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临床医学
浙江临床医学

范永升;彭淑牖

月刊

1008-7664

zjlcyx@163.com

0571-85779362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浙江中医药大学内

浙江临床医学/Journal Zhejiang Clinical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概括临床医学各学科的省级综合性期刊,是传播、交流临床医学科学知识先进的实践经验为办刊宗旨,中西医结合、面向临床,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敏孙建良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分析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接受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在术后6 h、24 h、48 h时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在术后即刻、24 h、72 h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脂质过氧化氢(LHP)水平.记录术后72 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24 h、48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和术后72 h,观察组血清CRP、IL-6、TNF-α、MDA和LH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结论 超声连续股神经阻滞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

    膝关节置换神经阻滞氧化应激炎症疼痛

    GGT5通过PI3K-MAPK通路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杨帆帆章浙忠黄慧许嘉...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GGT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统计分析血清GGT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利用TCGA和GEO数据库分析GGT5在胃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潜在功能.利用RNA干扰慢病毒下调GGT5的表达,CCK8和EdU实验检测敲降GGT5后胃癌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观察敲降GGT5后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敲低GGT5后PI3K/AKT-MAPK和MMPs的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GGT呈高水平表达.GGT5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及临床分期相关.GGT5参与调控血管发育和血管生成、细胞运动和迁移机制.敲降GGT5可靶向PI3K/AKT-MAPK-MMPs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 降低GGT5的表达可抑制PI3K/AKT-MAPK-MMPs通路限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提示GGT5可能是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GGT5胃癌敲降预后标志物生物信息学分析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辅助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疗效

    翁翔赵明哲姜婷胡慧仙...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确诊DLBCL患者共78例,采用R-CHOP化疗方案.治疗前采用18F-FDG PET/CT测量代谢参数包括标准摄取值的最大值(SUVmax)、峰值(SUVpeak)和平均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糖酵解总量(TLG),解剖学参数包括肿瘤位置、最大直径和AnnArbor分期.治疗4个疗程(21 d为1个疗程)后复查PET/CT,根据Lugano修订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有效组62例和无效组16例,比较两组PET/CT参数.结果 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年龄和最大直径较小,改良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低,Ⅲ~Ⅳ期和骨髓侵犯较少;SUVmax、MTV和TLG值降低(P<0.05).Spearman检验显示,SUVmax、MTV和TLG值与最大直径、NCCN-IPI、LDH和AnnArbor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ROC计算SUVmax、MTV和TLG值预测DLBCL患者化疗疗效的AUC为0.741、0.886和0.869(P<0.001),MTV和TLG明显优于SUVmax(P<0.001),但MTV和TLG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作为DLBCL临床分期、疗效评估和预后随访的重要方法,代谢参数MTV和TLG值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PET/CT标准摄取值肿瘤代谢体积糖酵解总量乳酸脱氢酶

    不同rTMS模式对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

    陈基娜戴伯坚于明荣刘超群...
    16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重复经颅刺激模式(rTMS)对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伴幻听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rTMS组给予常规1 Hz rTMS模式,连续性Theta节律刺激(cTBS)组给予丛内脉冲50 Hz,丛间脉冲5 Hz的cTBS模式刺激,评估两组临床疗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幻听症状评估量表(AHRS)]和安全性(副反应量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幻听消失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两组治疗有效率(80.00%VS.92.00%)、副反应发生率(22.00%VS.16.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组间PANSS评分、AHR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前、治疗2周后PANSS、AHR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TBS组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的PANSS评分和AHRS评分均低于rTMS组(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rTMS组头痛、头皮发麻、嗜睡、头晕评分高于cTBS组(P<0.05).与幻听未消失组比较,幻听消失组采用cTBS模式治疗的临床有效患者比例较高,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较少,治疗前至治疗4周后PANSS、AHRS评分差值较高,治疗前至治疗结束1个月后TESS评分差值较低(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是否采用cTBS模式治疗是影响幻听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 rTMS模式和cTBS模式均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听症状,安全性高,但cTBS模式作用效果较优.

    重复经颅刺激精神分裂症幻听副反应

    78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陈道宝杨红健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本研究纳入78例男性乳腺癌患者.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长时间随访.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60.5岁,激素受体阳性率高达91%,HER-2阳性率仅为12.8%,Ki-67低表达患者比例为74.5%.所有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80.8%.T1、T2期患者的生存预后优于T3、T4期患者(P=0.023).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总生存期较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低(P=0.027);I、II期患者总生存期较III、IV期患者好(P<0.001).结论 男性乳腺癌患者相对年龄较大,激素受体阳性率较高,HER-2、Ki-67表达较低.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和TNM分期是影响总生存的重要因素.

    男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治疗预后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MEAK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徐凯丽吕昕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EAK7(MTOR相关蛋白Eak-7同源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并筛选其靶向结合蛋白及相关基因.方法 分析来自TCGA数据库中1,149例NSCLC患者的MEAK7表达数据和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MEAK7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在总生存(OS)和疾病特异生存(DSS)中的影响.同时进行MEAK7的靶向基因和相关基因筛选.结果 MEAK7高表达组患者OS和DSS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EAK7高表达是NSCLC独立的不良预后因子(OS HR=1.234,P=0.042;DSS HR=1.292,P=0.031).此外筛选出了一系列MEAK7的靶向结合蛋白和相关基因.结论 MEAK7可能是一个新的NSCLC预后标志物.其高表达预示NSCLC患者较差的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MEAK7TCGA预后

    基于NRS2002 TEN和SJS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

    戚国青汤菊萍
    17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欧洲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研究TEN和SJS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探讨此类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临床资料完整的TEN和SJS患者215例,按受累皮肤的体表面积(BSA)予以区分TEN、SJS、SJS/TEN重叠综合征.同时基于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探讨TEN和SJS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 TEN和SJS患者入院时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64.19%(138/215).其中,年龄(x2=7.198,P<0.01)、SCORTEN((x2=18.843,P<0.01)、致敏药物((x2=13.169,P<0.01)、皮损面积(x2=119.245,P<0.01)、黏膜受累部位(x2=8.241,P<0.01)对于TEN和SJS患者发生营养风险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0.604,95%CI:0.472~0.973)、10%≤BSA≤30%(OR=4.638,95%CI:1.062-13.903)、BSA>30%(OR=6.128,95%CI:1.674~12.068)、黏膜受累部位为口腔黏膜(OR=5.978,95%CI:1.728~16.368)、血液净化治疗(OR=6.008,95%CI:1.316~22.175)是造成TEN和SJS患者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大约2/3的TEN和SJS患者入院时即存在营养风险.而年龄、10%≤BSA≤30%、BSA>30%、黏膜受累部位为口腔黏膜、血液净化治疗则是造成TEN和SJS患者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药疹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Stevens-Johnson综合征营养评价NRS2002评分营养风险

    难治性肺炎病因组成及预后分析

    邬盛昌倪飞华
    181-183,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的病因组成及预后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到2021年10月入住浙江省人民医院108例难治性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相关诊断率及预后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中92例(85.2%)为感染性,16例(14.8%)为非感染性,放射性肺炎对预后影响最大(P=0.005).最终94例好转(87.0%),14例死亡(13.0%).Logistic回归显示激素/免疫抑制剂使用、糖尿病、实体肿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难治性肺炎患者病因由85.2%的感染性与14.8%非感染性组成.两者对预后影响并无统计学差异,但放射性肺炎仍需重视.此外,宿主因素可能对预后存在重要影响.

    肺炎难治性病因分析

    HPLC-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那格列奈及其主要代谢物M1

    卞乐乐潘静郑永克
    184-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那格列奈及其主要代谢物M1的HPLC-MS方法.方法 血浆样品经过乙酸乙酯萃取,以非那西丁为内标.色谱采用岛津C18柱(5μm,4.6 mm×250 mm)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与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质谱采用选择性离子监测(SIM)阳离子模式,检测对象[M+H]+为:那格列奈318.2,代谢物M1334.1,非那西丁180.1.结果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625~8μg/mL那格列奈,M1为0.0313~4μg/mL.日内及日间准确度和精密度变异均<10%,血浆样品稳定性良好,提取回收率均>96%,基质效应<5%.结论 本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应用于各类生物样本中那格列奈及其代谢物M1的生物等效性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那格列奈代谢物M1HPLC-MS法药物代谢动力学

    PAK1在幽门螺杆菌联合MNNG诱导人食管上皮细胞分泌IL-8和GRO-α中的作用

    郭雨松李思瑶陈艳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PAK1低、高表达人食管上皮细胞(HEEC)稳定细胞株,探究PAK1在幽门螺杆菌(HP)联合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HEEC分泌趋化因子IL-8和GRO-α中的作用,为食管癌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RNAi技术转染HEEC构建PAK1低表达(PAK1-KD)稳定细胞株,利用过表达慢病毒转染HEEC构建PAK1高表达(PAK1-OE)稳定细胞株;两种细胞分别分为HP+MNNG染毒组、HP染毒组和MNNG染毒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按感染复数(MOI)=100:1,即细菌:细胞=100:1将HP加入细胞中进行共培养,采用CCK8法计算MNNG半数抑制浓度(IC50).收集染毒后3 h、6 h和9 h的细胞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IL-8和GRO-α含量.结果 相较于空载体对照组(PAK1-NC),PAK1-KD组PAK1基因敲减效率达到84.1%(t=14.627,P=0.004),PAK1-OE组PAK1基因的表达丰度是PAK1-NC组的1,101.646倍(t=16.104,P=0.004).表明成功构建了PAK1低、高表达HEEC稳定细胞株.在PAK1-KD和PAK1-OE细胞中,各染毒组细胞IL-8和GRO-α分泌含量均随染毒时间呈趋势性增加(均P<0.01).在PAK1-KD和PAK1-OE细胞中,相同染毒时间,各组细胞IL-8和GRO-α含量均出现联合染毒组>HP染毒组>MNNG染毒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相同染毒时间内,与PAK1低表达(PAK1-KD)相比,PAK1高表达(PAK1-OE)显著促进联合染毒组、HP染毒组和MNNG染毒组细胞分泌IL-8和GRO-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AK1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上皮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其高表达可促进HP联合MNNG染毒诱导人食管上皮细胞分泌趋化因子IL-8和GRO-α,在食管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PAK1幽门螺杆菌MNNGIL-8GRO-α