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造纸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造纸
中国造纸学会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中国造纸

中国造纸学会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邝仕均

月刊

0254-508X

cpp2108@vip.163.com

010-64778158 64778159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启阳路4号院2号楼

中国造纸/Journal China Pulp & Pap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本着为我国造纸行业服务的原则,大力宣传我国造纸行业新技术和新动态,对我国造纸工业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Xene/CNF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湿敏性能研究

    沈湘凌陈广杰郭大亮李静...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将新型二维过渡金属碳氮材料(MXene)与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复合,通过液氮定向和非定向预冷冻方法,冷冻干燥后制备4种不同MXene/CNF复合气凝胶,探究加入不同类型CNF、MXene和采用不同液氮预冷冻方法对复合气凝胶形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定向单层MXene/TOCNF复合气凝胶形貌最为优异;对其制备的湿度传感器在相对湿度11%~97%的条件下进行了湿敏测试,发现在MXene质量分数10%、相对湿度97%的条件下,传感器响应值增大了 3倍,说明传感器对于高湿度更为敏感,且该传感器在14天内基本稳定.

    CNFMXene液氮定向冷冻气凝胶湿度传感器

    细菌纤维素对脆化纸张加固处理研究

    张铭田周玲易晓辉谢谨诚...
    12-1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探讨了细菌纤维素对脆化纸张的加固效果.以细菌纤维素为加固材料、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的有机体系作为加固溶液,能够有效提高纸张的机械性能,当细菌纤维素用量为10%(相对于纸张绝干质量)时,与空白宣纸相比,纸张抗张指数为54.7N·m/g,提高了50%;耐折度为1.57,提高了76%,且对厚度、紧度、白度和色差值等性能影响小,不透明度提高到95%,毛细吸液高度下降到2mm.经过干热老化7天后,加固处理的纸张抗张指数为46.0N·m/g、耐折度为1.38,其机械性能始终高于空白宣纸.加固处理纸张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不发生褶皱变形,干燥过程简单.

    细菌纤维素脆化纸张加固有机体系

    水热/热解转化木质纤维素为超级电容器多孔炭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蒋政伟彭坚李意涵谢彩锋...
    19-2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木质纤维素高值转化利用受到广泛关注.通过水热和热解将木质纤维素转化为多孔炭,并用于超级电容器,是实现木质纤维素高值化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重点介绍了水热炭和生物炭在制备、形成机理、理化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关注了操作参数对水热炭和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重点探讨了水热炭和生物炭功能化制备多孔炭的方式,包括孔结构优化和表面特性优化的方式.

    木质纤维素水热热解多孔炭超级电容器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赵烁李莹王震陈丽...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质纤维素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同时也含有少量的果胶、树脂、蛋白质和其他可提取物质以及无机灰分.高效利用木质纤维素制备高附加值化合物,对缓解未来能源紧缺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复杂的交织结构,导致可利用组分无法高效转化.因此,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技术作为生产高附加值产物的上游工艺亟待获得重视与应用,以"疏松"或"打破"木质纤维素的晶体结构,增加各组分可及度和反应位点,提高反应效率.本文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及联合处理法等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类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的未来发展前景,为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提供新思路.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生物炼制

    姜黄素修饰CNC传感器与水凝胶制备及其检测和去除Pb2+的研究

    刘艳华徐保松杨家川宋泽华...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EDC/NHS耦合法将姜黄素(Cur)接枝于羧基化纤维素纳米晶体(CCNC),制备纳米纤维素接枝姜黄素(CCNC-Cur)传感器和CCNC-Cur复合海藻酸钠(CCNC-Cur-SA)水凝胶吸附剂,用于检测和去除Pb2+.结果表明,CCNC-Cur传感器可特异性吸附Pb2+,利用ImageJ软件对传感器的颜色深度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得到Pb2+的检出限为6.25mg/L;在静态吸附实验的优化条件下(吸附时间105 min、pH值=5、吸附剂用量0.08 g),CCNC-Cur-SA水凝胶对Pb2+的吸附量达98.3 mg/g.

    纤维素纳米晶体CNC接枝姜黄素Pb2+比色传感器吸附

    几种麻类纤维形态结构特征的研究

    李雅歌肖玉英秦晓李杰...
    46-56,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菠萝麻、大麻、黄麻、剑麻4种麻类纤维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形态、解剖结构、表面形貌、细胞壁结构、微纤丝角、微晶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麻类纤维均具有较高的长径比,不同麻纤维形态差异较大;在4种麻纤维的解剖结构中,大麻韧皮纤维群呈团簇分布,黄麻韧皮纤维群沿径向行规律分布,菠萝麻和剑麻的叶片纤维均存在于维管束外围;4种麻纤维表面均较粗糙,初生壁微纤丝排布无规则,其中大麻纤维表面褶皱最为密集;4种麻纤维均有明显的多壁层结构,其中剑麻纤维细胞壁壁层结构最为紧密;大麻、黄麻韧皮麻类纤维微纤丝角较小,分别为6.61°、7.67°,菠萝麻、剑麻叶片麻类纤维的微纤丝角分别为16.29°、20.84°;菠萝麻与大麻纤维的结晶度均在80%以上,黄麻和剑麻的微粒尺寸较小,均小于3nm.

    麻类纤维解剖结构表面形貌微纤丝角微晶结构

    有机酸改性聚乙烯醇涂布对纸张阻隔性能影响

    邵英杰陈阳帆梅逸兴邵学军...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聚乙烯醇(PVA)涂布纸张的阻隔性能,采用琥珀酸(SA)、柠檬酸(CA)或二者协同策略对PVA化学改性,探究了有机酸改性PVA涂布对纸张防水、防油和水蒸气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酸改性PVA的溶胀度明显下降,其中SA与CA协同改性PVA(PVA-SC)的溶胀度下降最大,为未改性PVA的14%;当涂布量为5.0 g/m2时,相较于未改性PVA,PVA-SC涂布纸Cobb60值下降约50%,水蒸气透过率下降90%;有机酸改性PVA和未改性PVA均具有优异的防油性能.在改性或未改性PVA涂布液中添加AKD乳液,涂布后纸张表面自由能大幅下降,接触角增大,疏水性增强.

    聚乙烯醇纸基材料琥珀酸柠檬酸阻隔性能

    合成碳酸钙分散稳定性调控及其对纸质文献脱酸效果研究

    赵赫何贝曹显刘传富...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提出了以甲基纤维素为分散助剂,对合成碳酸钙分散体系的粒径和分散稳定性进行调控的研究策略;并将合成碳酸钙分散体系应用于酸化纸质文献脱酸处理,并进行耐老化性能评估.研究发现,黏度为1 500mPa·s的甲基纤维素与氢氧化钙以质量比1∶4在二氧化碳氛围中合成的碳酸钙分散体系具有最佳分散稳定性,碳酸钙的平均粒径为108 nm,静置5天仍保持稳定分散.碳酸钙分散体系处理后的旧书纸张的冷抽提pH值从4.7提升到7.7,碱储量为1.95%碳酸钙当量;经过湿热加速老化14天后,脱酸旧书纸张的冷抽提pH值仍保持7.5,碱储量为1.70%碳酸钙当量;脱酸处理后的旧书纸张机械性能明显高于未处理组,色差<1,对字迹油墨无影响,表明该体系对纸质文献具有优异的脱酸性能,并可赋予其耐老化性能.

    纸质文献保护脱酸合成碳酸钙甲基纤维素

    碳纳米管纸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磁屏蔽性能研究

    何一笑刘思成麦倩如王宜...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间位芳纶纤维、浆粕为基体,单壁碳纳米管(SWNT)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为填料,采用造纸湿法成形技术,制备了间位芳纶/单壁碳纳米管纸基复合材料(SP)和间位芳纶/多壁碳纳米管纸基复合材料(MP).探讨了碳纳米管含量和种类对碳纳米管纸基复合材料导电性能、介电性能、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碳纳米管纸基复合材料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P的表面电导率和体积电导率的逾渗阈值均为0.16%,MP的表面和体积电导率的逾渗阈值分别为0.37%和0.93%.碳纳米管含量相同时,SP比MP具有更高的电导率、介电常数实部、介电损耗和电磁波吸收率,其中SP在8~12 GHz的频率下(厚度0.15 mm)具有27 dB的电磁屏蔽效能.

    碳纳米管芳纶纤维纸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

    芳纶纸力学性能调控及应用研究进展

    王舜柯李金鹏李永锋常小斌...
    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芳纶纸是一种具有优异耐热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的新型高性能纸基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信息技术、能源和环保等重要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芳纶纸的改性方法及芳纶纸力学性能调控技术,分析了不同改性方法对芳纶纸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总结了芳纶纸的增强增韧机制,旨在为芳纶纸力学性能优化研究提供参考.同时进一步介绍了芳纶纸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芳纶纸未来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芳纶纸芳纶纤维力学性能调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