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宋鸿升

月刊

1001-2265

zhjcqk@126.com

0411-86658407

116033

大连市沙河口区新生路80号504室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Journal Modular Machine Tool & Automatic Manufacturing Techniqu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与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由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共同审核批准的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科技期刊。1959年创刊。本刊主要讨论新技术在生产工程领域内的实际应用,内容侧重以汽车生产为代表的大批量制造技术及成套技术装备的开发设计。本刊也多视角、全方位的报道制造领域的研究成果,理论探讨,应用实践,技术展望及行业动态。《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机床及其它工艺装备开发、设计的工程师,从事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发及应用的科研院所工程师;汽车、内燃机、摩托车、农机、家电等大批量生产企业的工艺设计、技改设计及设备规划的工程技术人员、机电院校师生等。《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在国内制造业及机电工程院校中具有广泛的影响,相当的权威性和较高的知名度。本刊是历届中文核心期刊,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内主要数据库、文摘刊物所收录,历年来一直被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所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科院文献评价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等六部门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螺栓联接结合面三维分形刚度模型与实验研究

    王雪李小彭
    1-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准确地分析螺栓联接体的静动态特性,根据三维分形理论,考虑微凸体弹塑性接触在内的4 种变形阶段,分别得到螺栓联接结合面的法向载荷与切向载荷,进而建立了螺栓联接结合面法向刚度与切向刚度模型,并分析了各参数对螺栓联接结合面刚度模型的影响关系.开展了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研究,应用所建立的法向刚度与切向刚度模型,将考虑结合面影响的螺栓联接体有限元分析结果分别与忽略结合面影响的螺栓联接体有限元分析结果以及实验结果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增大预紧力、工作载荷、分形维数、材料特性参数,或是减小分形尺度参数,可增大螺栓联接结合面的刚度;应用所建立结合面刚度模型的螺栓联接体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在8%以内,远小于忽略结合面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误差.

    螺栓联接三维分形弹塑性接触结合面刚度有限元分析实验研究

    融合多分支网络结构的高频工件图像识别算法

    孙成龙李柏林李节王逸涵...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解决复杂光照变化下高频工件图像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分支网络结构的高频工件图像识别算法.该算法以Efficient-b0 为基础网络,首先,引入轻量级的混合注意力模块提取强光照鲁棒性的全局工件图像特征,经过主干网络得到全局识别结果;然后,采用弱监督区域检测模块定位工件的局部重要区域,并将其引入分支网络得到局部识别结果;最后,在分支融合模块中联合全局和局部识别结果实现工件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多种图像识别算法,所提出的算法对光照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显著提高了高频工件识别性能,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7.8%.

    光照变化网络结构混合注意力区域检测图像识别

    齿盘误差对扭振测量的影响及消除方法

    吴江渝黄文彬王利明
    12-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扭振测试受齿盘加工和安装精度影响会产生测量误差,严重时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消除齿盘误差对扭振测量影响的方法.根据扭振测量原理优化了扭振提取算法,建立了误差机理模型,并推导了齿盘分度不均以及安装偏心导致的扭振测量误差;此外,分别提出了基于多周期时域同步平均的齿盘分度不均误差校正方法和基于高通滤波器的齿盘偏心误差校正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推导和误差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并将上述扭振提取算法和误差校正方法封装形成了LabVIEW软件包,实现了对旋转轴系扭振的准确实时测量.

    扭振测量齿盘分度不均齿盘偏心误差分析

    基于六轴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与轨迹规划

    吴珂平学成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械臂的工作效率以及保持运行轨迹的平稳、连续,对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分析和时间最优轨迹规划.以大族E05 协作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基于D-H参数法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并进行正、逆运动学分析,基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机械臂3-5-3 分段多项式插值轨迹规划模型进行时间优化.通过MATLAB中机器人工具箱构建机械臂仿真模型,进行轨迹规划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准确,轨迹规划算法可靠,轨迹规划时间较优化前缩短了53%,规划的运动轨迹平滑连续,无突变.

    D-H参数法粒子群算法多项式插值轨迹规划

    高精度工具磨床摆轴模糊自整定控制方法研究

    王柏何董海王峥
    23-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精加工刀具刃磨过程所需工具磨床摆轴回转运动的高精度要求,设计了新型的高精度工具磨床摆轴及其控制系统.首先,根据已设计的摆轴机械结构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其次,为了满足工程中不同刃磨需求下摆轴回转运动的平稳性要求,解决常规PI控制无法实现此类时变系统回转速度精准控制的问题,引入了模糊控制策略对PI控制参数进行整定;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模块对摆轴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模糊PI控制的摆轴系统速度跟随效果好,超调量低于1%,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满足工程中对高精度工具磨床摆轴运动控制精度的要求.

    工具磨床摆轴研磨质量运动控制模糊控制

    基于改进YOLOv3的机器人定位抓取研究

    王新庆王新杨振宇李世庆...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视觉引导定位的机械臂抓取装配任务中对工业零件的定位差、抓取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3 的智能抓取系统方案,实现工业零件从目标检测到自动化抓取的智能化.首先,为提高对小目标和拥挤目标的检测性能,提出了改进YOLOv3 目标检测网络;其次,对工业零件进行数据采集与训练,实现对零件的目标识别与定位;最后,通过相机标定和手眼标定实现由图像坐标系到世界坐标系的转变,获得被抓物体的世界坐标,对机械臂进行抓取规划,完成目标物体的抓取.实验采用Kinect V2 相机与UR3 六轴协作机械臂组成抓取实验平台,对目标零件进行定位和抓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v3 算法提高了对小目标和拥挤目标的检测性能,对零件进行精准的目标定位并抓取.

    装配机械臂目标检测深度学习抓取

    基于数字孪生的后雨刮生产线本体建模研究

    蔡臻宋志峰刘芳陈燚涛...
    31-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汽车后雨刮生产线数字孪生项目实现虚实映射过程中,面临大量零散映射数据缺乏有效的信息组织管理、导致开发人员难以获取相关数据和重用性不高的问题,对基于本体的生产线数字孪生知识网络模型构建方法进行研究.从生产线数字孪生实现过程出发,提出了涵盖虚拟样机层、自动控制层和生产流程层的孪生数据知识网络结构模型.结合基于字符串、语义和结构的相似度算法及集成学习技术,建立本体融合的框架模型,实现了对孪生数据的信息融合,为后期孪生服务应用打下基础.

    智能生产线数字孪生本体建模知识图谱知识组织

    基于SO-ELM的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热误差分析

    杨铜铜孙兴伟杨赫然刘寅...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热误差进行更加精确的预测,提出一种基于蛇优化(SO)算法和极限学习机(ELM)的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热误差预测模型SO-ELM.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FCM)和灰色关联度分析(GRA)筛选出进给系统的关键测温点;通过蛇优化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输入层权重和隐藏层偏置,利用关键温度测点的温升数据和热误差数据构建SO-ELM热误差预测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与基于SSA-BP和LSMT的热误差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O-ELM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均优于SSA-BP和LSTM模型,能够更精准地对机床进给系统热误差进行预测,为机床热误差预测补偿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进给系统热误差预测蛇优化极限学习机

    汽车保险杠用可伸展滑撬设计与研究

    倪国林崔海斌薛雪楼飞...
    40-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保险杠仓储空间的利用率,方便在保险杠生产线实现上料、喷涂、流平、运送、仓储一体化的工艺流程,设计了一种保险杠生产线用可伸展滑撬,以实现不同工位对滑撬上保险杠摆放间距的需求.首先,以某型号保险杠为对象,开展可伸展滑撬的机械系统设计;然后,利用牛顿-欧拉法建立滑撬伸展机构的数学模型,研究其运动特性和力学性能;最后,基于ADAMS建立其虚拟样机模型,对理论分析和设计成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可伸展滑撬设计合理,通过在不同工位的输送链上敷设轨道,可以自动调节滑撬上保险杠的摆放间距,有效提高输送稳定性和仓储空间利用率.

    汽车保险杠可伸展滑撬生产线运动特性分析虚拟样机

    改进GSA算法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樊康生杨光永徐天奇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万有引力搜索算法(GSA)收敛精度低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万有引力搜索算法(IGSA).引入当前迭代次数t动态调整引力常数,以增强算法逃离局部最优能力;基于边界值改进粒子越界处理策略,以保留粒子多样性,提高算法收敛精度;同时,将中垂线算法用于游离粒子的位置更新,以加速游离粒子的收敛;为适应前述策略,提出自适应权重因子更新粒子位置策略,以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算法在10 个基准测试函数上的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稳定性、收敛速度和精度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最后将改进算法应用于机器人路径规划,并与其他智能仿生算法进行路径规划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改进算法规划路径更短、拐点更少、搜索效率更高.

    引力常数中垂线算法自适应权重因子路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