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尚红

月刊

1009-9158

cjlm@cma.org.cn

010-85158273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8年9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主要读者群是广大中高级检验医学技术人员、医学实验室科研人员和临床各科医师。作为我国检验医学领域专业人员发表研究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已经连续7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入围“中国期刊方阵”期刊,并多次获得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奖。主要栏目包括:述评、综述、血液与体液学、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分子诊断、实验室质量管理、试剂与仪器评价、经验与技术交流、病例报告、读者来信、专题笔谈等。特色栏目有展望、对话、临床病例(理)研究、继续教育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细胞外囊泡在检验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挑战与发展趋势

    李博黄依瑶修齐郑磊...
    837-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外囊泡(EV)作为疾病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在临床检验或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EV分离技术、EV标志物筛选和验证、EV检测技术等领域均已取得重要进展,而EV真正走进临床实验室,还需要在多组学整合与大数据分析、临床适宜分离与检测技术开发、标准化与规范化质量体系构建、临床试验与产品监管审批等方面持续努力,从而促进EV检测技术在疾病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和转化,推动检验医学更好服务人民健康.

    细胞外囊泡检验医学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肿瘤和急性髓系白血病WHO分类和国际共识分类比较

    刘义刚曲惠廷李丽王晶...
    84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的国际诊断和分类标准(WHO-HEAM)自2001年以来,经历了多个版本的升级和修订,对先前一些肿瘤的诊断和分类标准进行了更新、澄清和细化,同时增加了许多新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亚型.由于大量临床和科学研究结果的出现以及专家对诊断分类的分歧,2022年出现了两个分类建议,即2022年Leukemia杂志上发布的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分类(WHO-HAEM5)和Blood杂志上发表的国际共识分类(ICC).这两个方案对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有所不同,给临床实验室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些困扰和挑战.

    血液肿瘤白血病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国际共识分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肿瘤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外囊泡分离与检测技术专家共识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分子诊断学组郑磊王前...
    852-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外囊泡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在人体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液体活检领域也有巨大潜力.然而,目前细胞外囊泡分离与检测技术多样,各有优缺点.因此,建立细胞外囊泡分离与检测技术专家共识,对于推动EV的研究转化与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本共识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分子诊断学组共同编写,汇聚了来自检验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分析化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多个相关领域专家的观点和经验,详细阐述了常用细胞外囊泡分离与检测技术及其不同应用场景,并进一步指明了细胞外囊泡临床应用转化的关键技术要点.

    细胞外囊泡分离技术检测技术专家共识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细胞外囊泡3'末端2'-O-甲基化修饰 miR-21-5p 和 miR-125a-5p联合诊断的价值

    莫燕萍王成王根旺吴嘉...
    864-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细胞外囊泡(EV)中3'末端2'-O-甲基化(3't-2'Ome)修饰的微小RNA(miR)-21-5p和miR-125a-5p水平的变化,评估其作为NSCLC患者辅助筛查分子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于东部战区总医院确诊的69例NSCLC患者及65名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对照者资料.采用茎环法和加Poly(A)尾法两种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技术检测NSCLC患者及对照血清EV中3't-2'Ome-miR-21-5p和3't-2'Ome-miR-125a-5p表达变化,分析两种3't-2'Ome-miRNA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型间差异及其他肿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V 3't-2'Ome-miR-21-5p和3't-2'Ome-miR-125a-5p及二者联合诊断NSCLC的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SCLC患者血清EV中 3't-2'Ome-miR-21-5p 水平较高,3't-2'Ome-miR-125a-5p水平较低[(0.30±0.05)比(0.35±0.09),t=3.32,P=0.001;(0.33±0.06)比(0.25±0.06),t=7.4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V 中3't-2'Ome-miR-21-5p水平在NSCLC42例0~Ⅱ期患者、56例腺癌患者、12例鳞癌患者中表达水平均升高,且腺癌和鳞癌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4±0.85)比(0.40±0.12),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V中3't-2'Ome-miR-21-5p、3't-2'Ome-miR-125a-5p水平及二者联合用于诊断NSCLC患者AUC 分别为 0.647(95%CI 0.550~0.743)、0.825(95%CI 0.756~0.894)和 0.860(95%C/0.797~0.923),敏感度分别为92.3%、80.0%、89.2%,特异度分别为46.4%、73.9%、78.3%.结论 NSCLC患者血清EV中存在2'Ome-miR-21-5p和2'Ome-miR-125a-5p水平变化,二者联合检测具备作为NSCLC患者辅助筛查分子标志物的潜能.

    非小细胞肺癌甲基化修饰微小核糖核酸分子标志物

    血浆外泌体lncNORAD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玉婷李冬孙祖俊
    872-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血浆外泌体lncNORAD在膀胱癌(BCa)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评价其作为肿瘤标志物对BCa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于2021年10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确诊的100例BCa患者作为患者组,其中男76例,女24例,年龄(71±10)岁.同时期纳入40例泌尿系统良性病变者作为良性疾病组,其中男33例,女7例,年龄(64±9)岁.以及7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包括男53名,女17名,年龄(45±12)岁.采用血浆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外泌体,应用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和蛋白免疫印迹对外泌体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表型鉴定;提取血浆外泌体中的总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浆外泌体lncNORAD的表达水平.在BCa患者组中以lncNORAD的相对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作为截断值,将BCa患者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并用x2检验比较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其对BCa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患者组血浆外泌体lncNORAD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和炎性对照组(P<0.001),且其高表达与TNM分期(P=0.001,x2=10.187)、淋巴结转移(P=0.003,x2=8.575)、肿瘤分级(P=0.006,x2=7.440)和核基质蛋白22(NMP22,x2=5.844)(P=0.016)密切相关;ROC分析表明,血浆外泌体lncNORAD诊断BC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8(95%CI 0.772~0.883),当外泌体lncNORAD与临床上常规标志物核基质蛋白22(NMP22)联合检测时诊断效能进一步提高(AUC=0.866,95%CI0.815~0.916).结论 BCa患者血浆外泌体中lncNORAD的表达上调与多个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具有成为BCa诊断标志物的潜力.

    外泌体膀胱癌长链非编码RNA诊断效能

    2021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CKD-EPI和欧洲肾脏功能联盟EKF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公式的临床应用评估

    沈逸枫朱晶杨静邵文琦...
    879-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2021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CKD-EPI)和欧洲肾脏功能联盟(EKF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公式在中国人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入组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排除年龄小于18岁、妊娠状态、肌肉相关疾病、超滤状态和透析患者后共660 078例,年龄58(44,68)岁,男性占56.51%(372 987/660 078),每人选取第一次肌酐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年龄、肌酐结果比较2021 CKD-EPI和EKFC公式与科室现用2009 CKD-EPI公式eGFRcr结果之间的差异(P1.)、人群分布改变,以及对慢性肾脏病(CKD)分期的影响.结果 2021 与 2009 CKD-EPI eGFRcr 结果相比,P10为 99.99%(R2=0.997),2021 CKD-EPI eGFRcr整体偏高 3.77(2.92,4.47)ml/(minx 1.73 m2).应用 2021CKD-EPI 公式后,86.42%(570 455/660 078)偏高且 CKD 分期一致,12.35%(81 514/660078)偏高而分期不同;1.23%(8 109/660 078)eGFRcr 结果偏低且分期一致.EKFC eGFRcr 与 2009 CKD-EPI eGFRcr 结果相比,P10为 89.79%(R2=0.976),EKFC eGFRcr总体偏低4.63(-2.22,-7.04)ml/(min×1.73 m2).应用 EKFC公式后,75.14%(495 992/660 078)eGFRcr结果偏低且分期一致,15.63%(103 161/660 078)人结果偏低而CKD分期不同;8.80%(58 077/660 078)eGFRcr结果偏高且分期一致,0.43%(2 848/660 078)结果偏高而CKD分期不同.结论 与2009 CKD-EPI eGFRcr结果相比,2021 CKD-EPI eGFRcr结果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中一致性好,结果整体略高;而EKFC eGFRcr与2009 CKD-EPI eGFRcr相比一致性较差,结果整体偏低.在判断患者CKD分期时,应考虑应用不同eGFR公式带来的影响.

    肾小球滤过率2021CKD-EPIeGFRcr公式EKFCeGFRcr公式2009CKD-EPIeGFRcr公式临床应用评估

    腺苷高半胱氨酸酶在戊型肝炎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严虹向泽陈佳琦江春...
    88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腺苷高半胱氨酸酶(AHCY)在戊型肝炎急性肝衰竭(HEV-ALF)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自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该病例对照研究收集HEV-ALF和急性戊型肝炎(AHE)患者各100例,患者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HEV-ALF组年龄(58.56±11.16)岁,男性71例.AHE组年龄(56.04±14.30)岁,男性61例.所有血清样本均在患者急性发病且未治疗前取得.首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析HEV-ALF和AHE患者的血清AHCY水平.其次比较不同器官衰竭数量和病情变化情况HEV-ALF患者的血清AHCY水平,根据器官衰竭数量将100例HEV-ALF患者分成器官衰竭2个组(n=58),器官衰竭3个组(n=24)和器官衰竭>3组(n=18),根据病情变化情况将100例患者分为病情好转组(n=49),病情波动组(n=37),病情恶化组(n=14).然后比较血清AHCY高水平组(n=50)和血清AHCY低水平组(n=50)的生存时间.最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去探究预测HEV-A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血清AHCY水平的预测力和决策力.结果 HEV-ALF患者的血清 AHCY 水平[326.92(295.37,385.84)pg/ml]高于 AHE 患者[222.88(188.04,246.7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217,P<0.001.器官衰竭2个组的血清AHCY水平低于器官衰竭3个组的血清AHCY水平[303.44(284.40,330.15)pg/m l 比 335.36(306.30,385.84)pg/ml,Z=-3.353,P=0.001];器官衰竭3个组的血清AHCY水平低于器官衰竭>3个组的血清AHCY水平[335.36(306.30,385.84)pg/ml比549.89(423.35,660.22)pg/ml,Z=-4.016,P<0.001].病情波动组的血清AHCY水平低于病情恶化组的血清 AHCY 水平[322.17(283.92,423.74)pg/ml 比 458.26(374.66,593.89)pg/ml,Z=-2.596,P=0.009].高血清AHCY水平组的生存时间低于低血清AHCY水平组[23.11(20.25,25.96)d比29.49(28.79,30.20)d,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AHCY水平和总胆红素水平是预测HEV-A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HCY:OR=1.008,95%CI 1.002-1.015,P=0.008;总胆红素:OR=1.011,95%CI 1.005-1.018,P=0.001).血清AHCY水平预测HEV-ALF患者30 d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2,敏感度90.00%,特异度93.75%.DCA发现血清AHCY水平对HEV-ALF患者30 d内死亡有较好决策力.结论 血清AHCY对于HEV-ALF患者有较高的预后价值,血清AHCY水平越高,HEV-ALF患者预后越差.

    肝炎,戊型肝功能衰竭,急性腺苷高半胱氨酸酶预后决策曲线分析

    基于术前常规检验指标建立预测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的模型

    董郭平陈辰卢旭东吴嘉莉...
    895-9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320例接受肝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包括性别、年龄及患者术前18项实验室指标.根据手术时间进行分组,训练组252例,术后发生与未发生肝衰的病例分别为62和190例,验证组68例,术后发生与未发生肝衰的病例分别为34和34例.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性别、年龄及术前18项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结果再逐步做多因素分析,确定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在训练组中,与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显著相关的指标包括年龄(P=0.016)、血小板(P=0.005)、前白蛋白(P<0.001)和碱性磷酸酶(P<0.001),结合这4个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列线图模型并绘制校准曲线,在训练组中列线图模型在预测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风险显示出良好的鉴别能力,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0.76~0.88),以0.264 6为最佳截断值,敏感度为73%,特异度为80%.在验证组中,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与训练组相当,曲线下面积为0.81(95%CI0.71~0.92),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77%.结论 术前血小板和前白蛋白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及高龄行肝切除术后易发生肝功能衰竭,应用术前检验数据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显示出良好的鉴别能力和准确性.

    肝癌肝切除肝衰竭血小板前白蛋白碱性磷酸酶Logistic回归列线图

    基于Lasso回归构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江鹏邓海燕彭甜甜关秀茹...
    902-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Lasso回归构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1日—11月30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18例CHB患者的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测结果和肝脏超声结果,基于R语言caret包将患者按7∶3比例为训练集(853例)和内部验证集(365例);纳入同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院区诊治的CHB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185例).采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变量筛选和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效用性.结果 年龄、血小板、γ-谷氨酰转移酶、前白蛋白、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作为CHB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预测变量(P<0.05),基于上述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4(95%CI0.910~0.959)和0.881(95%CI0.820~0.942).校准曲线拟合度良好(内部验证集P=0.881;外部验证集P=0.478).DCA显示模型临床效用较高.结论 年龄、血小板、γ-谷氨酰转移酶、前白蛋白、门腔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为CHB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风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和临床效用性.

    肝炎,乙型,慢性肝硬化预测模型

    血清代谢标志物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预测及诊断中的应用

    陈卓鹏尹彬彬丁丽婧陈雁...
    910-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血清代谢标志物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早期预测及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来自2018年11月1日至2020年3月30日入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出生队列研究的孕妇.回顾性选取100例GDM病例[GDM组,年龄(36.03±3.91)岁]以及临床信息匹配的150例非GDM孕妇[对照组,年龄(35.49±3.46)岁]作为研究对象,对在孕15~20周(GDM诊断之前,T1期)和孕24~28周(GDM诊断时期,T2期)冻存的空腹血清样本,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对GDM相关血清代谢小分子(1,5-脱水葡萄糖醇、3-羟基丁酸、苯丙氨酸及异亮氨酸等)进行靶向定量分析,以及代谢小分子组合对GDM的诊断/预测分析,并联合临床基本信息(年龄、孕周、体重指数)和空腹血糖(FPG)建立T1期的GDM早期预测模型和T2期的GDM诊断模型.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靶向定量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在T1期,GDM组的1,5-脱水葡萄糖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异亮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27),3-羟基丁酸及苯丙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代谢物联合对GDM的预测价值最高,AUC值0.670(95%CI 0.602~0.739),P<0.001;在T2期,GDM组的1,5-脱水葡萄糖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羟基丁酸及异亮氨酸高于对照组(P<0.05),苯丙氨酸在GDM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4种代谢物联合对GDM的诊断价值最高,AUC值0.717(95%CI0.651~0.783),P<0.001.4种代谢物与临床基本信息、常规生化指标联合建立的7种不同组合的GDM预测/诊断模型分析显示:T2期以FPG、BMI、孕前BMI、年龄、孕周、4种代谢物指标建立的GDM诊断模型的AUC值最佳,为0.794(95%CI0.736~0.851),P<0.001,敏感度为72%;T1期以相同指标建立的GDM预测模型的AUC值最佳为0.711(95%CI 0.646~0.776),P<0.001,敏感度为77%.结论 1,5-脱水葡萄糖醇、3-羟基丁酸、苯丙氨酸及异亮氨酸4个代谢小分子与常规生化指标(FPG)、临床信息(年龄、孕周、BMI)联合建立的T1期GDM预测模型和T2期GDM诊断模型显示出一定的临床预测/诊断效能.1,5-脱水葡萄糖醇、3-羟基丁酸、苯丙氨酸及异亮氨酸有作为GDM预测/诊断的候选标志物的潜力.

    妊娠期糖尿病代谢组学预测诊断血清代谢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