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孕产妇胎膜早破并发生殖道感染与miR-125、GRO-α和MCP-1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李广华喻佳朱林英龚水萍...
    1539-1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产妇胎膜早破并发生殖道感染与微小RNA-125(miR-125)、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301例胎膜早破孕产妇为研究组,根据孕产妇胎膜早破并发生殖道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病例数分别为:61例、240例;另选取同期非胎膜早破健康孕妇322名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外周血miR-125、GRO-α、MCP-1水平.采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孕产妇胎膜早破并发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周<35周、破膜时间≥12 h、产后出血、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均是孕产妇胎膜早破并发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OR=2.056;2.113;2.004;2.275;1.954,P<0.05);研究组 miR-125、GRO-α、MCP-1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miR-125、GRO-α、MCP-1表达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miR-125、GRO-α、MCP-1在孕产妇胎膜早破并发生殖道感染患者中呈高表达;孕周<35周、破膜时间≥12 h、产后出血、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均是孕产妇胎膜早破并发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

    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微小RNA-125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影响因素

    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冯小平赵红利王俭李艳...
    1543-1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658例2022年1月-2022年12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33例和非感染组625例,统计剖宫产患者术后产褥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剖宫产患者术后产褥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感染预测模型,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 剖宫产患者术后产褥感染发生率为5.02%,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比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产后出血、有产前生殖道感染、有胎膜早破均是剖宫产患者术后产褥感染的影响因素(OR=7.078、8.071、8.338,P<0.05),构建的剖宫产患者术后产褥感染风险模型:Logit(P)=-4.068+产后出血×1.957+产前生殖道感染× 2.088+胎膜早破× 2.121,按照诊断概率Logit(P)绘制剖宫产患者术后产褥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当Logit(P)>0.1时,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94,95%CI为0.709~0.878.模型诊断敏感度为81.80%,特异度为72.40%.结论 剖宫产患者术后产褥感染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感染占比较高;产后出血、产前生殖道感染和胎膜早破均是剖宫产患者术后产褥感染的影响因素.

    剖宫产产褥感染病原菌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

    2017-2022年武汉地区儿童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聂丽罗万军邓颖周倩...
    1548-1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7-2022年武汉地区儿童流感的流行特征,为儿童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流感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2022年武汉地区儿童流感流行病学 及不同毒株的流行特征.结果 2017-2022年门急诊病例中流感样病例(ILI)分别占6.35%、1.69%、3.77%、2.8%、0.43%和0.23%,各年度ILI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 368.853,P<0.001);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6 095份,检出阳性730份,检出率为11.98%,其中2017年最高(20.89%),2021年最低(5.75%),各年度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8.340,P<0.001);季H3阳性率(268,36.71%)>Victoria(241,33.01%)>新甲 H1(193,26.44%)>Yamagata(28,3.84%);2017-2019 年,Victoria、Yamagata、季 H3和新甲H1呈现交替流行态势,2020-2022年Victoria和季H3是主要的流行毒株,2021年全年仅检出Victoria一种毒株.结论 武汉地区儿童流感呈季节性流行,不同亚型毒株共存或交替成为优势毒株,学生群体中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是流感防控重点.

    监测流感病毒流行特征儿童武汉地区

    下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患儿发生重症的危险因素及与CD226基因多态性的关联

    马忠正康伟莉石和丝张宁宁...
    1554-1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下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患儿发生重症的危险因素及与CD226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4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下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患儿为研究组,其中下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重症患儿51例为重症组、下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轻症患儿65例为轻症组,另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体检儿童138名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下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患儿发生重症的危险因素,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入组研究对象CD226基因多态性.结果 年龄小、秋冬季节、合并基础疾病、户外运动<1.5 h/d和挑食或偏食均为下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患儿发生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10、2.259、2.330、2.079 和 2.212,P<0.05);研究组 CD226 基因 rs727088 位点GG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次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症组CD226基因rs727088位点GG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次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 年龄小、秋冬季节、有基础疾病、户外运动<1.5h/d、挑食或偏食均为下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患儿发生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CD226基因多态性也与下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下呼吸道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感染CD226危险因素基因多态性

    2020-2022年呼和浩特市某哨点监测医院5岁以下儿童腹泻监测报告

    邬倩张宇耕云瑞涛
    1558-1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呼和浩特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及流行病学特征,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5岁以下因腹泻住院儿童的粪便标本与个案信息,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对粪便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肠道腺病毒等可引发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检测,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26份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粪便标本中,110份标本检出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总检出率为21.10%,其中,轮状病毒检出率为7.80%,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0.46%,札如病毒检出率为0.95%,腺病毒检出率为1.90%;诺如病毒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x2=3.869,P=0.049);除腺病毒外,不同年份轮状病毒(x2=14.209,P<0.001)、诺如病毒(x2=13.555,P<0.001)和札如病毒(x2=6.376,P=0.024)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是呼和浩特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主要病原体,感染高峰期易出现在寒冷季节,多发于>10~≤20月龄段,诺如病毒男童病毒检出率高于女童.

    儿童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腹泻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

    郑州市41所医院"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改进现况调查

    阎颖刘琛王文文郑方兰...
    1563-1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郑州市"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简称"专项行动")的管理模式与改进现况.方法 2023年12月1-5日对郑州市开展"专项行动"的41所医院进行网络调查,对哨点医院与非哨点医院"专项行动"管理现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比"专项行动"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差异.结果 78.05%的医院成立了"专项行动"专家组,管理的薄弱环节为"安排感染/感控科室人员到微生物实验室轮转或学习",哨点医院为25.00%,非哨点医院为21.21%;"专项行动"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为60.27%(473262/785298),达到目标值,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74.04%(8158/11019)和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92.03%(10610/11529),均未达到目标值;"专项行动"后不同级别、不同类别、不同性质医院的三个送检率指标均高于"专项行动"前(P<0.05).结论 "专项行动"初见成效,能够有效规范管理模式,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各项指标,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检验项目及标本质控方面的同质化管理.

    抗菌药物治疗病原学送检郑州市医院改进目标

    基于FMEA方法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关键环节识别

    肖佳庆任慧迟洋张馨心...
    1569-1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失效模式与效用分析(FMEA)方法,找出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的关键环节,以降低不合理用药风险,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头脑风暴与文献分析法,分析送检步骤,列出工作流程风险清单,运用风险评价,识别高风险步骤及流程,采用FMEA方法确定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的潜在失效模式,对高风险步骤及输入流程进行风险评估,计算风险优先(RPN)值,最终找出关键环节.结果 FMEA分析显示,RPN值总体排名前5的关键环节分别是信息系统提示、医生送检意识、医生对于送检指征把握、实验室开展的检测项目覆盖范围、行政管理部门及临床科室质控;此外,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也分别找出了对应的关键环节.结论 运用FMEA方法,能够精准、科学地找出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的关键环节,使得该工作管理有的放矢.针对关键环节,可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形成规范.

    失效模式与效用分析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风险评估关键环节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预测模型构建

    谭芬叶赵蓓陈亚男张广慧...
    1575-1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菌(MDR)感染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并构建分险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98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检出MDR情况,分为MDR感染组42例、MDR未感染组556例,分析检出的MDR菌株分布及MDR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 598例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共检出42株MDR,MDR感染发生率7.02%;高龄、留置导管、住院时间≥10 d、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MDR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据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经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有较好的拟合优度(x2=5.785,P=0.671);校准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接近,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校准和预测能力;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02,95%CI为0.616~0.788.模型诊断敏感度为70.00%,特异度为77.50%,提示模型区分度较好.结论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MDR感染临床发生率较高,引起MDR感染危险因素较多,据筛选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列线图

    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测模型构建

    朱琳黄慧沈艳刘小琴...
    1579-1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统计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343例急诊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51例)和非感染组(292例).统计医院感染患者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特点;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急诊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343例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4.87%(51/34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占比最高,占比为33.33%,手术切口和胃肠道感染占比次之,占比均为15.69%;51例急诊重症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3株(55.93%),革兰阳性菌19株(32.20%),真菌7株(11.86%);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大量抗菌药物或激素、有多病变部位、有侵入性操作、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留置尿管是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2.549、3.274、2.050、2.802、2.230,P<0.05),按照诊断概率Logit(P)绘制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ROC曲线,当Logit(P)>0.09时,AUC值为0.705,95%CI为0.632~0.777,模型诊断敏感度为88.26%,特异度为70.51%.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为急诊重症患者中占比较高的感染类型之一,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感染病原菌,应用大量抗菌药物或激素、多病变部位、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留置尿管与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密切相关,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价值高.

    医院感染急诊重症病原菌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武燕师璟陆伟锋武晓圆...
    1584-1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山西省汾阳医院接受治疗的HD患者24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发生CVC-RI的患者纳入感染组(40例),未发生CVC-RI的患者纳入非感染组(200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HD患者CVC-RI的危险因素分析,并进行预测模型构建,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D患者CVC-RI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临时导管(P<0.05),全血Hb水平≥90 g/L是HD患者CVC-RI的保护因素(P<0.05);构建的回归方程模型:Logit(P)=-1.872+导管类型×1.191+合并糖尿病× 1.403-全血Hb水平× 2.041,ROC 曲线分析显示,当 Logit(P)>0.226 时,曲线下面积(AUC)值为 0.837,95%CI 为 0.773~0.900,诊断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68.50%.结论 HD患者CVC-RI的危险因素包括临时导管、合并糖尿病,而全血Hb水平≥90 g/L是HD患者CVC-RI的保护因素,临床可据此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