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伴消化道症状特发性矮小症患儿Hp感染及其与血循环ghrelin、RX-1和瘦素水平的关系

    宋苗苗宫蕾赵彬江忠...
    42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伴消化道症状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与血循环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硫氧还蛋白1(TRX-1)和瘦素(LP)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伴消化道症状特发性矮小症患儿127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患儿Hp感染情况及其与胃黏膜病变程度及炎症活动度的关系,并分析Hp感染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根据Hp感染情况将患儿分为感染组56例及未感染组71例,分析ghrelin、TRX-1和LP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及其与Hp感染程度的相关性;感染组均给予Hp根除治疗,根据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联合检测对临床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 胃黏膜中、重度病变感染率高于无病变或轻度病变,中、重度炎症活动度的感染率高于无或轻度炎症活动度,家族成员有Hp感染患儿的感染率高于无Hp感染患儿(P<0。05);感染组身高、生长速率及生长抑素水平低于未感染组,体质量小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血循环gh-relin低于未感染组,血清TRX-1和LP高于未感染组(P<0。05);各指标联合检测诊断Hp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大于血循环ghrelin、TRX-1和LP单独检测(P<0。05);血循环ghrelin与Hp感染C14-BUT值呈负相关,TRX-1和LP水平与Hp感染C14-BUT值呈正相关(r=-0。774、0。672、0。587,P<0。05);有效组治疗后血循环ghrelin水平高于无效组,血清TRX-1和LP低于无效组(P<0。05);各指标联合检测评估Hp治疗效果的AUC值大于血循环ghrelin、TRX-1和LP单独检测(P<0。05)。结论 伴消化道症状特发性矮小症患儿Hp感染情况与胃黏膜病变程度及炎症活动度有关,血清ghrelin、TRX-1和LP联合检测对Hp感染及Hp根治效果具有诊断评估价值,且各血清指标变化与Hp感染程度相关。

    儿童特发性矮小症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道症状生长激素释放肽硫氧还蛋白1瘦素

    早产儿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及其影响因素

    卢婉婷施春兰林志鹏洪雅芳...
    426-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早产儿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泉州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的资料,采用递归系统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早产儿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1 205例早产儿,医院感染124例,感染率为10。29%;经倾向指数匹配法共成功匹配121对;早产儿医院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住院天数中位数分别为34 d和7 d,医院感染组较非医院感染组住院时间延长27 d(P<0。001);医院感染组住院费用中位数为39 636。94元,非医院感染组为8 982。02元,医院感染组住院费用较非医院感染组多支出30 654。92元(P<0。001);在增加的费用中,以药费、治疗费和检查费为主;出生体质量对早产儿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既存在直接效应又存在间接效应,影响最大;住院天数、胃管留置和气管插管仅有直接效应;胎龄和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仅有间接效应。结论 临床实践中需重点关注出生体质量<1 500 g和胎龄<32周的早产儿、尽可能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侵入性操作、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从而控制住院费用,减少患儿经济负担。

    早产儿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递归系统模型影响因素影响效应

    医院感染风险分层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路宁维党晓茹梁沛枫阚天燕...
    432-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医院-临床科室2个层面、高风险科室-高风险指标2个维度的医院感染风险分层评估体系并应用。方法 首先采用文献调研法、头脑风暴法、风险图分析法(鱼骨图)从整体层面对临床科室进行风险识别,确定风险点、风险指标及其权重系数。根据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不易探测度和当前管理体系完整性4个维度建立矩阵,进行风险分析。计算风险分值,采用百分位数法,根据不同风险分值分别从临床科室和风险指标2个维度划分不同风险组。针对风险分值最高的临床科室,由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开展科室的风险评估,列出高风险失效原因并制定改进方案。针对风险分值最高的风险指标,构建基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COSO-ERM)的风险管理体系。结果 32个临床科室纳入风险评估范围,列出7项风险点和21项风险指标;将临床科室划分为6个风险组,ICU的风险分值最高,采用FMEA管理工具ICU共列出5个高风险失效原因,制定22个对策。将风险指标划分为4个风险组,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风险分值最高,基于COSO-ERM框架构建的三级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39个。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风险分层评估体系,能科学明确和有效管理医院高风险科室、高风险指标,从而前移感染控制关口,做到精准感控。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矩阵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2020-2022年苏州市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测平台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监测报告

    宋晓超乔美珍丁蔚朱书开...
    438-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20-2022年苏州市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测平台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监测数据。方法 对2020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测平台51所医院的CLABSI发病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2022年共发生CLABSI 1 903例次,发病率为0。332‰,其中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P<0。05);三级综合医院发病率高于专科医院;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 268株,以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病原菌分布较为一致;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鲍氏不动杆菌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仅对替加环素较为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3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53。39%;表皮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为47。33%~73。08%。结论 本市不同等级和类别医院的CLABSI流行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应结合当地监测资料及时初始经验用药有效控制感染和减缓其传播。

    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医院感染监测平台多药耐药菌耐药性苏州市

    循证策略叠加预见性管理防控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陈洁琼陈瑜许兆军徐畅...
    44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策略叠加预见性管理在防控ICU多药耐药菌(MDRO)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宁波市第二医院ICU收治的68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6月-2021年5收治的1 576例患者为干预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MDRO感染防控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策略叠加预见性管理;EBSCPM包括ICU病房分区、环境MDRO监测、使用2%洗必泰湿巾清洁皮肤、使用过氧化氢喷雾剂消毒病房、手部卫生严格检查、MDRO监测"临界"标记以及电子显示感染控制信息;比较两组患者MDRO感染率、医院感染率、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及环境MDRO检出率。结果 干预组MDRO感染率、医院感染率和环境MDRO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接触隔离措施落实率、实施接触隔离时间、手卫生依从性和准确性均提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循证策略叠加预见性管理与ICU患者较低的医院感染和MDRO感染率相关(医院感染:OR=0。44,95%CI:0。35~0。55,P<0。001;MDRO 感染:OR=0。35,95%CI:0。27~0。44,P<0。001)。结论 应用循证策略叠加预见性管理与ICU患者MDRO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改善有关。

    循证策略预见性管理重症监护病房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贵州省203家医疗机构开展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调查

    李家丽姚尧查筑红陈敏...
    449-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省203家医疗机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方法 通过质控中心平台发放调查问卷,对调查期内参与问卷调查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合格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到合格问卷203份,一半以上医院专业人员配置达不到相关要求;三级医院、综合医院、公立医院送检率指标获取力分别高于二级医院、专科医院、民营医院(P<0。05);能获取数据的医院中,三级医院通过信息系统获取数据比例高于二级医院,专科医院通过手工获取数据比例高于综合医院(P<0。05);统计送检率时,不同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病原学送检时间获取值不一致,病原学结果的有效期限也选择不一,多数医院对数据准确性存在疑问;参与调查的医院信息系统不同功能配置在37。24%~77。24%之间;不能获取数据的医院其最主要原因考虑为采集数据难度大(70。69%)或相关人员配备不足(51。72%);能获取数据的医院在改进上存在最多的困难是人员(69。65%)和硬件方面(66。21%)。结论 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医院之间送检率数据获取和管理存在差异;同时,数据获取的能力和质量有待提升,也亟需同质规范数据提取过程。通过提高信息化建设程度、增加人员数量,可提高贵州省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抗菌药物病原菌医院感染管理调查问卷

    医院感染诊断病原学送检标本与目标感染部位的匹配情况

    陈晓旭李松琴谢秀璋吴赛萍...
    45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诊断病原学送检标本与目标感染部位的匹配情况。方法 纳入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纳入2 591例医院感染患者,包含2 827个感染诊断,分析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标本匹配率、不同感染部位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标本匹配率。结果 全院医院感染率为1。53%(2 951/192 584),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为95。72%(2 480/2 591);不同片区间送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ICU的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最高(99。83%),外科组(93。09%)和急诊组(91。30%)相对较低;全院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标本匹配率为87。44%,不同片区间匹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ICU最高(94。61%),内科最低(76。27%),其中血液科为76。69%(181/236);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标本匹配率最高的三个感染部位分别为血液系统(98。13%)、泌尿系统(92。97%)和手术部位(87。56%);送检标本匹配率<80%的感染部位主要有皮肤与软组织和眼耳鼻喉部位感染。结论 不同科室与不同部位医院感染送检标本的匹配性差异较大,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科室以及不同感染部位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提高医院感染送检标本匹配率,进一步提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医院感染诊断病原学送检标本感染部位匹配

    基于XGboost学习算法构建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

    王小曼韩梦琦张晓林俞鹏飞...
    460-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XGboost学习算法构建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1 07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训练集用于构建预测模型,验证集用于评价模型效果;分别采用XGboost和Logistic回归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并发肺部感染的预测模型,通过灵敏度、特异度和受试者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共纳入1 075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年龄(74。82±10。85)岁,其中男性554例(51。53%),肺部感染341例(31。72%);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XGboost模型的AUC分别为0。671和0。723,灵敏度分别为72。63%和79。01%,特异度分别为68。10%和62。42%,约登指数分别为0。407和0。414。结论 在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是否并发肺部感染预测研究中,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的预测模型较Logistic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缺血性脑卒中房颤肺部感染XGboost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

    多学科协作团队干预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

    苏婧李亚男南锐伶许娟...
    465-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干预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8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予以MDT营养管理模式。对比干预前、干预10天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率、早期康复指标及胃肠道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8。37%(9/49)高于研究组(P=0。008);10天营养支持后,研究组前清蛋白(PA)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PA及清蛋白(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IgA、IgM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的呼吸机待机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拔出胃管时间及拔出尿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DT协作团队实施的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改善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降低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多学科团队协作早期肠内营养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干预

    与CRKP感染/定植患者人住同一房间增加感染风险—基于ICU的病例对照研究

    黄文治乔甫朱仕超李婧闻...
    469-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与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定植患者同住一房间是否增加其感染风险。方法 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病房开展病例-病例对照研究;包括两个病例对照研究,研究1的病例组为CRKP医院感染患者,对照组为未检出CRKP的患者;研究2的病例组为碳青霉烯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SKP)医院感染患者,对照组为未检出CRKP及CSKP的患者;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别对CRKP和CSKP两个病例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 269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1的病例组为106例,研究2的病例组为52例;同一房间暴露是CRKP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OR=2。037,95%CJ:1。277~3。251,P=0。003);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 Ⅱ)评分(OR=1。029,95%CI:1。001~1。057,P=0。042)、替加环素(OR=1。944,95%CI:1。245~3。034,P=0。003)、肠外营养(OR=1。998,95%CI:1。052~3。792,P=0。034)、肠道定植(OR=4。160,95%CI:2。702~6。407,P<0。001)、胰腺炎(OR=1。807,95%CI:1。125~2。902,P=0。014)及雾化吸入(OR=2。082,95%CI:1。232~3。520,P=0。006)。结论 同一房间暴露是CRKP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可防可控的危险因素应制定具体管理措施及策略,以更有针对性、更科学有效地开展ICU病房的CRKP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病例对照研究同一房间暴露危险因素感染定植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