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护理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护理教育
中华护理教育

月刊

1672-9234

zhhl.edu@263.net

010-65589546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甘露西园1号楼314室

中华护理教育/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2004年9月,为中华护理学会主办的正式期刊。主要报道护理教育、科研动态、反映护理学科发展热点。本刊愿为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护校学生、临床护士提供了解行业科技信息的窗口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职护理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实施对策思考

    夏立平
    1157-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该文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基本内涵出发,全面分析新时代高职护理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面临的现实诉求与挑战,综合思考高职护理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实施对策,为切实增强高职护理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高职护理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新时期我国高职护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岗课赛证"背景下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与实践成效

    胡必梅胡月罗文平
    1163-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与实践成效.方法 在"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以护士典型临床工作任务为主线,打造一门融合最新岗位技术、对接竞赛标准、满足考取"1+X"证书需求的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包括线上网络课堂、虚拟仿真课堂、线下理实课堂及社会实践4种形式.以引入问题、寻找方法、科学分析、有效解决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对2020级护理专业326名学生(试验组)展开教学;对2019级护理专业319名学生则采用改革前的无"岗课赛证"融通设计的混合式教学.教学后,比较两组综合职业能力考核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综合职业能力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师生对线上课程资源的反馈良好.结论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改革,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护理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课程改革基础护理技术

    "岗课赛证"融合课程思政在护理学基本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研究

    雷鹏琼薛梅高颖
    1168-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新要求,坚持育人育才相统一、育德育技相结合的原则,从"三教改革"的内涵入手,以"双高"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护理学基本技术为例,对接岗位需求、国赛技术标准、"1+X"职业等级技术标准,融入思政元素,校企双元共同开发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完善课程建设的载体;以O-AMAS[包括教学目标设计(objective,O)、迅速激活(activation,A)、多元学习(multi-learning,M)、有效测评(assessment,A)和简要总结(summary,S)]教学模型和第二课堂专业化改革,更新教学手段;组建"德育导师+专家讲师+校内导师"多维评价共同体,通过构建"线上评价+线下评价""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将"课程思政"融入与"岗课赛证"融通相结合,为护理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岗课赛证课程思政护理学基本技术

    以"岗课赛证"为导向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徐娇郭文颖颜玲琴高笑...
    1174-1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课程——护理学基础为例,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为导向,从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实践成效等方面探讨护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可行路径,以期为职业教育护理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职业教育岗课赛证护理学基础课程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与安全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菲张欣连冬梅何珂忻...
    1180-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与安全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3月—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来自7个地区的667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护理硕士研究生质量与安全能力临床评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63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8%.639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与安全能力总得分为(101.75±19.61)分;质量改进与安全维度条目均分最低,为(2.78±0.67)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维度条目均分最高,为(3.15±0.79)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是否目睹他人发生过接近失误或护理差错、是否亲身经历过接近失误、是否接受过不良事件上报培训、是否认为有必要开展跨专业质量与安全教育、学院系统化质量与安全教育时长、医院系统化质量与安全培训时长是影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与安全能力的因素(P<0.05),共解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与安全能力水平53.8%的变异度.结论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与安全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量表中位分85分),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规范化、系统化的质量与安全教育或培训,通过科学设置教育或培训时长,注重院校教育和临床实践之间的衔接,以提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与安全能力.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安全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护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全程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张清张华魏娜姜贺...
    1186-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是要坚持改革创新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应以培养创新型应用护理人才为目标制订培养方案并实践.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构建了护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全程一体化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与毕业科研训练有效结合,在促进护理本科生的创新思维、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实践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为培养创新应用型护理人才,推动护理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学士,教育,护理科研创新能力全程一体化培养模式

    高职专科助产专业设置现状及区域差异性分析

    谢宜南罗洁王瑾
    1190-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高职专科助产专业设置现状及区域差异性.方法 筛选2023年开设高职专科助产专业的院校,提取其专业、院校信息.同时,获取各省份地理面积、2023年各省份常住人口、出生人口数量、普通高等学校数量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分析我国当前高职专科助产专业设置基本情况、不同区域下我国高职专科助产专业设置现状.运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分布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2023年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共282所,其中280所(99.3%)开设高职专科3年制助产专业;200所(70.9%)为公办院校;259所(91.8%)为高职专科院校;93所(33.0%)为公办综合类高职专科院校.2023年我国每千万常住人口、每十万出生人口、每十万平方千米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数依次为2.00所、3.13所和2.93所.2023年高职专科助产专业设置在地理面积、常住人口、出生人口维度上的基尼系数依次为0.618、0.212、0.230,总泰尔指数依次为0.319、0.042、0.041.结论 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学制以3年制为主,布点院校类型多样,在地理面积维度上的分布极不均衡,且分布差异主要来自地区内部.应积极推进职普融通,以提升助产专业从业人员整体学历层次;通过尽快将高职专科助产专业纳入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健全和落实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等举措,科学调整、优化专业布局.

    高职专科教育助产专业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教育公平

    护理本科生母婴护理学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研究

    李佳梅杨瑶杨院周颖...
    1198-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母婴护理学是一门为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护理学专业核心课程.该文阐述了母婴护理学课程的改革过程及教学实践成效,主要包括分析课程的特点、现状及现行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通过重设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重构教学内容、多元教学方法、完善成绩评定,提高了教学质量.该课程先后获评省级思政示范课堂、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省级线下一流课程,获省市级教学成果奖及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为护理学专业其他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护理本科生母婴护理学教学改革智慧教学共情

    护理本科生对临床护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感受与期望的质性研究

    侯小妮李博文杜苗郭红...
    1202-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对临床护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感受与期望,为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对1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访谈资料分析.结果 研究共形成6个类别,混合式教学总体感受为"利于主动学习和知识内化,学习负担与动力同在",混合式教学总体期望为"倾向部分混合式教学,把控混合式教学总量";线上学习感受为"订单式线上学习,时空自由与学习倦怠并存",线上学习期望为"个性化优化资源配置,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线下学习体验为"快餐式线下教学活动,收获感与饥饿感同在",线下学习期望为"教师多策略参与基础知识夯实,优化高阶思维融合,形成积极讨论课堂".每个类别下呈现若干主题和亚主题,共18个主题,40个亚主题.结论 教学管理者应把控混合式教学总量.教师需依据教学设计个性化配制学习资源,在灵活设计自主学习要求基础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巧妙参与基础知识夯实的基础上优化课堂高阶思维融合,促进积极讨论课堂形成,持续提升临床护理学混合式教学的效果.

    护理本科生临床护理混合式教学感受期望质性研究

    护士信息领域核心能力框架的构建研究

    陈媛蔡真真林碧霞李开新...
    1211-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护士信息领域核心能力框架,为我国护士信息能力的培养、考核和能力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小组讨论,形成核心能力框架初稿;2023年7月—10月,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国内11个省市的14名专家进行问卷函询.结果 共开展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14/14)和93%(13/14).形成护士信息领域核心能力框架包含3项一级指标(计算机能力、信息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40项二级指标及77项三级指标.14名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18,第2轮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51.一级指标的重要性得分均数为4.77~5.00,变异系数为0~0.09;二级指标的重要性得分均数为3.92~5.00,变异系数为0~0.19;三级指标的重要性得分均数为4.31~5.00,变异系数为0~0.17.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护士信息领域核心能力框架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与实用性,可为我国护士信息能力的培训和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德尔菲技术护士信息能力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