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通络明目方调控热休克蛋白72(HSP72)对青光眼模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和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Shareef-Sharma法将40只大鼠建立青光眼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G)和通络明目方组(TM),各20只,另将进行假手术的24只大鼠设为对照组(CG).TM组大鼠每日通络明目方8.61 g/kg灌胃,CG、MG组大鼠每日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连续给药21 d.造模后第1、7、14、21天时,使用眼压计测量大鼠眼压,采集大鼠造模对侧眼眼眶血0.5 mL,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HSP72水平.给药完成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形态结构,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大鼠RGC细胞数量及凋亡率,测定视网膜厚度;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GC细胞HSP72表达.结果 (1)眼压:MG组大鼠造模后1、7、14、21 d眼压均高于CG组(t1 d=7.758、t7 d=10.913、t14 d=17.353、t21 d=7.955,均P=0.000),TM组大鼠造模后7、14、21 d眼压均低于MG组(t7 d=-2.604,P=0.021;t14 d=-8.815,P=0.000;t21 d=-4.16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HSP72:MG组大鼠造模后 1、7、14、21 d血清HSP72 水平均高于CG组(t1 d=16.450、t7 d=23.576、t14 d=13.206、t21 d= 8.934,均P=0.000),TM组大鼠造模后21 d血清HSP72水平高于MG组(t=5.936,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视网膜形态和厚度:MG组大鼠RGC出现数目减少和空泡化现象,内核层细胞开始排列紊乱、疏松,神经纤维层水肿,内核层疏松,厚度较CG组薄;而TM组大鼠视网膜RGC数目轻度减少、空泡化、内核层细胞状态与MG相比均较轻,厚度较MG组厚.(4)RGC数量和凋亡率:MG组大鼠造模后14、21 d视网膜RGC数量低于CG组(t14 d=-5.886,P=0.000;t21 d=-4.424,P=0.001),1、7、14、21 d RGC凋亡率高于CG组(t1 d=22.165、t7 d=36.737、t14 d=20.285、t21 d=17.176,均P=0.000);TM组大鼠造模后14、21 d视网膜RGC数量高于MG组(t14 d=3.014,P=0.010;t21 d=3.444,P=0.004),7、14、21 d RGC凋亡率低于MG组(t7 d=-9.762、t14 d=-8.639、t21 d=-9.674,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视网膜HSP72:CG组大鼠视网膜HSP72几乎无表达,MG、TM组HSP72随时间表达增加;相同时间点比较,TM组HSP72表达高于MG组.结论 HSP72对青光眼模型大鼠RGC具有保护效应,而通络明目方可能是通过增强并维持HSP72阳性表达,以增加RGC存活率,从而保护青光眼视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