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编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编辑
中国编辑

张增顺

双月刊

1671-9220

010-58582210/2208/2209

100011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4号

中国编辑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编辑》杂志为中国编辑学会会刊。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中国编辑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现为双月刊,逢单月10日出版。   《中国编辑》自2002年创刊以来,努力为出版和传媒产业搭建一个完整的信息交流平台,以其前沿视野、新颖视角和独特的人文情怀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和关注。它以推动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改革和繁荣,促进编辑学的研究为宗旨;以各类编辑人员、编辑学的教学和研究人员、编辑专业的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举凡关于编辑工作的、与编辑工作相关的、编辑所关注的均列入视野,学术性、实用性、可读性、资料性的统一为其特色。核心内容是反映中国编辑的工作及生活,研究中国编辑出版的历史及现状,关注全球报刊等媒体发展趋向,介绍海外编辑出版现状。是研究编辑理论的净土,交流编辑经验的园地,提高编辑素质的课堂,更是编辑人的精神家园。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历史脉络与独特底色

    周勇李昊凯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新时代的使命召唤.面向新时代国家社会发展的使命任务、面向新媒体时代媒介环境的深刻变革、面向全球化背景下人类文明交往的新形势,探讨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逻辑与实践路径,对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发展具有基础性和指向性意义.通过梳理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历史脉络,探寻中国新闻传播学百年发展的独特底色,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出可行的实践进路.

    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学科历史底色

    要素驱动与全链融合:发展传媒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韩晓宁王浩丞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为推动传媒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向.数智技术迭代、媒介形态变革背景下,要素驱动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显著特征,需要从技术赋能、要素革新和产业升级等维度把握发展传媒业新质生产力的要素驱动关键逻辑.传媒业应统筹资源禀赋与实践优势,以全链条融合构建创新生态,以数智素养优化生产力要素组合,以因地制宜推动资源禀赋转化,以制度建设形成新型生产关系,探索深度契合于传媒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新质生产力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数智技术传媒业高质量发展数据要素

    全流程视角下中职三科统编教材质量内控机制研究

    贾瑞武赵晶吴立业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教材出版质量内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教材质量内控的5大要素,对其中的核心因素,即编印发全流程控制中的12项重点流程进行梳理,认为影响质量内控的核心环节包括实行编委会制、强化审读、加强校对、坚持编研教用一体、广泛征求意见,提炼出质量控制35个关键节点,为持续提高教材建设质量,探索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内控机制,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教育强社出版强企提供支撑.

    中职三科统编教材全流程质量内控工作机制

    应用传播力与经济转化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发展面向

    张铮刘晨旭
    26-3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觉的核心来源和集中表达,是全球语境下转文化传播与融合的纽带,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深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功能与当代价值,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独特之处、落到具体实处,需要将文化的应用传播力和经济转化力作为衡量文化现代价值的重要标准和未来发展面向.通过独特文化形象的提炼展示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传播力在文化遗产焕活、城市叙事感塑造方面得到彰显.认同经济模式下,传统文化资本的数字表现力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动能,消费者越来越形成对本土文化和民族品牌的情感联结与价值认同.未来,应持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传播力和经济转化力的理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文化强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经济转化力转文化传播文化自觉新质生产力

    基于知识生产的主流媒体书评:生产机制、现实问题与价值实现

    李舒任彤彤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在海量的图书资源面前,高质量的书评显得尤为珍贵.作为我国现代书评创作的重要阵地,主流媒体不仅是书评知识生产的重要平台,而且是书评发挥社会建构功能的主要路径.本文从知识生产的视角,立足社会系统,分析我国主流媒体书评的生产机制,梳理当前主流媒体书评面临的现实问题,探讨其在文化、社会、经济、人本等多重维度的价值实现进路.

    书评知识生产主流媒体文化强国图书出版全民阅读

    新时代教材建设"大质量观":核心要义、重要价值与实践策略

    王日春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树立新时代教材建设"大质量观"是教育出版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落实教材建设重大部署的应有之义,也是应对教材复杂舆情环境挑战的有力举措.树立教材建设"大质量观"需立足全局,着眼于教材建设的多样性、周期性、整体性、规范性、协同性,从全贯通、全流程、全方位和全周期上系统施策.秉持新时代教材建设"大质量观"既要力求教材常修常新,又要确保教参教辅教学资源系统联动;既要在教材内在质量的提升上下功夫,又要在教材宣传培训、使用监测上提升质量;既要建强教材建设的核心团队,又要优化教材建设的综合保障.

    教材建设大质量观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教育出版

    意义认识·制度建设·文化推进——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多维视角

    任翔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首先要全面、系统、完整地认识其重大意义,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方式,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根本保障.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教育制度、标准制度、保障制度和监测制度建设,是全民阅读不可或缺的外部制约条件.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文化推进,把阅读当作一种日常习惯、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是全民阅读的内在需求.意义认识、制度建设和文化推进,构成了从"知"到"行",再从"行"到"信"逐步提升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应有的内容.

    全民阅读意义认识阅读制度阅读文化文化推进书香社会

    人工智能与著作权边界初探:技术进步下的法律挑战与思考

    王迁褚楚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工智能生成与在先作品相似的内容导致的侵权问题上,需要遵循思想表达两分法.在算法设计合理的情况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完全可能与任何受著作权法保护的现有作品不存在表达相似,只存在思想相似,因此人工智能研发者不构成侵权.对于部分表达相似内容,也可能认定其生成源于纯粹技术意义上的巧合,从而否定人工智能研发者的侵权责任.在训练人工智能时使用作品导致的侵权问题上,如果训练时对作品的利用仅涉及"临时复制",不应认定人工智能研发者侵犯复制权.这是基于国际谈判历史、立法史和正当性解释,"临时复制"在我国并非复制权所控制的行为.此外,也不应规定类似"阅读权"的"机器学习权".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人工智能训练临时复制阅读权

    数据产权: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行为版权争议的规制路径

    孙嘉宇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行为版权合规问题亟待厘清.版权救济存在应用局限,训练行为不必然构成合理使用,算法黑箱模糊了"接触+实质性相似"侵权认定标准,数据权益难以被版权周延保护.鉴于数据信息对作品信息的涵摄和相关立法需求,数据产权可视为纾解训练行为版权争议的新兴路径.该权利证成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基础.研究细化训练行为权责分配,通过数据许可、产权登记和集体管理拓宽持有者授权渠道,要求加工者承担算法透明、数据摘要公示与取下义务,设置经营者接到数据持有者通知后采取梯度化必要措施义务,可兼顾数据效能释放和主体权益保护.

    生成式人工智能合理使用版权训练行为数据产权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智库出版"业态与出版知识服务的创新发展——关于AIGC和AGI助推出版业态变革的思考

    王勇安张艺瑜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融合出版领域的深度审视中发现,应用于出版领域的AIGC与AGI等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改变出版资源整合模式以及内容生产方式的主要驱动力.融合出版通过新的生产服务架构,能够高效处理繁杂的海量数据,并调动整合增量资源与存量资源,精准服务于特定客户,为"生产服务一体化"的出版知识服务带来发展机遇.基于此,本文提出充分尊重出版"生产服务一体化"的天然禀赋,借鉴智库内容生产和知识服务方式,建设以海量数据为基础、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动力、以AI技术为核心的共创共享"智库出版"新业态,规范、协调、聚拢增量资源和存量资源,全面提升出版知识服务能力与效率,并努力使出版在信息革命中站稳脚跟的主张.

    智库出版AIGCAGI出版业态共创共享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