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瑞香素通过调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和铁蛋白重链1表达对786-O细胞铁死亡、增殖及侵袭的影响

    王雪水豪杰张曙伟胡潇威...
    2556-2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西瑞香素(DAP)抑制肾细胞癌(RCC)细胞786-O的增殖、侵袭能力和诱导铁死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DAP(0、12.5、25.0、50.0、100.0μmol/L)处理786-O细胞后,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Transwell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12.5 µmol/L DAP联合铁死亡诱导剂(0.2 μmol/L Erastin或30 nmol/L RSL3)处理细胞24 h后,CCK-8检测细胞活力.12.5 µmol/L DAP与10.0 μmol/L铁螯合剂(DFO)或50 mg/L补铁剂(FAC)联合处理细胞24 h后,用总铁和Fe2+检测试剂盒分析总铁和Fe2+水平变化.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蛋白的表达.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CCK-8结果显示,0 μmol/L DAP组吸光度值高于 12.5、25、50.100 μmol/L 组(处理 24 h:0.10±0.15 比 0.85±0.12、0.79±0.11、0.78±0.12、0.65±0.10;处理 48 h:2.23±0.28 比 1.93±0.16、1.43±0.13、1.29±0.20、0.92±0.34).Transwell 结果显示,0 µmol/L DAP 组吸光度值高于 12.5、25、50、100 μmol/L 组(2.93±0.36 比 2.24±0.40、1.90±0.44、1.18±0.29、0.97±0.37,均 P<0.05).HK-2 细胞组的GPX4 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 786-O 细胞组(100%比 742%,F=40.48,P<0.01).0 μmol/L DAP 组GPX4蛋白灰度值高于12.5、25、50、100 μmol/L组(每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0.84、0.81、0.73、0.49).CCK-8结果显示,DAP联合Erastin组吸光度值低于DAP和Erastin单独处理组[(1.61±0.46)L/(g·cm)比(2.43±0.11)L/(g·cm)和(2.38±0.41)L/(g·cm),均 P<0.05],同时,DAP联合RSL3组吸光度值低于DAP或RSL3单独处理组[(0.62±0.53)L/(g·cm)比(1.89±0.53)L/(g·cm)或(1.52±0.26)L/(g·cm),均 P<0.05].另外,DAP 联合 Erastin 或 RSL3 组GPX4蛋白灰度值低于control、DAP、Erastin或RSL3组(每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71、0.46、1、0.92、0.84、1.18).786-O细胞组FTH1蛋白表达与HK-2细胞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33%比100.00%,F=1.49,P>0.05).但是,0 μmol/L DAP 组 FTH1 蛋白灰度值高于 12.5、25、50、100 μmol/L组(每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l、0.95、0.82、0.62、0.47).Fe2+水平检测结果显示,DFO组的 Fe2+水平低于 control 组和 DAP 组[(0.21±0.03)nmol/106 比(0.56±0.14)nmol/106 和(1.22±0.26)nmol/106,均 P<0.05];而 DAP+DFO 组的 Fe2+水平高于 DFO 组[(0.62±0.15)nmol/106 比(0.21±0.03)nmol/106,P<0.05].另外,0 μmol/L DAP组FoxO3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其他浓度组(1.00 比 1.45±0.32,P>0.05;1.00 比 1.65±0.40、1.55±0.32、1.55±0.13,均 P<0.05);0 µmol/L DAP组pGSK-3β(Ser9)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浓度组(1.00比1.02±0.15,P>0.05;1.00 比 0.82±0.04、0.72±0.03、0.67±0.11,均 P<0.05),GSK-3β、TIGAR、KIF18A、PSMA/FOLHI/NAALADaseI蛋白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86-O细胞组GSK-3β和pGSK-3β 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 HK-2 细胞组[(58.00±3.00)%比 100%,F=588.00,P<0.01;(43.67±1.53)%比 100%,F=4 080.14,P<0.01],而 FoxO3a 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 HK-2 细胞组[(164.67±23.54)%比 100%,F=22.63,P<0.01].上调 pGSK-3β 组的 GPX4 和 FTH1 的蛋白表达与vecto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FoxO3a组的GPX4和FTH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 shNC 组[GPX4:100%比(69.33±10.07)%、(48.00±10.82)%、(54.67±26.58)%和(29.33±6.43)%,F=10.87,均P<0.05;FTH1:100%比(90.33±33.25)%,P>0.05,100%比(64.67±16.26)%、(55.00±12.53)%和(48.00±13.23)%,F=4.49,均 P<0.05].DAP 组pGSK-3β蛋白灰度值低于shNC组,pcDNA3.1-GSK-3β组pGSK-3β蛋白灰度值高于shNC组和DAP组,pcDNA3.1-GSK-3β+DAP组pGSK-3β蛋白灰度值却未高于DAP组(GSK-3β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00、1.21、1.25、1.53;pGSK-3β 相对灰度值分别为 1.00、0.79、1.34、0.57).DAP 组 FoxO3a 蛋白灰度值高于shNC组,shFoxO3a-811和shFoxO3a-1 156组FoxO3a蛋白灰度值低于shNC组和DAP组,但是,联合组的FoxO3a蛋白灰度值却未低于DAP组(各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00、1.36、0.52、1.33、0.81、1.27).结论 DAP通过抑制GPX4和FTH1蛋白表达、增加Fe2+水平诱导786-O细胞铁死亡进而抑制增殖和侵袭,但DAP并不直接调控pGSK-3β/FoxO3a途径.

    西瑞香素肾细胞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铁蛋白重链1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叉头框转录因子3a铁死亡增殖和侵袭

    槲皮素联合去铁胺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

    曹婧魏璇吕琼莹熊家强...
    2561-2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槲皮素与去铁胺联合使用对于宫颈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人正常宫颈上皮细胞End Ⅰ,人宫颈癌细胞HeLa、C33A购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采用总铁离子比色法检测End Ⅰ、HeLa和C33A中铁离子水平.将宫颈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去铁胺处理组、槲皮素处理组、槲皮素联合去铁胺处理组,采用总铁离子比色法比较各组铁离子浓度,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计算药物联合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蛋白质免疫印记实验检测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转录组测序探讨槲皮素联合去铁胺对宫颈癌细胞作用的可能机制.两组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多组样本之间的显著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HeLa和C33A细胞中铁离子浓度均高于End Ⅰ细胞[(40.67±1.93)μmol/L、(36.93±2.40)µmol/L 比(18.40±1.00)µmol/L,t=-17.718、-12.337,P<0.05].HeLa、C33A细胞中槲皮素联合去铁胺组铁离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及单药处理组[(20.80±1.08)µmol/L 比(40.63±3.65)µmol/L、(25.73±2.11)μmol/L、(31.90±3.44)µmol/L,(20.00±1.10)μmol/L 比(37.23±1.17)μmol/L、(26.17±1.26)µmol/L、(30.50±1.50)µmol/L,F=35.929、108.954,P<0.05],细胞吸光度低于对照组及单药处理组[1.35±0.03 比 2.56±0.01、2.32±0.09、2.19±0.11,0.89±0.05 比 1.77±0.05、1.47±0.03、1.21±0.06,F=168.152、184.352,P<0.05],并且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指数(CI)<1].槲皮素联合去铁胺组G1/S期的HeLa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及单药处理组[(86.10±1.65)%比(71.90±0.66)%、(75.1±0.87)%、(81.93±1.42)%,F=95.119,P<0.05],p21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2.48±0.15比1.00±0.18,t=-10.911,P<0.05),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和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的表达低于对照组(0.19±0.07比1.00±0.02、0.52±0.01 比 1.00±0.08、0.22±0.11 比 1.00±0.30,t=19.071、10.654、4.201,P<0.05).槲皮素联合去铁胺组HeLa细胞凋亡比例高于对照组及槲皮素处理组[(23.43±0.41)%比(6.31±0.26)%、(19.60±1.73)%,F=308.920,P<0.05],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前体(pro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48±0.05比1.00±0.14、0.25±0.11 比 1.00±0.12,t=6.181、8.239,P<0.05),活化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和bcl-2关联X蛋白(bax)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3.99±0.28比1.00±0.11、1.78±0.28 比 0.98±0.04,t=-17.079、-4.930,P<0.05).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显示,槲皮素联合去铁胺处理组差异基因IGFBP3、CCND1、CASP3、CDK4、BAX等在p53信号通路有显著富集(P<0.05),p5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3.39±0.47比1.00±0.08,t=-8.728,P<0.05).结论 槲皮素联合去铁胺能够协同降低宫颈癌细胞内铁离子水平、抑制细胞增殖,通过p53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

    槲皮素去铁胺宫颈癌

    关于收集本刊发表论文获奖证明及来稿基金资助证明的通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2564页

    彩超、超微血流显像技术和肿瘤标志物在乳腺肿块良性恶性诊断中的价值

    王黎伟王志芬李广俊鲁广建...
    2565-2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微血流显像技术和肿瘤标志物在乳腺肿块良性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乳腺肿块患者88例,所有患者分别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微血流显像技术检查,并测定糖类抗原153(CA153)和糖类抗原125(CA125)的血清水平.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微血流显像技术和CA153+CA125单独及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88例乳腺肿块患者中,良性乳腺肿块的患者为40例,恶性乳腺肿块的患者为4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70.83%(34/48)、特异度为70.00%(28/40)、准确率为70.45%(62/88);超微血流显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83.33%(40/48)、特异度为82.50%(33/40)、准确率为82.95%(73/88).恶性乳腺肿块患者的CA153[(54.21±21.86)U/ml]和CA125[(43.73±9.88)U/ml]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良性乳腺肿块患者[(17.99±7.37)、(26.47±9.78)U/ml,t=9.90、8.11,P<0.05];CA153 和 CA125 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79.17%(38/48)、特异度为80.00%(32/40)、准确率为79.55%(70/88).彩超、超微血流显像技术、CA153+CA125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95.83%(46/48)、特异度为97.50%(39/40)、准确率为96.59%(85/88).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Z=3.29、2.00、2.47,P<0.05)、超微血流显像技术(Z=2.00、2.24、2.99,P<0.05)和CA153+CA125(Z=2.47、2.48、3.49,P<0.05)单项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微血流显像技术和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在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可显著提升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

    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微血流显像技术肿瘤标志物乳腺肿块

    本刊文稿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及不规范用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2568页

    铜死亡因子铁氧还蛋白1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赵培吉邵博蔡锋
    2569-2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铜死亡因子铁氧还蛋白1(FDX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变化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FDX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FDX1、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和黏着斑激酶(FAK)阳性率.分析FDX1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FDX1与Ki-67和FAK的关系.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肝癌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结果 肝癌组织中FDX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0.67±0.14、0.60±0.13)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03±0.16、0.9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60、14.670,P<0.05).121例肝癌组织FDX1阳性28例,阴性93例,阳性率为23.14%.Ki-67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Ki-67阳性101例,阳性率为83.47%;FAK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阳性90例,阳性率为46.03%.FDX1阳性率与Ki-67和FAK阳性率呈负相关(r=-0.239、-0.159,P<0.05).低分化患者FDX1阳性率[32.14%(9/28)]明显低于中高分化患者[67.86%(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24,P<0.05).Ⅲ+Ⅳ期患者FDX1阳性率[21.43%(6/28)]明显低于中高分化患者[78.57%(2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7,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FDX1阳性率[28.57%(8/28)]明显低于中高分化患者[71.43%(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44,P<0.05).有癌栓患者FDX1阳性率[39.29%(11/28)]明显低于中高分化患者[60.71%(1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9,P<0.05).有卫星灶患者FDX1阳性率[25.00%(7/28)]明显低于中高分化患者[75.00%(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21,P<0.05).FDX1阳性组患者生存时间[(21.52±5.46)个月]明显高于FDX1阴性组[(8.62±2.4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10.249,P<0.05).低分化程度、Ⅲ+Ⅳ期、有无癌栓、FDX1低表达、Ki-67高表达、FAK高表达是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Wald 值=5.140,6.124,5.552,4.216,4.012,3.895,P<0.05).结论 铜死亡因子FDX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与肝癌患者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并参与肝癌的增殖和转移过程.

    铜死亡铁氧还蛋白1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LINC00963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姬汉书王鹏顾小红
    2573-2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LINC0096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胃癌根治术患者127例,手术后收集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LINC00963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层粘连蛋白γ1(LAMC1)、黏着斑激酶(FAK)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阳性率;分析LINC00963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以及LAMC1、FAK和Vimentin阳性率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癌旁组织LINC00963表达水平(1.01±0.16)明显低于胃癌组织(1.59±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60,P<0.05).LAMC1、FAK 和 Vimentin 阳性率分别为 42.52%(54/127)、52.76%(67/127)和 55.91%(71/127).LINC00963 表达水平与 LAMC1、FAK 和 Vimentin 阳性率呈正相关(r=3.124、2.978、3.784,P<0.05).低分化患者肿瘤组织LINC00963表达水平(1.75±0.10)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1.52±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92,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组织LINC00963表达水平(1.72±0.09)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1.47±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30,P<0.05).Ⅲ~Ⅳ期患者肿瘤组织LINC00963表达水平(1.70±0.10)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1.5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5,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肿瘤组织LINC00963表达水平(1.77±0.08)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1.47±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5,P<0.05).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LINC00963表达水平是导致胃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LINC0096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LAMC1、FAK和Vimentin阳性率呈正相关,与患者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LINC00963胃癌临床病理特征3年生存率

    驱动蛋白20A和脊椎蛋白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关系的研究

    王玮尉曾浩孙开裕何广红...
    2577-2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驱动蛋白20A(KIF20A)和脊椎蛋白2(SPON2)与结直肠癌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4年5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34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KIF20A蛋白和SPON2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x2检验分析KIF20A蛋白、SPON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KIF20A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1.64%(96/13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表达率[15.67%(21/1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30、P<0.01),KIF20A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63.64%(49/77)比 82.46%(47/57)、63.29%(50/79)比 83.64%(46/55)、63.01%(46/73)比81.97%(50/61)、62.86%(44/70)比 81.25%(52/64),x2=5.710、6.606、5.876、5.567,P<0.05].SPON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7.16%(90/13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表达率8.96%(12/1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298,P<0.01).SPON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58.44%(45/77)比78.95%(45/57)、58.90%(43/73)比 77.05%(47/61)、58.57%(41/70)比 76.56%(49/64),x2=6.245、4.961、4.907,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KIF20A蛋白和SPON2蛋白均呈表达上调,两者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结直肠癌驱动蛋白20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脊椎蛋白2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干预措施效果

    孙小芳张芳平孙涛刘林梅...
    2580页

    耳穴压豆对普通肠镜检查患者疼痛及应激性机制研究

    沈新凤何春华
    2581-2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对普通肠镜检查患者疼痛评分及应激性相关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嘉兴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共110例检查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其中干预组男37例,女19例,年龄(54.19±14.55)岁,对照组男40例,女14例,年龄(52.11±15.73)岁.干预组在常规准备基础上,插镜前依次压豆耳部神门、交感、大肠、直肠、皮质下5个穴位.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查前宣教、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丙二醛、氧化物歧化酶血清应激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结肠镜操作前以及结肠镜至回肠末端时的心率和血压值;检查结束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腹部疼痛程度评分并统计疼痛持续时间,并评估进镜时长.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行方差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丙二醛、氧化物歧化酶血清应激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4.37±0.12)、(5.02±0.24)µmol/g 比(8.35±0.59)、(6.01±0.43)µmol/g,t=4.052、0.751,P<0.05].干预组腹痛 VAS 分值为(1.71±1.00)分,疼痛时长为(1.62±0.94)min,心率为(80.64±6.60)次/分钟,收缩压为(127.55±15.74)mmHg,进镜时长为(3.85±1.39)min;对照组腹痛VAS分值为(3.01±0.83)分,疼痛时长为(3.18±1.11)min,心率为(85.31±6.80)次/分钟,收缩压为(134.48±19.26)mmHg,进镜时长为(5.20±2.41)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压豆可有效减轻普通肠镜检查患者的应激反应、疼痛的程度和时长,稳定患者心率及收缩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耳穴压豆应激反应普通肠镜疼痛进镜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