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住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住区
住区

庄惟敏

双月刊

1674-9073

zhuqu412@yahoo.com.cn

010-62783975

100084

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509室

住区/Journal Community Design
查看更多>>《住区》是一本关于住宅开发建设的大型学术读物,创办于2001年。《住区》的宗旨:为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技术与研究人员和房地产发展商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住区》采用主题办刊方式。每期一个主题。《住区》定期介绍国内外先进的规划设计理论;刊登国内外优秀的住区规划设计范例;发表各方面专家的学术论文;介绍政府部门对住区开发的宏观指导性政策和建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征稿启事

    1页

    西关传统住区交往行为与空间的关联性研究——以昌华苑为例

    林芮欣张春阳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邻里关系是影响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维持并促进传统住区的邻里交往已成为健康社区理念下旧城更新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广州西关传统住区昌华苑为研究对象,运用行为注记法、实地勘测法以及SPSS相关性分析法,在深度挖掘西关传统住区交往行为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交往行为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西关传统住区的交往行为呈现出在日常偶遇中产生、由简单休闲活动引发、以室外家务为契机和以儿童活动为中心四大特征,与街道景观、道路交通、界面形态以及服务设施等空间环境要素都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最后基于以上分析,从保护邻里交往角度对西关传统住区的建成环境更新提出建议.

    城市更新西关传统住区交往行为空间环境关联性研究

    互动仪式下城市公共空间的认同建构机制研究

    李继祎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媒介逐渐成为人与社会交互的新环境,深刻重塑城市中的人地关系.在人与城市的物质、情感与精神联结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下,认同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感知体验的主要场所和媒介,扮演着链接人与城市的重要纽带,成为激发、巩固和强化城市认同感的重要抓手.本文引入社会学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作为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全新视角,通过构建互动仪式模型,分析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认同之间的底层逻辑和建构机制.认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城市认同的形成和发展与互动仪式链存在关联,并呈现出一致性.城市公共空间通过互动仪式实现群体的相互关注、情感连带和集体兴奋,并作用于群体团结、情感能量和符号标志,从而建构起城市认同.并基于此结论,创新性地提出以增强互动仪式为手段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策略,为发挥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在塑造城市认同中的价值作用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与实际应用方向.

    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认同互动仪式互动仪式链空间营造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吸引力影响因素研究——以深圳典型河流为例

    武毅博闫闫杨晓春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滨河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着城市的形象与特色,是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首选地之一.在先前的规划设计中,滨河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大多是基于规划从业人员及开发商的专业经验和主观判断进行的,缺乏居民日常生活的视角,缺少对真实需求与行为特征的系统调研,从而制约了规划设计方案的使用满意度.因此,本文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综合使用定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市民行为感知需求与滨河公共空间吸引力提升之间的相关性,发掘影响吸引力提升的相关要素.最终基于上述分析,发现生态景观要素、可达性和环境设施是影响滨河公共空间吸引力水平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三个影响因素初步提出了面向市民日常需求的滨河公共空间提升的策略.

    日常生活城市建成区滨河公共空间提升策略

    文化综合体全时开放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深圳为例

    钟中杨晓莹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时开放公共空间设计是影响文化综合体公共空间层次和市民行为活动的重要因素,注重其设计质量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和市民日常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公共活动的相关理论出发,探讨深圳文化综合体全时开放的公共空间承载市民活动的机制.从激活市民日常公共活动的角度,综合深圳市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与实践,解析新趋势下文化综合体全时开放公共空间的具体设计方法,反思设计结果,提出了边界消隐、连接加强、尺度适宜、功能复合、流线立体、激发活力的设计策略.

    市民日常活动激发活力文化综合体全时开放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生命历程视角下居住环境对老年人社交活动的影响

    寇宁博索健武梦雪宋秉文...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探讨了生命历程视角下居住环境对老年人社交活动的影响,以弥补既有研究中对生命历程中的居住环境研究的不足.结合生命历程和人-环境匹配理论,分析了现在和过去的居住环境如何影响老年人的社交活动.数据取自"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利用逻辑回归方法,对11026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居住在现居住地的老年人较少参与社交活动;乡村老年人比非乡村老年人更少参与社交活动.对于乡村老年人,现生活在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较少进行社交活动;在成年中期时就生活在乡村的老年人比同期生活在非乡村的较少进行社交活动;现居住地与成年中期居住地相同时,老年人倾向参与社交活动.对于非乡村老年人,以往生活在乡村时间越久的老年人较少参与社交活动;现居住地与成年初期时居住地相同时,老年人较少参与社交活动.因此,不同地区与环境的老年人受居住环境影响显著且有很大差别,过去居住环境的影响同时符合积累和敏感期模型.研究分析了它们对社交活动的影响机制,有助于为老年人安排合适的居住环境,指导住房相关政策.并有助于识别在社会或社区层面存在社交困难的老年人,对其提供相应的帮助.

    居住环境老年人居住经历生命历程社交活动

    儿童步行友好的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分布与可达性研究——以成都主城五区为例

    樊馨媛赵万民罗胜南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友好建设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服务是社会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设施的便捷可达影响儿童公共服务的均等性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完整性.本文利用核密度分析法、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结合Py-thon,分析了成都主城五区中儿童人口及基础教育设施的空间分异特征,从供需角度测算不同服务半径下基础教育设施的空间可达性.针对当前儿童与基础教育设施空间供需匹配错位、可达性值偏低等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儿童友好背景下成都基础教育设施的合理布局与发展提供建议.

    公共空间儿童需求空间格局基础教育设施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Python

    具身视角下阅览空间儿童友好性评价——以巢湖市图书馆为例

    陈丽华左逸凡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读是儿童发展和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公共阅览空间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但现阶段我国儿童阅览空间的设计多以成人视角为中心,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在阅览空间中的身心需求得不到正视.本文在当下儿童阅览空间建设匮乏的大背景下结合具身认知理论和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指南,从儿童阅览空间设计要点出发,建立科学的使用后评估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巢湖市图书馆相关使用人群进行数据收集,使用层次分析法处理数据,得出评价结果.结合现状调查结果对既有儿童阅览空间问题进行评估与优化,力求为今后儿童阅览空间建设提供整体性的、有益于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友好空间设计策略.

    儿童公共阅览空间具身视角身心发展使用后评估

    基于感知体验的开放办公空间界面通透性研究

    王雪松王若冰胡诗雨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放式办公空间界面的通透性长期影响办公人员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本文以开放办公空间内界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建立开放办公空间模型,结合虚拟现实进行实验,通过心理和生理的压力感知评价分析,建立通透界面的构造特征与压力感知的关联.根据调研分析开放式办公空间的内界面构造做法,建立了包含高透明度的U型落地玻璃(U1)、铝合金骨架镶玻璃无百叶(K1)与水平百叶(K3)、落地玻璃无百叶(L1)与水平百叶(L3)和中透明度的U型落地玻璃(U2)、铝合金骨架镶玻璃无百叶(K2)、落地玻璃无百叶(L2)以及实墙(S)共9个场景,调研了30人,获得情绪量表有效样本27份,获得皮电数据有效样本18份.通过SPS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知焦虑倾向从高到低分别是L1、K1、L3、U1、K3、S、L2、K2、U2,所以U型落地玻璃×中透明度与铝合金镶框玻璃×中透明度更适合开放办公空间,而落地玻璃×高透明度与实墙会给办公人员增加额外心理压力.

    建筑空间感知通透界面构造表现开放办公空间情绪理论

    基于夏季热环境的居住区架空层布局优化研究——以合肥市某小区为例

    方阳开王旭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居住区架空层是住区中常见的空间类型.本文选取合肥市某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实测调查该住区夏季热环境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架空层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明显低于住区外部空间.在本研究中,以通用热气候指数作为室外热舒适评价指标,利用LadybugTools对该小区的六种不同架空层设置工况进行了热环境模拟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架空层布局采用在住区单侧布置或错列式布置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住区的室外热环境,在住区的迎风面布置架空层可以显著改善住区内的室外热环境状况.

    居住区架空层热环境模拟布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