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护理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护理教育
中华护理教育

月刊

1672-9234

zhhl.edu@263.net

010-65589546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甘露西园1号楼314室

中华护理教育/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2004年9月,为中华护理学会主办的正式期刊。主要报道护理教育、科研动态、反映护理学科发展热点。本刊愿为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护校学生、临床护士提供了解行业科技信息的窗口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的构建

    韦迪朱小妹谌永毅李旭英...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具有较强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体系,为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的准入、培养、考核和认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和半结构式访谈,拟定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的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护理管理、伤口造口失禁护理、护理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 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3,培训体系的协调系数为0.479.构建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内容包括培训目标、培训过程、考核评价、资格认证4个部分.其中,培训目标部分包含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32项;培训过程部分包含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70项;考核评价部分包含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7项;资格认证包含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2项.结论 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构建过程科学,内容设置合理,对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在职培训德尔菲技术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

    临床导师榜样角色对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的作用分析

    梁燕许佳敏王君俏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导师榜样角色对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的作用.方法 采用半结构访谈对12名经历过1年以上临床导师制的护理本科生进行深入访谈,并依据研究目的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提取4个高阶主题:我一开始对专业的看法、我从临床导师的榜样角色中获得了什么、专业认同对我意味着什么、榜样角色对专业认同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动态展示了临床导师榜样角色对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的作用.结论 在促进专业认同上,临床导师的榜样角色更多体现为让学生看到各种可能性,从而产生动机和目标;专业认同是学生内在价值感和外在现实考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学生潜能得到激发时,会增强其专业认同;依托临床导师制逐步建立清晰的职业培养和发展路径,将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认同.

    学生,护理定性研究临床导师榜样专业认同

    标准化引导性反馈在高仿真模拟教学中的应用

    罗先武商丽喻惠丹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高仿真护理模拟教学中应用标准化引导性反馈,并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2015级54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8个小组,每组学生于2018年3月-2019年1月接受40学时的高仿真护理模拟教学,反馈时采用“表达感想—回顾目标—分析行为—总结反思”四段式进行引导性反馈.模拟教学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评价标准化引导性反馈的应用效果.结果 标准化引导性反馈可使反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避免离题(100%),可促进模拟教学参与者主动反思(100%),使参与者、观察者均能积极参与模拟后讨论(100%),有利于明确模拟过程中“病人”存在的不足(100%),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推理能力(96.3%),可促使观察者仔细观察“病人”的表现(96.3%),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96.3%).结论 标准化引导性反馈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性反馈,促进学习者主动反思自身的不足,提升了引导性反馈的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高仿真模拟教学引导性反馈标准化

    社会支持对护理高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

    曹虹汪家龙李惠萍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高职生的社会支持、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探究社会支持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黄山职业技术学院340名护理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高职生社会支持总分为(37.94±5.77)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为(115.81±28.13)分;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169~0.431,P<0.05),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可解释护理高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15.3%的总变异.结论 社会支持能正向预测护理高职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职院校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针对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项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护理高职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增强其职业决策能力.

    教育,护理社会支持自我效验

    基于案例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内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实践

    余珍珍庄嘉元陈毅敏申玲...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混合式教学在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以案例为基础的内科护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库及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151名护理本科生的教学中应用并综合评价效果.结果 学生随堂线上测验成绩为(79.36±7.38)分,课程总成绩为(80.95±6.19)分.网络学习平台上教学讲授视频总时长约1 023 min,学生观看时长为(2455.2±872.3)min,151名学生参与讨论次数共计4591次.结论 内科护理学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绝大多数学生能适应与认可这种教学模式.

    教育,护理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

    助产专业本科助产技能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与实践

    陈春宁陈海英李霞许笑雷...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助产专业本科层次助产技能综合实训课程的效果评价.方法 以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助产技能综合实训课程(44学时).采用课堂讲授、视频教学、小组讨论、实操演练等多种形式,对2016级大学三年级30名助产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课后采用多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收集学生和教师对实训课程教学的评价.结果 学生操作考核成绩为(92.21±2.01)分.学生及教师对课程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均比较满意,认为课程可以提高助产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结论 助产技能综合实训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助产技能综合应用能力、言语表达和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缩短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助产学教育,护理,学士课程临床工作能力临床技能

    临床护理教学基地建设的优化及成效

    林蓉金戴晓凤张梦玲万超...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临床护理教学基地建设,持续强化医院临床教学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方法 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充足经费为保障,从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师资队伍、教学实践模式、质量监督体系等方面优化临床护理教学基地建设:构建“请进来、送出去、强内训”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培养带教教师;基于“三阶段”“五特色”临床护理教学培养模式,提升护理实习生综合素质;建立教研室、教师、学生三方互评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保证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结果 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师资队伍结构较前优化,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护理实习生对我院临床护理教学工作满意度逐年增高.结论 临床护理教学基地优化建设举措是帮助医院教学改革、加强临床教学和学校教学紧密衔接的有效途径.

    教育,护理临床实习医院,教学

    混合式教学在护理高职生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李莉莉樊萍阮恒芳沈利平...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混合武教学在护理高职生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入科时间顺序将神经内科的护理高职实习生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线下教学,试验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下教学包括一对一临床带教和集中授课,线上教学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实现教学任务发布、学习、考核一体化管理,学生通过平台学习线上课程,带教教师在临床实践中检验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指导.评价两组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的出科考核成绩(88.23±2.60)高于常规教学组(83.96±4.58)(P<0.01);试验组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混合式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理高职生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满意度.

    职业教育临床实习学生,护理混合式教学神经内科

    基于核心能力的社区护士培训实践及效果评价

    舒灵芝谢莉玲彭一航陈丽梅...
    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护士培训方案对提升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参加重庆市社区护士培训的64名社区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4周的基于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分别在培训前、培训后进行理论考核,采用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调查问卷进行核心能力自评;培训后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培训结束半年后,对社区护士、社区护士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者及同事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培训后,社区护士理论考核成绩及核心能力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参加培训的社区护士具有较高的满意度,社区护士、管理者及同事都认为培训后临床实践能力、入际沟通能力、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与教学能力都得到提高.结论 制订的社区护士培训方案可有效提升社区护士的核心能力水平.

    社区卫生中心护士在职培训专业能力

    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的构建

    孙艳芳任月霞常玉兰郭舒婕...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科学、规范的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体系,为培养心血管专科护士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及专家论证会议初步确定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目标及体系框架,编制专家咨询表.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立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包括培训目标、师资要求、培训内容及课时数、培训方法、考核要求5部分内容.结果 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95%,专家权威系数为0.88,变异系数为0~0.232.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目标为培养具有专科特色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培训师资应由专家和授课教师组成.理论培训(1个月)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相关专业能力、职业特质4方面,采用集中授课和操作练习的教学形式;临床实践(2个月)采用临床带教与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考核包括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培训总结及个案分析3部分.结论 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具有良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可为临床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提供参考.

    心血管疾病德尔菲技术专业,护理在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