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脊髓损伤后大鼠线粒体自噬变化及靶向治疗效果

    梁栋华刘继军
    1798-1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大鼠线粒体自噬变化及靶向Nix对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按照数字表格法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和Nix下调组,每组10只。Nix下调组小鼠在术前24 d脊髓中注射Nix短发卡RNA(shRNA)腺相关病毒,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相同位置注射等体积对照腺相关病毒。脊髓损伤组和Nix下调组大鼠采用动脉瘤夹压迫型损伤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不做处理。两组建模14 d后采用染色法分析脊髓部位变性神经元的数量;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表分析3组大鼠损伤后运功功能变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3组大鼠线粒体外膜蛋白TOM20、线粒体内膜蛋白Tim23、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诱导激酶(PINK1)、Parkin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3组大鼠3组大鼠脊髓细胞自噬体数量;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组小鼠脊髓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Nix下调组大鼠骨髓组织Nix蛋白表达水平(0。89±0。31)明显低于脊髓损伤组(1。79±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20,P<0。05)。Nix下调组大鼠骨髓组织TOM20和Tim23蛋白表达水平(0。80±0。07、0。69±0。06)明显高于脊髓损伤组(0。53±0。12、0。39±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9、8。270,P<0。05)。Nix下调组大鼠骨髓组织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1。04±0。11、0。83±0。07)明显低于对照组(1。48±0。15、1。24±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5,9。019,P<0。05)。Nix下调组大鼠骨髓组织死亡神经元数量[(6。70±1。34)个]明显低于脊髓损伤组[(17。9±5。2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7,P<0。05)。Nix下调组大鼠骨髓细胞自噬数量[(14。00±2。58)个]明显高于脊髓损伤组[(29。70±3。5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90,P<0。05)。Nix下调组大鼠骨髓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强度(179。54±12。02)明显高于脊髓损伤组(108。14±1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10,P<0。05)。Nix下调组大鼠BBB评分[(12。50±2。80)分]明显高于脊髓损伤组[(5。80±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0,P<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线粒体自噬水平显著增加,下调Nix可抑制抑制线粒体自噬,降低线粒体损伤,保护脊髓神经元,进而改善大鼠神经功能。

    脊髓损伤线粒体自噬神经功能自噬

    脓毒症患者血清糖酵解代谢物变化及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郁帆唐建辉杨志军孙小明...
    1802-1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糖酵解代谢物变化及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收治的54例脓毒症患者和同期5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乳酸检测试剂盒(比色法)说明书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糖酵解代谢物乳酸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0的表达水平。H9人淋巴细胞系分为乳酸处理组和乳酸未处理组,向乳酸处理组细胞中加入8 mmol/L的乳酸,乳酸未处理组则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孵育24 h。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MTT法)检测增殖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TNF-α、1L-1β、IL-10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脓毒症患者血清中乳酸水平[(5。51±1。14)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01±0。6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4,P<0。05)。脓毒症患者血清中 TNF-α[(240。38±58。50)pg/ml]和 IL-1β[(117。39±16。35)p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8。52±14。87)、(35。89±8。34)pg/ml],IL-10[(35。43±8。58)pg/m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99。21±14。7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6、31。40、26。42,P<0。05)。乳酸处理组细胞(0。74±0。04)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乳酸未处理组(1。24±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6,P<0。05)。乳酸处理组细胞的CD8+T淋巴细胞比例[(27。07±1。18)%]明显高于乳酸未处理组[(23。70±0。98)%],CD4+T 淋巴细胞比例[(29。52±0。74)%]、CD4+/CD8+T 比值(1。09±0。04)明显低于乳酸未处理组[(34。92±2。81)%、(1。47±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4。55、7。24,P<0。05)。乳酸处理组细胞的 TNF-α(1。18±0。08)和 IL-1 β(1。32±0。07)mRNA水平明显高于乳酸未处理组(0。47±0。04、0。59±0。06),IL-10(0。56±0。06)mRNA水平明显低于乳酸未处理组(1。05±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0、18。51、11。68,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糖酵解代谢物乳酸水平显著增加。乳酸水平的升高可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调控炎性因子的水平,最终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脓毒症乳酸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第八届通讯编委组成人员名单

    1805页

    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申鹏曹贝贝尤伟刘正义...
    1806-1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使用腔镜技术进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传统开放的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科的乳腺癌患者92例,其中46例使用腔镜技术进行乳腺癌根治术;46例患者使用传统开放手术进行乳腺癌根治术。两组之间均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然后分析两组之间临床病理资料、短期结果及初步肿瘤学结果差异。所有患者随访的终点是死亡或者截至2023年6月30日。计量资料使用Student's 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累积生存率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曲线以及Log-rank检验,预后相关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两组之间年龄、月经情况、肿瘤部位、肿瘤长度、临床分期及前哨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5、0。989、0。990、0。366,x2=0。667、0。383,P>0。05)。腔镜手术组所需手术时间[(90。6±10。0)min 比(65。9±11。1)min]长于开放手术组,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开放手术组[(39。9±8。2)ml比(56。5±12。7)ml]、[(854。4±132。2)ml 比(1 709。9±278。8)ml]、手术切口小于开放手术组[(8。6±1。2)cm比(21。0±3。8)cm]、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放手术组[(6。1±0。9)d比(6。7±1。0)d]、术后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开放手术组[(93。9%)比(75。5%),t=11。573、7。687、19。408、3。346、3。122,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45,P>0。05)。开放手术组与腔镜手术组的3年总生存率与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44、0。544,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BMI、月经状况、前哨淋巴结数量、分子分型、T分期及手术方式均不是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使用腔镜技术进行乳腺切除安全可行,可明显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同时也可以获得与开放手术类似的肿瘤学预后。

    乳腺癌腔镜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术预后

    关于肝硬化患者抑郁症发病率的综合研究

    姚美彭渤廖丽娟何松青...
    1811-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外肝硬化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病率。方法 我们使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国内外肝硬化患者抑郁症状发病率的文献,检索时限为从建库开始至2024年3月,然后利用上述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按照规范要求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并评估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确定最终纳入的文献后,我们采用R4。3。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一系列步骤共纳入48篇文献,包括308 918例肝硬化患者,其中73 187例发生抑郁症状,国内外肝硬化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病率为49。1%[95%可信区间(CI):42。4%~55。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地域为国内、横断面研究、年龄<60岁、有并发症、筛查工具为SDS的患者抑郁症的患者抑郁症状发病率更高。结论 肝硬化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病率较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肝硬化患者抑郁的筛查与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肝硬化抑郁发病率Meta分析

    加速康复外科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叶赛赵杰李威威孟松峰...
    1820-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加速康复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常规护理,加速康复组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给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生。分别与术前和术后分离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CD8+、CD4+/CD8+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析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29。03±1。77)h、(35。61±2。57)h、(9。57±1。15)d]明显高于加速康复组[(21。15±1。52)h、(26。76±1。61)h,(7。99±0。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40、22。400、10。490,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4。04±1。33)h]明显低于加速康复组[(30。45±2。0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80,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 CD4+细胞和 CD8+细胞比例[(46。62±3。31)%、(24。53±2。35)%]明显高于加速康复组[(38。19±1。65)%、(21。19±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05、6。084,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免疫细胞CD4+/CD8+细胞比值(2。01±0。22)明显高于加速康复组(1。72±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3,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CRP、TNF-α和 IL-6 水平术[(36。93±2。68)、(92。33±6。94)、(326。15±24。20)pg/ml]明显高于加速康复组[(19。48±1。40)、(58。45±4。44)、(234。81±17。1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90、20。410、18。610,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提高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加速康复外科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免疫功能术后康复

    本刊文稿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及不规范用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1823页

    术前白蛋白-胆红素对胃癌术后生存预测价值

    白璐侯雯跻党胜春沈耀...
    1824-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在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胃癌根治术患者135例,根据ALBI分级将其分为ALBI 1级组98例、ALBI 2级组37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不同ALBI分级的1年生存率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术后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ALBI 1级生存率高于ALBI 2级[89。80%(88/98)比70。27%(26/37),x2=8。159,P<0。05]。ALBI 分级[风险比(HR)=2。840]、分化程度(HR=1。728)、肿瘤分期(HR=1。764)、CEA水平(HR=1。586)、术后辅助化疗(HR=1。784)是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术前ALBI分级用于评估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风险及预后结局较为可行,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胃癌根治术白蛋白胆红素手术风险预后

    丙泊酚复合七氟烷不同配伍麻醉对老年患者胃肠道肿瘤手术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王庆霞周红梅胡立
    1827-1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探究最佳的麻醉配伍方法,以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方法 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嘉兴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胃肠道肿瘤手术老年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n=31):丙泊酚组(A组)、七氟烷组(B组)和丙泊酚/七氟烷不同配伍组(AB1组和AB2组)。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4μg/ml;B组吸入七氟烷1。7%~2。2%;AB1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1。2 μg/ml,吸入七氟烷0。7%~1。2%;AB2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0。6 µg/ml,吸入七氟烷1。2%~1。7%。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1 d和术后7 d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兴奋性氨基酸(EAA)水平;术前1 d和术后7 d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和蒙特利尔量表(MoCA)评估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经过纳排标准,最终119例纳入研究,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时,4组S100β、NSE、E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AB1 组比较,A、B 和 AB2 组 T1 时 S100β、NSE 和 EAA 较低[(12。3±1。1)µg/ml 比(15。7±1。9)、(14。2±1。5)、(13。5±1。2)μg/ml,t=-8。302、-5。727、-4。177,P<0。05;(680。5±58。6)ng/L 比(812。5±78。5)、(782。6±70。5)、(738。5±71。5)ng/L,t=-7。300、-6。040、-3。402,P<0。05;(22。5±2。0)μmol/L 比(30。5±2。9)、(28。5±2。5)、(25。3±2。2)µmol/L,t=-12。329、-10。366、-5。0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0时,4组的MMSE评分和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1组比较,A、B和AB2组T1时MMSE评分和MoCA评分较低(27。6±1。4 比 26。3±1。4、26。6±1。2、26。9±0。8,t=4。150、3。426、3。361,P<0。05;27。6±1。2 比 25。4±1。2、25。9±1。3、26。4±1。2,t=7。139、5。137、3。6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1 组POCD发生率低于 A、B 和 AB2 组[1 例(3。4%)比 11 例(36。7%)、9 例(30。0%)、8 例(26。7%),x2=8。097、5。619、4。2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血浆靶浓度1。2 µg/ml配伍七氟烷0。7%~1。2%可以显著降低胃肠道肿瘤手术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

    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丙泊酚七氟烷

    三维超声在评价低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及预后中的应用

    王锡丽唐占军徐志富
    18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