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成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陶建生

月刊

1001-1528

zcy.med@foxmail.com,med@stn.sh.cn

021-63213275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239号450室

中成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医药科研领域内的一份专业性期刊。面向中药成药生产企业人员和质探人员,同时也向医学工作者提供中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芨1号"不同部位中总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刘佳微曹国璠吴明开韩雪...
    1968-1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测定"贵芨1号"中花、块茎、须根中总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并评价其抗氧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成分含量,DPPH法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法测定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考察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部位抗氧化和抗菌能力的成分基础.结果 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花,总多糖含量最高的是块茎.各部位都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须根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69.17±8.05)%;花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最高,分别为(70.27±1.47)%、(0.59±0.03)μmol Trolox/mL.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与总酚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0.01),总酚、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之间也均呈正相关(P<0.01).各部位提取液均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其中须根最强,总多糖含量与大肠杆菌抑菌效果呈相关性,总黄酮、总酚含量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呈正相关.结论 "贵芨1号"不同部位中活性成分含量不同,并与抗氧化能力、抗菌活性存在相关性.

    "贵芨1号"总酚总黄酮总多糖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麝香接骨胶囊中7种成分的含量

    廖圆月邓茂芝钟琪李存金...
    1973-1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麝香接骨胶囊中芍药苷、盐酸麻黄碱、柚皮苷、β-蜕皮甾酮、川续断皂昔Ⅵ、儿茶素、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 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x2.1 mm,1.7 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0 ℃;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 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0 0),平均加样回收率85.6%~110.1%,RSD 2.9%~6.4%.20批样品中有5批检出蛇床子素;儿茶素、柚皮苷、β-蜕皮甾酮、盐酸麻黄碱含量在各批次样品中差异较大,而且有2批未检出儿茶素.结论 麝香接骨胶囊有独活混入情况,儿茶、骨碎补、牛膝、麻黄质量参差不齐,建议该制剂现行标准补充儿茶等药味的质量控制方法.

    麝香接骨胶囊化学成分含量测定UPLC-MS/MS

    不同产地苘麻子质量评价

    魏伟鲁露杰钱怡洁皮文霞...
    1977-1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不同产地苘麻子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结合型和游离型亚油酸、油酸含量,将颜色参数与化学成分相关联,以总色值、水分、浸出物含量及结合型和游离型亚油酸、油酸含量为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40批药材中结合型亚油酸、油酸含量分别为67.636~223.703、27.957~47.780 mg/g,游离型亚油酸、油酸含量分别为9.684~60.006、1.613~11.893 mg/g;苘麻子粉末总色值范围为60.28~68.19.四川产苘麻子综合评分最高,质量最佳.粉末色度值与游离型亚油酸、油酸含量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更全面地反映苘麻子质量.

    苘麻子质量评价亚油酸油酸颜色HPLC主成分分析

    藿香正气胶囊质量评价

    杨小平
    1982-1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藿香正气胶囊质量.方法 建立HPLC指纹图谱,分析采用Welch Ultimate XB-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 µm);流动相乙腈-0.2%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60 nm,再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OPLS-DA).结果 12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7个共有峰,相似度0.695~0.996,不同企业生产的样品质量存在一定差异,2个主要差异的特征峰为4号峰(甘草酸铵)和2号峰(陈皮).结论 该方法简便、稳定、准确,可用于藿香正气胶囊的质量控制.

    藿香正气胶囊质量评价HPLC指纹图谱正交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OPLS-DA)

    藏柴胡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结构表征及其药理活性研究

    赵小亮王宝忠康兴兴向紫骏...
    1985-1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藏柴胡多糖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考察其抗氧化、降血脂活性.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为影响因素,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PMP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单糖组成,HPGPC法测定其分子量.考察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降血脂活性.结果 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3.5 h,提取温度85 ℃,料液比1∶32.5,多糖得率为2.43%.多糖主要由甘露糖(Man)、鼠李糖(Rha)、葡萄糖(Glc)、半乳糖(Glc)、半乳糖醛酸(GalA)、阿拉伯糖(Ara)等单糖组成,比例为3.4∶9.4∶28.1∶18.5∶22.1∶18.5,平均分子量为40.85 kDa.多糖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与甘氨胆酸钠、牛黄胆酸钠、混合胆酸盐、胆酸钠的结合率分别为45.0%、36.5%、46.3%、57.9%;为5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1.7%、70.5%、74.9%.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活性的藏柴胡多糖.

    藏柴胡多糖提取工艺结构表征抗氧化活性降血脂活性

    金蝉花胶囊制备工艺优化及其质量标准建立

    刘尚煜廖扬振皮继岚吴敏...
    1990-1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金蝉花胶囊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 以药辅比、辅料比(微晶纤维素:乳糖)、润湿剂(乙醇)体积分数、润湿剂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堆密度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TLC法定性鉴别腺苷,HPLC法测定尿苷、腺嘌呤、肌苷、鸟苷、腺苷、N6-(2-羟乙基)腺苷的含量.结果 最佳条件为微晶纤维素:乳糖比例1∶4,药辅比1∶1,加入颗粒总量25%的90%乙醇,过20目筛,在60℃下干燥30 min,临界相对湿度为73%,选用0号胶囊灌装.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100.59%~102.08%,RSD 0.6%~1.8%.每粒胶囊含核苷类成分不低于3.231 mg/g.结论 该方法合理稳定,可为金蝉花胶囊的实际生产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金蝉花胶囊制备工艺质量标准正交试验TLCHPLC

    复方银翘乳剂提取工艺优化

    雷雨菁冯洋彭劲滔吴婧...
    1995-2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复方银翘乳剂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为影响因素,绿原酸、连翘酯苷A、丹酚酸B含量及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熵权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采用熵权法计算权重系数,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所得综合评分高于响应面.最优条件为浸泡时间44 min,提取时间148 min,加水量25倍,综合评分为93.07分.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复方银翘乳剂的提取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复方银翘乳剂提取工艺Box-Behnken响应面法熵权法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

    甘松挥发油胶体磨包合工艺建立

    朱其辉管敏顾和亚
    2001-2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甘松挥发油胶体磨包合工艺.方法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以水与β-环糊精比例、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研磨时间为影响因素,包合率、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包合工艺,构建设计空间,采用TLC、GC、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 最优设计空间为水与β-环糊精比值4~4.5,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值8~10.5,研磨时间9~13 min,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均大于80.0%.包合物成功形成,挥发油中的成分无明显变化.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包合效率高,更适用于冠心平片及其他含甘松中药制剂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甘松挥发油胶体磨包合工艺质量源于设计(QbD)Box-Behnken响应面法TLCGC傅里叶红外光谱

    二冬汤浸膏粉干燥工艺筛选

    袁袁帅丽霞阮佳詹雁...
    2006-2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二冬汤浸膏粉干燥方式.方法 分别采用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处理浸膏粉,以松密度、振实密度、相对均齐指数、豪斯纳比率、卡尔指数、颗粒孔隙度、休止角、水分、吸湿性为评价指标,建立物理指纹图谱.采用HPLC法测定芒果苷、金丝桃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甘草酸铵的含量,单因素试验优化干燥参数.结果 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后,浸膏粉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84.26%、94.02%、97.05%,各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最佳参数为进风温度120 ℃,相对药液密度1.10,进样体积流量288 mL/h.结论 喷雾干燥压缩成型性较好,可用于干燥二冬汤浸膏粉.

    二冬汤浸膏粉干燥工艺物理指纹图谱含量测定HPLC单因素试验

    基于UHPLC-MS/MS、分子对接及细胞实验探讨健脾益气方对肝癌PD-L1和PD-1表达的影响

    洪静王超孙姗姗宋树蕃...
    2011-2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分子对接和体外细胞实验探讨健脾益气方对肝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制备健脾益气方甲醇水溶液并采用UHPLC-MS/MS法分析鉴定中药活性成分.利用Schrodinger软件对鉴定出的所有活性成分及信号通路核心靶点白介素6(IL-6)、糖蛋白130(gp130)、酪氨酸激酶1(JAK1)、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蛋白及转录激活子3(STAT3)、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分别进行分子对接;并用Pymol软件将各靶标蛋白结合能最低的活性成分对接模式进行可视化.采用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干预人肝癌细胞株HepG2进行体外实验验证,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健脾益气方低、中、高剂量组(5.25、10.5、21 g/kg),STAT3 抑制组(C188-9,4 µmol/L)和 gp130 抑制组(SC144,10 µmol/L).除空白组外,模型组加入IL-6(50 ng/mL),各给药组加入IL-6和相应药物进行干预.采用CCK-8法、Transwell培养小室法、Annexin V+PI双染色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侵袭数和凋亡率,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p130、磷酸化JAK1(p-JAK1)、磷酸化JAK2(p-JAK2)、磷酸化STAT3(p-STAT3)、PD-1和PD-L1蛋白表达.结果 UHPLC-MS/MS鉴定出健脾益气方113个活性成分.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健脾益气方中有多个活性成分与IL-6、gp130、JAK1、JAK2、STAT3、PD-1和PD-L1靶点蛋白均分别存在分子结合位点且有较低结合能,均小于-5.0 kcal/mol.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侵袭数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则降低(P<0.01);培养液中 IL-6 水平升高(P<0.01);gp130、p-JAK1、p-JAK2、p-STAT3、PD-1 和 PD-L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低剂量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对细胞侵袭数的抑制和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无明显变化外(P>0.05),其它各药物干预组均可抑制模型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P<0.01);各药物干预组均可降低模型细胞培养液中IL-6水平(P<0.01);并降低细胞中gp130、p-JAK1、p-JAK2、p-STAT3、PD-1和PD-L1蛋白表达(P<0.01).结论 健脾益气方可通过多成分调控肝癌细胞IL-6/STAT3炎症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PD-L1和固有PD-1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健脾益气方肝细胞癌UHPLC-MS/MS分子对接IL-6/STAT3信号通路PD-1PD-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