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广东海洋大学

刘楚吾

双月刊

1673-9159

gdouj@vip.163.com

0759-2396013,2396035

524088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海大路1号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CHSSCD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海洋水产科学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海洋环境调查与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渔,渔船、渔业机械与仪器、海洋工程、水产养殖技术、水产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贮运与综合利用,海洋经济技术与管理,以及海洋水产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技术报告、研究简报、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东沿海潮汐时空变化特征

    张峻萍仉天宇张玉璇欧紫靖...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广东沿海潮汐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广东沿海工程建设和潮汐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广东沿海10个观测站点2020年全年水位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经典调和分析和数值模式模拟分析广东沿海潮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通过不同分潮数对各站点进行潮汐反演可以看出,在深圳以西,仅使用4分潮即可获得相关系数在0.9以上的反演结果,东侧区域则需要使用13分潮才可将反演结果优化至0.9以上,且气象潮对整体的优化超过0.07;潮汐特征参数的空间分布上,广东沿海的潮汐类型参数基本都维持在(0.25,1.50]区间,仅少数区域大于或小于该区间,而表征浅水效应的特征参数则仅在深圳东侧大于0.2;潮波方面平均高潮与平均低潮在数值上均呈现自东向西增强的趋势,但广东沿海的平均潮差基本维持在120~150 cm,两者增强幅度较为一致;遮浪站除6月以外气象潮SA的振幅最大(均大于50 cm)且月变化幅度也最大(变化幅度超过1 m),除1、12月外,其余各月平均潮差均在100 cm左右,较为稳定.[结论]在观测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深圳以西仅使用4分潮即可获得较好的模拟结果,以东则建议使用13分潮进行模拟,同时汕尾以东区域气象潮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广东沿海潮汐类型较为多样,在陆丰为正规日潮,遮浪和汕尾为不正规日潮,其他区域皆为不正规半日潮;广东附近海域的大洋潮波主要从东南角向西北方向发生累积效应,且整体上看半日分潮的的增强相较于全日分潮更为显著,其中在深圳东侧还存在较强的浅水效应;国际共享站点遮浪站除6月以外的各月份中气象潮SA的振幅最大,且月变化幅度最大的也是气象潮SA,同时遮浪站除1、12月外其余各月的高低潮变化幅度较为一致.

    潮汐特征空间分布月变化广东沿海

    罗非鱼优势耐冰温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耐冰温基因

    陈惠萍梁桉婕吕冉晖陈鸿...
    9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中优势耐冰温假单胞菌(Pseudomonas)特有的基因特征和耐冰温基因.[方法]采用全长16S rDNA测序找出冰温贮藏罗非鱼中的优势假单胞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Illumina平台对其进行基因组从头测序,并通过基因家族分析确定耐冰温假单胞菌的核心基因家族,再与不耐冰温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的基因组比较,筛选出耐冰温假单胞菌特有的核心基因家族;结合文献报道的假单胞菌的寒冷适应基因筛查出耐冰温假单胞菌潜在的耐冰温基因.[结果与结论]发现并分离出冰温贮藏罗非鱼中丰度最高的5株腐败菌,经鉴定均为布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ubulae)和莓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这5株假单胞菌的核心基因家族有3 692个,其中861个在不耐冰温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组中不存在,此861个特有的核心基因家族在群体感应、类固醇的降解、某些氨基酸和肽的代谢、脂肪酸降解、抗坏血酸和醛糖酸代谢、柠檬烯和蒎烯降解、丁酸代谢、苯乙烯降解和香叶醇降解等途径中显著富集.进一步筛查发现上述5株耐冰温假单胞菌带有不耐冰温的铜绿假单胞菌没有的des、cbpM、ousA、treP、treR、trxC和grX等基因.

    罗非鱼冰温贮藏假单胞菌鉴定基因组测序耐冰温基因

    冷藏石斑鱼特定腐败菌菌相高通量测序分析及蛋白降解菌筛选鉴定

    黎铸毅刘美娇陈秋翰杨学博...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冷藏过程优势腐败菌的菌相变化,筛选鉴定具有强蛋白分解能力的特定腐败菌.[方法]通过质量指数法(QIM)评价、菌落计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等指标判断鱼肉腐败进程;对新鲜(冷藏0 d)、次新鲜(冷藏4 d)和腐败(冷藏8 d)样品进行细菌16S V3-V4区域高通量测序,通过物种组成、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物种韦恩图分析其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和差异;通过传统培养法分离腐败样品菌株,酪蛋白琼脂筛选蛋白分解菌,对筛选出的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测序鉴定.[结果]冷藏石斑鱼质量指数法的感官拒绝点为12 d,菌落总数(TVC)超标临界期为4 d,TVB-N超标临界期约为10 d;随冷藏时间延长,鱼肉表面菌群多样性下降,新鲜鱼肉、冷藏4 d、冷藏8 d鱼肉菌群结构在属水平上具有明显差异;新鲜鱼肉中菌群主要是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相对丰度分别为20.44%、15.93%、9.24%;冷藏4 d和8 d鱼肉菌群主要物种是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2.27%、34.89%,30.28%、16.02%,12.90%、16.65%以及13.99%、5.67%;冷藏8 d时鱼肉中具有良好蛋白分解能力的菌株为气单胞菌属和希瓦氏菌属,其组成比例接近高通量测序结果.[结论]气单胞菌属和希瓦氏菌属是珍珠龙胆石斑鱼冷藏腐败过程的优势菌并具有较强的蛋白降解能力,本研究可为后续探究冷藏石斑鱼优势腐败菌的致腐能力和开发靶向抑菌保鲜技术提供基础.

    石斑鱼冷藏腐败高通量测序蛋白降解菌

    蒸制过程中大黄鱼理化性质及品质的变化

    张展琪刘梦遥余欣芮姚闽娜...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在不同蒸制时间下,其理化性质及品质的变化规律,为优化大黄鱼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测定不同蒸制时间大黄鱼鱼肉的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含量、Ca2+-ATP酶活力、蒸煮损失率、色差、质构、风味和脂质氧化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结论]大黄鱼在0~4 min蒸制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相对提取率、总巯基含量和Ca2+-ATP酶活力显著性下降;0~8 min时,蒸煮损失率增加,亮度值和蓝黄值上升,电子鼻响应值在4、6 min时较大,质构硬度、弹性、咀嚼性均下降;在蒸制过程中,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均上升.

    大黄鱼蒸制加工过程理化性质质构风味脂肪酸

    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在水下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肖鹏飞许至尊白虎林刘洺辛...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解决水下组合导航系统中先验噪声与实际噪声分布不匹配时,融合滤波性能下降问题,提高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导航精度.[方法]提出一种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AUKF),在融合算法中引入自适应因子;重构系统状态方程中速度项与状态变量的结合方式,解决系统方差不一致问题.通过仿真实验和半物理实验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与结论]与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相比,在平均位置估计偏差上,AUKF算法的纬度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27%,经度RMSE降低27%,高度RMSE降低25%.AUKF在面对偏差对系统状态的扰动时能够有效抑制滤波发散,从而有效地提高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的导航精度.

    组合导航无迹卡尔曼滤波自适应因子捷联惯性导航多普勒测速仪

    船用起重机四旋翼减摇吊钩动力学特性

    方楠黄哲赵庭祺王生海...
    129-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设计一种船用起重机减摇装置并探究其防摆机理,以期解决当前船用起重机吊装过程的摇摆问题.[方法]设计一种船用起重机四旋翼减摇吊钩装置,建立船舶-起重机-四旋翼减摇吊钩的动力学模型,并考虑风载荷的影响.设计自适应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策略应用于四旋翼减摇吊钩控制器,根据摆角偏差量控制相应电机转动产生抑制吊重摆动的推力,实现摆角在线实时控制.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探究其减摇特性和运动规律.[结果]在船舶激励下吊重面内和面外摆角分别减少约66.8%和69.7%,吊重摆动投影在x和y轴最大偏移量平均降低62.5%.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下的四旋翼减摇吊钩较PID控制响应速度提高25.0%,稳态性能提升13.0%.通过实验与仿真对比分析,吊重摆角曲线趋势基本吻合,在16 s时吊重趋近于稳定,验证了四旋翼减摇吊钩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结论]四旋翼减摇吊钩能有效抑制吊重摆动,可为船用起重机轻载吊装防摆研究提供新的可行性减摇方案.

    船用起重机四旋翼减摇吊钩自适应模糊PID动力学分析

    发热包传热效果及其对冻干鱼肉复水品质的影响

    郝淑贤韦丽娜魏涯黄卉...
    139-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发热包传热影响因素及其对冻干鱼肉复水品质的影响,为罗非鱼自热产品开发与推广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热源质量(70、80、90和120 g)、激活剂用量(发热包质量的2.0倍、2.5倍、3.0倍和3.5倍)、内胆材质[聚丙烯(PP)和铝]和环境温度(6、17和25℃)对发热包传热效果的影响,分析自热过程鱼肉复水品质的变化.[结果]随热源质量增加,传热效果显著提高(P<0.05),持续保温效果增强;激活剂用量为发热包质量的3.0~3.5倍时,传热效果较好.热源放热量、吸热量与热源质量、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发热包质量为90 g,激活剂用量为发热包质量的3.0倍时,25℃条件下反应初期水合反应剧烈,反应使发热包体积胀大2倍以上,释放大量热能,促进干制鱼肉快速复热复水.内胆材质对产品传热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10~15 min鱼块内部基本复水,鱼肉中心温度达到90℃以上,复水后鱼肉硬度约为70 g,弹性和咀嚼性影响不显著.[结论]热源质量高于90 g,激活剂用量3.0~3.5倍,铝和PP材质,6℃以上的环境温度均可满足发热要求,此条件下,10~15 min复热时间冻干鱼肉品质较好,符合自热产品速食需求.

    发热包传热效果冻干鱼肉质构

    急性低氧胁迫对马氏珠母贝生长、免疫及矿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陈琨吴海铃杨创业王庆恒...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急性低氧胁迫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生长、免疫及矿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马氏珠母贝抗逆品系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将马氏珠母贝从常氧条件下移至2 mg·L-1低溶解氧水体,比较其在低氧胁迫0、12、24和48 h时免疫与抗氧化相关基因(caspase-3、HSP90、CAT和SOD)、生长相关基因(EGFR、FGF18、OSR1和tgfbr1)和矿化相关基因(pif177、aspein、nacrein和TIMP)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低氧胁迫后,HSP90的表达水平12 h时低于对照组(P<0.05),caspase-3和CAT的表达在胁迫24 h时显著增加(P<0.05),而SOD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矿化相关基因pif177、aspein、nacrein在急性低氧胁迫后的表达均显著降低,TIMP仅在12 h时显著降低(P<0.05);生长相关基因EGFR、FGF18和OSR1基因的表达也出现显著下降(P<0.05),tgfbr1的表达在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低氧胁迫上调免疫与抗氧化相关基因中caspase-3、CAT的表达,抑制HSP90的表达,抑制矿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生长相关基因中EGFR、FGF18和OSR1的表达,上调tgfbr1的表达.

    马氏珠母贝基因表达急性低氧胁迫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