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宋鸿升

月刊

1001-2265

zhjcqk@126.com

0411-86658407

116033

大连市沙河口区新生路80号504室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Journal Modular Machine Tool & Automatic Manufacturing Techniqu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与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由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共同审核批准的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科技期刊。1959年创刊。本刊主要讨论新技术在生产工程领域内的实际应用,内容侧重以汽车生产为代表的大批量制造技术及成套技术装备的开发设计。本刊也多视角、全方位的报道制造领域的研究成果,理论探讨,应用实践,技术展望及行业动态。《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机床及其它工艺装备开发、设计的工程师,从事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发及应用的科研院所工程师;汽车、内燃机、摩托车、农机、家电等大批量生产企业的工艺设计、技改设计及设备规划的工程技术人员、机电院校师生等。《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在国内制造业及机电工程院校中具有广泛的影响,相当的权威性和较高的知名度。本刊是历届中文核心期刊,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内主要数据库、文摘刊物所收录,历年来一直被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所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科院文献评价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等六部门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仿真的构架车间瓶颈识别与人工资源配置优化

    舒云聪朱海平沈继统閤泰梓...
    1-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需要生产多种类型构架的复杂车间,在瓶颈工序快速准确识别、人工资源精确配置上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真的构架车间瓶颈工序识别与人工资源配置优化的方法.首先,对车间进行细致调研,基于Factory Simulation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实现准确模拟现实车间的生产;其次,对仿真模型输出结果中的设备利用率、在制品数量等关键参数进行特征分析,系统地识别瓶颈工序,根据工序特性做出瓶颈优化方案;然后,基于Java语言构建模拟退火算法,设置目标为最小化人工资源配置总数和最小化计划完成总时间,对人工资源配置方案进行优化;最后,验证并确定最终的优化方案.

    车间仿真FactorySimulation瓶颈识别人工资源配置模拟退火

    基于改进RRT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

    邓益昭涂海燕宋明俊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机采样的RRT算法在非完整约束的规划问题中被广泛使用,但RRT方法存在收敛速度慢、随机性强、存在大量的冗余节点的问题,同时难以快速找到路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RRT算法.在提出一步记忆机制的基础上,算法基于历史拓展结果进行随机拓展或者向目标拓展;同时,将随机树拓展过程中因碰撞而拓展失败的节点进行随机旋转处理,以使随机树能够成功拓展;最后,采用双树生长策略,从目标点和起点同时生长随机树,加快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RRT,改进方法计算时间缩短18.1%~88.1%,随机树节点减少 24.0%~90.6%.在真实环境下的实验对比验证了改进算法在路径长度、收敛时间等方面的优势.

    路径规划快速随机生成树随机采样目标引导

    圆锥结合面接触刚度三维分形数学模型的构建

    王伟刚李卫兵
    12-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圆锥过盈连接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它能够承受大的轴向载荷和弯曲载荷,具有良好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中.针对圆锥结合面二维分形模型不能反映出圆锥结合面实际情况之间的接触问题,建立圆锥结合面三维分形模型,该模型首先建立圆锥形结合面接触系数,并考虑引入摩擦系数与微凸体在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完全塑性变形阶段时,分别建立圆锥结合面法向载荷模型、法向接触刚度模型和切向接触刚度模型,以更符合圆锥结合面实际的接触情况,研究结果对圆锥过盈连接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分形理论圆锥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切向接触刚度

    融合改进Dijkstra算法和MPC的单舵轮机器人路径规划

    郭建曾志豪黄熙航谢瑞伦...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单舵轮机器人在路径规划性能和路径跟踪精度,提出一种融合改进Dijkstra 算法和MPC的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对比Dijkstra算法和A∗算法两种方法获得的路径规划轨迹长度;随后,改进Dijkstra算法,替换与障碍物碰撞的子路径段,并对路径进行平滑优化处理;再者,建立单舵轮机器人数学模型,基于优化后的MPC算法,分别以直线和圆弧路径跟踪进行仿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跟踪直线速度从1.19 m/s平稳到达1.91 m/s,角加速度为1 rad/s2,跟踪圆弧速度从1.19 m/s增加至2m/s,角速度平稳变化;最后,通过样机实验结果表明,MPC算法能够使得单舵轮移动机器人运动高度贴合改进的Dijkstra算法路径规划的轨迹,且行驶平稳.

    单舵轮机器人Dijkstra算法模型预测控制轨迹跟踪

    磨粒有序化砂轮排布参数对磨削筋条表面影响

    尚钊潼李兴山吕玉山刘崎...
    24-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使用磨粒有序化砂轮磨削出减阻筋条表面,首先,分析了磨粒有序化砂轮的排布参数与磨削减阻筋条表面深宽比的关系,设计出了磨粒有序化砂轮的几何和数学模型,并且建立了磨粒运动轨迹方程;然后,建立了减阻筋条深宽比与有序化砂轮排布参数之间的数学方程;最后,由仿真结果得到了砂轮排布参数对减阻筋条表面形貌与深宽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粒有序化砂轮的排布参数中,倾斜角度、磨粒间距和磨削深度的改变会直接对减阻筋条尺寸有影响并且对其深宽比的大小起到决定性作用.

    磨削磨粒有序化砂轮筋条表面深宽比

    轴承套圈电磁无心磨削成圆误差解析和仿真

    韩其华赵华东张瑞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磁无心磨削成圆过程和磨床加工性能的高精度预测和分析,研究了轴承套圈电磁无心磨削成圆误差的生成机制.建立以几何条件、加工参数和机床刚度为参数的,包含几何误差、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的解析方程,通过利用成圆误差方程对轴承套圈表面圆度误差进行迭代,可以在时域范围内对轴承套圈表面圆度误差的再生过程进行数值仿真,提供了一种预测轴承套圈表面圆度误差变化的仿真模型,为有效预测磨削性能和轴承套圈成圆过程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通过同步仿真与实验条件参数,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8.04%.结果显示,所建立的综合模型可以完成成圆过程的分析并预测工件最终轮廓.

    电磁无心磨削圆度误差成圆机制数值仿真

    多层特征融合与混合注意力的物体位姿估计

    白一凡党选举
    32-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工业机器人抓取过程中,针对物体无纹理、存在遮挡、场景杂乱的情况下的6D位姿精确估计问题,提出一种多层特征融合与混合空间通道注意力的物体6D位姿估计算法.设计了一种垂直连接的双向特征融合金字塔网络,实现多层特征融合,提升对目标关键点的检测性能.嵌入混合空间通道注意力机制,聚焦空间和通道两个维度上的特征信息,增强模型的局部表征能力.在Line-Mod数据集及Occlusion LineMod遮挡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的优越性及有效性,且能够有效处理背景杂乱及遮挡问题.

    工业机器人遮挡物体多层特征融合混合注意力位姿估计

    特征点法与光流跟踪融合的视觉里程计算法

    宋欣梁绍扬张倡铖娄伟...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视觉里程计中特征点法因计算量大而导致实时效果不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特征点法与光流跟踪融合的算法.首先,通过度量运动大小的视差阈值和地图点的跟踪衰减系数作为筛选策略选取关键帧;其次,仅对关键帧中的特征点计算描述符,而对于非关键帧中的特征点则是通过基于图像金字塔的稀疏光流法建立起关键点间的对应关系,从而降低计算量;最后,通过最小化重投影误差得到当前帧的位姿估计.通过实验测试证明,该算法的定位精度与ORBSLAM2 相当,但运行速度可提高70%以上,实时性明显优于ORBSLAM2 算法.

    视觉里程计特征点法光流跟踪关键帧位姿估计

    基于肤面形状模型的并联机械装配精度分析

    申团辉鲁聪
    42-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并联机械装配精度分析中未考虑形状偏差空间分布特征,且并联连接的配合面相对定位偏差的计算未结合实际装配过程而导致的装配精度分析精确性不足的问题,首先,基于非高斯肤面形状模型,提出了结合装配过程的并联连接配合面相对定位偏差计算方法;其次,基于雅克比-旋量模型,提出了雅克比-非高斯肤面形状模型,以实现对并联机械装配的偏差传递累积分析;最后,以直齿圆锥齿轮箱为例,通过蒙特卡洛仿真分别获得了轴交角相对误差ΔRα和中心距相对误差ΔTd频率分布,结果表明形状偏差空间分布特征对并联机械装配精度分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该方法可为公差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以保障高精度机械产品的装配质量要求.

    装配精度分析并联机械装配非高斯肤面形状模型形状偏差空间分布特征

    基于深度学习车顶焊缝涂胶机械臂研究

    张禹邸贺彤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汽车工艺涂胶质量及机械臂作业效率,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双目视觉车顶焊缝涂胶机械臂系统,提出了一种SEmYOLOv5 算法,在主干网络上增加SE(squeeze and excitation)注意力机制,同时在颈部网络上增加一组采样模块,提高焊缝的识别能力.对提取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使得更好的提取车顶焊缝的特征信息从而得到特征点坐标,采用B样条曲线法对机械臂进行轨迹规划.改进后的算法相较原YOLOv5 算法的mAP值提升了6.76%,针对该系统进行实验并验证了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双目视觉车顶焊缝涂胶机械臂系统的有效性.

    车顶焊缝SEmYOLOv5手眼标定机械臂涂胶轨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