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死亡因素分析

    周世伟王颖周杨
    1401-1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诊治117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死亡与生存分为两组,其中生存组63例,死亡组54例.采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应用x2检验、t检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脑疝、瞳孔大小、入院即刻血糖、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酐、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白蛋白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死亡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GCS评分、乳酸脱氢酶、CKMB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年龄、GCS评分、乳酸脱氢酶、CKMB、联合预测患者早期死亡的AUC分别为0.646、0.792、0.608、0.713、0.950;在最佳临界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年龄为44.4%、84.1%;GCS 评分为 60.3%、88.9%;乳酸脱氢酶为 72.2%、52.4%;CKMB 为 70.4%、65.1%;联合预测为 81.5%、96.8%.结论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年龄、GCS评分、乳酸脱氢酶、CKMB与早期死亡相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这些指标联合对研究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死亡具有价值.

    重型颅脑损伤危险因素死亡

    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预测分析

    江洵蔡晓斌毛幸吴炳林...
    1405-1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因素风险预测临床效能.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开放性手外伤患者共106例,根据术后有无感染出现分组,比较感染组和无感染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评估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描绘ROC曲线分析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本研究纳入于本院行手术治疗开放性手外伤患者106例中出现术后感染11例,发生率为10.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合并糖尿病、有无手术创面污染、受伤至手术时间、ASA评分、手术时间及是否行负压引流均可能与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受伤至手术时间≥6h、手术创面污染及未行负压引流均是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受伤至手术时间、有无手术创面污染及有无行负压引流均可用于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发生风险预测,且上述指标联合预测效能显著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发生与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受伤至手术时间、有无手术创面污染及有无行负压引流关系密切;而上述指标联合在预测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发生风险方面显示出更优临床效能.

    开放性创伤手外伤手术感染危险因素预测

    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魏飞扬郭文璨高丽萍
    1408-1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2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接受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102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12例)和非感染组(9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切口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手术时间、手术切除范围以及术后3 d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3 h、全肺切除、术后3 d白蛋白水平是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AUC值为0.814(95%CI:0.700~0.928,P<0.05),预测敏感度为78.68%,特异度为71.11%.结论 手术时间≥3 h、全肺切除、术后3 d白蛋白水平是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肺癌老年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测价值

    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直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程芳周丹萍王红梦章丽芳...
    1412-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直肠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诊的107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发生直肠炎40例作为直肠炎组,将未发生直肠炎的67例作为未发生直肠炎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文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程度、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身体质量指数(BMI)及放疗总剂量,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直肠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的文化程度、病理类型、BM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炎组年龄≥60岁、肿瘤直径≥4 cm、浸润程度≥1/2、临床分期Ⅲ~Ⅳ期、放疗总剂量50.4Gy的占比明显高于未发生直肠炎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直径、浸润程度、临床分期、放疗总剂量均是影响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直肠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直肠炎与年龄、肿瘤直径、浸润程度、临床分期、放疗总剂量密切相关,在临床中需要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干预,以减少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直肠炎的发生.

    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直肠炎临床分期危险因素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3%地夸磷索钠治疗干眼并发症的疗效

    舒禺杰邓珍吴一峰唐丹燕...
    1415-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3%地夸磷索钠治疗干眼并发症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82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实验组(n=41).对照组使用0.3%的玻璃酸钠滴眼液,实验组使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泪膜稳定性[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及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3个月的OSD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3个月的BUT高于对照组,F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3个月的IL-1β、IL-1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应用3%地夸磷索钠治疗干眼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明显,能提高泪膜稳定性,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值得推广.

    糖尿病白内障地夸磷索钠干眼并发症泪膜稳定性

    2025年《浙江创伤外科》杂志征订启事

    1418页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疗效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方申雲李海东张强华闵继康...
    1419-1421,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DLD)术后疗效与影响因素关系.方法 对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本科室的61例DL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术后疗效.随访时间12~38个月.男35个,女26个,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54.4岁.手术节段均为单节段,共61节段.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及手术并发症情况;随访以末次随访为终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行腰椎CT三维重建检查,观察并测量关节突关节切除内侧角(β角);椎间盘类型按照分类定位系统MSU(Michgan State University)基于MRI横断位分A、B、C区,依据区域定位法FSU(Functional Spine Unit)基于MRI或CT横断位、矢状位分级1~4级;统计采用配对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 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61例,其中合并中央管狭窄29例,合并侧隐窝狭窄54例.术中出现硬膜囊撕裂2例.术后出现短暂性下肢麻木3例,类脊髓综合征1例,感染1例.患者术后随访(12~38)个月.术后随访时,患者腿部VAS、ODI较术前明显下降(P值均<0.05).术后末次随访时依据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65.6%(40/61).腰椎三维CT影像学方面,测量β角均小于90°,平均值83.59°,范围(66.72°~89.32°).基于MSU分区,A区37例,B区15例,C区 9例;基于FSU位置分级,分别为1级1例,2级25例,3级2例,合并1和2级26例,2和3级4例,1和2、3级3例.方差分析显示术后满意度与椎间盘分区及分级、β角无关,与术后疼痛及功能障碍指数相关.结论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术后疗效可能与术后β角及椎间盘分区、分级无关.分级、分区越复杂,手术难度越大,早期开展这项技术遇到的困难可能越多.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退行性腰椎疾病疗效因素

    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研究

    庄锋婷徐建萍邹瑜
    1422-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166例可疑DDH婴幼儿的病历资料,按不同月龄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即0~6月婴幼儿采取Graf法超声检查;≥7月婴幼儿采用X线检查.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髋关节发育不良阳性组与阴性组,其中阳性组73例,阴性组93例,收集2组资料,并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分析法(Logistic)分析婴幼儿DDH的危险因素.结果 阳性组患儿的性别、家族遗传史、臀位、羊水量<300 mL、头胎、多胎、传统襁褓、首检月龄、髋关节弹响、肌性斜颈例数均多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女性、有家族遗传史、臀位、羊水量<300 mL、头胎、多胎、有传统襁褓史、首检月龄≥3个月、有髋关节弹响、有肌性斜颈情况是婴幼儿DDH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婴幼儿是女性、有家族遗传史、臀位、羊水量<300 mL、头胎、多胎、有传统襁褓史、首检月龄≥3个月以及检查合并有髋关节弹响、肌性斜颈情况可能会出现DDH,针对各影响因素为降低婴幼儿DDH发生提供参考.

    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危险因素胎儿期胎位多胎

    腋窝与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对比研究

    刘念李荣国杜琪威王自强...
    1426-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11月本院甲状腺外科病区收治的行腔镜腋窝入路或锁骨下入路的单侧甲状腺肿瘤切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归为A组,35例行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归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引流管引流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以及住院总支出等.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实用性及优缺点.结果 两组比较其手术耗时、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引流管引流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支出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窝入路与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相比,锁骨下入路的手术耗时更短,术中出血更少,术后引流管引流天数及术后住院天数更少,住院总支出更少,两者均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但腋窝入路切口隐蔽性更好.临床手术方式可结合患者意愿并权衡利弊选择.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腋窝锁骨下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葛芳芳俞振飞卢晓月
    1429-1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4例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组、内瘘重建组、双瘘重建组,各18例.三组患者术后均进行12个月的临床随访,详细记录术后3、6、12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血肿、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结果 双瘘重建组、内瘘重建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均明显高于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组(P<0.05),双瘘重建组、内瘘重建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内瘘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瘘重建组、内瘘重建组患者术后血肿、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组患者,(P<0.05),双瘘重建组、内瘘重建组患者术后血肿、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瘘双瘘重建术、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优于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的术式进行治疗.

    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内瘘切除重建术内瘘双瘘重建术内瘘通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