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茶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茶叶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中国茶叶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黄飞

月刊

1000-3150

chinatea@mail.hz.zj.cn

0571-86650241

310008

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

中国茶叶/Journal China Tea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主要报道茶叶生产、科研、流通、经贸、教育等领域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最新研究成果和新方法,以及茶文化、茶与健康、茶叶基础理论、学术动态等。本刊是广大茶叶干部、技术推广人员、茶叶经营者、茶厂(场)员工、茶农和茶艺工作者、茶叶爱好者的良好读物,也是茶叶科研人员、茶叶院校师生的参考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茶叶加工技术研究新进展

    安会敏欧行畅晏玲玲张欣仪...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系统综述了2023年茶叶加工技术研究新进展,主要涵盖六大茶类及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面对加工技术、生产设备和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对未来茶叶加工技术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以期为今后茶叶加工技术创新、茶产业转型升级及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茶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瓶颈与挑战发展趋势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茶叶有机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胡燕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叶中的有机酸是影响茶叶香气和滋味的主要成分之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食品中有机酸检测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等特点.文章综述了有机酸对茶叶风味品质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目前能测定出的茶叶中有机酸种类以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有机酸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测定茶叶中有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包括检测波长、流动相、柱温和流速等,并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有机酸存在的困难及该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茶叶中有机酸检测技术的发展,为茶叶的品质特征及保健功效研究提供指导,为茶叶中有机酸组分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高效液相色谱法茶叶有机酸应用

    2024年4月中国茶叶出口各国和地区销量统计

    17页

    冷泡茶研究进展及市场前景分析

    耿立波刘峥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泡茶具有冲泡便捷、风味独特、有益健康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冷泡茶的研究进展,包括冷泡茶的特点、制备工艺、冲泡方法及冷泡茶饮料加工技术等;分析了我国冷泡茶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旨在为冷泡茶的研发、市场培育及扩张提供科学指导.

    冷泡茶制作工艺冲泡方法发展趋势市场

    茶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状况分析

    高晨曦孙威江任春凤庄长强...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茶叶标准化工作逐步推进.文章介绍了我国茶通用标准、各茶类标准和茶叶国际标准标准化建设的最新情况,其中分类介绍了乌龙茶类标准、白茶类标准、红茶类标准、绿茶类标准、黄茶类标准、黑茶类标准,以及茉莉花茶类标准;现行有效的茶叶国际标准共31项,此外,还有4项正在研制中.为支持中国标准的"走出去"战略,目前有23项国家标准外文版出版,3项正在研制中.文章还对标准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对进一步推进我国茶叶标准化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茶行业标准化发展茶叶标准国际标准

    2024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胡晓云陈清爽魏春丽
    3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167个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的有效评估数据显示,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价值稳步增长,品牌收益持续攀升,但品牌收益能力差距渐趋显著.品牌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平缓,多数品牌的品牌忠诚度因子随之提升,品牌强度整体增强.近年来,尽管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在国际市场遇冷,但我国茶企持续探索文化与科技赋能品牌的经营发展路径,努力提高品牌价值,呈现出企业(产品)品牌与区域公用品牌协同发展的态势.未来,中国茶叶企业需把握趋势,正视自身的竞争特色,以文化、创意与联盟等多元化方式增强品牌竞争力,进而推动品牌价值的全面提升.

    茶叶企业产品品牌品牌价值价值评估

    宜宾不同茶树品种红茶香气成分HS-SPME-GC-MS分析研究

    许艳艳彭云李顺宇张利萍...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宜宾不同茶树品种所制红茶挥发性组分特征及其主要呈香物质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感官审评、生化成分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象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ROAV)值对不同茶树品种所制红茶的感官品质、香气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茶树品种所制红茶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共有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有38种,以醇类、醛类、酯类为主,其中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含量在总量中占比均较高;结合ROAV值及感官审评分析,5个茶树品种所制红茶共有的香气贡献物质有6种,其中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1-辛烯-3-醇、水杨酸甲酯贡献较大;四川群体种、紫娟具有"较清甜"的香气特征,推测主要与二甲硫、正己醛、反-2-已烯醛、反-2-反-4-庚二烯醛等赋香物质有关;名山白毫131的"花香、较鲜甜",推测主要与茶树品种及茶黄素含量有关;黔湄502"有果香",推测主要与顺-己酸-3-己烯酯的含量有关;青心乌龙、黔湄502"高甜,微有火工",推测主要与高温条件下,咖啡碱、茶多酚含量降低,吡嗪、吡咯物质含量增加,甜香高于花香有关.

    宜宾红茶茶树品种香气HS-SPME-GC-MS

    不同工厂化穴盘育苗条件对茶苗生长影响研究

    张潇引王彬力杨佳佳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比试验探究在工厂化育苗条件下,扦插基质、生长调节剂含量、穴盘规格、插穗留叶量、插穗木质化程度对茶树穴盘育苗成活率、新梢长度、茎粗、着叶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珍珠岩与草炭2∶35混合基质中生长的茶苗成活率、新梢长度、茎粗、着叶数均较高,且成活率、新梢长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使用ABT1号生长调节剂对插穗进行0.5 h慢浸处理能提高茶树穴盘育苗成活率、茎粗,综合比较,以100 mg/kg处理效果较好.穴盘规格对茶苗新梢长度、茎粗、着叶数影响不大,但对每平方米成活茶苗数影响较大,128穴规格穴盘每平方米成活茶苗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插穗留叶量对茶苗扦插成活率、茎粗、着叶数影响不大,对茶苗新梢长度影响较大,以保留全叶或1/2叶处理效果较好.不同插穗木质化程度对新梢长度影响不大,结合对成活率、茶苗茎粗、着叶数的影响效果,以绿梗或半木质化处理效果较好.

    茶树穴盘育苗基质成活率新梢长度茎粗着叶数

    不同处理对毛叶茶扦插育苗的影响

    王元荣丁诗琦金基强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叶茶采用常规扦插技术生根困难,成苗率很低.为解决毛叶茶的扦插难题,以1份保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嵊州基地的毛叶茶资源为材料,在扦插前对插穗采取了两种不同配方的生根粉试剂浸泡1h,并以清水为对照,同时还增加"叶片修剪+覆盖薄膜"处理.研究发现,使用配方B处理和覆盖薄膜处理均能明显提高扦插生根率、成苗率,同时采用"叶片修剪+覆盖薄膜"处理还大大降低了扦插的管理难度和时间成本.这些方法也可为其他野生茶树的扦插育苗提供借鉴.

    毛叶茶短穗扦插生根粉薄膜覆盖

    四川茶区幼龄茶园高效管理技术

    刘东娜罗凡李兰英高万君...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龄茶园管护存在的前期投入较大、投产周期较长、技术要求较高等突出问题,是制约茶农收入和良种更换积极性的关键所在.文章总结了四川茶区幼龄茶园高效栽培管理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以推动幼龄茶园优质、降本、高效栽培管理,为促进茶园优良茶树新品种更新换代及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幼龄茶园茶园管理茶树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