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外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外语
中国外语

黄国文

双月刊

1672-9382

flc@hep.com.cn

010-5858135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23层

中国外语/Journal Zhongguo Waiyu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技术和新时代语境下高素质翻译人才跨文化能力和国际文化视野培养

    党争胜
    1,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人才是任何一个时代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力资源.因此,培养精通双语的译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都十分重视的工作.在新技术和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翻译人才,尤其是中译外的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在"机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替"人译"的情况下,对翻译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应在继续重视其双语能力的基础上,向重视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和国际文化视野适时和适度地调整,为最终培养融通中外、开放自信、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翻译领军人才打下基础.

    翻译人才培养跨文化能力国际文化视野

    翻译的国家性——翻译学知识拓展的新向度

    蓝红军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正积极推动具有中国主体性的三大体系建设,创新知识发展的路径和拓展知识增长的向度,是实现三大体系建设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如果没有对基本问题的持续关注,没有对自身基础理论的锤炼和争鸣,没有对前提性论述的批评性反思,学界就无法在学科知识体系上实现真正的创新发展.翻译的国家性是我国翻译学者开拓出的新研究维度,是对翻译作为国家行为和国家能力建设的理论认识.本文梳理了翻译学问题域的发展线索,辨析了翻译的国家性概念建立的事实基础,提出深化翻译的国家性研究的路径.

    翻译的国家性翻译学知识拓展新向度

    翻译与中国学科发展

    傅敬民孙晓蓉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与中国近现代学科生成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理应成为当下学界积极思考的议题.本文指出,在强化翻译的语言符号交际功能之际,翻译在知识生产和传播方面的重要性被冲淡了,翻译的社会、文化、历史、政治等功能被遮蔽了,翻译在不同的学科史研究中被有意无意地边缘化甚至悬置起来.为了获得应有的话语权和学科地位,翻译学需要积极主动地将与翻译有关的学术问题纳入自身的研究范畴,包括翻译与知识的生产、传播等问题.本文强调,通过梳理翻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挖掘各门学科被忽略、被遮蔽的翻译家及翻译史料,将我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史、科学发展史与翻译结合起来,追溯学科引进、发展和本土化过程中的翻译线索和事迹,并加以系统深入的研究,不仅能够为拓展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的研究领域、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理论参照和现实依据,同时也能促使翻译及翻译研究认识到自身面临的挑战.

    翻译学科发展自主知识体系翻译史

    正式性和权势关系在系统功能模型中的理论归位

    黄劲怡彭宣维
    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交互动中,语言使用的正式程度可以反映人际权势,即等级高低、亲疏远近和庄重性强弱.相关见解散见于功能主义语言学各分支流派中,包括社会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等,但先前研究的归纳和整合程度不够,没有将相关范畴系统化和理论化.本文基于"语境-元功能联结假说",全面考察系统功能语言学内外部的既有认识.研究表明,语境变量、人际权势和措辞的正式性之间存在多对一的体现关系,措辞正式性和人际权势会分别范畴化为"语体"词汇语法系统和"权势"语义系统.本研究为"权势↘语体"模型及其体现关系提供背景支持,明确下一步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正式性权势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范畴化

    生态话语分析中的故事、话语与语言

    陈旸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的是生态话语分析中故事、话语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文章在和谐话语分析的框架内讨论问题,并通过对一个语篇的生态分析,展示故事、话语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故事构成的,不同类型的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对世界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就产生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故事.故事是通过话语表达的,而话语又是通过语言的使用来体现的.

    故事话语语言和谐话语分析

    心智理论在语用障碍研究中的现状、问题与可能

    黄立鹤刘淑莉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智理论为语用障碍研究提供了适用性较强的考察视角与阐释机制,目前国外已将其应用于各类语用障碍实证研究中.本文首先介绍心智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与语用障碍的关系,阐释在该理论下相关研究的具体议题和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在基于心智理论的语用障碍研究中,以关联理论为桥梁,以言语行为为基本分析单位,形成从"障碍现象描写"到"认知语用推理",再到"心理机制阐释"的分析进路.在临床语用障碍研究中引入心智理论,凸显了相关研究的认知维度,有助于改变偏重描述但阐释较弱的现状,可推动相关研究从实证层面上升至理论高度.

    心智理论语用障碍关联理论言语行为

    最简方案框架下加标算法的解释力及其缺陷

    佟和龙缪海涛田启林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最简方案将合并视为人类语言运算系统的核心操作.合并产生的句法体需要在语段层面进行语类标记才能在概念-意向系统获得恰当的语义诠释,负责加标操作的是满足最小搜索和有效运算的加标算法.本文首先对加标算法的理论背景和核心操作进行介绍,然后重点探讨加标算法的解释力.分析发现,加标算法可以对相关句法现象提供合理的解释,主要包括:(1)扩展投射原则和空语类原则的有机统一;(2)循环论元移位和非论元移位的动因;(3)宾语移位的动因.本文最后指出,加标算法在概念层面和语言事实解释层面仍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简方案最简合并加标算法最小搜索第三要素

    英语教学支架语言与手势、身体姿势、表情的意义协同研究

    应洁琼谢朝群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某高校"综合英语"课程组9名教师的教学视频为语料,基于系统功能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考察手势、身体姿势和表情如何协同语言产生意义,起到支架作用.研究显示:(1)教师语言模态的使用频次最多,主要包括提问、解释、示范和反馈四种支架策略;(2)手势是使用频次最多的非语言模态,它配合支架策略起到释义、强调、引导、邀请和指向的支架作用;(3)教师身体姿势和表情变化较少,通常伴随提问和示范策略来展现教师的权威地位,伴随解释策略来融洽课堂氛围.本研究能为大学英语教师协同语言与非语言资源,实现有效课堂交际提供启示.

    手势身体姿势表情支架策略意义协同

    外语成长型思维与写作反馈寻求行为路径探究——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王亚冰徐建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考察外语成长型思维对外语写作反馈寻求行为(FSB)的影响路径,拟验证外语写作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性别和年级作为调节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发现:(1)外语成长型思维可直接预测反馈监控,但不能直接预测反馈问询;(2)外语写作效能感能部分中介外语成长型思维和反馈监控的关系,并完全中介外语成长型思维与反馈问询的关系;(3)性别可显著调节写作效能感与反馈监控及反馈问询的关系;(4)年级可显著调节写作效能感与反馈问询的关系.本研究可更好地帮助解释个体在寻求写作反馈上的行为差异及其成因,为外语写作研究及教学带来启示.

    外语成长型思维写作效能感反馈监控反馈问询

    高校英语演讲选手讲述中国故事的跨文化叙事问题分析

    方薇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演讲是语言的艺术、声音的赛道,英语演讲是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路径.本研究通过对3名外教、3名指导教师和8名选手的访谈,分析高校英语演讲选手在讲述中国故事时存在的问题:选手只关注陈述"信息",而没有关注这些"信息"是否产生意义;选手对"发出中国声音"的视角与定位的认识尚不全面;英语演讲选手的叙事与论述能力不足.据此,要提升英语演讲选手的跨文化叙事能力,选手要充分了解国际局势,故事要体现真实性,文化要体现当代性,叙事要体现包容心,语言要避免堆砌辞藻.

    英语演讲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叙事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