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链非编码RNA Opa相互作用蛋白5-反义转录物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关系

    汪丽伟刘大勇王文航熊万成...
    1832-1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Opa相互作用蛋白5-反义转录物1(lncRNA OIP5-A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51例结直肠癌患者,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所有患者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OIP5-AS1 的 mRNA 表达水平;将短发卡 RNA(shRNA)空载体(shRNA-Control)、OIP5-AS1 敲低质粒(shRNA-OIP5-AS1)转染至HCT116结直肠癌细胞中,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shRNA-Control 和 shRNA-OIP5-AS1 细胞的增殖活力;采用 Transwell 实验检测 shRNA-Control 和 shRNA-OIP5-AS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锌指E-盒结合同源盒蛋白1(ZEB 1)、E-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蛋白表达,组间计量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lncRNA OIP5-AS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1。50±0。13)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54±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9,P<0。05)。shRNA-OIP5-AS1 细胞(0。80±0。06)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 shRNA-Control 细胞(1。3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2,P<0。05)。shRNA-OIP5-AS1细胞迁移细胞数[(74。50±3。73)个]和侵袭细胞数[(66。50±5。09)个]明显低于 shRNA-Control 细胞[(126。33±6。28)、(109。67±3。8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8、16。52,P<0。05)。shRNA-OIP5-AS1 细胞E-Cadherin[(5。36±0。28)ng/ml]蛋 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shRNA-Control 细胞[(2。96±0。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7,P<0。05)。shRNA-OIP5-AS1 细胞 N-Cadherin[(231。02±27。11)pg/ml]、Vimentin[(5。61±0。40)ng/ml]和 ZEB1[(2。59±0。28)ng/m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 shRNA-Control 细胞[(656。48±39。49)pg/ml、(8。31±0。36)ng/ml、(6。04±0。2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6、12。32、22。12,P<0。05)。结论 lncRNA OIP5-A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上调,敲低结直肠癌细胞lncRNA OIP5-AS1的表达可通过抑制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从而减缓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

    长链非编码RNA结直肠癌上皮-间充质转化增殖侵袭

    锌指蛋白692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葛晓松刘晓媛张颖沈才路...
    1836-1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锌指蛋白692(ZNF692)作为一种潜在的致癌基因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技术,检测ZNF692蛋白在福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的248例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利用R语言对肿瘤基因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中的176例结直肠癌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ZNF692在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ZNF692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法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肠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在肿瘤组织中ZNF692的表达水平远高于邻近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1。49±0。07比0。27±0。14,P<0。05)。ZNF692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在性别、T分期、N分期、神经和/或血管侵犯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差异。然而,两组在年龄、M分期和分化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ZNF692高表达是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R=1。859,95%置信区间=1。18~3。36),ZNF692低表达组的平均生存月高于高表达组[(47。58±1。36)个月比(38。83±1。57)个月,P<0。05]。结论 ZNF692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ZNF692高表达患者生存期更短。

    锌指蛋白692结直肠癌生物信息学组织芯片预后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网上在线订阅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1839页

    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腹腔镜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对直肠癌的病理学分析

    李文熙郑鑫孙宝信张海生...
    1840-1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腹腔镜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对直肠癌的病理学影响。方法 通过倾向评分匹配的研究方式,纳入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从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9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作研究组44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开展经辅助切口取标本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NOSES治疗。分析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远处转移以及无病生存率,手术前后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 E2(PGE2)、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及微小 RNA(miR)-21、miR-196a 及 miR-23a 表达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开展x2检验。结果 两组术后感染[2。27%(1/44)比 4。44%(2/45)]、肠梗阻[2。27%(1/44)比 0(0/45)]、吻合口瘘[2。27%(1/44)比4。44%(2/45)]以及切口疝[0(0/44)比 2。22%(1/45)]发生率对比均不明显(x2=0。322、1。034、0。322、0。989,P>0。05)。两组复发率[4。55%(2/44)比 6。67%(3/45)]、远处转移率[4。55%(2/44)比 2。22%(1/45)]以及无病生存率[93。18%(41/44)比 88。89%(40/45)]对比均不明显(x2=0。189、0。369、0。501,P>0。05)。两组治疗后 COX-2[(27。60±1。23)ng/ml 比(44。12±2。37)ng/ml]、[(28。11±1。34)ng/ml 比(44。20±2。51)ng/ml]、PGE2[(31。25±1。73)pg/ml 比(42。15±2。37)pg/ml]、[(31。36±1。80)pg/ml 比(42。35±2。40)pg/ml]以及 β-catenin[(41。56±2。73)ng/ml 比(61。78±3。81)ng/ml]、[(42。33±2。76)ng/ml 比(62。34±3。85)ng/ml]表达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t=41。039、24。641、28。616、37。935、24。574、28。336,P<0。05)。两组治疗后表达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miR-21(1。03±0。18 比 4。13±0。56、2。54±0。23 比 4。09±0。42、miR-196a(1。02±0。25 比 1。71±0。25、1。27±0。18 比 1。69±0。31)及 miR-23a(0。94±0。25 比 2。54±0。46)、(1。21±0。17 比 2。49±0。47),t=34。958、12。946、20。272、21。714、7。860、17。180,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1。03±0。18 比 2。54±0。23、1。02±0。25 比 1。27±0。18、0。94±0。25 比 1。21±0。17,t=34。439、5。423、5。970,P<0。05)。结论 NOSES治疗直肠癌的中长期疗效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相当,但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经辅助切口取标本手术疗效

    不同培养条件对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孟祥云郭树明张邦能汪丽娟...
    1843页

    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的术后炎症、神经功能以及治疗效果影响

    孙向刘永生郭士琨苗鹏飞...
    1844-1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断治疗的首次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2例,采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 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采用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电化学发光试剂盒检测患者术后S100、NSE血清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障碍;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价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意识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90。02±3。95)%]明显高于对照组[(82。07±5。16)%],术中出血量[(33。70±4。16)ml]和术后并发生发生率[4。88%(2/41)]明显低于对照组[(49。67±5。70)ml、21。95%(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14。49、5。15,P<0。05)。术后3d,观察组患者的血清 TNF-α[(249。41±20。38)pg/ml]、IL-6[(65。56±6。35)pg/ml]、IL-1β[(201。77±19。84)pg/m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12。77±24。20)、(88。40±7。37)、(284。31±19。2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2、15。03、19。11,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100[(0。29±0。03)μg/L]、NSE[(26。31±3。70)ng/m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0。35±0。04)µg/L、(32。97±4。5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3、7。25,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IHSS 评分[(28。27±2。39)、(28。78±2。07)分]和 GCS 评分[(7。80±1。75)、(8。05±1。6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0。66,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15。15±1。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17±1。86)分,t=8。91,P<0。05];GCS 评分[(15。07±1。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07±1。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7,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具有良好的血肿清除效果,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炎症水平,改善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出血炎性因子神经功能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已发表论文检索渠道

    1847页

    外周神经脉冲射频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童胜雄张严国李少军田佳玉...
    1848-1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外周神经脉冲射频(PRF)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PH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RF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PRF组接受肌骨超声(MBU)引导下PRF(65V)治疗,联合组在PRF组的基础上进行rTMS(10 Hz)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T0)、治疗后1周(T1)、1个月(T2)和3个月(T3)的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OI)、生活质量量表(SF-36)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两组T0、T1、T2、T3各项评价指标(VAS、PSOI、SF-36、SDS)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PRF组(96。0%比86。0%,x2=11。520,P<0。05),联合组 T1、T2、T3 的 VAS[(5。06±0。25)分 比(6。15±0。22)分,F=2。265,P<0。01;(2。26±0。32)分 比(4。33±0。21)分,F=1。034,P<0。01;(1。35±0。11)分比(2。61±0。08)分,F=2。024,P<0。01]、PSOI[(10。55±0。78)分比(12。09±0。96)分,F=1。411,P<0。01;(8。65±0。87)分比(9。98±0。56)分,F=3。031,P<0。01;(7。56±0。22)分比(8。74±0。15)分,F=6。888,P<0。01]、SDS[(43。76±4。52)分比(45。61±3。21)分,F=2。783,P<0。01;(40。82±1。26)分比(41。95±0。53)分,F=6。514,P<0。01;(28。21±0。42)分比(31。70±0。17)分,F=2。468,P<0。01]评分均明显低于 PRF组,而 SF-36[(78。24±5。36)分比(75。66±1。25)分,F=5。418,P<0。01;(80。23±1。02)分比(79。27±5。41)分,F=2。177,P<0。01;(85。24±1。42)分比(81。23±1。24)分,F=3。926,P<0。01]评分明显高于PRF组。结论 MBU引导下外周神经PRF联合rTMS治疗PHN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抑郁程度并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安全性高,优于单独使用PRF治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脉冲射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超声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中线淋巴结分区预测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蒋宏进余海涛梅剑锋王征...
    1851页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即刻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预防淋巴漏的对比研究

    贾东辉王天恩李帅马超...
    1852-1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术后即刻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术后淋巴漏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2例行双侧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3例,对照组29例。其中实验组患者术后即刻给予灌注稀释后的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1 ml,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等量的灭菌注射用水。术前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指数、肿瘤分期、术前白蛋白等相应参数。术后,统计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的数量、阳性淋巴结的数量。术后记录患者第1、2、3天淋巴引流液的引流量,并记录患者拔除引流管的时间。计量资料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使用卡方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实验,顺利出院,无其他明显并发症的产生。实验组术后淋巴结数量为(10。14±2。83)个,对照组为(10。55±2。70)个,实验组阳性淋巴结有17例,对照组有1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前3 d的引流量分别为:(91。14±29。10)、(71。24±23。96)、(55。00±23。39)ml。对照组前 3 d 的引流量分别为:(110。69±33。32)、(92。67±28。72)、(73。62±25。09)ml,3 d 引流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79、4。342、4。462,P<0。01)。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拔除引流管天数为(4。82±1。50)d,对照组患者平均拔除引流管天数为(5。57±1。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2,P<0。01)。结论 应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第1、2、3天的引流量,减少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对于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引起的淋巴漏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