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铁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铁路
中国铁路

王五昌

月刊

1001-683X

cr@rails.com.cn

010-51849582

100081

北京市西直门外大柳树路2号

中国铁路/Journal Chinese Railway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紧跟中国铁路前进步伐,以服务中国铁路为理念,以关注并推动中国铁路创新与发展为宗旨,以传播中国铁路发展信息与创新成果为己任,赢得了广泛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敞开式小直径TBM隧洞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研究与应用

    黄斌章龙管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TBM在掘进过程中面临复杂地质、超小直径、超小转弯半径以及坡度大、隧洞长等诸多技术难题,卡机和突水突泥时有发生.为解决TBM在小半径隧洞施工中所面临的重大风险,提出基于TBM隧洞的双震源系统与激电二极三维相结合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以安徽桐城抽水蓄能电站自流排水洞TBM项目为例,实现预报设备与小直径TBM相搭载;通过智能图谱识别及全空间多场信息融合与深度学习反演成像,实时预报掘进过程中掌子面前方地质状况.该应用切实解决了小直径TBM隧洞超前地质探测难题,可为同类工程TBM高效掘进提供参考.

    开敞式小直径TBM地震波法电法隧洞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地下联通通道基坑工程上跨既有隧道施工控制技术

    李国民杜志田李辉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地下联通通道工程与已建地铁区间隧道并行距离长,通道底部距离区间隧道顶部仅为2.03~3.32 m,基坑深度为6.8~7.6 m,只能采用明挖法实施.为研究项目实施对既有工程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MIDAS有限元软件,将地下联通通道整体开挖过程按照8大块、16步开挖的施工步序进行模拟,系统分析工程实施对隧道变形稳定性的影响与变化规律.根据既有工程经验和模拟结果,验证"小分块、快开挖、早封闭、勤量测"实施建议的合理性,通过对相邻既有工程在位移和内力上的变化证明地铁隧道的分析合理性.经过工后评价对比,证明实施建议很好地控制了超近距离施工对既有工程的影响,并将其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研究对类似条件下工程项目提出相关建议,为同类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联通通道明挖施工数值模拟位移变化规律内力影响工后分析

    接触网18号无交叉线岔提速改造工程实践

    倪俊琪张翔鸥张羽腾杨宾汇...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交叉线岔是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关键设备,是受电弓在正、侧线之间转换的纽带,受电弓运行安全对弓网匹配提出了较高要求.贵广铁路实施提质达标改造施工,运行速度从现有250 km/h提高到300 km/h,重点对接触网18号无交叉线岔"小拉出值"布置改为"大拉出值"布置的改造项目进行论述.对2种布置方式的18号无交叉线岔结构、线岔与道岔的空间位置、弓网过渡匹配等进行分析,围绕既有高铁接触网施工安全和设备运行安全,从施工方案、施工准备、施工重难点控制等方面,归纳既有高铁接触网18号无交叉线岔提速改造中的重难点问题及其控制方案,可为类似改造项目提供参考.

    接触网无交叉线岔拉出值提速改造施工

    动车组车内噪声OTPA分析研究

    刘伟明杨超朱雷威李刚...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工作模式下的传递路径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利用激励点和目标点的响应分析,得到各激励源对响应点的贡献量,并在动车组中进行试验及数据分析验证.动车组转向架区域的牵引电机、齿轮箱、轴箱,设备舱区域的牵引电机、牵引风机、牵引变压器,以及车体表面的气动噪声为主要激励源,用客室端部噪声点作为目标响应点,较准确地计算出动车组激励源的噪声贡献量.该研究可为动车组的结构优化和减振降噪提供数据支撑.

    动车组车内噪声OTPA激励源贡献量降噪设计

    基于非参数外推的动车组设备舱底板振动最大值预测

    张红卫李国顺陈璨郭力荣...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动车组设备舱等薄壁结构的振动越来越明显.短时短里程所测载荷数据难以代表全生命里程下的载荷最大值边界,需要对载荷数据进行全生命里程下的最值预测.介绍基于非参数外推方法进行更高运行速度条件下振动载荷最大值预测的一般流程,以动车组设备舱底板垂向振动实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底板振动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预测动车组设备舱底板振动最大值.结果表明,设备舱底板振动最大值与列车运行速度呈近似二次函数关系;以单日测试数据为基础,采用非参数外推方法进行3 日最大值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小于5%;在列车运行速度450 km/h条件下,全生命里程的非参数外推法预测值相对于直接预测值增大19%.因此,在更高运行速度的动车组设计中,采用非参数外推的预测结果作为振动载荷边界,具有更大的安全裕量.

    高速动车组非参数外推设备舱底板全生命里程振动

    既有铁路客车服役性能研究

    魏庆王兴华沈金鑫孙利苹...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既有铁路客车保有量大、运用时空环境复杂,其服役性能的演变对运行安全和运维保障带来极大挑战.为系统掌握铁路客车服役状态,调研我国普速客车运营现状,并以车体钢结构为例,开展影响客车服役性能的因素分析.调研发现,大部分普速客车已逐步进入服役中后期,5T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客车的全面监控.不同运用环境下,钢结构腐蚀情况不同,随着运行时间/运行里程的增加,钢结构腐蚀有明显加剧趋势.针对服役期间RW25G车体和209P型转向架疲劳强度开展研究,各关键部位均满足服役寿命30年设计要求;针对服役期间YZ25T车体和CW-200K型转向架开展跟踪测试,发现转向架个别关键承载位置产生损伤值较大.针对服役期间25T型客车动力学性能开展研究,采用TPDS、TCDS和添乘等手段开展跟踪测试,并结合实测车轮磨耗数据和减振器劣化数据开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1个旋修周期内,车辆运行安全性存在一定冗余;随服役时间增加,转向架关键部件的性能劣化或失效会对车辆蛇行稳定性和运行平稳性产生不利影响;开展随机参数的动力学仿真,发现极端工况下轮重减载率上升明显,应予以充分关注.

    铁路客车服役性能疲劳强度钢结构转向架车辆动力学

    重载铁路列控系统应答器布置方法

    刘志国
    116-12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重载铁路四显示自动闭塞线路为基础,考虑重载列车长度不固定、机车制动参数差异、机车控制设备切换等因素,研究重载铁路列控系统的应答器布置方法.分别根据区间应答器、出站应答器、连接应答器、预告应答器、执行应答器、注销应答器的不同应用要求,分析应答器布置过程中需满足的技术条件,建立满足重载铁路列控系统的应答器布置模型.与CBTC系统以及CTCS-2/3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布置方法相比,该模型能够根据自身限制条件给出有效的应答器布置方案,以供设计人员参考.通过开发相关软件,结合准池线路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应答器布置方案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重载铁路四显示自动闭塞重载列车长度制动参数应答器布置

    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电务维修机软件设计与实现

    崔晓丹刘晓峰李新新张小维...
    12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是新型列控系统下的核心设备之一,其电务维修机(TISDM)软件需要与更多接口进行通信,并实时处理大量复杂数据.提出具有分层模块化、多进程、可配置的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TISDM软件设计方案,软件分为业务处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通信层和界面层,实现维护数据并行处理、数据抽象统一处理、处理过程配置化、界面定制化等功能,较传统方案显著提升了软件的可扩展性、可复用性以及可维护性.基于该方案设计的TIS-DM软件已在和若铁路成功部署,应用效果良好.

    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电务维修机软件设计分层模块化

    日本新干线运营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史俊玲刘坦荆晓霞张佳翠...
    13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新干线运营半个多世纪以来,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运输密度等指标不断提升,体现出安全性高、运输密度高等典型特征.在阐述日本新干线运营效果基础上,分别从列车开行方案、综合调度指挥、动车组运用、客运服务等方面总结相关做法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路情,并充分考虑未来铁路客运需求发展态势,参考日本新干线运营管理的有效举措和先进经验,从高速列车产品谱系化设计、客流调查、人性化服务、成本收益管理、设备设施优化等方面提出对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的启示和借鉴.

    日本新干线铁路运营管理启示

    铁路路网列车运行径路推算与轨迹仿真复现技术

    王爱丽靳磊孙喜利杨扬...
    1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铁路路网列车运行径路推算与列车运行实况数字仿真技术进行研究,提出铁路路网列车运行径路推算和轨迹仿真复现方法.在构建铁路数字路网图的基础上,采用求解K最短路径问题的Yen算法,根据距离、时间等约束条件生成最优径路集合,从组合优化的角度智能推算出最符合整体需求的运行径路;采用数字化仿真技术,构建针对铁路路网多线路多列车的运行过程数字仿真复现模型,实现路网多线路列车的到发、行进、动态分布等过程的精准模拟和可视化仿真复现;采用铁路路网的真实运行样例数据,对相关技术和方法进行试验验证.

    铁路路网列车运行径路数字化仿真列车轨迹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