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住宅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住宅科技
住宅科技

蔡鸣墉

月刊

1002-0454

zhuzkj@sina.com

020-64718289

200031

上海市复兴西路193号

住宅科技/Journal Housing Scienc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家建设部主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与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以住宅建设全过程的科技问题为内容,宏观与微观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学术性与实用性兼顾,宣传国家住宅建设技术政策,报道住宅产业优秀成果,以科技进步推动住宅建设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边界理论视角下里弄更新的难点与方法探索

    马思齐李楷然杨辰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城乡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既是居民日常活动的空间载体,也是国家治理和地方自治的实践场所.文章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一处典型旧式里弄的更新改造为例,详细记录改造前居民对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探讨里弄公私边界的变化过程及形成机制,并基于更新改造项目的实施情况和项目回访,提出针对里弄更新项目的系列策略.

    社区治理里弄住宅边界理论公共空间私人空间城市更新

    基于多主体评估的上海市工人新村更新优化策略

    涂慧君解远志汤佩佩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首先梳理上海市工人新村当前采用的拆除重建、综合改造、维护升级3种更新方式,并通过多主体评估与群决策方法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3种更新方式在建筑性能改善、室外环境优化、更新过程与配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提升建议.

    多主体评估工人新村更新改造综合改造维护升级拆除重建城市更新

    街道活力研究进展:内涵、测度与影响机制

    黄舒语吴语婧沈洁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街道是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受通行效率优先、大型商圈竞争和线上消费模式的冲击,街道活力下降明显.文章解析街道活力的内涵,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工具分析2000-2023年国内外研究的演进趋势和热点议题,深入剖析街道活力的测度评价、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国内外街道活力研究经历初步探索阶段、过渡沉淀阶段和多元发展阶段;研究尺度从微观向宏观发展,测度评价方法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研究内容从基础走向多元;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逐渐丰富,包括空间环境、功能服务和社会经济水平3个维度.最后,提出街道活力研究的未来展望,以期为城市街道的更新改造、活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街道活力活力测度影响机制城市更新知识图谱

    岭南园林设计语言对室内空间设计(1950-1980年代)的影响

    游欣旎黄昌钦刘仲辰陈易...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是"传统形式"与"现代空间"相结合的试验田. 20世纪50年代以来,岭南建筑师通过对岭南园林与现代建筑空间结合的大量实践,走出一条展现地域特色的创作之路.文章选取20世纪50-80年代的若干经典案例,探讨岭南园林的设计语言在室内空间设计方面的运用,梳理其设计语言应用的演变,认为景观渗透和符号介入是两种主要的途径,其经验仍值得当下设计师借鉴.

    岭南园林岭南建筑设计语言室内空间设计

    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格局演变与功能分区研究——以抚顺市为例

    冯东梅任蒙蒙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依据生态系统主导功能的分区管理策略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资源型城市抚顺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识别其在时空共现的组合类型(即生态系统服务簇),并依据服务簇的主导服务功能从提高协同减少权衡的角度提出差异化分区管理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抚顺市因地制宜实施生态管控措施提供有益参考,对促进资源型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服务簇稳定映射变化轨迹法功能分区资源型城市

    活态遗产视角下历史村落保护更新实践——以中山市雍陌村核心区为例

    俞静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村落是重要的城乡遗产,具有典型的活态遗产特征,如何兼顾保护和发展是历史村落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文章根据活态遗产的概念、特征和"1+3"遗产保护工作框架,以中山市雍陌村核心区保护更新实践为例,系统展示通过遗产对象使用功能的延续、文化表达的延续、社区连结的延续和管理看护的延续等多维度措施来实现乡村遗产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实现"为什么保护""保护什么""谁来保护""如何保护"的逻辑闭环,并指出活态遗产保护是动态的、不断调整的、适应变化的过程,展示着遗产保护从"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物质性保护方法转向"居民全覆盖,生活全囊括"的综合性保护方法的过程.

    活态遗产保护更新历史村落乡村遗产

    吐鲁番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谱系构建

    冶建明周海燕石燕李肇旗...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吐鲁番市目前正处于城乡建设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期,然而部分传统聚落原有风貌损毁、结构遭破坏,聚落景观面临严重的保护压力.景观基因理论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对传统聚落进行解析,为系统保护传统聚落景观提供新的视角.文章以吐鲁番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依据景观基因理论,识别吐鲁番传统聚落的环境特征、布局特征、建筑特征和文化特征景观基因.运用景观基因编码技术将景观基因编码,构建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编码模型,形成吐鲁番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库,有利于吐鲁番传统聚落的本土化景观营造与建设,为吐鲁番传统聚落系统化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传统聚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建设景观基因基因识别基因编码基因谱系构建

    胶东沿海地区山村民居建构特征及气候适应性实证探究

    程征陈德阳李佐龙余中奇...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挖掘传统民居生态价值,不仅是保护和传承中国乡村建筑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文章以胶东沿海地区某山村民居为研究对象,梳理山村地形气候、村落布局、建造历史及建构特征等,并进一步对现存的3类典型农宅进行热环境实测,记录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CO2浓度等参数,研究不同建构方式对建筑热湿环境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传统围护结构与多种气候缓冲措施相结合使传统农宅具有最佳的室内热环境和热舒适水平.说明传统建构方式具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有助于乡村农宅改造更新的进一步优化.

    乡村民居建构特征气候适应性胶东地区现场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