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茶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茶叶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中国茶叶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黄飞

月刊

1000-3150

chinatea@mail.hz.zj.cn

0571-86650241

310008

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

中国茶叶/Journal China Tea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主要报道茶叶生产、科研、流通、经贸、教育等领域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最新研究成果和新方法,以及茶文化、茶与健康、茶叶基础理论、学术动态等。本刊是广大茶叶干部、技术推广人员、茶叶经营者、茶厂(场)员工、茶农和茶艺工作者、茶叶爱好者的良好读物,也是茶叶科研人员、茶叶院校师生的参考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茶叶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喻明辉张婷覃重阳冯钰雯...
    1-1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人群遍布世界各地.茶叶质量安全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茶叶农药残留是茶叶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茶叶中的农药残留会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会阻碍我国茶叶出口经济的发展.对茶叶进行检测是控制茶叶农药残留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质谱等检测方法,方法复杂、耗时长、成本高且无法进行现场检测.因此,茶叶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总结了茶叶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旨在为茶叶农残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茶叶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光谱法

    茶叶加工装备智能管控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秦静茹姜雨辰丁领航汤哲...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叶加工装备智能管控技术对于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困境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茶叶初制及精制生产线上智能管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涵盖了绿茶、红茶、黑茶和多功能生产线的智能化进展,具体探讨了智能萎凋设备、智能杀青机、智能揉捻机和智能烘干机等关键茶叶加工设备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数字化拼配技术、智能除杂设备和风选设备在茶叶精制过程中的创新应用,以期为后续茶叶加工装备智能管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

    茶叶加工装备智能管控研究进展

    白茶枸杞复合凝胶软糖配方优化及特性评价

    王未名李佳音苏淑颖黄艳...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探讨白茶枸杞复合凝胶软糖的最优配方,并对其特性进行评价.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曲面试验,研究复合凝胶添加量、速溶白茶粉添加量、枸杞粉添加量、赤藓糖醇添加量对白茶凝胶软糖的感官和物理品质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优工艺配方;在此基础上,检测该工艺配方所制软糖的感官品质、物理性质以及抗氧化能力.白茶枸杞复合凝胶软糖的最优工艺配方为复合凝胶(明胶:卡拉胶=7:3)添加量15 g,速溶白茶粉添加量0.3 g,枸杞粉添加量1 g,赤藓糖醇添加量13 g、柠檬酸添加量0.1 g.该条件下制得的白茶凝胶软糖感官评分为85.4分,产品色泽均匀,口感协调,兼具白茶和枸杞风味;其物理性状为:弹性0.97±0.01、硬度(1 934.81±69.27)g、咀嚼性1 623.16±171.80;产品的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分别为(51.86±1.67)%和(0.014±0.002)mmol/g.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软糖感官色泽、形态、风味、组织均表现较好,物理性状弹性、硬度、咀嚼性较为理想,配方中含白茶和枸杞成分使其具备一定抗氧化能力.本研究可为白茶和枸杞的深度开发和茶在软糖食品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速溶白茶粉枸杞软糖响应曲面法质构抗氧化活性

    茶元素与国产电子游戏的融合形式研究

    黎依琪王郁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近5年有代表性的12款国产电子游戏,对其中融合的茶元素(游戏道具、布景、角色设定和剧情)和线下活动形式(茶饮商品联名和文旅服务联动)展开分类阐述,归纳了不同游戏中茶元素融合形式的共性和差异性,收集整理了以年轻人为主的玩家群体对创新融合形式的体验反馈,探究了茶元素与国产游戏的融合传播效果及发展趋势,揭示了互联网时代下国产电子游戏会成为今后茶及茶文化传播的新阵地.

    茶文化传播电子游戏青年玩家新茶饮融合形式

    茶树插穗萌芽与生根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吉庆勇周慧娟疏再发郑生宏...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0份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开展扦插繁育试验,通过对茶树种质资源插穗4个萌芽特性、5个生根特性指标观察,分析研究茶树种质资源插穗萌芽与生根特性的相关性,探究茶树种质资源插穗腋芽萌芽特性对扦插生根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0份茶树种质资源插穗萌芽与生根特性指标间存在一定差异,9个萌芽与生根特性指标的变异系数在0.73%~20.67%之间,研究材料具有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在茶树种质资源萌芽特性指标间,插穗生长速率与腋芽生物量增长速率间相关系数最高,呈极强正相关,其余为中等或极弱相关.茶树种质资源生根特性指标间相关性更强,除平均根系数量与平均根系长度之间为中等正相关外,其余皆为强乃至极强正相关.在茶树种质资源萌芽与生根特性指标之间,只有插穗生根率与腋芽生长速率、腋芽生物量增长速率之间呈强正相关,此外为中等相关或更弱.依据载荷的高低,茶树种质资源插穗萌芽特性影响种质生根繁育特性主要性状顺序为:腋芽生物量增长速率>腋芽生长速率>插穗腋芽萌发率,即茶树插穗腋芽生物量增长越快、生长速率越快、腋芽萌发率越高对茶树生根影响越大.综上所述,不同茶树种质资源扦插繁育插穗腋芽萌发率、腋芽生长速率等指标差异明显,种质资源萌芽特性能显著影响种质生根特性,研究结果可为茶树优良品种(系)的繁育与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茶树种质资源萌芽特性根系生长特性扦插繁殖

    杂色曲霉固态发酵晒青毛茶工艺优化研究

    王如良王鸿悦徐从华马挺军...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晒青毛茶为原料,利用杂色曲霉进行固态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以发酵茶叶感官评分及茶多酚含量为考察指标,对菌种添加量、外加水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4个因素进行黑茶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菌种添加量为14.5%、外加水量为25%、发酵温度为32 ℃、发酵时间为10 d,发酵得到的茶叶感官评分为(91.00±2.29)分,茶多酚含量为(17.84±0.28)%.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黑茶外形匀整、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厚,且茶多酚含量高.

    杂色曲霉发酵工艺茶多酚感官评分响应面

    《茶叶科学》征订征稿启事

    48页

    闽东地区茶旅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以高职院校为例

    李阳陈静林琴玉吴先辉...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闽东地区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茶、旅、教育等专业的跨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从竞赛培养机制、课程体系建构方面思考双创人才筛选和茶旅人才孵化对策,探讨培养具有茶旅跨界融合发展理念的复合型人才的路径,以期促进闽东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助推闽东乡村振兴.

    文旅融合茶文化高职教育复合型人才

    汉中花果香红茶加工技术

    刘懿李侠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中花果香红茶作为汉中传统红茶的一个创新产品,因其汤色橙红明亮、花果香馥郁、滋味甜醇的品质特点而广受消费者喜爱.汉中花果香红茶生产首先要从茶树品种、采摘标准、采摘季节、鲜叶处理4个方面做好原料选择,加工技术包括萎凋、摇青、揉捻、发酵、干燥等关键工序.其中,摇青工序是形成花果香品质特征的关键.文章总结了汉中花果香红茶的加工技术,并将汉中花果香红茶与汉中传统红茶进行对比,为汉中红茶加工技术创新升级提供参考.

    汉中花果香红茶加工技术北方茶叶

    梧州六堡茶出口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

    林少烽邱瑞瑾吴平韦云飞...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六堡茶是历史上著名的"侨销茶",经"茶船古道"畅销东南亚.近年来,梧州市不断拓展六堡茶海外市场,六堡茶出口均价长期高于全国茶叶出口均价,但也存在着出口市场单一,出口企业数量少,出口量持续下降等问题.文章概述了六堡茶出口的历史及出口路线,分析了六堡茶出口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对策,旨在为进一步推动六堡茶乃至我国茶叶外贸出口提供借鉴和参考.

    六堡茶出口茶船古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