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临床医学
浙江临床医学

范永升;彭淑牖

月刊

1008-7664

zjlcyx@163.com

0571-85779362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浙江中医药大学内

浙江临床医学/Journal Zhejiang Clinical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概括临床医学各学科的省级综合性期刊,是传播、交流临床医学科学知识先进的实践经验为办刊宗旨,中西医结合、面向临床,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神经血管压迫机制的面肌痉挛临床研究进展

    杜权
    1581-1583页

    新疆阿魏含药血清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

    许倩澜王德玺韩荣赵生俊...
    1584-1587,1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新疆阿魏含药血清对HeLa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Survivin和Caspase-3的影响。方法 大鼠灌胃新疆阿魏获得含药血清,用含药血清处理HeLa细胞,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各浓度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1。4%±2。3%)、(14。9%±3。1%)、(25。3%±3。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4%±9。9%)、(35。8%±5。3%)、(43。1%±4。7%),各浓度含药血清组细胞中Survivin蛋白降低、Caspase-3蛋白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上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疆阿魏含药血清促进HeLa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Survivin蛋白表达和提高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阿魏含药血清HeLa细胞凋亡Survivin蛋白Caspase-3蛋白

    阿达木单抗治疗中重度克罗恩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吴巧艳钟静静丁小云邵利红...
    1588-1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阿达木单抗(ADA)治疗中重度克罗恩病(CD)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失败转ADA二线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80例确诊为中重度C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维得利珠单抗治疗,观察组予ADA治疗并随访5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2、26、52周的疾病活动改善情况和整体不良事件情况,同时评估一线治疗组和IFX治疗失败的二线治疗组在第4、12、26、52周的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第12、26、52周的临床应答率及第12周的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4、12、26、52周的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ADA一线治疗患者和19例IFX治疗失败ADA二线治疗患者CRP、ESR、CDIA、IBD-Q、临床应答率、临床缓解率、内镜应答率、内镜缓解率及黏膜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A单抗治疗中重度CD患者疗效显著,同时ADA也可推荐作为IFX治疗失败的二线生物制剂治疗。

    克罗恩病阿达木单抗疗效安全性生活质量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在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姚龙平闵婕许俊飞周庆...
    1592-1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RAR)在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美国MIMIC-Ⅳ数据库,对638例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180 d的预后,患者被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RAR与死亡风险的非线性关系,并根据RAR的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三组:低RAR组(<4。22)、中RAR组(4。22~5。39)和高RAR组(>5。39)。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Log-rank检验评估RAR对生存率的影响,建立Cox回归风险模型,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RAR的预测能力。结果 死亡组在RAR、年龄、SOFA评分、APSⅢ评分、白细胞计数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并更频繁地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机械通气和肾脏替代治疗,而白蛋白、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存活组(P<0。05)。RCS分析显示,RAR与180 d全因死亡风险之间呈非线性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高RAR组在180 d和360 d累积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中RAR组和低R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确认高RAR水平(>5。39)是180 d和36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RAR结合SOFA评分的预测效能优于单一因素。结论 入院时RAR水平的升高(>5。39)是SAP患者不良中长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合SOFA评分的RAR能显著提高预后评估的准确性,对临床护理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重症急性胰腺炎MIMIC数据库预后评估

    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和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的相关性分析

    施秋凌汪永斌姬晓伟原梦...
    1596-1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和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RAR)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ICU)医疗信息市场(MIMIC-Ⅳ)数据库,纳入4348例成人脓毒症合并ARF的患者数据。根据住院期间的生存结局,患者被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绘制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评估30 d的生存风险,并构建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来评价RAR值是否为合并ARF的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 死亡组在多个临床指标上与存活组有差异,包括年龄、RDW、碱剩余、白细胞、肌酐、凝血酶原时间、SOFA评分、血钾及血镁等,这些指标在死亡组中均高于存活组;而存活组的Alb、血红蛋白、血小板均高于死亡组。死亡组中进行机械通气者以及合并肝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例数多于存活组。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RAR值更高(P<0。05)。K-M生存曲线显示,随着RAR值的升高,其30 d累计生存率降低(x2=49。380,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高RAR(>6。00%)是合并ARF的脓毒症患者ICU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HR=1。320,95%CI:1。095~1。591,P<0。004)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ICU时的RAR水平可以作为合并ARF的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临床医师通过监测RAR值,可以在疾病早期对患者预后进行预判,并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率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衰竭预后

    应激、工作倦怠及正念觉知对警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余鸽徐方忠任宇波
    1599-1601,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激程度、工作倦怠和正念觉知水平对警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杭州市的在职警察。数据收集采用基本情况问卷、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等,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1259份,回收有效问卷1227份。警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65。0%(797/1227)。警察群体的心理应激均分为(50。01±10。00)分、正念觉知水平均分为(55。35±12。24)分、职业耗竭均分为(21。13±6。64)分、职业成就感均分为(17。16±5。01)分、工作倦怠均分为(38。29±9。60)分和心理健康(PHQ-9)均分为(6。94±5。19)分。男女在心理应激、正念觉知、职业耗竭、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水平上有差异(P<0。05),年龄是否>35岁在心理应激、正念觉知、职业成就感、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水平上有差异(P<0。05)。多重比较发现,不同警种类型和不同单位的警察在六个变量上均有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警察心理应激T值及工作倦怠总分与PHQ-9总分呈正相关(r=0。653、0。825,P<0。01),与正念觉知总分呈负相关(r=-0。590,P<0。01)。警察PHQ-9总分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r=0。673,P<0。01),与正念觉知总分呈负相关(r=-0。6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心理应激T值、工作倦怠总分和正念觉知总分是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状态的统计学因素。结论 应激程度、工作倦怠及正念觉知水平是显著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因素。

    警察应激正念觉知工作倦怠心理健康

    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影响因素及Fbg、D-D、IL-6相关预测模型构建

    胡美庆陶茂根周小波陈书航...
    1602-1604,1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UGB)影响因素及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6(IL-6)在预测出血风险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肝硬化合并UGB患者为出血组,104例单纯肝硬化患者为非出血组。采用Kendall's tau-b法分析血清Fbg、D-D、IL-6与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硬化患者并发UGB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Fbg、D-D、IL-6三项联合及联合预测指数预测肝硬化患者并发UGB的AUC值、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在饮酒史、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白蛋白、腹水、胃底静脉曲张等资料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血清Fbg低于非出血组,而D-D、IL-6高于非出血组(P<0。05)。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显示,Fbg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D-D、IL-6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饮酒史、脾脏厚度>40 mm、胃底静脉曲张、Fbg含量下降及D-D、IL-6水平升高是影响肝硬化患者并发UGB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bg、D-D、IL-6三项联合及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肝硬化患者并发UGB的AUC值分别为0。728、0。745、0。732、0。916、0。948,均对肝硬化患者并发UGB有一定预测价值,列线图预测模型更高。当设定cut-off值时,列线图预测模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60%、86。50%。Bootstrap内部验证(B=1000)显示,Bias-corrected曲线与Ideal曲线基本重合,表明预测模型效能较好且稳定。结论 饮酒史、脾脏厚度>40 mm、胃底静脉曲张、Fbg含量下降及D-D、IL-6水平升高是影响肝硬化患者并发UGB的危险因素。基于Fbg、D-D、IL-6水平以及其他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对UGB有良好且稳定的预测价值。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

    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与膜性肾病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张舒扬王文荣程晓霞
    1605-1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力相关蛋白1(Drp1)及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与膜性肾病(MN)患者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30例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分为大量蛋白尿组(≥3。5 g/d)及对照组(<3。5 g/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肾病理组织中Drp1、Fis1的表达,比较其表达在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并进一步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rp1、Fis1可在足细胞、系膜细胞、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Drp1在大量蛋白尿组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Drp1表达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371,P<0。05);Fis1表达与年龄呈负相关(r=-0。482,P<0。05),与尿酸呈正相关(r=0。413,P<0。05)。结论 Drp1的表达与MN患者蛋白尿存在正相关,提示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可能参与MN蛋白尿的发病机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可能与MN患者早期肾小管损伤相关。

    线粒体动力学膜性肾病蛋白尿肾病理

    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Treg/Th17细胞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项志强黄菲菲郑海燕
    1609-1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Treg/Th17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本院口腔门诊收治的牙周炎伴T2DM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接受牙周基础治疗,B组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血糖调控治疗。检测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3个月的牙周临床指数,糖、脂代谢指标,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治疗后3个月,B组患者的牙周状况指标与治疗前相似,而A组患者的牙周状况指标(PI,BI,PD)出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B组患者血清TG、HDL-C、LDL-C、FBG、HbAlc、FINS、HOMA-IR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似,而A组患者血清FBG、TG、HbAlc、FINS、HOMA-I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B组水平,HDL-C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治疗前和B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A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但B组变化不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17、IL-6表达均呈现下降趋势,A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 对T2DM伴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干预,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糖脂代谢和降低胰岛素抵抗程度,同时能调节Th17/Treg失衡,降低血清中相关炎性因子。

    牙周炎2型糖尿病Treg/Th17细胞细胞因子

    肺动脉窦内起搏十二导联多导心电图特征分析

    汪晓敏章晨包程鸿潘轶斌...
    1612-1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导管技术将起搏器电极放置于肺动脉前窦、左窦、右窦,以获取十二导联心电图,分析这些窦区起搏时的心电图特征,从而为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定位和消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在2021至2023年间本院诊断为流出道室性早搏并接受射频消融手术患者40例。在手术过程中,消融导管被塑成倒U形,送至肺动脉三个窦区内。通过右前斜30°和左前斜45°的造影技术确认导管位置后,进行起搏以获得三个窦区内的十二导联心电图。结果 在40例患者中,成功获取了105份肺动脉窦内起搏心电图,其中右窦34份、前窦35份、左窦36份。右窦起搏时的心电图特征如下:83。3%的情况下,Ⅰ导联形态呈正向波;64。7%的情况下,胸导联R波移行晚于V3导联;在下壁导联(Ⅱ、Ⅲ、AVF)中,73。5%、64。7%和70。6%的情况存在降支切迹。这些特征与左窦和前窦起搏时的心电图特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窦与左窦之间的比较显示,I导联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胸导联的移行和下壁导联的降支切迹无差异(P>0。05)。结论 肺动脉右窦、前窦和左窦起搏时产生的十二导联心电图有各自的特征。掌握这些特征对于临床医师在进行右室流出道室早的定位和消融治疗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效率。

    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起搏心电图肺动脉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