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RAPD在肺炎克雷伯菌及产酸克雷伯菌分型中的应用

    向琳陈雨珊晏嘉徐令清...
    2881-2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在肺炎克雷伯菌及产酸克雷伯菌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10月清远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产酸克雷伯菌22株、肺炎克雷伯菌74株,通过筛选模板、单引物、RAPD反应体系及扩增参数、双引物,构建克雷伯菌分型体系,后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仪器间、扩增批次内(间)重复性实验。对96株已知克雷伯菌确定分型相似度标准,运用NTsys 2。10软件构建遗传距离聚类图。结果 煮沸提取基因组DNA满足实验需要,可在—20℃、60d条件下稳定保存;筛选出7条单引物用于双引物配对组合,最佳双引物反应体系为:引物各1 µl,模板DNA 0。75 μl,2×PCR Taq Mix 9 μl,ddH2O 8。25 μl;最佳扩增参数为Tm=38 ℃,退火40 s,循环30次;重复性实验获得的RAPD图谱结果基本一致。分型效果最好的双引物组合为RAPD1+M13,该引物组合可在86%的相似度下区分肺炎克雷伯菌与产酸克雷伯菌的差异,将96株克雷伯菌分为40种亚型。结论 上述双引物组合可初步用于RAPD对肺炎克雷伯菌及产酸克雷伯菌的种间分型,操作简便,具有较好重复性和稳定性,对病原微生物的分子流行病学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细菌分型技术

    鱼腥草素钠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和毒力的降低作用及其机制

    赵赟安赵一铮沈琪陈娇丽...
    2887-2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鱼腥草素钠(SH)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和毒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2022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明确ST型、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菌株对亚胺培南(IP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IPM),综合耐药基因、ST分型和耐药表型结果筛选不同类型CRKP;PCR检测黏液表型调控基因(rpmA、rpmA2)、气杆菌素合成基因(iuc A)、沙门菌素合成基因(iro B)和荚膜分型基因(wzi),筛选不同荚膜分型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K-B纸片法联合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SH作用前后CRKP对IPM的耐药性变化。血清杀菌实验和离心实验分析SH作用前后hvKP毒力及黏液产量变化。逆转录定量PCR(qRT-PCR)分析碳青霉烯耐药基因(bla KPC、bla NDM)和毒力基因(galF)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10株CRKP作为耐药性实验菌株,具有高中低三种耐药表型,9种ST型,携带有bla KPC-2,bla NDM-1,bla NDM-5不同耐药基因;7株不同荚膜分型hvKP联合标准hvKP(NUTH-K2044)作为毒力实验菌株;微量肉汤稀释法结果显示,SH作用后CRKP菌株的MICIPM降低至原来的1/4~1/2,K-B纸片法显示抑菌圈明显扩大;血清杀菌实验结果表明SH作用后hvKP在血清中的存活率降低(P<0。05),离心实验发现SH能抑制hvKP菌株黏液的产生;qRT-PCR定量结果证明SH能抑制bla KPC、bla NDM、galF基因mRNA的表达(P<0。05)。结论 SH通过抑制耐药基因、毒力基因表达和黏液的合成,进而降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毒力。

    鱼腥草素钠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毒力

    肠道定植和感染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株监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温鸿夏小琴金小亚陈栎江...
    2894-2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肠道定植和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流行病学特征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探索适合临床实际且能有效降低CRKP流行和感染的防控策略。方法 筛选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2022年的CRKP肠道定植患者,分析比较仅定植和定植后发生医院感染人群的临床特征和感染危险因素。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CRKP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包括碳青霉烯酶型、毒力基因表型、荚膜血清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制订落实符合医院实际的CRKP肠道监测和感染防控改进策略,持续性监测CRKP肠道定植率、检出率和医院感染率等数据,确保CRKP医院全流程管理和防控有成效。结果 46例CRKP定植患者中有16例(34。78%)发生医院感染;昏迷(OR=9。000,95%CI:1。922~42。139,P=0。005)和使用糖皮质激素(OR=0。115,95%CI:0。013~0。995,P=0。005)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CRKP菌株耐药水平高,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100%敏感;菌株主要携带bla KPC-2碳青霉烯酶基因,荚膜血清型以K14和K64为主,毒力基因rmpA在感染患者中携带率较高(P<0。05),多位点序列分型主要以ST11和ST15为主;有效改进CRKP感染防控措施,包括组织管理、肠道精准筛查及信息化管理等;医院CRKP感染防控成效显著,肠道筛查阳性率、CRKP检出率、CRKP医院感染率均持续下降(P<0。05)。结论 CRKP肠道定植患者存在因各种诊疗中感染危险因素的作用而发生肠道外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定植和医院感染菌株在毒力方面存在差异。改进的肠道精准筛查和信息化全流程管理等防控策略可有效降低CRKP的传播流行和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定植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同源性

    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差异代谢组学分析

    范子旭李星男王占黎靳敏...
    2901-29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健康人群、布鲁氏菌病患者与治疗组的血清代谢组分,筛选突出的差异性代谢物,探讨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信息及参与的生物途径。方法 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代谢物,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200次置换检验等多元统计方法筛选差异生物标记物,并利用KEGG数据库对筛选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注释和通路富集。结果 在正常人群和患病组比较中,共鉴定到128个差异代谢物,其中44个上调,84个下调;在患病组和治疗组比较中,共鉴定到180个差异代谢物,其中,41个上调,139个下调。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在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D-氨基酸代谢、咖啡因代谢、赖氨酸降解等途径。布鲁氏菌病患者经三联抗菌药物治疗后,显示回调的有谷氨酸、棕榈酸、次黄嘌呤、十五烷酸、烟酰胺等18个关键差异代谢物,考虑可作为诊断及治疗布鲁氏菌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中的差异代谢物,为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布鲁氏菌病代谢组学血清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耐药性及其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

    高良玉倪永丰张良兵林斌斌...
    2908-2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耐药性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通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0例行机械通气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同期41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统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耐药性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外周血PI3K mRNA、AKT mRNA表达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上指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7株,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83。33%)和氨苄西林(100。00%)耐药率较高,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91。67%)和氨苄西林(100。00%)耐药率较高,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90。91%)和哌拉西林(100。00%)耐药率较高,而两者均对庆大霉素较敏感;研究组外周血 PI3K mRNA、AKT mRNA 为 3。14±0。99、2。56±0。85 均高于对照组(P<0。05);PI3K mRNA、AKT mR-NA联合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后PI3K/AKT通路被激活,联合检测外周血PI3K mRNA、AKT mRNA有助于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耐药性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诊断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机械通气患者口腔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联

    唐兰邹德庆陈文婷李育林...
    2913-2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患者口腔生物多样性及其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关联。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非下呼吸道感染组(对照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组与VAP组,各6例。于患者口腔护理前行口咽部标本采样,后进行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其口腔微生物。结果 物种分析结果显示,在门与属分类水平上,CAP与VAP患者口腔微生物群落优势物种的组成相似;Chao1与Shannon指数显示对照组口腔微生物多样性与丰富度均高于CAP与VAP组患者(P<0。05);对照组、CAP组与VAP组患者组间样本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P患者中丰富度较高且有差异的是链球菌属、金氏菌属、埃希氏杆菌属与不动杆菌属;VAP患者中丰富度较高且有差异的是棒状杆菌属、大芬戈尔德菌属与斯内氏属(P<0。05);CAP与VAP患者痰培养出鲍氏不动杆菌与溶血不动杆菌等致病菌。结论 机械通气肺炎患者口腔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降低,其中鲍氏不动杆菌与溶血不动杆菌感染可能与口腔中不动杆菌属丰富度高有关,口腔微生物组成模式分析可能利于VAP预测。

    机械通气16S核糖体RNA生物多样性分析口腔菌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度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患者Treg和IL-9与TGF-β水平及其预测价值

    王瑞姜仁涛刘延丽李丛丛...
    2919-2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调节性T细胞(Treg)、白细胞介素-9(IL-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3月山东东营市中医院收治的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61例)和未感染组(137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外周血Treg、IL-9、TGF-β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reg及IL-9、TGF-β联合检测对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感染组年龄、合并糖尿病比例、低蛋白血症比例及外周血Treg、血清IL-9、TGF-β高于未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reg及血清IL-9、TGF-β联合诊断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高于外周血Treg及血清IL-9、TGF-β单独检测(0。794、0。808、0。806,P<0。05)。结论 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部感染与年龄、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及外周血Treg、血清IL-9、TGF-β水平偏高有关,且外周血Treg及血清IL-9、TGF-β水平联合检测对重度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更高。

    支气管哮喘重度肺部感染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9转化生长因子-β诊断价值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其血清HIF-1α、HMGB1和TLR4/NF-κB信号通路的预测价值

    陈燕赵宗波郁晓丹顾洋...
    2923-2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其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水平。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33例)和非感染组(47例),统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特点,比较两组血清HIF-1α、HMGB1和TLR4/NF-κB信号通路指标水平,分析血清HIF-1α、HMGB1和TLR4/NF-κB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33例缺血性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株,革兰阳性菌16株,真菌2株,以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感染组血清HIF-1α、HMGB1、TLR4和NF-κB分别为(53。81±9。75)ng/ml、(8。69±2。44)ng/ml、3。07±0。87 和 2。14±0。72 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清 HIF-1α、HMGB1和TLR4/NF-κB信号通路指标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主要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血清HIF-1α、HMGB1和TLR4/NF-κB信号通路指标联合的预测价值较好。

    缺血性脑卒中肺部感染病原菌缺氧诱导因子-1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预测价值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FcγRⅡA基因多态性及血清CD64和HNL与PDW的预测价值

    于巧张静姚姗姗李彦...
    2928-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后感染Fcγ受体ⅡA(FcγRⅡ A)基因多态性及血清CD64、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青岛市中医院收治的AML化疗患者161例,根据化疗后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62例)和未感染组(99例);统计AML患者化疗后感染的病原菌;检测血清CD64、HNL、PDW水平;比较两组血清CD64、HNL、PDW水平及其对AML患者化疗后感染的诊断价值;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两组患者FcγRⅡ A基因多态性。结果 AML化疗后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株,革兰阳性菌21株,真菌6株,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感染组血清CD64、HNL和PDW分别为(80。65±26。22)%、(90。52±30。16)ng/ml 和(12。39±4。10)%高于未感染组(P<0。05);CD64、HNL、PDW 及其联合检测诊断AML患者化疗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0。733、0。773和0。935;联合诊断的AUC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感染组FcγR Ⅱ A基因R131位点GG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1。94%、62。10%高于未感染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7。74%、37。90%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AML患者化疗后感染多为革兰阴性菌,且化疗后感染发生后CD64、HNL、PDW呈高表达,联合检测CD64、HNL、PDW有助于诊断AML患者化疗后感染;FcγRⅡ A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AML患者化疗后感染。

    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感染病原菌Fcγ受体ⅡA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血小板分布宽度基因多态性预测价值

    肝衰竭并发感染病原菌CD14和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及其诊断价值

    侯冬藏秦甜平春荣阮晓曼...
    2933-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肝衰竭患者伴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和CD14+CD16+单核细胞与合并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24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78例患者并发感染设为感染组,未感染患者设为未感染组;分析肝衰竭伴感染患者感染部位、病原菌情况,比较两组患者CD14和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14和CD14+CD16+单核细胞对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衰竭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2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革兰阴性菌174株,真菌14株,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感染组外周血CD14和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分别为(43。45±12。46)mg/L和(11。17±2。26)%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CD14和CD14+CD16+单核细胞诊断肝衰竭患者发生感染的截断值分别为15。64 mg/L、9。76%,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4、0。849。结论 肝衰竭患者易伴发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中感染患者外周血CD14和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均高表达,对于感染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肝衰竭感染病原菌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CD16+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