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农业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类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1358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蓝小梅李向红刘勇陈吉萍...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化农类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该文通过对农类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1358 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构想,旨在为农类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措施和路径,促进其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优质与高效发展.研究表明,农类应用型大学在"1358 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指导下,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未来,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专创融合、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优质实践平台建设及聚合社会支撑力量等.

    农类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1358高质量发展路径教育改革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建库更新工作路径研究

    许静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明晰化、规范化管理成为提升土地使用效率、维护农民权益的关键.该研究以福建省云霄县为案例,探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建库更新的工作路径,最终建立成果齐全完整、格式统一、准确可靠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数据库及汇交成果.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建库更新工作不仅可为不动产统一登记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理顺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妥善解决集体土地权属争议、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从而推动农业农村的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登记数据库建设

    乡村设计:构建三生空间乡村意象体系

    陈俊杰朱思武
    52-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政策,乡村设计便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成为一种新的设计范式.目前乡村设计相对于城市设计发展滞后,缺少理论支撑,设计框架还尚未成熟.该文首先梳理乡村设计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后以乡村意象为基础,提出以三生空间为基底的乡村意象体系,涵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要素,积极探索乡村设计框架体系,为乡村设计学科及美丽乡村建设带来新的思路.

    乡村振兴乡村设计乡村意象三生空间要素

    民族地区原子化村庄治理困境与对策

    陈军宏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必要基础,关系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功与否.在中国乡村逐渐原子化的趋势下,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陷入困境之中.该文通过分析民族地区原子化村庄的治理主体及其在村庄治理中的作用,再探究民族地区原子化村庄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最后思考民族地区原子化村庄实现治理现代化的策略,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早日实现.

    民族地区原子化村庄治理困境对策

    嵌入性视角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逻辑、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

    石稀慧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乡贤作为乡村治理新型主体日益发展壮大,研究新乡贤参与既有治理结构的作用机制和实践路径,对于探索基层治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嵌入性视角下,新乡贤嵌入治理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人际关系嵌入、体制嵌入、文化嵌入和认知嵌入 4 个维度嵌入到既有的治理结构中发挥作用;同时本土动员提供原点内核作用.最后,从创新机制、合理定位、营造环境和搭建平台 4 个方面对推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本土化构建提出展望,以期为当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提供参考.

    新乡贤乡村治理嵌入性作用机制本土动员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杨思梦陈志林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社会工作人才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社会工作人才秉持专业理念、运用专业方法在激发乡村经济新动能、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展现乡风文明新气象、构建现代治理新体系、实现共同富裕新目标上发挥专业优势.但也面临着"四不"的现实困境.新时代推进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优化政策保障体系,促进人才建设制度化;二是要创新培养管理模式,促进人才建设系统化;三是要健全教育培训机制,促进人才建设专业化;四是要打造多维宣传阵地,促进农村社工大众化.

    乡村振兴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实践路径建设研究

    绿色生态设计在农村小微水体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梁冰怡叶晨曦彭煜伦郑丹萍...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以"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浙江样板"为目标,深入实施"五水共治",利用绿色生态技术进行小微水体改造,构建乡村小型人工湿地,用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及维持农村水体生态生物多样性,是实现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该文对乡村小型人工湿地的构建、小微水体缓冲带构建模式、小微水体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筛选原则及小微水体景观模式进行总结,希望能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生态技术在小微水体污染治理中的价值和潜力,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绿色生态小微水体美丽乡村污水治理生态平衡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逻辑与路径

    公风华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建设的宏伟战略.该文首先从历史实践与学理诠释 2个层面分析农村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可行性.然后从价值理念、服务模式、介入方法等角度分析农村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专业逻辑.最后,该文从政府、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 3 个维度提出优化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建议.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逻辑路径

    医学生志愿服务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路径研究

    张紫亭孙宏亮
    77-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志愿服务,是有效治理基层社会的有效途径,对于形成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高校应突出价值引领,开展义诊宣教;开设相关课程,完善激励机制;组织建立爱心学生诊所.其次,社会应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改变传统家庭观念,创新服务模式,互联网赋能传播来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最后,政府应完善各项志愿服务制度,强化农村社会治理理念,拓展志愿服务平台,聚焦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医学生志愿服务乡村社会治理参与路径基层医疗

    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

    黄富聪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措施.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农业强国战略的战略部署,是共同富裕的实现进路,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促进和达成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经之路.在现实中,囿于认知偏差和路径依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乡村振兴主体性缺失,城乡二元结构、乡村高质量发展基础不稳固的困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创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建设农民主体性.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城乡融合"三农"工作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