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住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住区
住区

庄惟敏

双月刊

1674-9073

zhuqu412@yahoo.com.cn

010-62783975

100084

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509室

住区/Journal Community Design
查看更多>>《住区》是一本关于住宅开发建设的大型学术读物,创办于2001年。《住区》的宗旨:为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技术与研究人员和房地产发展商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住区》采用主题办刊方式。每期一个主题。《住区》定期介绍国内外先进的规划设计理论;刊登国内外优秀的住区规划设计范例;发表各方面专家的学术论文;介绍政府部门对住区开发的宏观指导性政策和建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公共卫生视角下平疫结合的居住区主入口设计

    许碧康胡振宇张子裕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一直伴随着各种流行病的传播,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是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城市居住区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其主入口是与城市连接的重要节点.文章聚焦城市居住区主入口,通过分析居住区主入口的现状与问题,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需求,提出新的居住区主入口设计方案,优化空间布局,增加衍生功能,重新组织流线,以便在流行病大面积传播时,更好地满足居住区居民的日常出行、健康检测、物流管理等需求,探索弹性应变的居住区主入口的形态与模式,形成平疫结合的城市居住区主入口设计范式.

    居住区设计居住区主入口平疫结合弹性应变公共卫生

    卡尔图斯修道院修士空间对柯布西耶"居住单位"空间的影响分析——以1922年别墅公寓和马赛公寓为例

    刘俊武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勒·柯布西耶对"居住单位"的研究实践与其早年探访过的艾玛修道院、帕维亚修道院等卡尔图斯修道院有着渊源上的联系.本文以1922年别墅公寓和马赛公寓为例,遴选艾玛修道院、帕维亚修道院和克莱蒙修道院三座卡尔图斯修道院,从修道院修士集体和个人空间入手,基于图纸、文献和照片,进行文献研究和个案分析,探讨卡尔图斯修道院修士空间对以1922年别墅公寓和马赛公寓为代表的"居住单位"空间的影响.文章认为,柯布西耶"居住单位"中集体与个人两部分空间的并置,其最初的灵感就来源于卡尔图斯修道院,柯布西耶从当时城市家庭生活出发,剔除修道院中的宗教属性,对空间进行了适应时代要求的世俗化改造.

    卡尔图斯修道院修士集体空间修士个人空间居住单位别墅公寓马赛公寓宗教与世俗

    深圳西部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策略研究

    李相逸刘育辰赵九州范雅婷...
    100-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岸带位于海陆的交界处,受到海洋和陆地的交互影响,属于生态脆弱的区域,在为城市发展提供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更易受到复杂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济快速发展.围填海活动尽管解决了一时的用地紧张等问题,却给深圳海岸带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以西海岸带为例,呈现出过人工化、硬质化的倾向,进而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深圳西海岸带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控制陆源污染,加强水质治理、空间景观重塑,构建滨海景观长廊、通过红树林植被种植与保育促进生态价值的提升、进行海堤生态化建设,对人工岸线进行生态化改造等生态修复策略,以期为深圳开展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海岸带人工岸线生态修复策略深圳西海岸带

    康泽恩学派视角下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演变探讨——以宣南校场口片区为例

    郝韫杨洁昕董璁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街区形态的划定、管理与可持续更新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现今绝大多数城市更新行动忽视了对街区形态特征及其历史进程的动态保护,导致历史街区逐渐失去人文内涵与历史底蕴.而基于人文地理学的康泽恩学派重点关注城市中微观层面的形态与演变历程,为历史街区的认知与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本文选取北京宣南校场口历史片区为研究对象,在传统历史地理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地块形态演进过程、机制,揭示其形态演变动因及规律,以期为未来历史街区形态的更新保护提供参考.

    历史街区保护康泽恩学派校场口形态演变

    产权视角下古民居更新路径研究——以黄山市唐模村为例

    胡慧房乐乐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古民居的保护更新正在走向差异化的变革.本研究以黄山唐模村为例,从产权视角出发,梳理唐模村产权变更历程和建筑产权现状,分析产权法律法规缺失、产权交易繁杂、产权破碎化、资金不足、管理权责混乱等负面影响,并从产权、资金、参与者三方面揭示其现实存在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引入小规模、渐进式更新理念,尝试在制度完备基础上,建立不同产权主体不同更新策略-循序分期更新项目-更新实施效果评估反馈的更新体系,为同类型古民居更新提供路径上的参考.

    古民居小规模渐进式更新建筑产权唐模村

    国土空间保护下茶马古道大理珥西段区域空间特征研究

    王连Diego Salmeron程海帆周峰越...
    127-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题研究之茶马古道修复及保护利用为例,探讨茶马古道洱西段(龙首关-龙尾关)沿线"点-线-面"文化空间廊道特征,综合评估划定沿线文化空间,量化分析与描述沿线空间形态,提出沿线分段保护修复及发展建议,探索再现茶马古道沿线区域空间特征.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体系及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基础上,研究贯穿了建立历史道路名录信息库的科学方法,并为茶马古道"点-线-面"全要素集及保护修复提出一点参考.

    滇藏茶马古道大理洱西段古驿道文化遗产空间特征线性文化遗产网络古驿道信息入库

    矛盾与机遇:1980年代我国引进国外装配式技术的动因与影响

    张琼张明鑫范悦高莹...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筑工业化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先进技术的引入以及本土化适应性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1980年代,我国曾经出现过一个引进国外装配式技术的重要时期,如何去理解这一时期的发展有助于当下对装配式先进技术和本土化范式的研究与实践.本文回顾、梳理和论述这一历史阶段中我国引入国外装配式技术的基本条件、动因、历史定位、与之后的发展,解读这一时期的技术引入与我国社会生产力背景的相互碰撞、产业政策以及之后的转变、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矛盾与影响等,以期更好的展现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探索历史、以及对当下建筑工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装配式建筑1980年代国外技术时代背景本土化历史影响

    基于网络点评的桂林七星景区使用后评价研究

    李英杰徐维南
    145-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后评估(POE)的研究方法对于改善公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网络点评数据,以桂林市七星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python软件爬取七星景区的评价数据,借用ROSTCM6软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七星景区进行网络点评的高频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语义分析、情感分析,归纳出七星景区使用后评估等级,并为景区未来的发展提出改进思路.

    七星景区使用后评估网络点评内容分析

    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平面形制类型特征及其演变影响因素研究

    陈功何韶瑶张梦淼谢珉...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民居平面形制的演变反映了居民的文化认知与对所在地域环境的适应.本文以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平面形制为研究对象,在运用文化人类学对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的调研基础上,采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来归类分析该特殊地区内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平面形制.通过实地测绘考察,对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三类典型平面形制进行系统的类型梳理及特征分析,从中找寻从原始形制到演变形制之间差异中的固定要素,并挖掘民居平面形制的推演规律,最后探析平面形制演变过程中的内外影响因素,以期为保护发展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提供识别性依据及理论指导.

    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平面形制

    征稿启事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