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一种稳定、高效的小鼠动脉内膜增生模型.方法 设计改良的钳夹损伤方案,将其运用于小鼠(C57BL/6小鼠33只,雄性,8~12周,由汉堡大学附属艾本多夫医学中心动物房提供)腹主动脉,24只小鼠通过随机数表随机分为2组(术后28天):对照组和手术组,每组12只;剩下9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术后即刻组和术后4天组,每组3只.对照组小鼠仅麻醉处理,手术组小鼠进行腹主动脉钳夹损伤,术后定期取小鼠腹主动脉,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弹力纤维(EVG)染色、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免疫荧光染色等组织学检测,分析观察结果,包括增生病变的分布,内、外弹性膜周长、中膜面积、免疫荧光表达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全部手术小鼠均存活,其中92%(11/12)的手术小鼠产生了内膜增生,且HE染色结果表示增生内膜多发生于近心端的腹主动脉.动脉内弹性膜周长手术组高于对照组[(1 769.21±77.61)μm比(1616.16±55.05)μm,t=5.202,P<0.01],动脉外弹性膜周长手术组高于对照组[(1 836.75± 97.10)μm比(1 645.03±80.19)μm,t=5.270,P<0.01],动脉中膜面积手术组高于对照组[(38 079.89±8 711.61)μm 比(29 808.88±2 753.53)μm,t=3.140,P<0.01].CD31染色结果显示损伤动脉出现了内皮剥脱和再内皮化的过程.结论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更为高效稳定的用于研究动脉内膜增生的小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