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权启镇

双月刊

2095-2015

0531-51665254

250031

济南市师范路25号 济南军区总医院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 AND MEDICAL IMAGEOLOGY(Electronic Edition)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通腑泻浊法联合生长抑素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商倩罗静卓振山苗园园...
    437-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通腑泻浊法联合生长抑素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保定市第一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20例ABP患者,使用简单随机法分别纳入联合组(n=60)、对照组(n=60).2组均接受ERCP治疗,术后给予生长抑素静注,联合组加用通腑泻浊法治疗.比较2组症状恢复时间,并比较其术前、术后血清淀粉酶、炎症指标、肝功能变化,评估2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12 h、24 h、3 d血淀粉酶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联合组WBC、PCT、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ALT、AST、GGT、DBIL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临床治愈率较对照组更高(58.33%比36.67%,P<0.05),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更低(5.00%比16.67%,P<0.05).结论 ERCP术后在生长抑素的基础上增加通腑泻浊法治疗,能够缩短ABP患者症状恢复时间、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和并发症的减少.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通腑泻浊法生长抑素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菌群特征及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的临床价值

    宋燕秋戚桂艳杨双双周萍...
    442-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道菌群特征,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前瞻性队列研究方式,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SAP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A组(40例)和观察B组(40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的20例为对照组,以16SrDNAV3-V4区段实施PCR扩增,采取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评价肠道菌群特征.观察A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B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评价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的腹内压、胃肠功能、血清炎症因子以及血清脂肪酶、淀粉酶等指标.结果 α多样性分析结果提示:观察组在Shannon指数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Chao指数方面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道菌群门水平上,观察组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较高,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明显较低;在属水平上,观察组在大肠志贺菌属和类杆菌相对丰度较高,布劳特菌属、双歧杆菌属及链球菌相对丰度较低.观察B组临床疗效好于观察A组(P<0.05).治疗7d、14d,观察B组淀粉酶、脂肪酶、乳酸脱氢酶、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腹内压、胃肠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A组(P<0.05).结论 在SAP患者肠道菌群中致病性菌群多样性和丰度增加、有益菌多样性和丰度减少.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应用于SAP治疗能够提高疗效,促进血清指标恢复.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菌群早期肠内营养微生态制剂

    脓毒症诱发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风险因素模型构建与应用效果

    陈惠英邱敏珊邵汉权
    448-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脓毒症诱发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风险因素模型,并验证其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东莞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351例脓毒症患者,按照7:3比例分别纳入训练组(n=246)、验证组(n=105).使用急性胃肠损伤分级(AGI)评估其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情况,记录患者胃肠功能异常率,并比较训练组胃肠功能正常、胃肠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归纳脓毒症诱发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风险因素,并将风险因素纳入Nomogram预测模型;绘制预测模型预测验证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使用Bootstarp法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模型校准度.结果 训练组、验证组肠黏膜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2.85%、5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乳酸升高,以及并发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和机械通气,均为影响脓毒症诱发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风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应用于训练组、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0.810,应用于验证组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0.70%、81.25%;DCA分析示模型临床净收益率较高.结论 脓毒症诱发肠黏膜屏障损伤风险较高,且与患者病情、炎症反应、并发症、治疗策略等因素有关,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为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风险评估提供可靠参考.

    脓毒症肠黏膜屏障风险因素模型

    糖尿病肾病患者肠道菌群生态特点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关联性研究

    邱岭朱旭丽浦坚邢苗苗...
    453-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肠道菌群生态特点,并探究肠道菌群生态特点与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50例DKD患者,纳入DKD组,并选取同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80例,纳入T2DM组.采集患者新鲜粪便样本,行16sRNA检测,比较2组肠道菌群组成、丰度和多样性差异.按照DKD组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是否存在,将其分别纳入有功能障碍组、无功能障碍组,对比2亚组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分析DKD及胃肠道功能障碍与肠道菌群生态特点的关联.结果 α多样性分析提示,DKD组Chao指数明显高于T2DM组,Shannon指数明显低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多样性主成分分析提示,DKD组、T2DM组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性(P<0.05).门水平上,DKD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较低,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较高;在属水平上,DKD组在大肠志贺菌属相对丰度增加,布劳特菌属、拟杆菌相对丰度降低.150例DKD患者中,103例(68.67%)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在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水平方面比较,有功能障碍组低于T2DM组和无功能障碍组.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水平方面,有功能障碍组高于T2DM组和无功能障碍组(P<0.01).有功能障碍组在厚壁菌门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呈现正相关,而变形菌门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 DKD患者致病性菌群多样性和丰度增加、有益菌多样性和丰度减少.DKD患者发生胃肠道功能障碍可能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升高有关.

    糖尿病肾病肠道菌群胃肠道功能障碍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炎性细胞因子及病理特征的关系

    杨卫东周威向洪涛
    459-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炎性细胞因子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大庆市第四医院收治CAG患者152例,胃镜检查收集胃黏膜病变组织标本,统计Hp感染情况,分析Hp感染与炎症细胞因子和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 152例CAG患者中Hp感染阳性84例,阴性68例.两组间质炎细胞中IL-1以弱阳性表达为主,Hp阳性组间质炎细胞中IL-1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两组间质炎细胞中TNF-α均以强阳性为主、TNF-β以阳性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小凹上皮中IL-1以弱阳性为主、TNF-α以强阳性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TNF-p以强阳性为主,阳性组则以阳性为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中慢性炎症程度以中度为主,其次为轻度,阳性组以中度为主,其次为重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萎缩程度、肠化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炎症程度与CAG患者胃小凹上皮和间质炎细胞IL-1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TNF-α、TNF-β水平无相关性(P>0.05);萎缩、肠化生与胃小凹上皮和间质炎细胞IL-1、TNF-α、TNF-β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IL-1在胃小凹上皮和间质炎细胞表达与Hp感染和CAG症程度相关,与萎缩和肠化生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β

    枳术颗粒联合利那洛肽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赵小民杨军田巍巍
    465-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枳术颗粒联合利那洛肽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IBS-C患者11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那洛肽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枳术颗粒口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腹痛评分、IBS生活质量(IBS-QOL)评分,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NO、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水平,肠道菌群计数.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5%(P<0.05).两组IBS-SSS及腹痛评分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均<0.01);两组IBS-QOL评分显著增加,治疗组增加更显著(P均<0.01).两组血清VIP、NO水平均显著减少,P物质显著增加,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均<0.01);两组大肠杆菌计数明显降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明显升高,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均<0.01);两组血清CRH、ACTH、皮质酮水平均显著减少,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均<0.01).结论 联用枳术颗粒可显著增强利那洛肽治疗IBS-C的疗效,明显改善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调节多种脑肠肽因子分泌,改善肠道菌群水平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紊乱.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枳术颗粒利那洛肽血管活性肠肽肠道菌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失笑散联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受体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李润东豆小文张秀明
    470-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失笑散联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4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胃复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失笑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血清TLR4、IL-4、TNF-α水平、木村-竹本分型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 TLR4、IL-4、TNF-α[(12.76±2.38)μg/mL、(32.62±6.18)ng/L、(1.16±0.34)pg/m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3.16±5.36)μg/mL、(38.34±6.15)ng/L、(1.38±0.22)pg/mL](P<0.05);观察组木村-竹本分型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失笑散联合胃复春能够有效缓解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缓解症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有效率.

    慢性萎缩性胃炎失笑散胃复春Toll样受体4白细胞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α

    隔药饼脐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胃电图参数及胃排空率的影响

    李艳邹联琼刘千喜徐寅...
    474-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隔药饼脐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脾胃虚寒证)中医症状积分、胃电图参数及胃排空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00例FD(脾胃虚寒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隔药饼脐灸治疗.对比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胃电图参数、胃排空率及胃肠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胃脘隐痛等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餐前、餐后胃电紊乱节律百分比较对照组高(P<0.05),胃电频率、正常慢波百分比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胃排空率、血清胃动素、5-羟色胺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血清生长抑素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隔药饼脐灸治疗FD(脾胃虚寒证)的效果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胃电图参数,同时还可提高排空率、改善胃肠激素水平.

    功能性消化不良隔药饼脐灸中医症候积分胃电图参数胃排空率

    1型神经纤维瘤病累及回结肠合并反复下消化道出血一例

    成园葛文松
    478-480页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