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肖培根

半月刊

1001-5302

cjcmm2006@188.com,cjcmm2006@126.com

010-6404583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柠檬精油活性成分柠檬醛抑制头颈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陈利张亚军秦洪文胡武静...
    2364-2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柠檬精油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活性物质以及抑制头颈癌细胞SCC15 和CAL33 增殖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利用噻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MTT]鉴定出抑制头颈癌细胞增殖的活性物质为柠檬醛,并测定了柠檬醛抑制头颈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IC50;同时,利用 5-ethynyl-2'-deoxyuridine(EdU)实验检测柠檬醛对头颈癌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柠檬醛对头颈癌细胞体外肿瘤球形成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柠檬醛对头颈癌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诱导情况;采用蛋白印迹检测柠檬醛对头颈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醛可有效抑制头颈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具有抗肿瘤活性,其抑制CAL33 和SCC15 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 54。78、25。23 μg·mL-1。进一步分析发现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S期激酶关联蛋白 2(SKP2)、原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 1(CDK1)、周期蛋白B(cyclin B)均呈下调趋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此外,柠檬醛能够促使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半胱天冬蛋白酶-9(caspase-9)和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剪切形式呈现上调趋势,而且使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 1 轻链 3B(LC3B)、泛素结合蛋白(P62)、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Beclin1)和溶酶体相关膜蛋白 1(LAMP1)表达呈上调趋势,暗示柠檬醛诱导头颈癌细胞发生凋亡和激活自噬。利用双标质粒系统mCherry-GFP-LC3 分析发现柠檬醛阻碍自噬体和溶酶体融合,使自噬流进程受阻。因此,柠檬精油中发挥抗头颈癌细胞增殖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柠檬醛,该成分对头颈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是柠檬醛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最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柠檬醛头颈癌抗肿瘤凋亡自噬

    基于mTOR信号通路研究桦木酸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复极化影响以及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抗肿瘤作用

    曾安琪陈雪戴瑛赵军宁...
    2376-2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与远端转移、耐药、肿瘤免疫逃逸和低生存率密切相关。该研究报道了桦木酸(BA)是一种有效的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在体外和体内对NSCLC细胞表现出有效的抗肿瘤活性。CCK-8和集落形成结果表明,BA可显著抑制H1299、A549 和LLC细胞的活力和克隆生成能力。BA处理可诱导线粒体介导的H1299 和LLC细胞凋亡;通过下调MMP2 的表达和损害上皮-间质转化,明显抑制H1299 和LLC细胞的移动性和侵袭能力。研究结果表明,BA处理可抑制mTOR信号通路,从而抑制M2 表型(CD206 阳性)巨噬细胞的某些方面。随后,为了评估桦木酸在LLC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利用LLC细胞建立小鼠异种移植肿瘤模型。结果表明,BA能显著延缓肿瘤的生长,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更重要的是,给药BA后,肿瘤组织中M1/M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表明抗肿瘤免疫能力增强。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表明,BA可通过mTOR信号通路使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复极化,从而对NSCLC细胞具有抗肿瘤作用。

    桦木酸非小细胞肺癌mTOR信号通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重楼总皂苷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铁死亡抗肿瘤机制研究

    张艺博张慧中阮意丹张永强...
    2385-2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重楼总皂苷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的铁死亡作用及机制,为重楼总皂苷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重楼总皂苷对 MCF-7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MCF-7细胞形态改变;平板克隆实验检测MCF-7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检测MCF-7细胞膜的完整性;划痕实验检测MCF-7细胞迁移能力;利用荧光倒置显微镜检测MCF-7 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利用试剂盒检测MCF-7 细胞中Fe2+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MCF-7 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重楼总皂苷对MCF-7细胞中p53、溶质载体家族 7 成员 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 4(acyl-CoA syn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转铁蛋白受体 1(transferrin receptor protein 1,TFR1)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5、3、4。5、6、7。5、9 μg·mL-1重楼总皂苷均能显著抑制MCF-7细胞增殖,IC50 为 4。12 μg·mL-1,对细胞形态有明显的损伤,导致细胞形成空泡,逐渐皱缩并脱落;抑制MCF-7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破坏细胞膜促使细胞内LDH释放,缩短MCF-7 细胞的迁移距离抑制迁移能力;显著提高MCF-7细胞中ROS的含量,诱导细胞氧化损伤,导致细胞内Fe2+堆积,线粒体结构也发生明显的改变,线粒体膜密度增加,嵴减少甚至消失;促进p53 蛋白表达,下调SLC7A11 和GPX4 表达并增强ACSL4 和TFR1 表达。因此,重楼总皂苷可显著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破坏细胞结构,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铁死亡有关。

    重楼总皂苷乳腺癌铁死亡机制

    基于拟靶向代谢组学的3种基原大黄的差异成分研究

    赵江怡唐进程陈欣欣周易...
    2393-2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黄是典型的多基原大宗中药材,研究不同基原大黄药效成分含量和比例的差异,以期实现对不同基原大黄药材质量的精准评价,为大黄在临床上的精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相同生长年限(四年生)的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和药用大黄为材料,采用拟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测定 3 种基原大黄中蒽醌、蒽酮及鞣质类共计 220 个成分的相对含量,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差异成分进行筛选。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大黄样品按照基原明显聚为3 类。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最终筛选出 117 种差异成分,其中包括:游离蒽醌类 8 种,结合蒽醌类 18 种,蒽酮类 80 种,鞣质类 11 种。综合比较,28 种成分在唐古特大黄中含量较高,主要为番泻苷类、结合蒽醌类和原花青素类化合物;35 种成分在药用大黄中含量较高,主要为游离蒽醌类和儿茶素类化合物;54 种成分在掌叶大黄中含量较高,主要为二蒽酮类化合物,但其结构暂不能确定。通过对 3 种基原大黄差异成分的分析,根据差异成分在 3 种基原大黄中的含量分布情况可推测出:唐古特大黄的泻下攻积之力最强,药用大黄的清热泻火功效最强,且两者的逐瘀通经功效强于掌叶大黄。

    大黄多基原拟靶向代谢组学差异成分精准中药

    基于角蛋白源特征肽检测优化的角类动物药鉴别研究

    黄潇正武文星黄思莹包旺林...
    2402-2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角蛋白结构稳定,富含角蛋白的角类动物药提取溶解步骤复杂,严重制约了检测效率及通量,该文通过简化角类样品前处理步骤,优化主要角类动物药的特征肽检测方法,提升角类动物药专属性鉴别效率。分别对经/未经碘乙酰胺(IAA)处理的角类动物药特征肽类进行分析,优化特征肽的离子对条件,并比较经/未经IAA处理的特征肽的保留时间、响应值等数据;采用直接酶解与提取总蛋白后酶解2 种前处理方法制备角类动物药样品,基于特征肽保留时间、离子响应值等比较不同方法对羚羊角、水牛角、山羊角及牦牛角样品中特征肽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待测角类样品经直接酶解的简化工艺处理后,均可检测到未经IAA处理的特征肽信息,且与IAA处理后的特征肽相比,其保留时间后移,质谱响应稍有降低;未经IAA处理的特征肽专属性良好,不影响角类动物药的专属性鉴别。综上,可采用直接酶解的工艺处理角类样品,省略蛋白质提取、二硫苏糖醇、IAA试剂处理步骤,显著提高前处理效率,且不影响角类动物药的专属性鉴别,为角类动物药质量研究及标准提升提供了思路与策略。

    角类动物药前处理优化特征肽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质量控制

    瑞香狼毒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合成酶功能表征

    谭洪虎夏梦苏平黄璐琦...
    2410-2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ent-柯巴基焦磷酸合酶(ent-copalyl diphosphate synthase,CPS)与ent-贝壳杉烯合酶(ent-kaurene synthase,KS)的连续催化是植物以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geranylgeranyl pyrophosphate,GGPP)为底物开启赤霉素生物合成路径的关键步骤。该研究通过分析与挖掘瑞香狼毒的转录组数据,成功克隆得到赤霉素途径的 2 个关键二萜合酶基因SchCPS和SchKS。二者完整开放阅读框分别为 2595、1701 bp,编码864、566 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7。9、64。6 kDa,理论等电点为 5。61、6。12,均为亲水性蛋白。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显示,SchCPS蛋白含有CPS基因家族保守的LHS、PNV及DxDD基序,归类于TPS-c亚家族;SchKS蛋白含有KS基因家族保守的DDxxD、NSE/DTE和PIx基序,归类于TPS-e亚家族。功能验证结果表明,SchCPS可催化GGPP质子化并环化成ent-CPP,SchKS则作用于ent-CPP去磷酸化并再次环化生成贝壳杉烯。该文首次从瑞香狼毒中克隆获得SchCPS与SchKS全长基因,并完成功能验证,不仅丰富了现有的CPS和KS基因库,也为瑞香狼毒中更多活性成分基因的克隆与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奠定了基础。

    瑞香狼毒贝壳衫烷二萜合酶功能鉴定生物信息学

    川贝母HSP70家族基因鉴定及高温胁迫下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

    张晓玉余济辰陈文涛周芏延...
    2422-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激蛋白 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一类应激蛋白,在生物体内分布广,具有高度保守性。为解析川贝母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利用川贝母根、鳞茎、茎、叶、果不同组织的转录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SP70 家族基因进行鉴定与筛选,并采用qRT-PCR技术分析其在高温(35℃)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共鉴定出 26 个川贝母HSP70 成员,分别命名为FcHSP70-1~FcHSP70-26,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量为 560~944 个,相对分子质量为61。64~100。01 kDa,理论等电点为 5。00~6。59,蛋白质二级以无规卷曲和α-螺旋为主。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表明,FcHSP70s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内质网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26 个川贝母FcHSP70s中 7 个属于Dnak亚家族,19 个属于HSP110/SSE亚家族。在 35℃处理下,FcHSP70-5、FcHSP70-8、FcHSP70-17、FcHSP70-18 和FcHSP70-23 在川贝母5 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升,最高上调倍数为 156。54,推测在川贝母植株响应高温胁迫中起主要作用。另外相较于其他组织,茎和叶片对高温最为敏感,在 18 个基因中的平均上调倍数分别为 18。18、8。03,说明川贝母主要感受高温的组织可能是茎和叶片。该研究为深入解析HSP70 家族基因在川贝母高温胁迫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川贝母HSP70高温胁迫生物信息学

    多源信息融合的中药制造白术饮片多维质量属性一致性的诊断策略

    韩燕雨吴志生戴平王恺怡...
    2434-2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是中药产业的关键任务之一。该研究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收集近红外光谱、电子舌感官等信息,建立白术饮片的整体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为白术饮片的整体质量评价提供方法支撑。以 23 批不同来源的白术样品为研究载体,分别测定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的近红外光谱信息,电子舌感官信息、水分及浸出物含量,采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评价白术饮片的整体质量。结果表明,批号 16122103、801000509、801000352、701003656、HX21L01、160956 为静止状态白术粉末的差异批次,批号 701003298、16122103、701003656、701003107、801000229、18090404 为运动状态的白术饮片的差异批次,含水量无差异批次,批号 801000509 为浸出物含量差异批次,批号 150721004、151237、160703004、HX21M01、HX21K04、HX21K01、601003516 为电子舌感官信号差异批次。进一步,采用数据层融合对白术饮片进行整体性分析,共发现批号 150721004、HX21M01、HX21K04、HX21K01 的样本超过 95%控制限,与其他样品整体质量存在差异。该研究综合运用水分、近红外光谱等信息,成功对 23 批次的白术饮片进行差异批次的诊断,实现了质量一致性评价,为中药饮片质量一致性评价提供借鉴。

    中药制造多源信息近红外白术一致性评价

    狼毒(月腺大戟)毒性部位诃子汤制前后肠道毒性变化与成分组成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林伟豪郁红礼吴皓王欣之...
    2441-2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狼毒(月腺大戟)诃子汤制前后肠道毒性变化与成分组成变化的相关性,在整体动物模型水平灌胃给药,以小鼠的粪便含水量,肠道不同部位炎症因子及病理损伤情况为指标,比较月腺大戟生品二氯甲烷提取部位(二氯部位)、诃子汤制品二氯部位与模拟诃子汤制月腺大戟二氯部位的肠道毒性作用差异,考察诃子汤制对月腺大戟肠道毒性的影响。同时构建月腺大戟和诃子成分结构数据库,采用HPLC-TOF-MS分析这 3 个提取部位的二萜类成分与鞣质酚酸类成分组成变化。采用HPLC测定炮制前后月腺大戟饮片和炮制后锅壁残留物中的 4 种主要二萜类成分ent-11α-hydroxyabicta-8(14)、13(15)-dien-16,12-olide(HAO)、jolkinolide B(JNB)、fischeria A(FA)、jolkinolide E(JNE)的含量,考察诃子汤炮制是否对二萜类成分的含量与结构产生影响。结果表明,月腺大戟生品二氯部位组可显著增加小鼠的粪便含水量和各肠段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释放水平,且发现肠道组织受损并伴随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而与生品二氯部位组比较,模拟诃子汤制月腺大戟二氯部位组肠道组织损伤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肠道毒性显著下降。质谱分析结果显示月腺大戟二氯部位模拟诃子汤制后二萜类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但新增了大量来源于诃子的鞣质酚酸类等成分。HPLC结果显示,月腺大戟诃子汤炮制后 4 种萜类成分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在-0。35%~-19。74%,下降部分主要残留于锅壁,表明诃子汤制并未改变月腺大戟中毒性二萜类成分的结构。诃子汤中鞣质酚酸类成分拮抗作用是月腺大戟诃子汤炮制后肠道毒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民族药诃子汤炮制狼毒具有科学性。

    月腺大戟诃子汤制模拟炮制肠道毒性二萜类成分成分变化

    基于指纹图谱及网络药理学的当归补血汤药材炮制前后差异质量标志物研究

    周洁李婕魏冰斌姜弢...
    2451-2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基于指纹图谱及网络药理学研究当归补血汤炮制前后的差异性质量标志物(Q-marker),并对筛选出的 7 种指标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为炮制前后的当归补血汤质量评价提供实验依据。采用HPLC建立当归补血汤生品与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利用多元统计法对当归补血汤炮制前后特征图谱及共有峰面积进行分析,筛选出炮制前后的差异性特征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构建其差异性成分的相关靶点及通路并对其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当归补血汤样品指纹图谱标定 13 个共有峰,并确认其中 7 个主要化学成分,其相似度均>0。911,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可明显区分生品与其炮制品,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影响当归补血汤炮制前后的主要差异性成分1、2、6、13、5。将中药Q-marker"五原则"及网络药理学相结合,筛选出 5-羟甲基糠醛、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藁本内酯、芒柄花素、洋川芎内酯Ⅰ为炮制前后的质量差异的标志性成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当归补血汤炮制后,洋川芎内酯Ⅰ、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藁本内酯含量减少;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阿魏酸含量增加;同时产生了新的化学成分 5-羟甲基糠醛。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稳定可靠,并结合网络药理学与定量研究,筛选出差异性Q-marker,为当归补血汤炮制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当归补血汤炮制指纹图谱多元统计分析网络药理学质量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