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茶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茶叶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中国茶叶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黄飞

月刊

1000-3150

chinatea@mail.hz.zj.cn

0571-86650241

310008

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

中国茶叶/Journal China Tea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主要报道茶叶生产、科研、流通、经贸、教育等领域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最新研究成果和新方法,以及茶文化、茶与健康、茶叶基础理论、学术动态等。本刊是广大茶叶干部、技术推广人员、茶叶经营者、茶厂(场)员工、茶农和茶艺工作者、茶叶爱好者的良好读物,也是茶叶科研人员、茶叶院校师生的参考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茶叶中农药残留常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张婷喻明辉覃重阳张慧...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叶作为全球广泛消费的饮料,在全球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其农药残留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都在不断加强对农药残留的监管和检测,而对茶叶中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是确保茶叶安全性的有效手段.文章概述了茶园中常用农药的应用情况,介绍了固相萃取技术和QuEChERS这2种在茶叶农残检测中常用的前处理技术,综述了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等常规方法在茶叶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阐述了这些方法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今后茶叶中农药残留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茶叶农药残留前处理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

    2024年5月中国茶叶出口各国和地区销量统计

    13页

    白茶加工技术与装备应用现状

    黄艳张有东孙威江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白茶生产现状,从加工原理、加工技术和加工装备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白茶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比较和归纳了不同加工技术和装备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白茶加工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应向加工技术标准化、精细化和加工装备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以期为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白茶茶叶加工技术茶叶加工装备白茶加工

    茶树树体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何永雷小刚马媛春段玉...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树树体管理是对茶树进行的一系列栽培和管理措施,旨在优化树体结构、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是确保茶园高产优质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关于茶树树体管理的研究,多是从修剪时间、修剪方式、机械管理、水肥管理和对茶树生长的调节等方面进行探讨.文章以茶树树体管理技术相关研究为主线,对现有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茶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建立健全茶树树体管理技术体系提供相关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茶树修剪机械化管理水肥管理

    间作绿肥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黄伟红王倩颖钱虹林文超...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园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园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关键.间作绿肥可以有效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已作为1项生态低碳茶关键技术在茶叶主产区广泛应用.文章通过总结茶园间作绿肥相关研究,系统探讨了间作绿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茶园土壤质量,以及对茶园病虫草害防控的影响,旨在为茶园间作绿肥技术推广提供一定的建议与参考.

    绿肥间作茶园生态系统生态低碳茶

    10种化学杀菌剂对茶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室内毒力测定

    张景贺张瑾孙晓玲王占斌...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茶树炭疽病菌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对10种化学杀菌剂的敏感性,以期为该病原引起的茶炭疽病的田间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合试验数据分析表明,75%百菌清和50%甲基硫菌灵在5 μg/mL时抑菌率就达到了100%;10%苯醚甲环唑和250 g/L丙环唑在50 μg/mL时抑菌率分别达到了92.88%,100%;250 g/L吡唑醚菌酯、40%腈菌唑、80%代森锰锌、250 g/L嘧菌酯、25 g/L咯菌腈和80%代森锌的抑菌效果依次减弱.并对10种化学杀菌剂的抑菌率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出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半数有效浓度(EC50).研究发现50%甲基硫菌灵、75%百菌清、250 g/L丙环唑和10%苯醚甲环唑对茶树炭疽菌有较强的毒力.

    茶炭疽病毒力测定化学杀菌剂

    模糊数学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蜜桃乌龙茶饼干加工工艺及品质分析

    董绚段飞跃王红皓毛宇源...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一种融合了乌龙茶和水蜜桃风味的营养保健茶饼干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感官得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结合模糊数学评价法,探究低筋面粉、速溶乌龙茶粉、水蜜桃粉、糖粉和鸡蛋的添加量对蜜桃乌龙茶饼干感官品质和物理性质的影响,进而探索最优配方及对应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以低筋面粉22g为基准,当添加速溶乌龙茶粉0.25 g、水蜜桃粉8g、糖粉5g、鸡蛋5g时,饼干品质最佳,口感酥脆爽口、软硬适中、咀嚼性佳、色泽均匀、口味丰富;饼干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了(36.43±2.37)%、总抗氧化能力(T-AOC)为(0.022±0.003)mmol/g.产品的研制丰富了茶饼干市场产品种类,为乌龙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理论参考.

    模糊数学响应面水蜜桃粉速溶乌龙茶茶饼干抗氧化活性

    县域茶产业竞争力评估研究进展

    潘昌健陈富桥胡林英林梦星...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评估县域茶产业竞争力可以为茶叶主产县制定差异化竞争战略和特色化发展策略提供依据.文章总结了县域茶产业竞争力评估相关研究的理论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方法,并简述了评估结果的应用现状;指出了既有研究存在的理论框架适配度不高、指标体系准确性和可测度较低、计算方法相对单一、评估结果应用场景较少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议题研究提供参考.

    茶产业县域竞争力评估

    结构功能理论视域下茶庄园的内涵及其旅游化实践——以云南为例

    光映炯李湘云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庄园作为人与自然、社会和文化关联的重要"文化集合体",已成为茶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模式.从结构功能理论出发,茶庄园旅游化的生成逻辑源于茶庄园经济功能升级和现代茶产业提质发展,也是茶文化旅游产品消费升级的需求.研究以云南为例,调查梳理了茶庄园旅游化实践路径,如依托景区、依托茶园、联合茶科研机构、借助酒店或茶宿;可归纳为3种融合模式:"茶园+景区"型、"茶园+博物馆"型、"茶园+酒店"型.现代茶庄园的理论阐释视角和功能解析路径的构建,对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茶庄园理论研究和推进中国重要产茶区茶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茶庄园结构功能论文化集合体旅游化实践多功能整合

    贵州省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史琼宋欣儒黄莹林梦星...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黔山秀水出好茶,独特的地形特征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成就了黔茶的优异品质,推动茶农采纳绿色生产技术对于实现黔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贵州省6个重点产茶市(县)314位茶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茶农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意愿,探讨了影响茶农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个人认知维度中,茶叶种植绿色生产行为对茶叶品质及个人健康的影响与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强度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在外部环境特征中,政府部门宣传推广、组织技术培训、茶叶农药残留抽检、生态补贴等都会对茶农采纳绿色生产技术产生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文章从政府、科研院所、农业经营组织、农户多角度提出相应建议.

    贵州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