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膀胱癌脂质代谢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涂生王刚王行环
    1129-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复发率和致死率的特点,且预后较差.脂质代谢重编程是包括膀胱癌在内的多种肿瘤最突出的代谢改变之一,也是研究难点与热点问题.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膀胱癌中脂质摄取、合成、转运以及分解代谢等关键基因和代谢组分发生着特征性改变,以适应其生长需求.血液、尿液和肿瘤组织中脂质代谢关键基因和脂质代谢物可能成为膀胱癌诊断、监测及预后预测等的新型生物标志物,而脂质代谢关键酶则有望成为膀胱癌治疗或辅助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旨在从膀胱癌近年脂质代谢相关研究出发,对膀胱癌中脂质代谢改变以及潜在的临床诊疗价值进行阐述及展望.

    膀胱癌脂质代谢诊断治疗

    关于关键词的标引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1134页

    肾脏肿瘤实验研究现状与展望

    程帆蒋焜
    1135-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癌是我国第3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晚期预后差.尽管靶免治疗很好的改善了晚期转移性肾癌的预后,但药物耐药及反应率低也影响患者生存.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方法的发展和不断运用,人们在肾癌基因组学、药物耐药、肿瘤病理分型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本文就肾脏肿瘤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肾癌基因组学药物耐药

    关于收集本刊发表论文获奖证明及来稿基金资助证明的通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1138页

    人源性免疫重塑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构建

    孙焕友吕建成杨潇于浩...
    1139-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尾静脉回输人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构建人源性免疫重塑小鼠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招募了 5位供血者,从5位供血者肘正中静脉抽取20 ml静脉血,分别从抽取血液中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计数完成后用150 μl磷酸盐缓冲液(PBS)重悬1 × 107 PBMC,然后分别对5组(每位供血者分别对应一组小鼠,各组再根据3种不同注射浓度分为3个亚组,注射浓度依次为1 × 106/只、1 ×107/只、1 × 108/只)超重度免疫缺陷(NOG)小鼠(6周龄)进行尾静脉回输.1周后从小鼠眼眶中采集血液样本,使用人源白细胞共同抗原45(CD45)抗体标记染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源CD45阳性PBMC细胞的比例,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结果 在回输数量级为1 × 107/只的NOG小鼠外周血中的人源CD45+PBMC细胞比例最高,可达70.0%以上,其中一号供血者的第2组小鼠外周血中的人源CD45+PBMC细胞比例高于一号供血者的第1组小鼠[(73.17±1.73)%比(40.23±1.71)%,F=483.982,P<0.01],但和第 3 组小鼠无显著差异[(73.17±1.73)%比(69.18±2.07)%,F=1.630,P>0.05].此外,一号供血者的第 2 组小鼠平均不良反应出现时间长于第3组小鼠[(28±0)d比(21±2)d,F=36.750,P<0.01].结论 通过对免疫缺陷NOG小鼠进行尾静脉回输人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构建稳定的人源免疫重塑小鼠模型.

    免疫回输外周血单核细胞免疫缺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1142页

    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11对肾透明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影响

    胡玮璟张琳陈勇全郭晓玲...
    1143-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11(CHST11)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探究ccR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HST11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CHST11表达水平与ccRCC分期、分级、预后的相关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切除的35例ccRCC和癌旁组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cRCC组织、癌旁组织及ccRCC细胞系中CHST1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CHST11低表达的786O、769P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方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使用Graphpad Prism 9.0进行数据分析,Student's t检验用于两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多组间比较.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HST11在ccRCC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4.459±0.060比2.437±0.738,t=15.818,P<0.01),并且与患者预后生存率明显相关[风险比(HR)=1.490,P<0.01];实验结果表明,CHST11 在 ccRCC 组织中,mRNA(1.865±1.705 比 1.000±0.956,t=4.949,P<0.01)和蛋白表达水平(1.989±0.353比1.000±0.539,t=4.949,P<0.01)高于癌旁组织;CHST1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与细胞膜,敲减CHST11基因可抑制ccRCC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能力.结论 CHST11在ccRCC中发挥促癌作用,沉默CHST11基因可抑制ccRCC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能力.

    肾透明细胞癌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11增殖迁移侵袭

    长链非编码RNA OIP5-AS1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关系

    杨栋赵鹏程田沛马彦...
    1148-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OIP5-AS1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和肾癌细胞系ACHN采用转录组学分析肾小管细胞和肾癌细胞差异表达lncRNA.选择表达差异最为显著的lncRNA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正常肾上皮细胞和肾癌细胞系(ACHN、GRC-1和786-0)lncRNA OIP5-AS1表达水平.肾癌细胞系ACHN分为lncRNA对照组和lncRNA OIP5-AS1 KD组,采用慢病毒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肿瘤形成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两组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 检验.结果 转录组学发现表达最为差异的基因是lncRNA OIP5-AS1.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lncRNA OIP5-AS1 表达水平(0.97±0.13)明显低于肾癌细胞系 ACHN、GRC-1 和786-0(2.12±0.16、1.68±0.12、1.46±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70、9.791、7.125,P<0.05).lncRNA 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裸鼠体内肿瘤体积和质量[1.99±0.10、(754.50±71.61)cm3、(4.96±0.87)g]明显高于 lncRNA 0IP5-AS1 KD 组细胞[1.55±0.12、(419.17±87.59)cm3、(2.96±0.2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4、5.384、7.260,P<0.05).lncRNA对照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量[(145.00±9.75)、(89.17±5.38)个]明显高于 lncRNA 0IP5-AS1 KD 组细胞[(110.67±11.52)、(63.17±10.6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1、5.353,P<0.05).lncRNA对照组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黏着斑激酶(FAK)、间充质细胞标志物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1.02±0.11、1.44±0.16、1.21±0.17、1.44±0.16)明显高于 lncRNA OIP5-AS1 KD组细胞(0.50±0.09、0.91±0.09、0.67±0.17、0.69±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55、7.117、6.509、10.100,P<0.05).lncRNA对照组上皮细胞标志物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1.16±0.12)明显低于 lncRNA OIP5-AS1 KD 组细胞(1.78±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8,P<0.05).lncRNA OIP5-AS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lncRNA对照组细胞G0/G1期[(59.17±4.02)%]明显低于lncRNA OIP5-AS1 KD组细胞[(75.17±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1,P<0.05).lncRNA 对照组细胞 S 期[(32.83±5.98)%]明显高于 lncRNA OIP5-AS1 KD 组细胞[(24.50±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2,P<0.05).结论 lncRNA OIP5-AS1 在肾癌细胞中高表达,参与肾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等细胞生物学行为.

    长链非编码RNA肾癌细胞增殖转移

    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对肾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赵鹏程杨栋何朝红田沛...
    1152-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SATB2)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肾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和肾癌细胞786-O、ACHN,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K-2、786-O和ACHN细胞SATB2 mRNA的表达水平;将重组过表达质粒pcDNA3.1-SATB2及空载质粒pcDNA3.1-NC分别转染至786-O肾癌细胞中,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两组细胞增殖活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两组细胞迁移与侵袭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SATB2及N-钙黏蛋白(N-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抗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786-O细胞(0.50±0.06)和ACHN细胞(0.57±0.07)中SATB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K-2细胞(1.54±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3、20.23,P<0.05).pcDNA3.1-SATB2 细胞(0.24±0.02)和 pcDNA3.1-NC 细胞(0.28±0.03)在第24小时的吸光度(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6,P>0.05),而在第48、72小时,pcDNA3.1-SATB2 细胞(0.52±0.03、0.80±0.05)的A 值明显低于 pcDNA3.1-NC 细胞(0.69±0.04、1.1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8.22,P<0.05).pcDNA3.1-SATB2 细胞迁移细胞数[(76.83±6.82)个]和侵袭细胞数[(53.33±5.35)个]明显低于 pcDNA3.1-NC 细胞[(135.83±7.96)、(112.67±5.8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8、18.38,P<0.05).pcDNA3.1-SATB2 细胞 SATB2(2.01±0.12)、E-cadherin(1.53±0.0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pcDNA3.1-NC 细胞(0.38±0.03、0.5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2、27.76,P<0.05).pcDNA3.1-SATB2 细胞N-cadherin(0.86±0.05)、Vimentin(0.66±0.0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 pcDNA3.1-NC 细胞(1.66±0.08、1.2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6、20.84,P<0.05).结论 SATB2在肾癌细胞中表达下降,过表达SATB2可通过调控肾癌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肾细胞癌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上皮-间充质转化迁移侵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已发表论文检索渠道

    11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