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建筑
浙江建筑

应柏平

月刊

1008-3707

zjjz20@126.com

0571-88060564;88277311;88087606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路28号

浙江建筑/Journal ZheJiang Construction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遵循“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面向生产,注重运用,围绕我省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不断开拓创新,推动我省建设科技进步”的办刊宗旨。刊物内容重点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建设科技创新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建设领域各行业的科学研究新课题、新成果,交流和推广建设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工程项目实践的新经验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以椒江区白云社区共富风貌驿改造为例

    朱力韩杨吉孙玄烨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现存地下空间的特征、现状问题和潜在价值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存量建筑改造策略.改造后的地下空间将集邻里活动、休闲、商业等多功能于一体,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改善了城市地下空间面貌,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共富风貌驿地下空间建筑改造

    乡村产业数字互联与风貌在地营建——以杨桥村"富竹云驿"为例

    俞志伟李盈吴艳董志凌...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和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社会面上的信息传递变得愈发重要,通过信息化方式与互联网平台整合乡村资源,加强信息交互是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此,以临安区太湖源镇杨桥村风貌驿项目实践为例,通过规划及建筑设计手段,落位云平台,改造提升竹乡风貌,打造信息交互与对外展示窗口,以空间设计回应产业升级,为打造强普适性、强个性共存的共同富裕乡村基本单元示范样本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共富风貌驿建筑设计

    "礁之贝"共富风貌驿设计思考

    方建勇李田禾刘露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礁之贝"共富风貌驿站的设计,探讨其在浙江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背景下的设计意义.与传统驿站不同,"礁之贝"共富风貌驿更强调协调美、乡土特色和生态化,注重城乡联动和公众参与.该项目的设计展现了乡土文化的特色,不仅满足旅游功能,还成为当地居民的休憩场所.今从建筑设计和风貌营造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如何在乡村振兴和县域风貌提升中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转型和文旅运营,对设计师及乡村振兴参与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共富风貌驿地域性建筑建筑设计城乡融合

    传统村落空间的新生模式探究

    武彤曦王璐妍文岩邓静怡...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我国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双重压力.在此,以浙江省松阳县杨家堂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杨家堂村古民居群对面的牛棚片区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一种"一条道,三出戏"的新型村落空间新生模式.在保护杨家堂村原有民居风貌的基础上,在片区内植入新的接待中心、瞭望塔和茶坊.旨在为村落空间改造提供参考,保护和再生我国的传统村落空间,对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传统村落村落保护与发展空间改造杨家堂村

    山之远 框之境——浙江省松阳县杨家堂村牛棚片区改造探索

    陈伟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松阳县杨家堂村片区内牛棚、凉亭、卫生间的改造设计为例,解读了"山之远 框之境"的创作理念.着力于将零散的建筑整理并融合设计,采用保护、修缮、增建等植入方式,形成一个完整的休憩活动空间,将片区打造为自然人文和谐且富有诗意的场所.

    木结构建筑建筑改造乡村建筑

    共富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活化更新模式——以天姥驿站设计为例

    何曦张馨宇秦悦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镇地带存在大量闲置用房需活化利用,以儒岙镇综合农贸市场为例,针对其结构保存较好、蕴含历史记忆、居民认知度高等优势,以及空间封闭、功能单一、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将保存和再生理念相结合,延续原有集市的场所精神和空间逻辑,保留原有建筑的主体结构,并对建筑空间进行重构、更新,激发空间活力,将其打造成集市民客厅、公共服务、文化交流于一体的乡村共富驿站.以此为大量乡村存量建筑和公共空间的活化更新提供一种思路参考和方法路径.

    共富风貌驿乡村更新城乡风貌小微空间

    场景视角下的集镇公共空间更新——以新昌县儒岙镇共富风貌驿设计为例

    王天玺郑军叶欣景远...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镇公共空间是承载镇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核心空间,也是展现新时代乡镇风貌与共同富裕成果的重要窗口.现从场景营造视角出发,在场地、场所与场景三个维度参照下探索乡镇公共空间更新改造场地价值发掘、人本场所建构、场景活力塑造策略.并结合新昌县儒岙镇共富风貌驿设计,系统阐明了更具特色、更有温度的集镇公共空间更新路径,可为当代集镇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提供有益的思路.

    集镇公共空间旧城更新共富风貌驿

    耕读双林 共富粮仓——浙江省双林古镇共富风貌驿创新设计

    李娟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消极空间,这些空间的再利用对于激活城市空间活力和促进城市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从独特视角出发,通过对双林粮仓的改造和再利用,将废弃空间打造为充满活力的NPC旅游景点;将建筑设计与业态运营相结合,让老粮仓焕发新活力,可为其他区域的"风貌驿"建设提供解题思路.

    共富风貌驿建筑改造传统建筑设计

    爱情之伞——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策略的探索

    金拓方舟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浙江省松阳县横坑村观景台区域的更新改造为例,从建筑师和品牌运营与宣传的视角,探索中国传统山地村落民居活化利用的策略与形式.方案尝试突破大部分传统村落修旧如旧的更新方式,试图在更加艺术化的改造策略与延续建筑在地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将观景台区域的三栋民宅改造为集观景、游览、休憩、消费等功能场景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为该村落打造一座具备一定视觉识别度,但又与村落肌理及民居风貌和谐相融的新地标.

    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在地性设计运营一体化

    城市更新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研究

    蒋纹刘畅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城市更新中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从双轨制的更新计划、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总体协调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四个方面,分析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更新项目丽晶公园社区中多元主体参与的实践经验,梳理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协作模式,及其在项目决策、规划和执行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探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对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会经济和追求社会公平的作用.以期为我国城市更新的多元主体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城市更新多元主体保障性住房公众参与社区激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