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铁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铁路
中国铁路

王五昌

月刊

1001-683X

cr@rails.com.cn

010-51849582

100081

北京市西直门外大柳树路2号

中国铁路/Journal Chinese Railway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紧跟中国铁路前进步伐,以服务中国铁路为理念,以关注并推动中国铁路创新与发展为宗旨,以传播中国铁路发展信息与创新成果为己任,赢得了广泛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画火车第一人"王忠良老师火车钢笔画系列作品——"金凤凰"动车组

    76页

    可调高式无砟轨道结构研究

    李莹李晨颖杨荣山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无砟轨道基础变形适应能力小的难题,提出一种可调高式无砟轨道结构,由"扣件+垫板"组成,能够灵活调节轨道结构高度,主动适应轨下基础变形.建立可调高式无砟轨道结构整体受力分析有限元模型,分析轨道结构合理尺寸;建立轨道局部受力计算模型,分析垫板厚度变化的影响及锚固螺栓受力状态.结果表明:轨枕块高度为200 mm,埋深为140 mm时,各部件受力较小;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垫板能够实现轨道结构0~60 mm的垂向调整量;锚固螺栓能够正常工作,满足强度设计要求.

    无砟轨道竖向调高基础沉降活动承轨台垫板锚固螺栓扣件轨枕块

    高速铁路新型轨道结构试验研究

    李元平刘磊王立乾孙耿杰...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对于时速300km及以上高速铁路的有砟轨道缺少运营经验,聚氨酯弹性道床、弹性轨枕、道砟垫等新型轨道结构的适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试验论证.高速铁路新型轨道结构试验研究,首次在设计速度250 km/h的某高速铁路上建成装配式聚氨酯弹性道床、弹性轨枕、道砟垫等新型轨道结构综合试验段,开展最高速度300 km/h实车试验.阐述高速铁路新型轨道结构试验的设计方案和试验结果,具体包括新型轨道结构系统试验、振动噪声试验、有砟轨道线下基础设施试验、综合接地系统适应性试验等4项内容.试验结果表明:装配式聚氨酯弹性道床、弹性轨枕、道砟垫等新型轨道结构安全可靠,可为设计速度300 km/h及以上高速铁路线路局部有砟轨道达速及跨越活动断裂带线路轨道选型提供技术方案.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综合试验新型轨道结构

    高铁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管控平台设计及应用

    何振克渠述峰靳玉栋陈刚...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构建无砟轨道施工管控平台,实现轨道施工全过程的数据共享、可视化模型管理及信息协同管理,并为运维提供数据接口支持.平台基于B/S架构及BIM模型轻量化技术进行研发,系统分析高铁轨道工程不同工序的数据管理需求,创建轨道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的标准化数据库和实体关系模型,实现对无砟轨道施工过程的组织机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点BIM轻量化模型、检验批审批等方面的实时管控,使高铁施工信息查询、分析、归档更加便捷.通过构建施工管控平台,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无砟轨道施工相融合,提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设计施工信息化管理新模式,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提供更准确、更精细的数据支持和管控手段,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可靠,功能符合无砟轨道施工需求.在莱荣高铁进行应用,有效提升高铁轨道工程建设质量和信息化水平.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BIM模型轻量化施工管控平台信息协同管理

    直线与曲线地段无砟轨道SCC灌注对比分析

    查本怡孙洪斌张浩楠姜金凤...
    100-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灌注中出现的轨道板上浮、扣压装置受力过大的问题,基于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CEL)方法,分别建立直线与曲线地段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SCC灌注的流固耦合模型,从理论上对比分析直线与曲线地段SCC灌注的轨道板和扣压装置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轨道板上浮力、轨道板最大垂向及横向位移、拉杆轴向力均随着漏斗高度或漏斗数量的增大而增大,曲线地段的轨道板上浮力、轨道板最大垂向位移、拉杆力随漏斗高度变化更显著.单孔灌注时,曲线地段轨道板上浮力、轨道板最大垂向位移、拉杆轴向力均小于直线地段;双孔灌注时,则大于直线地段.曲线地段轨道板最大横向位移显著大于直线地段,其主要原因为曲线地段的轨道板上浮力的水平分量对轨道板在横向产生推动作用.曲线地段的内侧拉杆轴向力显著大于外侧.

    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曲线地段CEL方法轨道板扣压装置

    EN标准超长高锰钢辙叉的铸造工艺

    杨顺强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VRH(Vacuum Replace Hardening)工艺是普通砂型铸造与真空处理结合的生产技术,在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及环保性等多方面均有较明显优势.研究采用VRH组合造型技术生产超长高锰钢铁路辙叉的铸造工艺,使既有设备的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拓展.组合造型技术的关键在于对有关工艺装备的特殊结构设计,使之满足砂型准确定位与接合的要求,从而获得质量合格的铸件.根据EN标准的质量要求对辙叉的铸造工艺进行针对性设计,并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工艺进行优化.产品检查结果表明,生产工艺设计较合理,产品质量达到了EN 15689标准要求,该工艺技术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EN标准铁路道岔超长辙叉VRH组合造型铸造工艺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承轨台打磨技术

    谭社会夏海涛洪剑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无砟轨道上拱病害,结合承轨台高度、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参数,提出打磨承轨台降低轨面高程的方法.通过有限元仿真方法分析承轨台受力性能,打磨后,外侧挡肩受承轨台长轴方向的压应力、外侧挡肩承轨槽底脚区域受承轨台长轴方向的拉应力均下降;通过螺旋道钉疲劳试验、抗拔力试验,验证了S1螺旋道钉与WJ-8型扣件预埋套管匹配的方式合理可行,打磨后承轨台抗拔力不低于60 kN,并可保持3 min以上.为验证打磨后承轨台质量,提出并采用轨底坡、承轨台廓形、表面平整度及打磨深度等关键指标进行评价.现场应用表明:仿形打磨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承轨台可有效降低轨面高程,最大打磨深度35 mm,并且其理论和方法可应用于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最大打磨深度25 mm.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上拱病害承轨台打磨扣件系统

    鳊鱼洲长江大桥轨道几何变化规律研究

    徐春山汪军青马卓然龚海松...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鳊鱼洲长江大桥是京港高铁安九段的控制工程,具有设计速度高、活荷载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作为我国最大跨度的钢箱-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大桥在复杂外部环境作用下力学行为显著,并会对上部轨道结构状态造成影响.为保证线路长期安全稳定运营,对鳊鱼洲长江大桥轨道几何变化规律开展系统研究.基于鳊鱼洲长江大桥轨道动态检测数据,对大桥完整高温-低温周期内的轨道几何特征进行分析,通过计算轨道几何单项标准差和轨道质量指数,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桥整体服役状态良好,满足我国轨道几何质量管理要求,现场需重点关注主通航孔桥梁端区域的几何状态变化情况.

    大跨度桥梁鳊鱼洲长江大桥轨道动态检测数据轨道几何状态轨道质量指数

    有砟轨道精捣作业中长波不平顺控制效果预测

    楼梁伟牛增建丁有康张雨潇...
    130-13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捣作业是整治有砟轨道中长波不平顺的重要措施,研究精捣作业后中长波不平顺改善效果,对指导精捣方案制定及提升作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某普速铁路有砟轨道精捣维修实例,梳理精捣作业方式,分析中长波不平顺评价指标随精捣作业阶段的发展趋势,构建ME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捣作业后的高低、轨向60 m中点弦测值,充分考虑了初始轨道不平顺、起拨道量、区段类型和作业阶段对中长波不平顺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精捣作业阶段及不同线路区段均对高低、轨向不平顺发展趋势产生了差异性的影响效果;采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精捣作业后的中长波不平顺.

    有砟轨道中长波不平顺精捣作业神经网络效果预测

    高速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周期管理技术研究

    支洋
    136-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早期开通的高速铁路线路设备即将面临的大修问题,按轨道部件分别确定大修周期的思路,提出高速铁路钢轨、扣件、道岔、轨枕、有砟道床等线路设备大修周期的建议.高速铁路钢轨大修周期为通过总质量不超过1 000 Mt或服役时间不超过30 a;扣件弹条大修周期宜与同区段钢轨大修周期保持一致,即通过总质量1 000Mt或服役时间不超过30a;成组更换有砟或无砟道岔钢轨件,建议通过总质量600 Mt或服役时间不超过20 a,对于状态良好的道岔,经评估后可适当延长,但不应超过区间线路钢轨的大修周期;以道床脏污率35%为标准,道床大修清筛周期建议为通过总质量450 Mt或服役时间不超过20 a;轨枕大修周期建议为通过总质量2 000 Mt或服役时间不超过40a,并可根据状态评估结果适当调整.

    高速铁路线路设备状态评估大修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