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庄曾渊

双月刊

1002-4379

zyophthal@163.com

010-68668940

100040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33号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Ophthalm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眼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宣传党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政策,执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学术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发展,加强国际间眼科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HSP72探讨通络明目方对青光眼模型大鼠RGC和视神经的保护作用

    赵颖张珊刘子豪孙雨辰...
    401-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通络明目方调控热休克蛋白72(HSP72)对青光眼模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和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Shareef-Sharma法将40只大鼠建立青光眼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G)和通络明目方组(TM),各20只,另将进行假手术的24只大鼠设为对照组(CG).TM组大鼠每日通络明目方8.61 g/kg灌胃,CG、MG组大鼠每日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连续给药21 d.造模后第1、7、14、21天时,使用眼压计测量大鼠眼压,采集大鼠造模对侧眼眼眶血0.5 mL,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HSP72水平.给药完成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形态结构,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大鼠RGC细胞数量及凋亡率,测定视网膜厚度;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GC细胞HSP72表达.结果 (1)眼压:MG组大鼠造模后1、7、14、21 d眼压均高于CG组(t1 d=7.758、t7 d=10.913、t14 d=17.353、t21 d=7.955,均P=0.000),TM组大鼠造模后7、14、21 d眼压均低于MG组(t7 d=-2.604,P=0.021;t14 d=-8.815,P=0.000;t21 d=-4.16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HSP72:MG组大鼠造模后 1、7、14、21 d血清HSP72 水平均高于CG组(t1 d=16.450、t7 d=23.576、t14 d=13.206、t21 d= 8.934,均P=0.000),TM组大鼠造模后21 d血清HSP72水平高于MG组(t=5.936,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视网膜形态和厚度:MG组大鼠RGC出现数目减少和空泡化现象,内核层细胞开始排列紊乱、疏松,神经纤维层水肿,内核层疏松,厚度较CG组薄;而TM组大鼠视网膜RGC数目轻度减少、空泡化、内核层细胞状态与MG相比均较轻,厚度较MG组厚.(4)RGC数量和凋亡率:MG组大鼠造模后14、21 d视网膜RGC数量低于CG组(t14 d=-5.886,P=0.000;t21 d=-4.424,P=0.001),1、7、14、21 d RGC凋亡率高于CG组(t1 d=22.165、t7 d=36.737、t14 d=20.285、t21 d=17.176,均P=0.000);TM组大鼠造模后14、21 d视网膜RGC数量高于MG组(t14 d=3.014,P=0.010;t21 d=3.444,P=0.004),7、14、21 d RGC凋亡率低于MG组(t7 d=-9.762、t14 d=-8.639、t21 d=-9.674,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视网膜HSP72:CG组大鼠视网膜HSP72几乎无表达,MG、TM组HSP72随时间表达增加;相同时间点比较,TM组HSP72表达高于MG组.结论 HSP72对青光眼模型大鼠RGC具有保护效应,而通络明目方可能是通过增强并维持HSP72阳性表达,以增加RGC存活率,从而保护青光眼视神经.

    热休克蛋白72青光眼通络明目方视神经眼压

    疏风清热方雾化对脂质异常型干眼患者瞬目相关视觉质量的影响

    叶照达陈凯铭陈子扬胡俊...
    408-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疏风清热方雾化对脂质异常型干眼患者瞬目相关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脂质异常型干眼患者72例,证属风热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予羟糖甘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疏风清热方雾化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VG-BUT)、视觉质量各阶像差,记录数据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2组治疗前OSDI评分、NIF-BUT、NIAVG-BUT、瞬目后0 s和10 s获取的视觉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OSDI评分:2组治疗后OS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7.740,P=0.000;t对照组=2.619,P=0.010).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8,P=0.000).(2)NIF-BUT、NIAVG-BUT:2组治疗后NIF-BUT(Z观察组=7.374、Z对照组=11.237,均P=0.000)、NIAVG-BUT(Z观察组=5.940、Z对照组= 3.408,均P=0.000)均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NIF-BUT、NIAVG-BU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NIF-BUT=5.892、ZNIAVG-BUT=6.949,均P= 0.000).(3)瞬目后0 s获取的视觉质量:2组治疗后总HOAs均方根(Z观察组=6.489、Z对照组= 3.306,均P=0.000)、四阶球差(Z观察组=7.961、Z对照组=4.026,均P=0.000)、三阶彗差(Z观察组= 5.008、Z对照组=4.170,均P=0.000)、三叶草差(Z观察组=5.669、Z对照组=3.410,均P=0.000)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各像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总HOAs=4.735、Z四阶球差=6.578、Z三阶彗差=4.055、Z三叶草差=3.846,均P=0.000).(4)瞬目后10 s获取的视觉质量:2组治疗后总HOAs均方根(Z观察组=6.256、Z对照组=3.487,均P=0.000)、三阶彗差(Z观察组=3.880、Z对照组=3.849,均P=0.000)、三叶草差(Z观察组=4.048,P=0.000;Z对照组= 2.328,P=0.020)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四阶球差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61,P=0.000),对照组治疗后四阶球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总HOAs均方根和三阶彗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总HOAs=5.129、Z三阶彗差=3.219,均P=0.000);观察组四阶球差和三叶草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风清热方雾化能改善脂质异常型干眼患者瞬目相关视觉质量.

    疏风清热方脂质异常型干眼瞬目视觉质量高阶像差

    基于骨性鼻泪管走向的逆行充气泪道CT造影三平面重组技术的初步研究

    李露茜周希彬王菲陶海...
    414-418,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骨性鼻泪管走向的逆行充气泪道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造影三平面重组技术,评估其检查泪囊前泪道阻塞患者的鼻泪管和泪囊通畅情况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2年10月—2023年12月的泪囊前泪道阻塞患者43例(57只眼),行充气前CT横轴位扫描,判断鼻泪管和泪囊空气存留情况.对充气前CT横轴位扫描鼻泪管和泪囊未充满空气的患者,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经鼻泪管下口逆行充气和气压监测系统使患者泪道充填空气,行CT横轴位扫描,并记录拍摄过程中最大鼓气气压值.对泪道CT横轴位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和以骨性鼻泪管走向的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三平面重组分析其通畅情况,再与手术中探查结果对比,评估其准确性.同时观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评估其安全性.结果 (1)一般情况:逆行充气前,43例(57只眼)泪道阻塞患者中,泪囊及鼻泪管均充满空气有3例(4只眼),而空气未充满有40例(53只眼).(2)逆行充气试验:逆行充气后,未完全充满空气的53只眼,鼻泪管和泪囊被气体均充满的33只眼,未见气体填充20只眼.术中验证33只眼的鼻泪管和泪囊均通畅,而20只眼中12只眼为鼻泪管下段真性阻塞,而8只眼鼻泪管无阻塞,该检查方法的灵敏度为80.4%,特异度为100.0%,准确率为84.9%.鼻腔鼓气的最佳气压值的参考范围为8~9 kPa.(3)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均未见任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基于骨性鼻泪管走向的逆行充气泪道CT造影三平面重组技术可以全程清晰显示双侧鼻泪管,有助于对于前泪囊阻塞患者的鼻泪管和泪囊通畅情况进行判断,安全性好,对临床治疗术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泪囊前泪道阻塞泪道CT造影空气造影剂逆行充气三平面重组技术

    疏睑润目方雾化治疗MGD型干眼湿热蕴结证的疗效观察

    龚佳怡方娜姚菊英
    419-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疏睑润目方雾化治疗轻、中度MGD型干眼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7月—2022年6月苏州市中医医院诊治的轻、中度MGD型干眼患者60例(120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60只眼),证属湿热蕴结.对照组予睑缘清洁+0.9%氯化钠注射液雾化+睑板腺按摩+卡波姆眼用凝胶+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将雾化药物换成疏睑润目方水煎液,余同对照组.2组均治疗30 d.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有分泌力的睑板腺数量、睑板腺分泌物质量评分和泪液pH.结果 2组治疗前BUT、FL评分、OSDI评分、有分泌力的睑板腺数量、睑板腺分泌物质量评分和泪液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BUT:2组治疗后BUT均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 26.000、t对照组=15.480,均P=0.000).治疗后治疗组BU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936,P=0.000).(2)FL评分:2组治疗后F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20.330、t对照组=9.181,均P=0.000).治疗后治疗组F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3,P=0.000).(3)OSDI评分:2组治疗后OS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16.093、t对照组=5.435,均P=0.000).治疗后治疗组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0,P=0.001).(4)有分泌力的睑板腺数量:2组治疗后有分泌力的睑板腺数量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12.400、t对照组=8.484,均P=0.000).治疗后治疗组有分泌力的睑板腺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6,P=0.002).(5)睑板腺分泌物质量评分:2组治疗后睑板腺分泌物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8.510,P=0.000;t对照组=2.100,P=0.038).治疗后治疗组睑板腺分泌物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4,P=0.000).(6)泪液pH值:2组治疗后泪液pH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26.602、t对照组=16.763,均P=0.000).治疗后治疗组泪液pH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8,P=0.000).结论 疏睑润目方雾化疗法可改善轻、中度MGD型干眼湿热蕴结证患者的眼表症状,改善睑板腺功能.

    疏睑润目方雾化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

    单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鼻中隔偏曲的情况观察

    莫亚艾贤琳姚月姣何雨香...
    425-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泪道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造影观察单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鼻中隔偏曲情况.方法 纳入2019年7月—2021年2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单眼慢性泪囊炎患者18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泪道CT造影检查,观察鼻中隔偏曲情况,并测量泪囊顶部与底部到鼻中隔的垂直距离.结果 (1)鼻中隔偏曲情况:有140例(77.35%)患者存在鼻中隔偏曲,其中鼻中隔偏向患侧的有113例(80.71%),鼻中隔偏向健侧的有27例(19.29%).(2)泪囊顶部与底部到鼻中隔的垂直距离分析:患侧泪囊顶部到鼻中隔的平均垂直距离低于健侧泪囊顶部到鼻中隔的平均垂直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93,P=0.000);患侧泪囊底部到鼻中隔的平均垂直距离低于健侧泪囊底部到鼻中隔的平均垂直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8,P=0.000).结论 本研究发现单眼慢性泪囊炎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患者,多伴有鼻中隔偏曲,且患侧泪囊到鼻中隔的垂直距离小于健侧泪囊到鼻中隔的距离.

    单眼慢性泪囊炎鼻中隔偏曲泪道CT造影

    韦企平从肝论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经验

    曹琳琳王妍夏燕婷廖良...
    429-43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临床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若眼压控制不佳,常可造成视神经萎缩,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最终失明.西医认为其主要是由于眼前房角部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导致房水排出受阻,进而引起眼内压增高.中医学则将本病病因病机归咎于肝火上炎、痰火郁结、肝肾阴虚以及饮邪上犯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气血失和、气滞血瘀,从而导致目中玄府闭塞及神水瘀滞,发为PACG.韦企平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发病阶段的PACG,对其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有独到见解,主张本病应从肝论治,在控制眼压的基础上,重视全身辨证论治,采用针药结合治疗PACG导致的视神经萎缩.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西医结合韦企平针药并用

    亢泽峰辨治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思路

    孙宏睿亢泽峰曹珂儿
    434-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危害中老年人视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疾病谱的年轻化,发病率不断升高.现代医学缺乏有效且公认的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措施多样,临床疗效显著.亢泽峰认为,本病急性发病期应行气利水以治其标,慢性进展期需知其形气顺逆,调其虚实,后期宜补益气血以固其本,全程祛瘀通络以消其因,针对本病伏邪内藏的特点,灵活使用凉血清络法、温阳通络法、搜剔通络法,以祛除深藏之伏邪.本文通过总结亢泽峰辨治NAION的思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护患者视功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

    亢泽峰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瞳神络病理论伏邪理论辨治思路

    张风梅基于辨病-辨证-辨体诊疗模式治疗慢性CSC

    武金燕张砾元高锦锦张风梅...
    438-441,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眼科一种常见多发病,具自限性、易复发的特点,多次复发后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王琦院士提出的"辨病-辨证-辨体"三辨诊疗模式,为中医眼科诊疗CSC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整理总结了张风梅运用三辨诊疗模式诊断及治疗慢性CSC的经验,主张临证时先辨病确定病名,再辨证确定证型,结合辨体判定体质与疾病内在联系.治疗上在症候明显的阶段以辨证治疗为主,结合调理体质,临床症状消失后或发病时无全身症状、缺乏明显的证候特点的个体,以辨体论治为主以调体质的偏颇,从而达到改善症状、调理体质而治愈慢性CSC、减少复发的目的.

    辨病-辨证-辨体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疗模式

    从肺论治内障眼病初探

    龙琰巢国俊王雪瑶罗越毅...
    442-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障眼病外无见症,在现代眼科中主要包括眼后段疾病,其病因病机十分复杂."目病常统于肺"是阐述内障眼病病因病机的重要理论.肺为相傅之官,主一身之气,在眼的生理功能和病因病机中具有关键作用.肺对眼内气、血、津液有疏通和调节作用,尤以肺气宣降为要,在视网膜血氧调节中可见一斑;玻璃体属于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为阴经气化活动的开始,玻璃体在内眼中亦是如此.在现代研究中也可发现,玻璃体微粒在内障眼病中起着调节和信使的作用.本文分别从理论研究和现代研究2个方面,分析从肺论治内障眼病的依据,着重从经络和藏象的角度进行探讨.

    手太阴肺经内障眼病玻璃体理论探讨

    基于"络病学说"探析视网膜动脉阻塞的诊疗

    祝鎏仪宫晓红韦企平廖良...
    446-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网膜动脉阻塞(RAO)是眼科危急重症,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视力下降,发病率较高,预后不佳.目前,西医治疗RAO仍无法获得满意的疗效,中医治疗RAO具有独特的优势,而络病理论的发展又为该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络脉与视网膜微小动脉解剖与功能的一致性,试将络病学说应用于RAO的诊疗,提出本病的发病基础为络虚不荣,病机关键为邪瘀阻络.在通络原则指导下,治疗上可应用辛味、虫类、藤类药祛邪通络,补益药通补络虚,辅以穴位针刺,为RAO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视网膜动脉阻塞络病学说络虚不荣邪瘀阻络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