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建筑
浙江建筑

应柏平

月刊

1008-3707

zjjz20@126.com

0571-88060564;88277311;88087606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路28号

浙江建筑/Journal ZheJiang Construction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遵循“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面向生产,注重运用,围绕我省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不断开拓创新,推动我省建设科技进步”的办刊宗旨。刊物内容重点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建设科技创新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建设领域各行业的科学研究新课题、新成果,交流和推广建设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工程项目实践的新经验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微更新 活力新空间——浙江省桥下空间创新设计大赛

    《浙江建筑》编辑部
    1页

    以剧场为场所核心的桥下空间再利用——常山港大桥桥下空间改造设计

    何曦朱思奇张馨宇袁梦蝶...
    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建设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时代,以桥下空间为代表的城市"边角料"地带,成为亟待挖掘和活化的潜力空间.在此,以浙江省桥下空间创新设计大赛专业组一等奖作品"桥下驿·汇聚场"为例,探究通过构建场所核心,将消极空间转变为公共活力空间,打造城市亮点.

    建筑改造小微空间存量更新桥下空间

    "桥下空间"迭代与生命力复苏——以"桥下驿·江畔聚场"为例

    孟艺叶宇灏周新颜金宪兰...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桐庐县富春江二桥南侧的桥下空间更新设计为例,试图将城市中建筑物之间缺乏设计的消极空间,更新为促进公共交往的积极空间,运用更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生态柔质空间织补建筑物之间的空白地带,增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城市、自然之间的良性互动.

    桥下空间更新促进公众交往生态柔质空间理想生活营造

    城市微更新视角下的桥下低效空间再利用——以"桥下驿·杭城灯彩"为例

    吴登国陈重颜博史铭徐...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存量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切口""多元化"成为当下低效用地盘活的主旋律.围绕城市微更新视角,对杭州市拱墅区勤丰桥桥下低效空间设计实践进行总结和探讨.首先从场景激活角度,在"小切口入手"的设计原则下,营造全时性、可复制、易推广的桥下活力共享空间;其次,有机植入多元化可变的空间场景模块,打造单体可变、场景可变、街区可变的"三变"空间;最后,对城市微更新策略和方案展开讨论,阐述设计实践的四种使用形态,进一步提出扩展"公益性"范围与调动"经济性"活力两者间的平衡策略,并针对城市微更新提出具体策略和措施,助力城市形象与人民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

    城市微更新桥下空间低效用地盘活多元可变

    桥下空间的再生与更新——以"桥下驿·河畔舞台"为例

    马迪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桥梁下方区域,常被视为城市景观中的"灰色地带",其封闭、昏暗的特性导致利用率低下,成为城市中被遗忘的角落.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桥下空间的再利用与活化变得尤为重要.今以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街道勤丰桥桥下空间改造提升设计"桥下驿·河畔舞台"项目为例,通过细致的场地分析与设计策略探讨,提出了一种以人为本、顺应自然的设计思路,旨在通过轻触式改造与人性化设计,将桥下空间转变为多功能公共空间,为提升城市风貌与激发城市活力贡献新路径.

    桥下空间城市更新公共空间因地制宜

    人本关怀视角下的桥下空间多维更新——以中环南路嘉兴大桥桥下空间为例

    卜昌荣沙洋叶麟珀金赟涵...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嘉兴南湖区域的桥下空间为例,通过多维更新路径,将这些传统上被忽视的"灰色地带"转化为具有生态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公共空间.从人本关怀的视角出发,结合桥下空间与城市弱势群体的关系,提出了以"人本化设计"和"创新运营模式"为核心的策略.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这些空间不仅为城市弱势群体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支持,也在提升整体环境质量和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多维更新策略能够有效实现桥下空间的功能多样化、生态优化及运营增效,为未来的城市空间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候鸟人群人本关怀桥下空间多维更新运维模式

    城市"剩余空间"的更新利用——以温州鹿城区仰义街道桥下空间设计为例

    罗莅文韩佳妮苏一楠周勇武...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空间,其潜力与威胁同在.剩余空间更新常常是严重受限的,如今对其空间转化的探索仍在进行中.对此,研究整理了多种类型的城市多余空间类型,并试图从"桥下空间"这一特定类型出发,结合建筑设计的策略,探索更为高效和积极利用的可能性.首先对剩余空间进行理论以及国内外案例的先行研究;而后以"温州鹿城区仰义街道的桥下空间设计项目"为重点,探讨这一研究的发生、发展与预期结果.由此探析"剩余空间"更新利用的可能性,辩证思考其功能植入后的未来前景.

    剩余空间更新利用桥下空间

    一根红绳 拉近你我——"桥下驿·鹊桥公园"设计

    王少君彭瑶君叶铤洪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桥下空间作为过去增量时代城市空间的"副产物",有着日渐变成消极空间的趋势.而这样的现状对挖掘城市存量公共空间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从桥下空间的本质特征开始分析,论述其连接和跨越的对立统一关系,并结合青年男女缺乏相亲交友空间的问题,打造"鹊桥公园"的桥下空间创新设计方案,并为其后续的运营和转型发展创造可行性.

    桥下空间相亲公园公共空间

    基于微更新理念的桥下空间改造——以杭州之江大桥桥下空间为例

    马聃苏航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高架桥作为市区交通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其立体的道路模式衍生了一系列未被城市充分利用的桥下空间,造成城市资源浪费.针对桥下空间在改造更新中面临的问题,引入城市微更新理念,探索小尺度、渐进式、多方联动参与的微更新模式在桥下空间优化中的应用,提出桥下空间微更新应重视的三个方面,即整合内外交通,明确场所定位,增加空间辨识度.并以杭州之江大桥西岸桥下空间为例,系统化地阐述改造策略和更新方法.

    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微更新之江大桥

    橙风而尚:激活城市桥下空间的设计探索

    郭晔陈予婧李雪王记成...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当今城市桥下空间设计中的同质化与单调性问题,结合之江大桥"橙风而尚"体育公园方案设计实践,通过剖析前期场地分析和策略生成,特色功能配置和色彩标识系统,以及整个设计过程中所遵循的"最小干预"原则,归纳出在地性场所分析、可识别性空间塑造和轻介入设计方式三大设计策略,为城市微更新项目提供参考范式.

    桥下空间在地性可识别性轻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