caspase-1、GSDMD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中药高、低剂量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犀角地黄汤加减方能够通过抑制焦亡相关通路蛋白来减轻脓毒症肺损伤,且与药物浓度相关.

    脓毒症肺损伤犀角地黄汤加减方焦亡小鼠

    电针神庭、百会穴通过ARC/GluR2/NMDAR2B调节海马突触可塑性改善MCAO/R大鼠学习记忆的机制研究

    杨嘉誉马小涵张蕴李钻芳...
    409-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神庭、百会穴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改善的作用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备MCAO/R大鼠模型.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电针组(n=6)、非穴组(n=6)和假手术组(n=6).电针组大鼠选取百会、神庭穴,非穴组选取双侧胁下非经非穴,共电针7 d.Zea-Long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新物体识别评估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小动物磁共振T2WI系列扫描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缺血侧海马病理形态,波谱(1HMRS)比较各组海马区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和谷氨酸(Glu)代谢物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侧海马ARC/GluR2/NMDAR2B的表达情况.结果 干预7 d后,与模型组及非穴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大鼠新物体识别指数较模型及非穴组升高(P<0.05).磁共振T2WI显示电针组的梗死面积较模型组、非穴组明显减小(P<0.05),波谱显示电针组较模型和非穴组海马区NAA/Cr比值明显增高(P<0.001),GLU/Cr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电针组大鼠缺血侧海马中NMDAR2B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和非穴组(P<0.01),ARC及GluR2含量高于模型及非穴组(P<0.05).结论 电针神庭、百会穴能够改善MCAO/R大鼠的神经缺损情况,提高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缺血侧梗死面积,改善病理形态,提高神经元兴奋性,降低膜后谷氨酸累积,其机制可能与促进MCAO/R大鼠海马区ARC、GluR2,抑制NMDAR2B的表达,进而改善卒中后海马突触可塑性损伤有关.

    脑卒中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突触可塑性细胞骨架蛋白谷氨酸受体大鼠

    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调控血栓调节蛋白表达抑制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

    潘应强沈骏潘杰史睿...
    415-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对大鼠深静脉血栓的抑制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深静脉血栓模型组、利伐沙班组、血栓通胶囊组和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进行DVT造模.对照组和深静脉血栓模型组灌胃3 mL生理盐水;利伐沙班组灌胃2.6 mg/kg利伐沙班片;血栓通胶囊组灌胃0.45 g/kg血栓通胶囊;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组灌胃2.6 mg/kg利伐沙班片和0.45 g/kg血栓通胶囊.连续给药7 d.观察凝血指标、血管内皮细胞组织、血栓质量,ELISA法和qRT-PCR检测TM、MCP-1、ICAM-1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利伐沙班组和血栓通胶囊组相比,联合组APTT、PT、TT显著升高,FIB含量显著降低;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明显减少;TM、MCP-1、ICAM-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内皮细胞组织切片显示联合组细胞结构损伤轻微,有极少炎症细胞附着(均P<0.05).结论 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可提高血栓调节蛋白表达,抑制大鼠深静脉血栓损伤.

    深静脉血栓利伐沙班血栓通胶囊血栓调节蛋白抗凝溶栓炎症大鼠

    瓜蒌大黄汤对重症肺炎大鼠模型肺肠组织损伤的作用

    李冠胜吴倩张瑾王田田...
    419-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瓜蒌大黄汤对重症肺炎大鼠模型肺肠组织损伤的作用.方法 制备重症肺炎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盐水灌肠组、中药灌肠组,观察两组大鼠24、48、72 h 3个时间点的情况.再取10只健康SD大鼠作为空白组和10只重症肺炎模型大鼠作为模型组,造模成功后立即处死大鼠,采血并取肺、结肠组织.盐水灌肠组及中药灌肠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6、18、30、42、54、66h进行盐水或中药灌肠,分别在24、48、72 h时处死大鼠,采血并取肺、结肠组织.HE染色观察肺肠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并评分;ELISA检测血清表面活性蛋白-A(SP-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肺、肠组织中SP-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病理评分示:盐水灌肠组的肠组织病理评分高于各时间段中药灌肠组(P<0.05);盐水灌肠组的肺组织病理评分与中药灌肠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LISA结果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RP、PCT、SP-A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盐水灌肠组血清CRP、PCT、SP-A各时间段呈升高趋势(P<0.05),中药灌肠组血清CRP、PCT变化不明显(P>0.05),SP-A在48 h至72 h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示:中药灌肠组肺、肠组织SP-A在各时间段呈升高趋势;盐水灌肠组肺、肠组织SP-A变化不明显.Western blotting结果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肠组织中TNF-α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灌肠组肺组织TNF-α在72 h下降,而肠组织TNF-α在48、72 h表达下降(P<0.05);盐水灌肠组肺、肠组织TNF-α在48h和72h表达升高(P<0.05).结论 瓜蒌大黄汤灌肠可通过上调重症肺炎大鼠肺、肠组织SP-A的表达,下调TNF-α的表达,减轻炎性因子对肺、肠组织的损伤.

    重症肺炎表面活性蛋白-A瓜蒌大黄汤灌肠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