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铁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铁路
中国铁路

王五昌

月刊

1001-683X

cr@rails.com.cn

010-51849582

100081

北京市西直门外大柳树路2号

中国铁路/Journal Chinese Railway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紧跟中国铁路前进步伐,以服务中国铁路为理念,以关注并推动中国铁路创新与发展为宗旨,以传播中国铁路发展信息与创新成果为己任,赢得了广泛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层间离缝对市域铁路新型装配式轨道力学性能影响

    任西冲刘珀全李秋义杨荣山...
    14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市域铁路路基地段新型装配式轨道层间离缝病害,建立可考虑轨道结构各部件复杂相互作用关系的列车-轨道-路基耦合分析模型,从静力和动力的角度研究自密实混凝土层与底座板之间存在不同离缝工况时对轨道结构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当离缝长度未超过0.85 m时,轮轨垂向力、列车垂向加速度等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指标变化较为平缓,离缝长度一旦超过0.85m,各指标的变化量迅速增加,其中对列车垂向加速度、轨道板的动力效应影响最大.当离缝宽度未发展到钢轨下方时,各指标变化量很小,一旦超过钢轨下方,各项指标呈现指数增长变化趋势.离缝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车辆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以及轨道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需要及时进行养护维修.

    市域铁路力学性能数值计算层间离缝装配式轨道结构列车-轨道-路基耦合模型

    齿条接缝冲击作用下齿轨系统关键载荷特性分析

    杨国军陈再刚陈志辉杨吉忠...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齿条接缝冲击直接作用于车辆-轨道耦合系统,能够显著改变系统载荷特性.为探究齿条接缝冲击作用对轨道系统关键载荷特性的影响,首先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齿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齿轮啮合特性,分析齿条接缝处齿距偏差与线外啮入冲击力间的量化关系;最后分析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下,齿条接缝处轨道系统载荷特性.研究表明,齿条接缝处齿距偏差及列车运行速度对齿轨系统载荷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为防止齿条接头处屈服变形,建议列车运行速度30 km/h时齿条接缝处齿距偏差应控制在4 mm以下.研究成果可为运维部门制定齿轨铁路养护标准提供理论参考.

    齿轨铁路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齿条接缝啮合力载荷特性齿距偏差

    基于结构函数分形表征的地铁钢轨波磨评价方法

    赵炎南魏志恒朱彬张胜龙...
    161-17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轨波磨问题出现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在现有钢轨打磨标准中提出的钢轨波磨评价指标普遍存在无法从多尺度对钢轨波磨粗糙情况进行评价的问题,难以与波磨对列车运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标.通过对钢轨波磨轨面不平顺数据进行分形分析,改进并提出适用于钢轨波磨轨面不平顺的分形指标,以此来量化评估钢轨波磨对列车运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轮轨力波动指标拟合效果最优的钢轨波磨评价指标为修正后的分形维数+尺度系数,并建立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经验公式,可用于指导基于钢轨波磨的钢轨打磨策略.

    地铁钢轨波磨分形理论结构函数法分形维数特征粗糙度多尺度

    朔黄铁路区间数字化捣固技术及效果分析

    肖致明王晓凯马战国张雨潇...
    173-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朔黄铁路线路环境复杂,对轨道几何状态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高质量的线路养护维修工作.以朔黄铁路有砟轨道精捣作业为背景,对复杂环境下快速测量、数字化捣固作业、效果评价等环节开展研究,提出适用于重载铁路的轨道平顺性控制方法,分析捣固作业前后轨道平顺性时空分布特征,定量化评价大机精捣作业效果.结果表明,采用GNSS+惯导组合测量方式适用于朔黄铁路不同线路环境的轨道快速精密测量.通过重构捣固区间平纵断面线形,并按组合弦方法控制轨道平顺性,轨道维修质量明显提升,静态TQI整体降幅达到32.62%,动态TQI整体降幅达到17.30%;10、70m弦长轨向和高低峰值明显下降,数字化精测精捣作业方法对线路高低、轨向控制效果显著,作业后线路平顺性整体提升效果明显.

    重载铁路数字化捣固轨道质量指数轨道不平顺养护维修

    华北地区CRTS Ⅱ型无砟轨道拱起特性研究

    冯正飞杨冀超武建新姚远...
    1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高温和设备劣化影响,高速铁路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拱起现象不断发生,严重影响线路平顺性.通过总结华北地区4条主要高速铁路目前轨道板拱起实际情况,对夏季拱起处所综合检测列车动态数据变化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高速铁路6月份由于气温飙升轨道板拱起导致的动态变化处所急速增多,之后变化处所数量逐渐稳定.通过采取植筋、宽窄接缝凿除重新浇筑、注胶等预加固措施,拱起病害数量可得到一定控制.拱起病害处所历年高低峰值变化为"M"形变化趋势,且呈逐年增大趋势,轨道板拱起引起的轨道几何尺寸波形呈平滑的上凸尖状,存在单波和多波高低不平顺2种类型.因轨道板拱起引起的动态高低峰值和温度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动态高低变化对35~37 ℃的温度敏感性最高.通过对轨道板拱起处所动态变化特性进行分析总结,有利于精准监测拱起病害,及时指导现场采取加固措施,预防因轨道板拱起导致的线路不平顺.

    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板轨道板拱起波形特征温度关联分析

    高速铁路大跨桥梁端钢轨伸缩调节器监测技术

    王伟华高梓航王一蔡小培...
    187-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轨伸缩调节器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大跨桥上无缝线路中,但因相对位移量大、零部件多等问题成为高铁薄弱环节之一,实时监测其服役状态对于高铁运营安全至关重要.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实时性与准确性,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与实际工程现状,建立调节器服役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具体包括:完成监测系统设计与布点方案优化研究,开发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针对现场传感器的实时采集数据设计一整套数据处理流程,结合随机森林、长短期神经网络等算法实现调节器服役状态的超前预测,结合YOLO系列目标检测算法实现钢轨位移量的非接触式测量;基于现场需求设计综合试验平台,对重点关注的钢轨位移、应力等重要指标进行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研究的调节器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可以适应调节器区域监测需求,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高速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数据处理目标检测试验平台

    服役钢轨轨底缺陷的超声无损检测方案及装置设计

    李烨斌张书增赵宝李光耀...
    195-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铁路向高速和重载方向发展对服役钢轨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服役钢轨缺陷危及行车安全,因此及时有效检测服役钢轨中的缺陷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主要采用超声方法对服役钢轨轨头、轨腰及轨底中部的缺陷进行检测,尚未有适用于轨底两侧缺陷的超声自动化检测方法,轨底两侧缺陷因无法被有效检出而持续扩展,成为钢轨断轨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当前轨底缺陷检测的不足,提出适用于服役钢轨轨底缺陷的超声无损检测方法,并研制设计相应的检测装置.以检测轨底两侧的横向裂纹为主,通过对超声探头主声束覆盖范围的分析,制定轨底缺陷全面检测的方案;考虑轨底扣件等影响,设计专用的装夹装置,确保探头处于可检测位置,提出淋水耦合方法解决轨底耦合的难题.选取60 kg/m钢轨,在轨底不同位置设计并人工加工为横向裂纹,通过改进的钢轨探伤车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研究方法可以实现不同位置缺陷的有效检测.研究成果为后续服役钢轨轨底缺陷乃至全断面缺陷的自动检测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超声检测服役钢轨轨底缺陷全断面检测横向裂纹钢轨探伤车

    基于移动设备机器视觉的无砟轨道钢轨爬行状态检测方法

    刘震郑祯国张世杰郭积程...
    202-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缝线路钢轨爬行是由于列车的启制动以及外部温度变化导致的钢轨沿纵向发生位移,准确检测钢轨的位移状态变化,在铁路运营安全管理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传统的人工测量方法受限于时间、空间和精度约束,检测效果不够准确.从实际运维环境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车载式机器视觉的无砟轨道钢轨纵向位移检测方法.研究包括:在钢轨与轨道板上粘贴位移标志物,使用实验室自研探伤小车搭载线激光扫描仪获取高精度图像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Pose的关键点检测方法,对钢轨及轨道板上的位移标志物关键点进行识别并确定感兴趣区域;基于Harris亚像素检测方法对标志物的亚像素角点进行定位,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在无砟轨道试验段进行测试,对钢轨纵向位移进行高精度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钢轨纵向位移检测算法在不同实际位移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值为0.202 mm,最大值不超过0.5 mm,符合无砟轨道的检测要求.该方法可以在线路上多点连续进行钢轨纵向位移检测,提高了铁路运维效率,确保铁路行车的安全平稳.

    无缝线路钢轨纵向位移机器视觉关键点检测亚像素角点检测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