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肖培根

半月刊

1001-5302

cjcmm2006@188.com,cjcmm2006@126.com

010-6404583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关键酶及活性研究进展

    吕华伟梁慧敏朱梦迪王鸿...
    3693-3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豆素是一类以苯骈α-吡喃环为母核的天然产物,许多香豆素衍生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菌、抗炎、抗肿瘤、抗凝血、抗骨质疏松、杀虫等,在医药、农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香豆素衍生物的开发利用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成熟以及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香豆素衍生物的生物合成研究已取得许多重要进展,也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文综述了目前已报道的香豆素衍生物的生物合成关键酶,如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 enzyme,CYP450)、异戊烯基转移酶(prenyltransferase,PT)、UDP-葡萄糖基转移酶(UDP-glucosyltransferase,UGT)等,并对其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菌等方面的药理活性进行系统总结,期望为香豆素衍生物的生物合成研究及其药用潜力的进一步挖掘提供参考价值。

    香豆素细胞色素P450酶异戊烯基转移酶葡萄糖基转移酶生物活性

    穴位给药作用评价及应用情况研究进展

    郑俊侨张俏菊吴欣颖禹佳惠...
    3706-3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穴位给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以中医经络学说理论为指导,将药物贴敷于穴位皮肤上,通过刺激经穴与经络传导,发挥穴位与药物的双重治疗作用。穴位给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与传统口服与注射给药不同,其通过皮肤途径吸收药物,有效规避药物经肝脏首过效应及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穴位与药物透皮吸收情况是影响穴位给药疗效的主要因素,而近年来对于穴位贴敷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临床疗效的评价,缺乏经穴、药效因素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该文通过对穴位贴敷给药的机制、作用评价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探讨穴位给药的作用机制,并评价其临床应用疗效、体内外经皮渗透情况,分析穴位贴敷给药的应用现状,包括穴位选择、贴敷剂型、贴敷时间以及经穴吸收等,以期为穴位给药产品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思路与参考。

    穴位贴敷透皮给药作用评价应用现状机制研究

    中药调控自噬干预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刘峰兆赵丽娟李纪新王文茹...
    3714-3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后期导致心脏损伤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等多种异常改变带来的代谢紊乱、心肌细胞Ca2+转运缺陷和心肌纤维化等,且目前临床中缺乏特异的诊治方法。自噬作为高度保守的清除机制,可以清除蛋白质、受损细胞器或外来有害物质,转为能量和基础氨基酸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自噬的抑制会使得细胞有害代谢产物堆积,自噬的过度激活会导致正常细胞结构的破坏并造成细胞死亡。长期高糖状态会破坏心肌细胞自噬水平,加剧DCM的发生发展。自噬对细胞的保护或危害作用,与中医正邪理论环环相扣。生理状态下自噬对细胞内物质的清除和有益细胞生存物质的生成,是抑制邪气扶助正气的表现,故体健。疾病初期,自噬的受损无力清除垃圾物质,则邪气盛;疾病后期,自噬的过度激活破坏正常细胞,则正气愈虚。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近几年的研究已证实,中药单体或中药复方可以促进自噬水平的恢复,维持线粒体、内质网稳态,减少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炎症和凋亡的发生,以防治DCM。该文对自噬与DCM的关系及中药干预自噬治疗DCM作一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DCM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方法。

    中药自噬糖尿病心肌病正邪理论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炎症凋亡

    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大数据的吉林省药用植物生物多样性分析

    刘捍宁曲晓波张小波于俊林...
    3725-3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Origin2022pro、PAST4。09、GraphPad和ArcGIS等软件,从资源数量差异、分类群差异、科属差异、地域性差异、时空性差异5个维度,分析吉林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大数据,充分阐明吉林省药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该文研究表明吉林省现有药用植物2 241种,隶属于243科881属,有20个优势科、3个优势属。东部山区有药用植物1 901种,隶属于227科778属;中部山区半山区有1 503种,隶属于225科690属;西部平原区有811种,隶属136科436属。吉林省药用植物生物多样性丰富,主要呈现东高西低走势,资源分布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区,区域间药用植物类群的数量优势具有显著性差异,西部>中部>东部,类群种类丰富度大小为东部>西部>中部,中部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结构与东部、西部地区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西部和东部地区间物种多样性结构差异较大。第四次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相对比,物种数量增加了 1 417种、减少了 580种、共有824种,说明吉林省药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显著,其变化原因需深入探讨。该文阐明了吉林省药用植物资源本底与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为我省中药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吉林省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药用植物生物多样性科属差异地域性差异时空性差异

    航天诱变葛麻姆SP1代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胡继丹董丽华朱卫丰王斌...
    3736-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太空环境对葛麻姆Pueraria montana的诱变效应,筛选出生长状态佳、异黄酮成分含量高的优良种质,实验对79株航天葛麻姆和10株对照葛麻姆进行农艺性状观测、花朵异黄酮成分与AFLP荧光分子标记,用Excel 2019、SPSS 25。0、NTSYSpc-2。11F、Popgen 32等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聚类。结果表明,航天组的叶片毛姿态与花结构等2个性状发生变化,数量性状的CV、H'均高于对照组,聚类后有5株航天葛麻姆分出。航天组共有10株葛麻姆花的6"-O-木糖鸢尾苷与鸢尾苷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总量均超过11%,聚类后共有9株航天葛麻姆分出。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9对多态性引物,多态性位点数共1 62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平均值为83。3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192 2、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0。305 2,聚类后有4株航天植株分出。综合筛选结果,航天组30号、66号、89号葛麻姆受到太空环境的诱变作用较大,主要表现为生长状况更佳、花朵异黄酮含量更高,且30号有花结构变异、花重达到对照组2倍,可作为后续试验的重点研究材料。

    航天育种农艺性状含量测定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葛麻姆遗传多样性

    工业大麻LecRLK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水平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岚宁康蔡晓琪谢安...
    3749-3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lectin receptor-like kinase,LecRLK)是一类带有凝集素保守域的植物激酶,在植物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工业大麻Cannabis sativa是一种重要的多用途植株,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医药等领域。对工业大麻LecRLK家族进行全基因组水平筛选以及表达分析,为工业大麻LecRLK家族功能分析提供科学参考。因此,该研究基于BLAST和HMM方法最终在工业大麻全基因组上共鉴定到93个LecRLKs,其中包括69个G型,23个L型和1个C型。随后对家族成员进行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揭示了工业大麻LecRLKs家族成员的蛋白理化性质,对家族成员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结果显示家族成员受到激素和逆境响应的调控。表达分析则显示部分家族成员在根中有较高表达,可能参与抗逆过程;另一些成员在雌花中高表达,可能参与雌花发育。该研究为LecRLKs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表达分析筛选了可能参与工业大麻抗逆候选LecRLKs成员,为将来工业大麻抗逆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工业大麻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家族基因发育

    人参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基因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

    赵昱琳王琪彭文月何旭彤...
    3758-3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Trihelix转录因子的功能使其在许多非生物逆境胁迫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尤其表现为参与低温、干旱、洪涝、盐碱、脱落酸、茉莉酸甲酯等众多非生物胁迫的信号途径。然而目前对人参Trihelix基因家族的研究还较少。该研究从人参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筛选出41个Trihelix基因家族成员,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家族成员理化性质、顺式作用元件、亚细胞定位、染色体定位与非生物胁迫诱导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人参Trihelix家族成员85%定位于细胞核中,Trihelix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a螺旋为主。在Trihelix的启动子区域鉴定出了与低温、激素响应、生长发育等多种非生物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调节元件。通过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和人参进行种间的Trihelix转录因子共线性分析发现人参与拟南芥之间共有共线性基因对19个,仅3、6、12号染色体不存在共线性基因对。qRT-PCR分析结果表明基因GWHGBEIJ010320。1在低温胁迫下表达量显著上调,显著响应低温胁迫。该研究为今后探讨人参Trihelix转录因子在人参非生物胁迫以及人参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人参Trihelix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和网络药理学的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心肌缺血的配伍机制研究

    刘洋贾孟晓赵婷吴灿...
    3769-3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芪参益气滴丸(QSYQ)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已有较好研究基础,但发挥治疗作用的配伍机制还有待深入解析,该文旨在探究QSYQ治疗心肌缺血的配伍机制。采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获得该方吸收入血成分;利用TCMSP、TCMI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并筛选入血成分的靶标蛋白;通过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获得心肌缺血相关的疾病蛋白;利用在线绘图软件Venny 2。1。0、STRING和Cytoscape 3。9。1得到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富集,获得该方治疗心肌缺血的主要作用通路并绘制可视化网络图;基于"成分-靶点""药材-通路"及"PI3K-AKT"特征通路分析配伍机制,并采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该文获得QSYQ吸收入血成分42个,成分靶点556个,疾病靶点1 980个,核心靶点69个,核心成分15个;该方可通过调控MAPK1、RELA、SRC、JUN、STAT3等蛋白,作用于HIF-1、PI3K-AKT、Toll-like、MAPK、VEGF等信号通路来发挥心肌缺血治疗功效;"成分-靶点"与"药材-通路"互作网络图在靶点与通路层面初步阐释了该方4味中药的协同情况;PI3K-AKT特征通路表明,君药黄芪与臣药丹参可调控该途径中的大部分靶点,佐药三七在IL6、AKT蛋白协同黄芪与丹参,使药降香在AKT、RXRA蛋白起调和作用,诸药共同作用于AKT、RXRA、NFKB等蛋白协同调控细胞的存活,进而起到促血管新生的作用。分子对接表明氢键和疏水作用可能是其主要作用形式,也验证了 PI3K-AKT信号通路的结合能分布情况。该文从药材、成分、靶点、通路多维度解析该方的配伍内涵,为QSYQ作用机制及配伍规律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芪参益气滴丸心肌缺血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配伍机制PI3K-AKT信号通路

    UPLC-Q-TOF-MSE结合分子对接探究银杏叶提取物苦味的味-效关系

    葛改变吴心悦王优杰胡佳亮...
    3784-3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E)和分子对接表征银杏叶提取物(GBE)的苦味呈味物质,并探究其与苦味功效的关系。首先采用UPLC-Q-TOF-MSE对GBE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鉴定出61个化学成分,将这些化学成分与苦味受体进行分子对接,筛选出26个呈苦物质,主要为黄酮类成分;采用感官和电子舌苦味评价技术验证GBE总黄酮是主要的呈苦物质,与分子对接结果一致;最后以呈苦物质为研究对象,进行网络药理学预测与分析,并探究了呈苦物质作用靶点与苦味功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呈苦物质作用的关键靶点为CYP2B6、ALOX15和PTGS2等,并且呈苦物质可能通过作用于相关疾病靶点而发挥苦味功效,即GBE呈苦物质是苦味功效的物质基础。综上,该研究表明分子对接技术对中药呈苦物质的筛选具有指导作用,GBE的呈苦物质具有苦味功效,为今后中药的"味-效"关系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银杏叶提取物UPLC-Q-TOF-MSE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苦味评价呈苦物质"味-效"关系

    石榴皮胞外囊泡抗糖尿病活性成分研究

    毕玉芳黄运红袁涛
    3796-3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采用超高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石榴皮胞外囊泡(pomegranate peel-derived extracellular nanovesicles,PPENs)并对其进行形貌结构表征。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HepG2细胞模型测试显示,PPENs具有良好的抗糖尿病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IC50为(35。3±1。1)μg·mL-1,显著优于阳性药品阿卡波糖(acarbose)。PPENs在100μg·mL-1可以显著提高IR细胞的葡萄糖吸收量。通过色谱-质谱联用开展PPENs脂质组、蛋白质组及代谢物分析,对microRNA(miRNA)序列进行鉴定和人类靶基因预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PPENs含有丰富的脂质和转运蛋白,为PPENs的跨组织运输与分布提供物质基础。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脂质和miRNA可能是PPENs发挥抗糖尿病活性的关键成分。

    石榴皮胞外囊泡抗糖尿病α-葡萄糖苷酶胰岛素抵抗活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