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转化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转化医学杂志
海军总医院
转化医学杂志

海军总医院

双月刊

2095-3097

zhuanhuayixue@sina.com

010-66958503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信息科

转化医学杂志/Journal Translational Medicine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转化医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批的国内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内的专业性期刊(CN 10-1042/R,ISSN 2095-3097),双月刊,每双月20日出刊。本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主办,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院士任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田光主任担任本刊主编,采用同行评议评审论文,面向全国各级医务工作者。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与克罗恩病患者内镜评分、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殷滋王修石彭绍贤
    203-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与克罗恩病患者内镜评分、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 年10 月—2022 年10 月收治的126 例克罗恩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简化克罗恩病活动指数将患者分入活动组(n =49)和缓解组(n =77),同时对患者进行克罗恩病国内标准内镜评分分级.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00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统计所有对象临床资料及入院时MPVL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MPVLR对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内镜评分轻度患者比较,重度和中度患者 MPVLR水平升高,且重度患者高于中度患者(P<0.05).与对照组比较,活动组和缓解组MPVLR水平升高,且活动组高于缓解组(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预测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度的AUC分别为 0.740、0.851,MPVLR预测的AUC为 0.915.活动组肛周病变、C反应蛋白>3 mg/L比例高于缓解组,而红细胞压积与平均红细胞体积低于缓解组(P<0.01).肛周病变、C反应蛋白、MPVLR是影响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高水平MPVLR能够影响克罗恩病患者的内镜评分分级和疾病活动度,检测MPVLR可能有助于确定克罗恩病的活动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克罗恩病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内镜评分疾病活动度肛周病变C反应蛋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危险因素

    hs-CRP、NT-proBNP及NAR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诊断价值分析

    贾蓉薛建华吴文上官晓雯...
    208-21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NAR)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 年6 月—2022 年9 月收治的ACS 71 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6 例作为对照组,并依照不同疾病类型和血管病变支数将研究组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各3 个亚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不同疾病类型和血管病变支数各3 个亚组hs-CRP、NT-proBNP及NAR,探讨hs-CRP、NT-proBNP及NAR单独或联合对ACS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hs-CRP、NT-proBNP及NAR均高于对照组;STEMI组、NSTEMI组和UAP组hs-CRP、NT-proBNP及NAR逐渐降低,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组hs-CRP、NT-proBNP及NAR逐渐升高(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hs-CRP、NT-proBNP和NAR单独或联合诊断AC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0.815、0.883 及0.914,三者联合诊断ACS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诊断(P<0.05,P<0.01).结论 hs-CRP、NT-proBNP及NAR三者联合对ACS的诊断价值较高.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疾病类型血管病变支数超敏C反应蛋白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诊断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及与改良aEEG评分和血清HMGB1、sICAM-1关系

    宋洁牛晓庆吴迎爽
    212-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及与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和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1)关系.方法 选取 2022 年 8 月—2023 年 8月收治的行亚低温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95 例,根据治疗后临床效果分为显效组(31 例)、有效组(50 例)和无效组(14 例)3 组,比较 3 组临床资料及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前后改良 aEEG 评分和血清 HMGB1、sICAM-1,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改良aEEG评分和血清HMGB1、sICAM-1 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治疗效果关系及对其预测价值.结果 无效组新生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乳酸和血清HMGB1、sICAM-1 高于显效组和有效组,改良aEEG评分低于显效组和有效组;有效组新生儿NSE、CRP、乳酸和血清HMGB1、sICAM-1 高于显效组,改良aEEG评分低于显效组(P<0.05).NSE、CRP、乳酸、改良aEEG评分和血清HMGB1、sICAM-1 为影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1,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亚低温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改良aEEG评分升高,血清HMGB1 和sICAM-1 降低(P<0.01).改良aEEG评分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效果呈正相关,血清HMGB1 和sICAM-1 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效果呈负相关(P<0.01).改良aEEG评分和血清HMGB1、sICAM-1 单项预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准确度低于三项联合(P<0.05).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后改良aEEG评分升高,血清HMGB1 和sICAM-1 降低,且与治疗效果相关,三项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有较高预测价值.

    缺氧缺血,脑新生儿亚低温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基于高频超声定量参数及临床相关资料构建早产儿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发病预测模型

    王莉娟韦馨郑红
    218-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高频超声定量参数及临床相关资料构建早产儿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BAV)发病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86 例BAV早产儿作为研究组,按照1︰1 比例选取86 例无BAV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统计2 组临床资料、高频超声定量参数及表现,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 种模型预测早产儿BAV发病的效能.结果 2 组早产儿25-羟基维生素D、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家族史、高频超声主动脉瓣正向最大血流速度(Vmax)、高频超声跨瓣压差、高频超声主动脉瓣狭窄、高频超声主动脉瓣反流、高频超声主动脉受累扩张及早产儿母亲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早产儿BAV发病预警模型,根据平均准确度下降程度进行重要性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早产儿高频超声Vmax、高频超声跨瓣压差、高频超声主动脉瓣狭窄、H-FABP、cTnI、家族史,该模型预测早产儿BAV发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敏感度为0.954,特异度为0.9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早产儿高频超声Vmax、高频超声跨瓣压差、高频超声主动脉狭窄及H-FABP、家族史、cTnI是早产儿BAV发病的影响因素(P<0.01),据此构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模型预测早产儿BAV发病的AUC为0.924,敏感度为0.919,特异度为0.930.结论 基于高频超声定量参数及临床相关资料构建早产儿BAV发病预警模型具有可行性,且预测效能良好,能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主动脉瓣疾病早产儿高频超声随机森林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预测效能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炎性小体NLRP3表达及与颅内动脉血栓病理成分、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陈晓凡武婧月王小琴薛茜...
    224-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炎性小体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LRP3)表达,并分析其与颅内动脉血栓病理成分、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 年1-12 月收治的92 例ACI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92 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NLRP3 mRNA、蛋白及血清水平.观察组行机械取栓治疗,采用HE染色法半定量分析血栓取出物,并分为红细胞富集血栓者、纤维蛋白富集血栓者.比较不同组别、不同血栓病理成分、不同预后患者外周血炎性小体NLRP3 水平,分析其与血栓病理成分相关性及对预后不良风险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NLRP3 mRNA、蛋白表达及血清水平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富集血栓者高于纤维蛋白富集血栓者,且与红细胞富集血栓呈正相关(P<0.05,P<0.01);预后不良者NLRP3 mRNA、蛋白表达及血清水平高于预后良好者(P<0.01);NLRP3 mRNA、蛋白高表达及血清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分别是低表达、低水平患者的2.182、2.500、2.182 倍(P<0.05).结论 ACI患者外周血炎性小体NLRP3 水平升高,且与颅内动脉红细胞富集血栓相关,可增加预后不良发生风险.

    脑梗死炎性小体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血栓形成病理成分机械取栓预后

    颈前微切口腔镜手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疗效、凝血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

    年建泽包召玉
    230-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颈前微切口腔镜手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疗效及对凝血、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 年1 月—2022 年11 月收治的DTC 168 例,根据术式分为研究组 87 例和对照组 81 例.研究组采用颈前微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比较2 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炎性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及切口美观度.结果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短,淋巴结清扫数目则较对照组多,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短于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术前,但研究组APTT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2 组术后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年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及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前微切口腔镜手术治疗DTC效果较好,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切口美观.

    分化型甲状腺癌颈前微切口腔镜手术甲状腺切除术颈淋巴结清扫术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预后

    二氧化锆髓腔固位冠修复低(牙合)龈距磨牙的临床效果

    章雯庞敏张海帆杜劲英...
    235-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二氧化锆髓腔固位冠修复低(牙合)龈距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20 年1 月—2022 年 1 月就诊的46 例(50 颗)根管治疗后的低(牙合)龈距磨牙采用二氧化锆髓腔固位冠修复.分别于修复完成后 1、6、12 个月复查,对修复体完整性、邻接紧密度、边缘密合情况、基牙情况、牙周状况及修复体松动或脱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1个月复查,50 颗磨牙修复后各项评价指标均达到临床可接受水平.6 个月复查,6 颗患牙牙龈轻度充血,修复体及基牙牙体无异常.12 个月复查,仅2 颗患牙修复体邻接关系欠佳;2 颗患牙牙龈轻度充血,未发现修复体及基牙牙体问题.结论 对根管治疗后的低(牙合)龈距磨牙采用二氧化锆髓腔固位冠修复既可保护牙体避免折裂,又可提升黏结效果且兼具美观,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二氧化锆髓腔固位冠低(牙合)龈距磨牙根管治疗修复整体外形邻接紧密度

    强脉冲光联合右旋糖酐70甘油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病效果

    刘施宇钟森全
    239-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联合右旋糖酐 70 甘油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4月—2023 年3 月收治的干眼病124 例,均接受右旋糖酐70 甘油滴眼液治疗,并于就诊当天和治疗第 1、3、7 周各行 1次强脉冲光治疗.比较患者不同时间泪膜稳定性、眼表情况、睑板腺功能、视觉质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就诊当天比较,治疗第1、3、7 周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斯特列尔比均升高,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MGYSS)及客观散射指数均下降;且治疗第3、7 周患者BUT高于第1 周,治疗第7 周患者OSDI低于第1 周和第3 周,治疗第 3 和 7 周患者MGYSS低于治疗第 1 周(P<0.05).与就诊当天(98/124,79.03%)比较,治疗第1、3、7 周(110/124,88.71%;113/124,91.13%;115/124,92.74%)患者总有效率均升高(P<0.05).就诊当天和治疗第 1、3、7 周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脉冲光联合右旋糖酐70 甘油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病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泪膜稳定性、眼表情况、睑板腺情况和视觉质量.

    强脉冲光右旋糖酐70甘油滴眼液干眼病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眼表疾病指数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斯特列尔比

    二甲双胍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围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艳李娜赵冰英王京贤...
    244-247,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阿戈美拉汀在围绝经期女性 2 型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2 型糖尿病共病抑郁200 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 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联合文拉法辛治疗,研究组应用二甲双胍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观察2 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卵巢功能、睡眠、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4、28、42 d,研究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雌二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项睡眠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0%(8/100)]低于对照组[25.0%(25/100)](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围绝经期女性 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可改善卵巢功能及睡眠,减轻抑郁情绪,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

    围绝经期糖尿病,2抑郁阿戈美拉汀二甲双胍卵泡刺激素生活质量睡眠

    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铂类药物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影响

    查镜娟郑晓霆吴生保
    248-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铂类药物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等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6 月—2023 年6 月收治的晚期宫颈癌80 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 组各40 例.观察组给予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铂类药物化疗,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和铂类药物化疗.比较 2组治疗4 个疗程临床效果,治疗前和治疗2、4 个疗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人白细胞抗原-G(HLA-G)、免疫功能(CD4 +、CD3 +、CD4 +/CD8 +),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2.50%(33/40)高于对照组 62.50%(25/40)(P<0.05).治疗 2 和 4 个疗程,2 组 CEA、CA125、SCC-Ag、TSGF和VEGF、TGF-β1、HLA-G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 组CD4 +、CD3 +、CD4 +/CD8 +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过程中,2 组各项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铂类药物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效果可靠,可下调血清肿瘤标志物和VEGF、TGF-β1、HLA-G水平,稳定机体免疫,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宫颈肿瘤晚期信迪利单抗紫杉醇铂类药物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