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农业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教融合视域下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程培蕾黄长兵毕德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社会对于园林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在这种形势下,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市场对园林类专业人才的要求.打造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型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结合园林类专业的特点,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为我国高职院校优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园林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产教融合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优化措施

    耕读教育融入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探索

    赵亚丽李浩川王群董永彬...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根据作物栽培学课程特点,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耕读教育融入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耕读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通过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和耕读传家的结合点,构建能突出农学优势和特色的耕读教学模式,建立知行合一、耕读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学农、爱农、弘农意识和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升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质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养高素质新型农科人才.

    耕读文化作物栽培学"三农"育人课程改革教育内容

    新农科背景下"3+N"的三维GIS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吴鑫杨志高谭三清杨永可...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肩负着培养强农兴农实践人才的重要使命.为推进新农科高质量建设,涉农高校需要积极推动三维GIS实践教学改革,解决传统农林院校在三维GIS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念、课程建设模式、教学实施模式以及育人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研究针对GIS和新农科交叉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3+N"的三维GIS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讨学科交叉育人模式改革、信息化教学环境和资源重塑、教学实施模式优化和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等视角的改革措施,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这些经验可以推广到其他课程中.

    三维GIS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信息化教学

    涉农高校系统化推进耕读教育路径研究

    李谦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耕读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的必要手段,而系统化是其必须坚持的取向.涉农高校系统化推进耕读教育对中华文化赓续、涉农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人才输送有着莫大的助益.通过对其价值意蕴的探讨,根据系统的整体性、有效性、相关性和动态开放性 4个特性分析涉农高校系统化推进耕读教育的具体指向,最后表明涉农高校应从内容体系建构、教学方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保障机制建设 4 个方面系统化推进耕读教育.

    涉农高校耕读教育系统化文化传承人才培养

    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实验实训课堂教学中的探讨

    王彩霞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的时代混合教学模式把高职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的实验实训课堂教学上,以新的教学模式如MOOC、SPOC、翻转课堂等,从"课堂教学到实验实训"方面着手,融合课程思政将教学方法引入到技能教学体系中,对实验过程实施、考核评价等进行探索,取得一定的效果,以禽病防控实验项目"提供病料进行病料触片及美兰染色"教学单元为例,进行实验实训课堂教学的探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结果表明,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道提高,创新和研究能力得以增强.

    混合教学模式高职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实验实训课堂教学

    "双一流"背景下草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赵丽丽张宇君高洋王普昶...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一流"是我国高校实施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回顾草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及草学学科体系形成过程,对草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教学改革作一些尝试性探讨与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出,坚持在草学学科体系框架下设置核心课程是研究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根本条件,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深度和专业课程学习的广度是研究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首要任务,加强科研项目研究的参与度是研究生创造性思维提升的有效手段,加强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是研究生创造性思维提升的重要途径,完善构建创新型研究生评价体系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等教学改革建议.

    "双一流"草学研究生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专业导论课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农学专业为例

    胡雅杰许轲朱新开魏海燕...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学专业导论是农科高校农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先天带有课程思政基因.为推进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课程育人,深入挖掘农学专业相关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于课程教学.同时,结合"院士专家现身说法+传统课堂""书记院长第一课+传统课堂""知名校友进课堂+传统课堂",探索并建立专业导论课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对农学专业的"认识、认知、认同",促使学生自觉践行"知农、爱农、强农、兴农"责任担当,进而实现"三全育人"目标,并为相关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专业导论课程思政农学专业课程育人教学模式

    涉农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与管理研究

    孙兴民胡生琴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涉农高职院校相比于工科类院校、经管类院校,由于农业企业体量较小、标准化程度不高等行业特点,聘请兼职教师和建立兼职教师队伍难度更大.通过从准入机制、职业发展通道、考核与薪酬体系及管理平台等方面,探究涉农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力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和管理机制,提出符合涉农高职院校特点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思路和举措,一体化解决兼职教师从哪里来、做哪些事、如何发展及如何管理等问题,有利于帮助建立完善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和机制.

    涉农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资源库双师产教融合

    基于科技小院的地方农业院校农业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何雯洁邓泓
    165-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及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复合型、实践型农业科技人才.地方农业高校农业硕士培养存在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选拔机制不健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过程同质化,质量保障机制不健全、质量评价系统不完善的困境.通过调研地方农业院校农业硕士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依托科技小院阵地,构建基于科技小院的"1234"农业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提升农业硕士实践创新能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

    乡村振兴科技小院农业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刘书博
    170-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新时代农村的发展改革提供明确的方向,而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乡村整体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准,更是乡村振兴水平的显现.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推动者,其行动力水平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息息相关.该文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在基层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思想引领方面坚持理论先导,统一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成员的综合素养;在物质基础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在文化传播方面抓准传播受益对象,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增强传播效果等一系列对策和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党建乡风文明基层治理对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