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肖培根

半月刊

1001-5302

cjcmm2006@188.com,cjcmm2006@126.com

010-6404583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石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与其清热物质基础探讨

    王陶陶杨德林韩娜殷军...
    853-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膏作为经典清热药物在中医药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但其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仍然存在一定争议。因此,作者综述了近年来众多学者在矿物药石膏清热效果及机制方面的研究概况以及对石膏清热的物质基础进行探讨。分别从石膏的元素组成、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展开介绍与探讨,发现钙离子(Ca2+)可能通过降低体温调节中枢钠离子/钙离子(Na+/Ca2+)水平,从而抑制体温调定点上移;微量元素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促进Ca2+的吸收以及影响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合成,从而抑制体温升高。作者综述了石膏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并对其清热的物质基础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了解石膏清热的作用机制,为石膏的临床应用以及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石膏煅石膏物质基础作用机制

    天然5α-还原酶抑制剂用于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进展

    郑瑞蓉欧阳倩兮刘子瑶李林楠...
    858-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针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有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与类固醇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当体内二氢睾酮的含量过高,会引起前列腺增生等相关疾病。二氢睾酮由睾酮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而成,因而通过抑制该酶活性,可减少二氢睾酮的生成量,进而达到减轻前列腺增生的效果。从天然药物中筛选和发现新的、有效和安全的5α-还原酶抑制剂,应用于防治前列腺增生,但又不影响男性的生理功能,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该文总结了5α-还原酶的作用特点及组织分布,临床常用的5α-还原酶抑制剂及其副作用,并整理了中药和天然药物中5α-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和发现,概括了前列腺增生实验动物模型和常用检测指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良性前列腺增生5α-还原酶5α-还原酶抑制剂中药材天然药物动物模型

    全蝎的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珂洋张永清杨春淼付静...
    868-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蝎为我国临床常用的名贵动物类中药,是历代医家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风内动之要药,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全蝎有毒,常炮制后入药,早在宋代就有炒制的记载,其后出现了醋制、净制、炒制等15种炮制方法,炮制后可去腥矫味、降低毒性,利于临床应用。目前全蝎报道的成分主要有蛋白多肽类、生物碱类、类脂类等,具有抗癌、抗凝血、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和相关文献资料,从全蝎的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全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全蝎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脓毒症诱导肝损伤的致病机制和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研究进展

    尹艳萍牟菲尹艳丽赵瑾怡...
    884-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脓毒症诱导的肝损伤(sepsis-induced liver injury,SILI)是脓毒症诱发的多器官综合征的表现之一。目前针对SILI的治疗尚无推荐的药理干预措施,而中医药基于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理念治疗SILI,体现出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特点,可通过干预炎性因子及炎症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等全面防治SILI。该文通过回顾总结中医药治疗SILI的实验研究,明确其致病机制和治疗特点,以期为研发或制备新药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脓毒症肝损伤致病机制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NLRP3炎症小体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王栋李芳赫于雪高阔...
    894-9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力衰竭存在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征,寻求针对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策略并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方向。炎症失衡已被证明是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环节之一,与心功能障碍、心肌纤维化等不良事件呈正相关。近些年研究证实 NOD 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激活在不同因素诱导心力衰竭的炎症失衡环节中具有共性调控机制,并且部分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能够显著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而改善心力衰竭。该文首先概述了NLRP3炎症小体的基本情况,然后总结了NLRP3炎症小体在不同因素诱导心力衰竭中的调控机制,最后介绍了近年来抑制NLRP3炎症小体而改善心力衰竭的中药及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力衰竭的创新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心力衰竭炎症NLRP3炎症小体中药

    NLRP3炎症小体在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王彩红魏晓涛赵永强王东红...
    902-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及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疾病中较常见的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给个体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AD、VD、TBI虽具体发病机制不同,但其发病均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息息相关。NLRP3炎症小体通过参与神经炎症反应、介导小胶质细胞极化、调控减少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沉积、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形成、调控细胞自噬、维持大脑内稳态、维持突触稳态等方式,参与AD、VD、TBI发生发展。同时既往研究证实,中药可通过干预NLRP3炎症小体发挥减轻神经炎症、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极化、减少Aβ沉积和NFTs形成、调控细胞自噬、维持大脑内稳态的作用,起到防治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同时减轻患者心理及经济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故该文拟通过阐述NLRP3炎症小体在AD、VD、TBI中的作用,详细总结中药干预NLRP3炎症小体防治AD、VD、TBI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传承中医药精华,为中医药临床防治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疾病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为后续中医药防治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NLRP3炎症小体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创伤性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药(TCM)

    微生物菌肥调控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作用机制及应用与展望

    赖锟阳肖建才王红阳邱金镇...
    912-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推进化肥农药"双减"、推动中药农业生态化等号召的提出,微生物菌肥成为了应对化肥农药零增长、促进药用植物高产优质、维持土壤健康、推动中药材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土壤状况和土壤微环境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至关重要,微生物菌肥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肥料作用于土壤,能通过补充土壤有机质和促进有益微生物代谢活动有效提高土壤质量,促进药用植物高产优质。对此,了解微生物菌肥介导的药用植物品质形成机制对中药生态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该研究围绕微生物菌肥改善土壤性质、参与土壤养分循环、提高药用植物抗性、促进药效成分积累等主要过程梳理了菌肥在调控药用植物品质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介绍了菌肥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作出了展望,以期为利用微生物菌肥提高中药材品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推动中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广菌肥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微生物菌肥药用植物品质形成作用机制土壤次生代谢产物

    以电子鼻为例的电子传感技术在现代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与发展

    邓秀平唐诗倩刘志东
    924-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味"是评估中药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方法可以用于评价中药的气味。相较于传统的气味检测技术,电子鼻以其便捷、快速、客观等特点脱颖而出。不断发展的中药制药技术为传统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配方和剂型,而电子鼻的多功能性,即可以定制配备多种交叉传感器,可以更好地满足中药制剂技术的需求。该研究总结了当前电子鼻的特点、应用情况及具有代表性的电子鼻产品,并结合中药制剂中"气味"评价现状,对电子鼻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旨在为电子鼻在中药制剂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制药工艺中发挥其独特优势提供新的方法技术和思路。

    气味电子鼻中药制剂应用与发展

    基于组织分布探究中华大蟾蜍功效成分蟾蜍甾烯类体内代谢途径

    刘玉洋孙博赵海誉丁耀华...
    932-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助力解决蟾蜍资源日益减少的窘境,探究蟾蜍中功效成分蟾蜍甾烯类化合物(BDs)生物合成部位及代谢途径,为蟾蜍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利用UHPLC-Orbitrap-MS对蟾蜍多组织进行检测,筛选BDs在蟾蜍体内的合成部位,并利用质谱成像、匀浆孵化实验加以验证,确定BDs生物合成的关键器官。蟾蜍组织分布结果表明除耳后腺、皮肤组织外,BDs在肝脏中含量最多,胆汁中浓度最高,因此推测肝脏能够生物合成BDs,并通过胆汁代谢分布向蟾蜍全身。DESI-MSI质谱成像检测结果也指出,BDs主要富集在蟾蜍肝脏而并非是未发育成熟的耳后腺。蟾蜍肝脏匀浆孵化证明了蟾蜍肝脏能够独立生物合成BDs。该研究表明中华大蟾蜍在变态、发育、生长过程中,肝脏是蟾蜍体内合成BDs的重要器官,为生物合成BDs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蟾蜍蟾蜍甾烯类成分组织分布资源生物合成

    全蝎分子鉴定及其配方颗粒的位点特异性PCR鉴别

    段宝丽陈天韵施丹丹尤春雪...
    942-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蝎是我国临床常用动物药材,《中国药典》规定全蝎的唯一基原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但目前我国蝎目物种丰富,全蝎药材及其深加工制品都存在混伪现象,其中全蝎深加工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其显微特征可能不完整或丢失,使得基原鉴别变得困难。该研究基于东亚钳蝎与其他蝎物种的形态和氧化酶亚基1(COⅠ)序列,构建ML系统发育树进行物种鉴定,从而发现全蝎主要混伪品为细尖狼蝎;使用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方法,通过CO Ⅰ序列的差异SNP位点设计东亚钳蝎特异性鉴别引物,并筛选出全蝎药材与其配方颗粒的稳定引物区间,对全蝎药材及配方颗粒进行鉴定。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当退火温度61 ℃、循环次数30次时,东亚钳蝎及其配方颗粒均可扩增出约150 bp明亮的特异性条带,其他混伪品均无条带。并对该方法的适应性进行考察,全蝎药材到冻干粉再到配方颗粒以及市售配方颗粒均可扩增出约150 bp的条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全蝎药材及其配方颗粒真伪鉴别,有利于完善全蝎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体系,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保障。

    全蝎配方颗粒聚合酶链式反应系统发育树物种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