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住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住区
住区

庄惟敏

双月刊

1674-9073

zhuqu412@yahoo.com.cn

010-62783975

100084

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509室

住区/Journal Community Design
查看更多>>《住区》是一本关于住宅开发建设的大型学术读物,创办于2001年。《住区》的宗旨:为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技术与研究人员和房地产发展商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住区》采用主题办刊方式。每期一个主题。《住区》定期介绍国内外先进的规划设计理论;刊登国内外优秀的住区规划设计范例;发表各方面专家的学术论文;介绍政府部门对住区开发的宏观指导性政策和建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社会调查的县域城乡关系一体化研究——以山西省祁县为例

    吴瑶俊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域是我国实行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战略的重要切入点,相关政策的制定应基于当前县域内城乡关系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县域内的城乡关系呈现出不同面貌.本文以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为例,通过问卷调研,深度访谈等社会学研究方法,调查农民家庭如何将自身的文化生活、社交生活、以及生产生活安排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进而尝试揭示该地区真实的城乡关系及建构方式.文章发现,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当下,祁县城市和乡村的关系类似于一张互相交流和支撑的网络,并通过传统习俗、生活观念、特定人群、生产关系等维系着,县域内的城乡关系结构由此呈现出一体化的特征.在乡村振兴的视野下,上述发现对于理解县域在城乡融合中的作用,以及构建城乡融合路径具有启发作用.

    城乡关系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县域

    基于儿童友好背景下的小格网街区发展策略研究——以雄安新区为例

    罗兴晟夏伟李韦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放开生育政策出台的当下,儿童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正面临人口结构转型,儿童的发展关联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在当前"以车为本"的城市规划模式下,儿童的活动空间被极大限制.近年来,采用新规划设计理念的"窄马路,密路网"规划模式也在中国国内新区开发中逐渐得到了运用,但在规划与实践中往往因侧重商业效益和业主体验忽视了儿童需求.基于此现象,本文在梳理儿童友好与小格网街区的理论综述的基础上,阐述了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小格网街区规划模式的必要性;根据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的调研结果分析,梳理应对儿童友好的重点环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小格网街区的发展策略.

    城市规划雄安新区儿童友好小格网街区社区公共空间设计

    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苏南乡村工业用地演变特征及其机理研究——以苏州市W区Z镇为例

    蔡闻宇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发展权对乡村空间秩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土地发展权宏观赋予"-"土地发展权实践"-"乡村工业用地空间演变"的分析框架,并以苏州市W区Z镇为研究案例.研究发现,苏南乡村工业用地空间演变呈现碎片化格局-碎片化格局延续-碎片化减弱三个阶段,其背后的机理是,在宏观土地发展权的赋予与限权下,地方-基层政府与农民及其集体组织围绕着土地发展权及其土地增值收益而展开激烈的博弈.未来,推行乡村工业用地的治理应注重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机制的引入,才能实现乡村工业用地的"善治".

    城乡规划苏南乡村工业用地空间演变土地发展权赋予与实践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状况与发展策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李世熠程晓青李佳楠金爽...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对居家养老起重要支撑作用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发展迅速.本文基于对北京市现有867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全面调查数据,重点从供给侧角度分析设施总体建设情况、空间分布、建设运营模式、服务功能配置和用地用房条件等,总结成功经验,分析现有问题,并为我国同类设施的发展建设提供建议.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状况发展策略北京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邻避性评价研究——以昆明市官渡区为例

    胡文植于斐赵倩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聚焦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需求成为现在城市化转型的关键,如何高质量打造"社区生活圈"受到广泛关注."社区生活圈"中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但一些特殊的公共设施会因为其负外部效应而常常遭到邻近居民的反对和抵制,引发了公众的邻避情节.建设"社区生活圈"标志我国规划理念和方法向以人文为主导的方向转变,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但在社区生活圈之中,对邻避设施的关注较少,如何衡量各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邻避性和配置管理这些具有邻避性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成为一个问题.本文以昆明市官渡区为对象,从社区生活圈的视角对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邻避性的量化评价,剖析公共设施邻避效应的大小和产生原因,并从规划技术、公众心理、规划管理层面提出邻避设施规划及管理的策略建议.

    城市规划社区生活圈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邻避设施邻避效果

    既有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活动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深圳桃源村为例

    陈珊苏涵超曾庆友孙越上...
    4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既有住区户外空间闲置与不足并存.如何提高户外空间使用效率与品质,是既有住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980~1990年代建设的大型福利住宅区是深圳既有住区主要类型之一.本文以桃源村为典型案例,记录13个组团级户外公共空间居民活动行为数据,总结居民活动分布特征;并从空间构成、空间可达性、活动设施以及景观环境等四个方面构建环境因素指标群.分析影响不同时段、不同年龄居民活动的建成环境影响因素.从时间复合、功能复合及人群复合维度,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环境优化策略.

    城市更新既有住区公共空间活动分布相关性

    健康导向下的农村拆迁安置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研究——以达州市韩家坝社区为例

    李秋儒张群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社区规划是促进居民健康的重要策略,而安置社区中存在建设水平和环境舒适度低的问题,设计中又未考虑拆迁前后安置居民的活动特点和需求.为优化现有空间,在梳理了安置社区公共空间健康性的评价要素后,对韩家坝社区进行了调查,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从载体和主体层面探寻了社区环境对居民身心健康的作用关系.实证发现,在剥除安置居民自选择影响后,安全性因子、交往性因子、生态性因子、场地多样性因子和舒适性因子对安置居民的身心健康均有显著影响,且安全性和交往性因子对其健康影响最大.基于此,提出了安置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四点策略.

    健康导向安置社区被征地农民更新策略实证研究

    街道公共空间安全视角下城市更新研究

    贾文贞陈鲁付博闻梁雪楠...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街道公共空间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行为发生的重要场所.本文以街道公共空间为切入点,从社会安全需求、犯罪机会风险视角出发,选取北京市丰台区方庄为研究对象,探讨公共空间设计与安全感知的关系.利用ArcGIS、Depthimap等方法对街道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李克特量表及SPSS等方法进行心理安全感知调查,确定空间位置属性、形态属性、氛围属性等相关指标对宏观、微观街道空间安全的影响.本研究提出激活街道降低客观犯罪机会风险、促进公众参与提升主观心理安全感知的双向动态促进机制,为安全视角下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提供了参考.

    城市更新公共空间犯罪机会风险心理安全感知空间特征

    步行友好视角下老社区街道空间的指标评价分析——以福州市马厂社区为例

    毕倩茹林晓帆黄凯越王炜...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街道是居民日常使用最频繁的公共空间类型,其步行友好性的提升对完善街道低碳交通功能和增强其社交属性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州市仓山区马厂社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研方法探究街道空间环境的客观指标与步行者的主观感知,基于出行安全性、街道连通性、步行舒适性和空间场所感四个准则,结合马厂社区街道空间现状,进行社区街道空间步行友好性评价体系构建,并在街道各指标因子评分的基础上,开展街道空间步行友好性的精细化科学研究与分析,为老社区的空间优化乃至步行友好型城市营造提供决策参考.

    步行友好街道空间老社区评价体系马厂社区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老旧住区户外适老交往空间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陈欣荣徐晓燕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旧住区户外适老交往空间的设计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选取合肥市四个典型的老旧小区为研究样本,在参阅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老旧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老年人满意度评价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层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老旧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老年人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景观环境、棋牌空间、配套设施、广场空间、健身空间.对这5项一级指标所包含的23项二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针对老旧住区户外适老交往空间的现状问题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

    模糊评价法老旧住区户外交往空间适老化改造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