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神经调控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郑泽忠韩春雷孟凡刚
    1921-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后遗的运动功能障碍也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尤其是那些经过康复治疗效果有限的患者,神经调控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其中,脑深部电刺激可通过调控大脑的特定区域来促进神经可塑性,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而脊髓电刺激和迷走神经电刺激等神经调控技术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逐渐受到重视。本文综合最新神经调控技术的研究现状,旨在深入探讨神经调控技术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机制,以及其在未来脑卒中康复和治疗中的潜在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神经调控脑卒中深部脑刺激迷走神经电刺激脊髓电刺激

    肝细胞癌新辅助治疗研究现状与热点

    郭振亚袁观斗何松青
    1926-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早期肝细胞癌(HCC)的最有效治疗方式,但术后肿瘤复发率高是长期困扰临床的难题。新辅助治疗是指对可切除的肿瘤进行术前局部或全身治疗,以期达到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或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近年越来受到肝肿瘤临床医生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各种HCC术前新辅助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与热点进行讨论分析。

    肝细胞癌新辅助治疗介入治疗系统性治疗放疗

    纳米材料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基础研究进展

    唐焜叶章群
    1931-1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纳米材料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旨在总结纳米材料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应用,阐述目前挑战及未来方向。在基础研究方面,多功能纳米材料在草酸钙结石的防治中有了显著突破。纳米酶的发展为草酸钙结石肾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应激的方法;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则提高了抗炎、抗氧化药物的靶向性和有效性;光热治疗利用纳米材料的光热转化性能破坏结石表面相关的生物膜并消灭细菌,显著降低了术后感染风险。在临床前研究中,纳米材料的应用涵盖了碎石、取石及纳米涂层的双J管,尤其在防止生物膜形成和双结壳方面表现优异性能。然而,纳米材料的靶向性、安全性、长期效果以及成本问题仍然是当前研究和临床转化的主要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优化纳米材料的特性和应用策略,为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泌尿系结石纳米技术纳米酶药物递送系统光热治疗

    术前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降钙素原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石庆元柳梅黄菲菲钟露...
    1936页

    乳酸及乳酸化修饰-胶质瘤基础研究新热点和新挑战

    舒凯
    1937-1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恶性程度极高、预后差等特点。近十余年来,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热潮不断兴起,有效的结论却乏善可陈。乳酸作为糖酵解的常规产物,不仅参与代谢,还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乳酸化修饰是一种于2019年发现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影响胶质瘤的代谢重编程、免疫逃逸和微环境塑造。靶向乳酸及乳酸化的治疗,如抑制乳酸脱氢酶(LDHA)或组蛋白的乳酸化修饰,显示出显著改善胶质母细胞瘤(GBM)预后的潜力。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胶质瘤细胞的组蛋白乳酸化,非组蛋白和其他胶质瘤组分乳酸化修饰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索,以期为治疗提供确切有效的靶点。

    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代谢乳酸翻译后修饰

    本刊对论文中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1940页

    DNA甲基转移酶-1通过甲基化修饰调控脑胶质瘤中迁移调控蛋白1表达的研究

    刘若愚黄镇强徐斌王朝廉...
    1941-1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脑胶质瘤相关转录组测序(mRNA-seq)数据、单细胞测序数据,对迁移调控蛋白1(SHTN1)进行生存分析、临床相关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慢病毒转染构建DNMT1稳定低表达的人脑胶质瘤细胞株,以DNMT1-NC为对照,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SHTN1 mRNA水平,以验证DNMT1与SHTN1的表达相关性;BSAS测序验证DNMT1对SHTN1的甲基化调控作用,采用Kruskall-Wallis检验比较每个CpG位点甲基化差异。结果 SHTN1高表达组脑胶质瘤患者生存优于低表达组(P<0。05);SHTN1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并且SHTN1在不同脑胶质瘤WHO分级和不同病理亚型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脑胶质瘤中SHTN1与DNMT1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体外实验DNMT1敲减组中SHTN1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U251:敲减组SHTN1表达丰度高于对照组(1。692比1。000,P<0。01);U87:敲减组SHTN1表达丰度高于对照组(1。420比1。002,P<0。05)]。BSAS测序验证SHTN1的3个CpG位点在DNMT1敲减组的甲基化水平下调(P<0。05)。结论 SHTN1的低表达可能与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相关,DNMT1能通过DNA甲基化作用调控SHTN1的表达。

    DNA甲基化脑胶质瘤迁移调控蛋白1生物信息分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1944页

    颗粒蛋白前体、GATA结合蛋白-6脑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苑兵舰徐晨阳
    1945-1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脑胶质瘤组织中颗粒蛋白前体(PGRN)、GATA结合蛋白-6(GATA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84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脑胶质瘤组织和瘤旁组织标本,随后进行5年随访。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PGRN、GATA6蛋白表达;脑胶质瘤组织PGRN、GATA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例(%)表示,行x2检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脑胶质瘤患者组织中PGRN、GATA6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胶质瘤组织PGRN阳性表达率高于瘤旁组织(73。81%比40。48%,x2=19。056,P<0。05),GATA6阳性表达率高于瘤旁组织(69。05%比36。90%,x2=17。419,P<0。05);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为Ⅲ~Ⅳ、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程度患者PGRN(83。33%、90。63%)、GATA6阳性表达率(79。63%、84。38%)高于WHO分级为Ⅰ~Ⅱ(56。67%、50。00%)、分化程度为高分化程度(63。46%、59。62%)患者(x2=7。094、7。922、7。561、5。682,P<0。05);脑胶质瘤组织PGRN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PGRN阴性表达患者(32。26%比77。27%,x2=13。351,P<0。05);GATA6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GATA6 阴性表达患者(31。03%比 73。08%,x2=12。875,P<0。05);PGRN[风险比(HR)=2。398,95%可信区间(CI):1。369~4。200]、GATA6(HR=2。843,95%CI:1。426~5。668)为脑胶质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98、2。843,P<0。05)。结论 脑胶质瘤组织中PGRN、GATA6阳性表达率较高,与脑胶质瘤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是脑胶质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脑胶质瘤颗粒蛋白前体GATA结合蛋白-6预后临床病理特征

    阿帕替尼治疗原发和复发胶质瘤的不良反应差异性分析

    毛冲冲张庆浩冯亚文赵海彪...
    1949-1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阿帕替尼在治疗原发及复发胶质瘤时出现各类不良反应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剂量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6年8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103例脑胶质瘤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获取患者临床资料、阿帕替尼应用方案及不良反应情况。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用于挖掘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103例应用阿帕替尼的患者中共有44例出现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压升高16例(15。53%)、手足综合征11例(10。68%)、胃肠道反应10例(9。71%)等,这些不良反应在复发胶质瘤中出现的频率[47。19%(42/89)]高于原发胶质瘤[14。29%(2/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不良反应的出现及类别与服用剂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阿帕替尼在治疗原发及复发胶质瘤时出现不良反应存在明显差异,但未发现存在剂量相关性。

    胶质瘤阿帕替尼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