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叶祖光

月刊

1005-5304

Lxx@mail.cintcm.ac.cn

010-52368387;64058131;64014411-3278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性学术期刊,被评为“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立足于行业报道的前沿,关注相关的政策动态、重大课题的进展及中医药研究状况,及时分析报道国内外传统医药学的新政策、新动态、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新疗法、新思维、新市场,以实用为目的,将临床、科研、管理、生产开发、市场营销、教学等各部门紧密地结合起来,是行业各界在新形势下获取信息、把握机遇、寻求合作、走向成功的重要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的降尿酸方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功能和尿酸盐结晶的影响

    李东东刘伟伟周子正王传旭...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TLR4/NF-κB信号通路观察降尿酸方对尿酸性肾病(UAN)大鼠肾功能和尿酸盐结晶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别嘌醇组和降尿酸方组,每组8只.采用氧嗪酸钾(1.5 g/kg)和腺嘌呤(0.1 g/kg)混合液灌胃构建UAN大鼠模型,别嘌醇组和降尿酸方组分别按25 mg/kg、16 g/kg灌胃,给药体积10 mL/kg,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4周后检测大鼠血尿酸(S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UTP);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6)含量;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六胺银染色观察肾组织尿酸盐结晶沉积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NF-κκ3) p65、TNF-α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TNF-α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UA、SCr、BUN、24 h UTP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明显增加(P<0.01),肾组织损伤严重,并有大量尿酸盐结晶沉积,TLR4、NF-κB p65、TNF-α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降尿酸方组和别嘌醇组大鼠SUA、BUN、24 h UTP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明显减少(P<0.01),肾组织损伤有所改善,尿酸盐结晶减少,TLR4、NF-κB p65、TNF-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TNF-α免疫组化结果与Western blot一致.结论 降尿酸方能改善UAN大鼠肾功能,减少尿酸盐结晶沉积,减轻肾脏炎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

    降尿酸方尿酸性肾病TLR4/NF-κB信号通路肾脏炎症大鼠

    温针结合电针对卵巢早衰大鼠血清性激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张琴嵇波谢亚娜牟秋杰...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温针"关元"结合电针"三阴交"对卵巢早衰(POF)模型大鼠血清性激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动情周期规律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雷公藤多苷灌胃制备POF模型,并给予相应干预.HE染色观察大鼠卵巢形态,ELISA测定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卵巢组织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E2、 AMH含量明显减少,FSH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卵巢组织IFN-γ蛋白表达显著升高,IL-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大鼠血清E2、AMH含量明显增加,FSH含量明显减少(P<0.05,P<0.01),卵巢组织IFN-γ蛋白表达显著降低,IL-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 温针"关元"结合电针"三阴交"可调节POF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生殖内分泌环境,降低卵巢炎性反应.

    温针电针卵巢早衰关元三阴交炎症因子大鼠

    电针不同腧穴对功能性便秘小鼠结肠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乙酰胆碱转移酶表达的影响

    陈纪平方亚飞李彤中梁超...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不同腧穴对功能性便秘小鼠肠道动力及近端结肠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4 d冷饮刺激制备功能性便秘小鼠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上巨虚组和天枢组.上巨虚组和天枢组使用电针刺激,参数为2/15 Hz,lmA,15 min/d,共3d.治疗结束后,观察首粒红便时间,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近端结肠组织BDNF和ChAT蛋白表达,电生理实验观察近端结肠肠内压改变.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首粒红便时间明显延长(P<0.01),近端结肠组织BDNF和ChA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上巨虚组小鼠首粒红便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正常小鼠无明显差异,近端结肠肠内压明显升高(P<0.05),BDNF和ChAT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且恢复至正常水平;天枢组小鼠首粒红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与上巨虚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结肠肠内压和BDNF、ChA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电针"上巨虚""天枢"均能缓解小鼠便秘症状,但在近端结肠部位其作用不同.

    电针便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肠动力效应差异小鼠

    基于DLL4/Notch1信号通路的麦粒灸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

    沈真如金纯纯席瑾刘静玉...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麦粒灸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SPF级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麦粒灸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2组大鼠采用95%乙醇宫腔注射法于动情期制备薄型子宫内膜模型.麦粒灸组造模后次日麦粒灸"关元""子宫",每穴7壮,1次/d,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麻醉后固定,连续3个动情周期(约15d).干预结束后,HE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内膜形态,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DLL4和Notch1蛋白表达,RT-qPCR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VEGF、Ang-2、DLL4和Notch1 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明显变薄,腺体、血管数目明显减少,子宫内膜组织VEGF、Ang-2、DLL4和Notch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麦粒灸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腺体、血管数目明显增多,子宫内膜组织VEGF、Ang-2、DLL4和Notch1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麦粒灸可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成,达到修复作用,其机制与促进薄型子宫内膜大鼠子宫内膜组织VEGF、Ang-2表达,上调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DLL4、Notch1水平有关.

    薄型子宫内膜麦粒灸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DLL4Notch1大鼠

    基于Myh6启动子的药物筛选系统在中药有效成分诱导P19向心肌细胞分化中的应用

    李涵邵长乐王亚超邵水金...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构建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Myh6-Luc,筛选诱导小鼠畸胎瘤细胞P19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最佳中药有效成分,并对诱导效果进行验证.方法 将Myh6基因的启动子区域(~1507 bp)插入pGL6报告质粒荧光素酶基因的上游,构建心肌细胞特异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通过阳性药物0.005%二甲基亚砜对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进行验证.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方法筛选诱导P19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最佳中药有效成分,经心肌细胞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 (cTnT)免疫荧光染色对该有效成分的诱导作用进行验证,并通过RT-qPCR检测miR-1和miR-25的表达.结果 经双酶切鉴定质粒构建成功,并通过阳性药物诱导证实该系统的有效性.一定浓度的三七皂苷Fe、三七皂苷R1 (NGR1)和人参皂苷Rh1均能对P19细胞产生诱导作用,其中1 μmol/L NGR1诱导效果最明显.1μmol/L NGR1对P19细胞进行诱导后,大部分细胞可表达cTnT,且miR-1表达上调,miR-25表达下调.结论 基于Myh6启动子的药物筛选系统可用于发现诱导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中药有效成分,1 μmol/L NGR1是诱导P19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有效药物,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iR-1、下调miR-25的表达有关.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干细胞分化三七皂苷R1微小核糖核酸

    芪仙通络方及其拆方对脑梗死大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发生及p38MAPK活化的影响

    周胜强李博王琦周春吉...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芪仙通络方及其拆方对脑梗死大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发生及p38MAPK活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仙通络方组(全方组)、补肾活血拆方组(拆方1组)、益气温阳拆方组(拆方2组)和胞磷胆碱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造模后第3日开始灌胃给药,同时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脑内增殖细胞,每日1次,连续12 d.于造模后第3、7、14日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缺血侧室管膜下区巢蛋白(Nestin) /BrdU、双肾上腺皮质激素(doublecortin,DCX) /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 /BrdU双标阳性细胞数;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缺血侧室管膜下区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蛋白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Nestin/BrdU、DCX/BrdU和NeuN/BrdU双标阳性细胞数与神经功能评分和p-p38MAPK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1),大鼠缺血侧室管膜下区Nestin/BrdU、DCX/BrdU和NeuN/BrdU双标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p-p38MAPK蛋白表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第7、14日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1),大鼠缺血侧室管膜下区Nestin/BrdU、DCX/BrdU、NeuN/BrdU双标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p-p38MAPK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全方组作用最显著(P<0.05).全方组大鼠缺血侧室管膜下区Nestin/BrdU、DCX/BrdU、NeuN/BrdU双标阳性细胞数与神经功能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与p-p38MAPK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芪仙通络方及其拆方可改善脑梗死大鼠受损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缺血侧室管膜下区p38MAPK活化、上调内源性神经发生水平有关.

    芪仙通络方脑梗死神经发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大鼠

    基于TGF-β1 /Smads通路的鹿红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杨晓利瞿惠燕戎靖枫杨天舒...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鹿红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从TGF-β1/Smads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和鹿红方低、中、高剂量组,鹿红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鹿红方0.625、1.25、2.5 g/kg灌胃,培哚普利组予培哚普利2 mg/kg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灌胃8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缩短分数(FS);HE和Masson染色检测心脏组织病理变化,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心肌组织TGF-β1、Smad2、Smad3、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EF、FS明显降低(P<0.01),心肌组织局部出现细胞消失,结缔组织内部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细胞发生肿胀,呈纤维化改变,CVF明显升高(P<0.01),心肌组织TGF-β1、Smad2、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鹿红方低、中、高剂量组及培哚普利组大鼠LVEF、FS明显升高(P<0.01),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减少,心肌纤维化改善,CVF明显降低(P<0.05,P<0.01),鹿红方中、高剂量组及培哚普利组大鼠心肌组织TGF-β1、Smad2、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 鹿红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Smads通路有关.

    鹿红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TGF-β1/Smads通路大鼠

    基于多波长切换HPLC同时测定荆芥-防风药对9种化学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

    管娜拜年刘冰毛小文...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多波长切换HPLC同时测定荆芥-防风药对中木犀草苷、橙皮苷、木犀草素、芹菜素、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印枳树皮苷、亥茅酚苷含量的方法,并建立H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Agilent SB C 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甲醇(1∶1,A)-0.03%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 19 min,12%→13%A;19→25 min,13%→14%A;25→40 min,14%→25%A;40→53 min,25%→45%A;53→70 min,45%→60%A;70→90 min,60%→80%A),多波长切换检测(0~61 min为283 nm,61~90 min为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 测定了20批荆芥-防风药对中9种成分的含量,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方法 学考察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RSD均小于2.24%;方法重复性良好,RSD均小于3.14%;供试品溶液在48 h内稳定;9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为97.05%~102.64%,RSD均小于3.27%;9种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1.0000.所建立的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标定了24个共有峰,各色谱峰分离度较好.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灵敏度及重复性好,可用于荆芥-防风药对中9种成分及指纹图谱的测定,实现多指标质量控制.

    荆芥-防风药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多波长切换同时测定多指标质量控制指纹图谱

    盐巴戟天有效成分在体肠灌流研究

    华悦魏晓峰李喆张超...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盐巴戟天中环烯醚萜苷类和寡糖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MS)技术分别建立巴戟天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寡糖类成分耐斯糖在小肠液的定量分析方法.基于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评价指标,探究不同pH值、不同药物浓度、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盐制对巴戟天中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耐斯糖肠吸收的影响.结果 建立了盐巴戟天中3种有效成分在大鼠小肠液中的定量分析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3种成分在pH 7.4灌流液中的PaPP和Ka均大于pH 6.8和pH 5.4灌流液,在中剂量(270 g/L)灌流液中的吸收参数均明显大于高剂量(540 g/L)和低剂量(135 g/L).3种成分在小肠各肠段均有吸收且不同肠段间无明显差异,水晶兰苷Ka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去乙酰车叶草苷酸Ka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耐斯糖Ka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同一肠段耐斯糖与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Ka有明显差异(P<0.05),耐斯糖>去乙酰车叶草苷酸>水晶兰苷.盐巴戟天中3种成分在小肠不同肠段的Papp均大于巴戟肉,其中耐斯糖最为显著(P<0.01).结论 盐巴戟天中3种成分在小肠不同肠段中均有较好的吸收,水晶兰苷的主要吸收部位在空肠,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耐斯糖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回肠,耐斯糖的吸收速率明显大于水晶兰苷和去乙酰车叶草苷酸.3种成分在中剂量(270 g/L)、pH 7.4灌流液中吸收较好,均存在自身浓度抑制现象.盐巴戟天中3种成分的肠吸收特性优于巴戟肉.

    盐巴戟天肠吸收在体单向肠灌流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耐斯糖大鼠

    解毒散结方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张国磊诸君韩力方志红...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解毒散结方对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线治疗失败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8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4例.2组均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或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d1~d14,间隔15d后再进行下一周期,治疗3个周期;若治疗期间患者发生疼痛,予三阶梯止痛治疗.治疗组同时予解毒散结方,对照组同时予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日和第8日静脉注射)或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第1日静脉滴入),21d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比较2组近期临床疗效、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医症状改善情况、Kam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WHO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和安全性指标.结果 对照组客观缓解率为14.14% (14/99),治疗组为4.95% (5/1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59.59%(59/99),治疗组为45.54% (46/1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乏力和失眠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咯血、胸痛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NRS评分下降率为19.80%,优于对照组的13.13% (P<0.05).2组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毒散结方辅助治疗晚期NSCLC患者近期临床疗效逊于单药化疗方案,但患者的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与单药化疗相近,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安全性较好.

    解毒散结方单药化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